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和谐社会的动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和谐社会的动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是活力迸发的社会,而追求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活力的源泉、动力的支撑。因此,科技部门理当义不容辞,成为先行和表率,通过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化大科技意识,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落实我区“科教兴区”的目标重点,统筹各种科技资源,通过创新集成,提高技术、人才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营造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塑造“滨海奉贤”新形象,建立坚固的基石。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把科技作为发展的重点和动力,许多国家都在制定自己的科技发展战略,力图抢占发展和竞争的制高点。

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发展中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前进中的和谐,科技创新是和谐社会的活力源泉和智力保障,是迈向知识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艰巨和宏大的社会进步过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结构调整,建设和谐社会,为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坚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国家竞争力,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这个思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构想,制定“科技登山行动计划”。按照“区县抓活力”的要求,区委、区政府以“创新、产业化”为主题,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制定了《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以此全面推动奉贤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对科技工作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极大的推动,同时对科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科技主管部门的,我们乘势而上,率先垂范,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推动科技进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

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公平、公正和安定的社会,同时还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是保持持久发展的活力的基本动力源。近两年来我区科技进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奉贤工业产品和产业结构,这些产业已成为奉贤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亮点。

全区共有市、区两级高新技术企业87家,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0.5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6%。2004年新增民营科技企业545家,至年末全区累计登记民营科技企业3272多家。在2003至2004年间,组织认定的40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5.83亿元,区财政为落实“18条”政策而支出的税收奖励和各类行政性收费补助的金额超过2000万元,为企业和科技人员在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起步阶段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扶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奉贤,如中国普天,日本先锋等。同时引导企业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意识,2004年申请专利917件,比上年增长68.3%,其中7项新技术项目获得国家金奖。技术改造审批项目251项,投入技改资金14.83亿元。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中国名牌产品1只,国家免检产品3只,上海名牌产品18只,中国驰名商标1件,上海市著名商标9件。

两年里共取得部级各类项目立项16项,得到科技部7228.5万元的无偿资助,其中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获得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立项,获得6760.25万元资助;获得上海市科委各类项目立项48项,得到市科委465万元无偿资助;组织审核奉贤区创新计划项目143项,无偿资助661.5万元。积极实施工业项目的挖潜改造项目,共批准技术改造项目106项,财政补贴1017.3万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更好地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二)、注重政策引导,激发企业科技投入

奉贤区委、区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结合我区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奉贤区科技创新计划的通知”“关于加强奉贤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今年,我区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真贯彻《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实施要求,围绕区域发展总体目标,认真编制科教兴区规划,先后编制出台了《奉贤区科技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奉贤区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意见》、《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等,为奉贤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坚实的基础。

2003、2004两年来,区财政分别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246.12万元、1830万元,用于资助工业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和农业的试验与推广等。同时也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专利实施的资金投入,根据全区对87家高新企业的年报统计,两年度各项科技投入分别为5.75亿元。2004年区财政还设立了科教兴区重大项目基金2000万元。设立了3000万元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全年科普经费从原有的3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人均达到2元,保证了科普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几年来,在科技政策的引领下,上海绿人生态经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先锋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航星通用电器有限公司、人本集团等一批资产千万以上的科技领军企业正迅速成长,加快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资产规模稳步扩大,成为奉贤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落实到位

随着政府职能从刚性监管向柔性服务转变,科技部门在落实国家及市、区相关扶持政策时,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实现零距离服务。

近年来,我们先后成立了集农业科技成果中试产业化,各类现代农业中介服务,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展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专业孵化器,全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网络及服务体系;组建了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首个市郊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企业服务提供了一个高效、准确、规范、优质和便捷的“一门式”服务平台,加快知识产权技术和成果的实施及产业化;成立奉贤区科技企业联合会,将各高新企业组织起来,实现多渠道的沟通和互动,向其宣传政策,倾听企业的建议,协助企业解决困难。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公众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恩惠。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参加“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五周年成就展暨首届创新人才精英赛”、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的市科技下乡活动、以“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科技创造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以“中小企业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区科技论坛。成立了以各企业产、学、研一线为主体的区科技专家联谊会,并在南桥镇的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广场建立了大型电子画廊,启动了一批科普宣传画廊。前不久,为了营造“科教兴区”的良好氛围,展示科技企业风采、科技人员英姿,我们主办的“科星璀璨映滨海”科技企业文艺专场获得圆满成功,成为今年“相约滨海之夏”系列广场节目的新看点。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满足了公众提高科技文化的诉求,增强了科技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寻求突破,找准科技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按照《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打造“滨海奉贤”的四个“基本形成”的目标,找准科技进步在构建合谐社会的切入点,要注重“五个突破”。

(一)、在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努力建设“实力奉贤”。

和谐社会必须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后劲足与优势产业竞争力强、具有可靠实力基础上的和谐。从当前奉贤经济增长的方式和运行质量来看,生产力竞争水平还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还有待扩大。因此,急需走出一条以科技发展和创新为主导,带动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尽快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全面提升新型产业技术水平。同时,在传统产业中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节水、环保等技术,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为补充的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增加全社会的科技投入;进一步推进科技管理的“市区联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努力营造依靠科技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为实现奉贤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实力支撑。

(二)、在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上有新突破,努力建设“样板奉贤”。

“三农”问题是构建奉贤和谐社会中一个可以大有所为的方向。奉贤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能有效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将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产业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要着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和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切实解决生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制约。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重点加强现代农业专业孵化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中心等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着重做好农村远程教育网的建设,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的示范和人才、资金向园区集聚等。

(三)、在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有新突破,努力建设“生态奉贤”。

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必须要有紧迫感,坚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切实把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能耗型向节约型、污染型向环保型、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生产技术工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绿色GDP和循环经济,力争把奉贤建设成一个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区。

(四)、在加强与区域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有新突破,努力建设“开放奉贤”。

和谐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开放前提下的和谐。应对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构建奉贤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扩大区域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必须创新思路:一要按照产业政策导向,把区域间科技交流合作的着眼点放到寻求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强的项目上来。二要针对土地暂停审批等要素资源制约,必须加快内涵式发展,要提高规模企业的外部嫁接水平和吸纳能力。三要进一步扩大与区域间的科技交流合作,重视产业化高新技术的引进,探索区内优势技术向下游地区转移的政策措施和发展途径。

(五)、在全面培植干部群众科学精神和素养方面有新的突破,努力建设“素质奉贤”。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体公民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重“四个体现”:一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和科技素养的培植上;二要体现在对科学方法的掌握上;三要体现在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上;四要体现在群众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上。以保证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能满足构建奉贤和谐社会的需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