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质监局监督教育发展报告

质监局监督教育发展报告

一、强化质量宏观指导,推进“亮点工程”建设

鉴于我市已于20*年9月正式提出将“质量立市”、“质量兴市”提升到“品牌兴市”新高度,并作出了建设“品牌强市”、打造“品牌*”的战略部署,我局作为“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履行职责,把推进品牌战略实施作为提升本局服务经济建设能力的“亮点工程”来抓,加强对全市质量工作特别是品牌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促指导,全力推进全市品牌兴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再落实、再部署。一是完善品牌推进工作机制。年初协助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质量工作会议,调整完善镇(街道)20*年质量工作目标责任书及考核细则,将制定品牌培育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争创品牌工作,列入对镇(街道)重点考核内容之一,着力提高各镇(街道)对品牌推进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妥善缓解我局职能多与人员编制少、基层机构缺乏、工作伸不到底的矛盾,按照“资源共享、网络共建”的原则,在原质量工作联络员、基层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络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质监基层队伍网络,并落实上岗培训、核发证件、添置电脑(投入6.4万元)、制度建设、考核奖惩等有效措施,力求发挥这支队伍在品牌建设等工作中的有效作用。目前,全市共配备镇(街道)专职质监员16名,各镇(街道)下辖管理区、联系片兼职质监员37名,各行政村(社区)质量协管员873名,重点企业质量管理员70名。此外,在品牌规划编制、品牌舆论宣传中,加强了与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共谋“品牌*”建设大计。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发展力度。为认真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品牌*”建设的宏伟蓝图,主动出资8万元,邀请高校专家编制《*市“十一五”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并牵头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工作。坚持“选准一个、扶持一个、培育一个、发展一个”的工作方法,制订年度品牌争创计划,鼓励和引导具有创牌基础实力的企业争创各级名牌产品,做实做细申报推荐服务工作,今年共新增国家免检产品4个、省名牌产品4个、*市名牌产品7个,通过省、*市名牌产品复审各3个。对水泵、空压机、电机、鞋类等块状经济特点明显且已创立区域品牌的行业,在进行产品质量现状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制订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对策措施,确保重点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3%以上,并选择承康、瑞丰等2家企业为名牌产品培育试点对象,提炼经验,以点带面,提高名牌产品培育工作有效性。开展主导行业重点产品质量赶超活动,选择利欧电气喷泉式水净化泵与环力电器DSKT系列电子压力控制器为省级质量赶超项目。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也加强了质量管理,制订了提高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工作措施,选择了机电行业的3家中型企业和2家小型企业进行试点,通过现场指导、专家培训、技术服务等措施,促使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为今后争创名牌产品打基础。此外,还注重加强对企业人员的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质量控制、特种设备等专项质量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以质量促品牌的意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7期,参加人员达2800人次。三是营造品牌争创浓厚氛围。专程邀请原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长于献忠,在市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市政府学习会上,作题为《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品牌战略的经营之道》专题讲座,激励和引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企业高度重视品牌战略实施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市委书记陈伟义在会上号召全市上下要把加强质量振兴、争创“*品牌”、打造“品牌强市”作为实现*“走在前列”的战略举措来抓。代市长叶海燕在《*日报》上专题发表题为《深入实施品牌兴市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署名文章,再次发出了加快推进品牌兴市战略的动员令。邀请在温曾任副处级实职以上的老干部到本局调研品牌兴市工作,使老干部在参政议政时关注品牌兴市工作。同时,注重利用新闻媒体营造全社会齐抓质量、共创品牌的良好氛围,与团市委联合举办了20*“品牌中国”*论坛,通过国内著名企业家、品牌策划专家演讲,政府、企业、专家互动对话等有效形式,在《*日报》设立“坚持质量兴市、打造品牌*”专栏,发表局长署名文章1篇、评论员文章3篇、质量兴市成果展示报道5篇。在《*电视台》设立“建设品牌强市”专栏,分5个专题展示*质量兴市、品牌兴市工作成果,通过媒体宣传、更换产品、更新专题片、印制宣传册等途径,强化“*市名优产品展示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全年共接待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39批次达2600人次,成为*接待外来考察团的必经之处。

