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二是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努力方向。这是党的十六大的两大历史性贡献。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也是对学习贯彻‘个代表’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检验。”这既是对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性指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但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这里不仅涉及一般的哲学原理,而且涉及大量与新的实践和新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现实内容。这些现实内容,既包括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认识问题,又包括对党的实践创新的认识问题;既包括对二者历史渊源和相互关系的深刻领悟,又包括对实现二者结合的中介环节的正确把握;既包括方法论问题,又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是在不断解决随着实践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一劳永逸的,它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决实践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并且规划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标准和具体步骤。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规划了继续前进的蓝图,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目标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孕育形成的,其实践基础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亿万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回答了实践提出的大量新问题,包括如何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处于迅速变化中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如何确定新的发展思路、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如何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作出科学分析,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如何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何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等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说到底是因为这一科学理论是从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在本世纪头20年,建设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均衡的小康社会,为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民心所向、国运所系,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贯穿其中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要求。因此,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把党的强国富民政策真正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旨在“全面”二字,也就是说,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任务和要求等作出了明确界定和系统阐发,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各方面工作不断创新的过程,集中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所谓精髓,是指事物的根本或支配事物本质的内核。只有抓住精髓,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也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典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其精髓。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勇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科学态度对待新事物;要求我们科学判断和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

党的十六大分析了21世纪头20年世界形势发展的基本走向和特点,分析了我们实施“三步走”战略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任务,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任务既令人振奋,又十分

艰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累和汇聚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既科学地总结了过去,又清醒地规划了未来,因而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指针。正如十六届四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必须根据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时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坚决革除一切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通途。在现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中,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对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党所领导的事业,至关重要。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我们要发展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也从思想上精神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有力的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方针。“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方针,必须坚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必须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切磋,提倡同志式的批评与反批评,努力创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必须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既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必须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重在建设,正确处理文化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保护和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此,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继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后,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目标。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方针政策。2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些都是正确的,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总结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全面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有机结合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遵循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行事,切忌任何形式的主观性、片面性,防止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把工作做得更好。要坚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执政为民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党要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也是要做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上也是为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坚持执政为民,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原,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重要。为此,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参考资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