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政府关于经济和发展的报告

县政府关于经济和发展的报告

一、我县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成就

市政功能不断完善,绿地面积达37.6万平方米、人均6.8平方米;农村新建房屋1.21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32.4%。全县省级标准化高中、示范职中各1所、初中9所、小学44所、幼儿园(班)35个、教学点5个。县级医疗机构8家、镇卫生院21所、村卫生室183个,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健全,千人拥有医护人员和床位数分别达到2.1人和4.5张。广播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97%和43%,电话普及率67%,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镇村全覆盖;1所中心敬老院和6所区域性敬老院拥有床位1270个,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1%。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县主要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以规划引领推进城镇化。按照“一心两翼三轴多点”为总体空间布局,以中心引领、两翼拉动、多点支撑的思路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先后编制了5.12地震灾后城区恢复重建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八渡河左岸、老人委片区、象山湾片区等4个修建性详规以及城市绿地照明、排水系统、三河口外滩广场等4个专项规划,县城详规覆盖率达85%以上,建制镇总规覆盖率达到100%,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相融互补的城乡规划体系。同时,严格执行规划,坚持“一书两证”制度,重大项目采取县规划委会员会议审定、批前社会公示、批后跟踪监管的审批管理程序。近三年来,共查处违章建设130余次,处罚违法建筑15起,有效维护了规划的刚性,杜绝了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二是以安居保障推进城镇化。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不折不扣落实好两项建设任务,为全县城镇和农村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居住条件。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协调服务,强力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保证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落到实处。2008年以来,新建保障性住房5058套21.6万平方米(含棚户区改造)、人均住房面积达21.4平方米,近3500户14000余人进城落户、享受城市生活;2011年以来,近2000户5000余人通过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从农村迁至集镇。三是以重大项目推进城镇化。县城建设上,围绕完善功能、提升品位、舒适宜居目标,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实施生态、畅通、点亮、文体、安居五大类工程29个,相继建成了八渡河水上景观、八渡河左右岸广场、三河口大桥、南山公园、“两场(厂)”、供水和道路管网改造、略阳天津高级中学、略阳天津中医院、综合体育场馆、东盛市场等重大项目,正在实施的9大片区拆迁改造、北引线片区开发、西街立体停车库、县城中心区市场、文化图书大厦等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县城服务功能,增强人口产业聚集能力。集镇建设上,按照“六个一要求”,加快实施省市县重点镇和示范镇建设,并同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接官亭、何家岩、徐家坪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集镇规模正不断扩张、功能辐射效益不断显现。四是以产业带动推进城镇化。把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围绕全县“一区三园”、“三大支柱产业、四大区域项目”产业布局,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导县城和集镇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产业,通过发展和壮大产业平台,积极带动吸引人口、资源向城镇聚集,目前,全县一、二、三产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这为有效支撑城镇化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3年,全县城镇化率40.83%,低于全国52.6%、全省50.02%、全市41.53%的平均水平,与省政府提出的2015年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7%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全县现有耕地43.7万亩,坡地占97.7%,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31.935万亩、占73%,海拔在800米以上的耕地37.621万亩、占86%,建设用地奇缺,推进城镇化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县平均人口密度为72人/平方公里,18个镇中1.5万人以上的仅有2个,1万人以上的有7个,有6个镇人口在5000人以下;面积最大的镇346平方公里,最小的45平方公里。四是集镇产业聚力不强。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缓慢,环境面貌滞后,加之集镇功能定位不明确,产业聚集度低,农民就业门路少,短时间内难以吸引农民安家落户。五是城镇管理水平偏低。目前,我县城市管理还停留在临时性、突击性、单项性整治层面,尚未建立起科学、管用的长效管理机制,致使城区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群众意见很大。

三、今后发展规划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我县将着力调区划、聚人流、兴产业、优服务,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调整区划。按照“规模适度、建设集成、产业聚集、服务集中”的要求,科学调整、合理设置建制镇、行政村和社区。二是聚集人口。围绕“人的社区化、城镇化”,以政策促动、产业引领、环境吸引为重点,引导人口向集镇、社区集中,不断扩大城镇人口规模。三是产业带动。以产业化支撑城镇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努力破解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差距较大等瓶颈制约。四是优化服务。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原则,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集镇、社区(中心村)延伸,强化城镇管理,促进城乡同步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化发展架构基本成型,城镇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显著提高,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初步确立,县城中心区面积拓展到6平方公里,转移农村人口4万人,全县城镇人口增加到11.9万、常住人口达到11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5%,人均GDP达到6245.7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