二、强化质量技术基础,推进"民心工程"建设

面对当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经济工作重点,紧贴企业需求和群众利益,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手段,致力强化质量技术含量在推进“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经济方略中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加强工业标准计量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标准信息咨询中心的作用,做好标准情报的咨询服务工作,共为700家企业提供1100多条标准索要,并对企业如何掌握最新标准信息进行现场指导。开展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登记工作,共备案登记各类产品标准667项,其中企业标准443项,复审248项。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标准体系确认活动,帮助钱江集团公司申报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开展技术标准战略企业试点活动,帮助新界泵业公司开展省级技术标准战略企业试点工作,着力探索尽快将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手段转化成生产力的有效途径。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市共有558项产品标准采标。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共帮助37家企业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订活动,共有7家企业参与了7项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企业通过实质性参与,体会到以标准取胜的实际效应。加强计量标准管理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管理,共有7家企业新建计量标准13项,7家企业15项计量标准通过复查,4家企业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并对原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性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共检查计量器具生产企业11家,建标企业28家。帮助23家企业通过三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35家企业通过复审。二是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大力搜集与我市农业产品关系密切的农业标准化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农业地方标准,新制订*双季茭白地方标准2项,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使我市的主导农产品都实现有标可依。鉴于我市原制订的部分地方标准现已有国家、行业标准,则对原70项农业地方标准进行清理,废止37项、确认有效33项,通过清理,使我市备案的农业地方标准均达到无公害要求。加强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建设,制订了20*-2007年标准化推广实施规划,将11个农业生产基地列为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培育对象,今年已通过省级验收1个,列入国家级、省级各1个。全面推行按标准组织生产,对全市农业按标准组织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到目前为止,我市农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实施率面积比达36.14%,畜禽按标实施率达99.93%。开展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我市的曙光农产品配送中心已通过省级首批农产品市场标准化管理试点单位验收。三是加强三产标准计量管理。以开展城市街容示范路达标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城市街容标准的贯彻实施,与建设局联合开展了市场街容示范路创建活动,在松门镇召开了创建街容示范路现场会,在去年五大主要集镇参与创建的基础上新增了2个主要集镇。新发展条码系统成员44家,续展76家,复审率达75%。督促指导44家企业建立健全条码使用档案,采用电脑化管理,有效避免了重码现象,促进了物流业的规范发展。开展部分公共服务部门和重点市场计量强制性监督检查,维护涉及公共利益计量检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如,对全市大中型餐饮业进行计量专项检查,共检查10家餐饮业店。对4家公立大医院和2家私立医院的在用医用计量器具实施强检,包括CT、B超、X光机、血压计等800多台(件)医疗诊断仪器接受了严格的"体检"。对交警队道路测速装置实施强检,共检测10只移动及磁感应测速装置。对全市6家液化气充装站实施执法检查,查处了2家充装站个别气瓶充装缺斤少两问题。对全市40多家眼镜店进行《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宣贯,建立强检管理档案。对9家粮食收储分公司和7家大超市共计67台(件)计量器具实施强检,整体情况较好。对全市60多家加油站的加油机实施强检,建立动态档案。对全市宾馆、饭店、酒店等电话计时计费装置实施强制检定,共检查102家企业(个体户),有69家不合格,已责令整改。对全市1000多枪(次)燃油加油机和100多台(次)大型衡器实施了强制检定。四是加强技术壁垒应对工作。为帮助企业提高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建立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机制。特别是建立了我市重点出口企业数据库和重点产品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数据库,掌握我市重点出口企业和主要出口产品的动态。开展了应对技术壁垒情况调查,与13家重点出口企业座谈面商应对策略。加强与省内外标准化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联系沟通,帮助企业及时搜集国外标准资料。抓好技术壁垒预警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递工作,及时发送将可能对我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如,在*摩托车出口土耳其遭遇技术壁垒后,及时对我市的摩托车出口情况进行调查,并将有关信息告知我市的钱江摩托集团。

三、强化质量安全防控,推进“平安工程”建设

面对*民营经济发达、食品生产加工业和特种设备量大面广、监管任务繁重的实际困难,始终坚持发扬不怕困难、敢于挑战、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加强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为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狠抓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牵头组织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整治活动,协助市政府召开了整治工作动员大会,研究制订整治实施意见,按照宣传发动、普查建档、分类整治、总结提高等步骤有条不紊推进整治工作。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和责任,在监督稽查科加挂食品安全监管办,配备3名专职人员和1名借用人员,并按照职能科室牵头与各科室分片式定责相结合原则,划分成5个责任小组,每组4人,划定分片监管责任区域,实行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负责制。各责任小组深入各镇、街道,采取进村进企进户“三进”办法,对辖区内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按照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质量保证体系“七清楚”的要求,务求保证普查建档信息的质量,并对普查情况要求各村(社区)、镇(街道)确认。在初步登记建档的基础上,又利用2个月时间进行普查信息核实工作。经核实,截止10月30日,我市共有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1771家,其中有证有照的有595家,证照不齐的有1176家。对核实后的信息数据要求镇(街道)进行重新确认,并按各镇(街道)分别建立台帐,完善信息档案库。对普查到的企业严格进行分类,其中对证照不齐的加工户,已报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建议相关职能部门作出取缔等处罚;对非属本部门监管的证照齐全的加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已报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建议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实施齐抓共管;对纳入本部门监管范畴的243家企业进行ABCD和高中低风险等级分类,其中A类5家、B类40家、C类196家、D类2家,低风险17家、中风险183家、高风险43家。为确保食品标准符合国家强制性要求,对已备案的101家食品生产企业的170项产品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清理结果为确认28项,修订17项,废止125项,清理后备案标准数为45项,并严格实行先审查后备案制度,加强对标签标识的审查认可,完善标签的自我声明制度,确保标签标识内容真实准确。在集中整治阶段,主要检查小企业、小作坊、城乡结合部食品加工者,重点检查了与人民群众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粮、油、酒、糖果、饮料、桶装饮用水等食品加工企业78家、专业市场6个、商业门店188家、宾馆饭店10家,着力整治那些没有基本质量控制措施、产品标识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及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共立案查处了27家食品生产销售企业,涉案金额达5.3万元。在巡查中,鉴于13家糖果等企业停产、53家豆制品生产加工户由工商、卫生部门整治的实际,共对243家监管企业中的177家企业进行了298频次巡查,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4份,并对整改期限到期的18家企业进行回访,其余均在年底前完成整改回访。对实施QS认证管理的1*家监管企业开展帮促服务,目前,已通过QS认证并已取证的企业有12家13种产品,主要有大米、食醋、饮用水等产品,已通过现场核查的企业有4家,已申报的企业有2家,并督促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落实整改。为加强食品安全长效动态监管,制订了预警机制,制作了八张动态监管图,即食品企业加工企业总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责任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行业分布图(分水产、糖果、饮料三个行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风险警示图(分高、中、低三个风险)。此外,针对我市的水产品被列入省级重点整治食品范畴,协助市政府开展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专门组织人员到重点镇石塘、松门两地的水产品的批发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经查,我市共有水产品加工户871家、冷冻企业187家,其中虾米、鱼鲞等干制水产品264家、鱼糜及其制品6家、其它水产品共414家。证照齐全的加工企业仅2*家,大部分为纯冷冻企业。在查清底数的基础上,在松门、石塘两镇召开整治动员及验收细则宣贯会,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考核验收细则抓好整改工作,并将逐家走访企业抓好落实,此项工作可望在年底前完成。通过普查整治工作,基本摸清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基本情况、安全状况及分布概貌,使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依法生产经营自觉性明显提高,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关注,从而为今后加强监管打下良好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市未因工作失误而发生重大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无有关媒体曝光而造成恶劣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二是狠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通过强化各级政府领导安全职责、部门联动作战、舆论宣传引导、层层签订责任状等措施,进一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新格局。继续加强对特种设备监管网络的建设,筛选57名安全监察中队及工办人员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协管员,并组织上岗培训和发证。每项专项行动都注重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明显强化了基层监管力量。组织开展压力管道检验整治和使用登记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类监管,新旧有别、区别对待,企业自主负责、技术机构检验服务”的原则,认真审核各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的申报资料,积极疏理并确认全市在用GC1、GC2级压力管道,对原压力管道数据库进行及时修正更新。对已实施安装监检的在用GC1、GC2级和公用的压力管道,在进行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技术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的基础上,督促使用单位自行对压力管道进行在线检验。对未实施安装监检的GC1、GC2级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安排落实全面检验工作。鉴于我市压力管道量大面广,此项工作将于年底前完成。针对去年我市发生2起起重机械设备死亡事故,为减少和预防此类设备事故的发生,与市安委办联合继续深化在用起重机械安全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将全市的升降机、码头吊、门式(龙门吊)、桥式(行车)等起重机械均列入整治范畴,督促各使用单位落实整治措施,并加强对整治情况的跟踪管理。截止10月底,共有32台升降机、37台门式或桥式起重机械已得到维修改造,并通过验收,还有15台起重机械已进入维护改造阶段。针对船舶行业时有事故发生的情况,对全市34家船舶行业的42台起重机械进行了安全大检查,确保安全运行。针对新增场(厂)内机动车辆未注册登记和在用场(厂)内机动车辆不按时定期检验的状况,开展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整治活动,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登记注册、车辆牌照申领、定期检验、人员上岗培训等整治措施,切实改变原有不良状况,实现了场(厂)内机动车辆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的整治目标。年初对年糕、豆腐、米面加工场及浴室等公共聚集的锅炉使用单位开展了地毯式检查,并于11月份在全市各镇(街道)部署开展农村锅炉专项整治大行动。对确定为重点监管的气体充装单位、化工、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单位,做到每逢节日前后进行重点的安全检查,消除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平安渡假。此外,加大日常检查和查处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未经许可擅自生产制造、安装、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或个人的查处和取缔,全年共立案查处32件。到目前止,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未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四、强化质量监管稽查,推进“信用工程”建设

坚持从事关*整体形象声誉的高度,时刻保持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警戒状态,从加强预警建设、行业整治、执法打假等入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严防列入省级预警事件发生,为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加强信用预警建设。开展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对去年已建的800多家规模企业、许可证管理及“3C”认证企业质量档案,进行信息数据更新及审核;加强生产许可证、“3C”认证管理,完成290家水泵及机械密封件企业企业许可证年检工作,督促内燃机、眼镜等24家企业申领许可证,通过“3C”认证633家企业。为准确反映企业等组织机构信息,完善社会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新办理代码4283家、IC卡3385家、电子口岸系统代码证用户审核83家。研究制订《*市重点产品质量预警实施方案》,综合考虑产品质量指数、产品质量批次不合格率情况和产品质量综合评价情况,按产品质量问题的程序设立黄色警告和红色警告,本市产品质量全年无出现红、黄色警告。建立重点产品、重点区域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将水泵、空压机、发电机、弧焊变压器、食品、特种设备、“地条钢”、“黑心棉”等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范畴。研究制订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处置产品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级别,建立了突发案件报告、通报、通告、建议和批示文件处理制度,并对现场应急处理、应急求援、应急装备、立案、结案等均作出具体规定。严格执行省级定期监督检查计划,1-3季度共抽检335家企业335批次,合格303批次,批次合格率90.45%,质量指数99.64,并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落实后处理措施。与此同时,充分运用省级定检合格率、质量指数等指标评价数据,研究分析区域经济总体运行质量及重点行业产品质量,形成分析报告,以内参形式向政府提供产品质量信息,提出抓好质量提高的对策建议。二是加强行业质量整治。通过组织“回头看”、加强许可证年审、实施省级定检等有效途径,切实加强水泵产品质量的动态管理,严防水泵区域性质量问题回潮。省级定检中共抽检140个批次,125批次合格,合格率达89.3%。继续开展鞋类产品专项整治活动,对190家小规模企业实施质量抽查,已督促45家企业制定企业标准。与温峤镇政府联合组织开展刀量具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已对第一批15家企业15批次产品实施质量抽查,对不合格产品的具体参数进行分析,帮助完善产品标准。组织对8家发电机生产企业实施质量抽查,其中2家不合格,已责令整改。继续深化弧焊变压器专项整治活动,对20家企业进行生产必备条件考核,实物抽样17批次,合格16批次,合格率达94.1%,比整治前的29.4%超出64.7个百分点。三是加强执法打假。积极落实打假责任制,划定5个监管责任区域,分别由5个监管分小组负责责任区内生产、加工、藏匿等领域假冒伪劣违法活动的查处,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专项打假战役、执法监督检查、群众举报线索、部门联合执法为主要抓手,始终保持对制假售假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至11月底,共出动执法人员6102人次,检查企业7935家次,办理各类质量违法案件947件,其中依法现场处罚595件,立案查处354件,涉案金额530.8万元,罚没款达430万元,其中3万元以上大案13件,捣毁窝点5个,移送案件4件(公安部门3件、工商部门1件),2名涉案人员已受到了法律的制裁,1人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1人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在“打假保农业”中,对5家农资经销点实施执法检查,特别是对化肥的标识、产地等进行逐项对照检查,未发现列入“黑名单”化肥。“打假保建设”中,立案查处地条钢案件16件,涉案金额达86.5万元,除依法移送公安部门立案处理的124吨地条钢外,还没收地条钢90余吨、钢筋6.4吨、圆钢29吨、钢模388副、中频炉7台,全程监督运至杭州钢铁厂进行回炉处理,同时对建筑市场和重点建设工程施工场地进行执法检查,抽样检查了7家建筑工地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3批次、硬聚氯乙烯管材1批次,5家水泥、管材等销售点8批次,共立案查处6件,涉案金额达60.8万元,从而有力封堵了劣质材料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维护了建筑工程质量。“打假保名牌”中,查处新河一鞋业公司假冒“阿迪达斯”、“彪马”牌案件,对涉嫌假冒和质量问题的2376双旅游鞋和1800双鞋帮进行异地封存,涉案金额超过3万元。还查处新河一阀门加工场标注“宁波埃美柯铜阀门有限公司”厂名的黄铜止回阀1*51只,涉案金额达二十万元。这2件案件均已移送公安部门处理。开展了"3C"强制性产品认证执法检查,主要针对建筑材料、电线电缆、插头插座生产企业,共查处33家无“3C”认证证书和冒用“3C”标志案件,查封了各种型号电线电缆4200米、各类振动器、风机、电动机2944台,涉案金额达31万元。开展了玩具、童车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销售企业20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2份。此外,还突出对无生产许可证及超范围生产的执法检查工作,共立案查处56家生产企业,涉及的行业有水泵、机电、密封件、空压机、电动车和拉丝厂等,涉案金额达60余万元。

五、强化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实力工程”建设

为确保全面完成我局“十五”规划提出的“五年创一流”的奋斗目标,在充分履行职能提高质监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有效性与贡献率的同时,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实施“管理规范年”和“文化推进年”为有效抓手,以创建文明单位为有效载体,扎实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和技术机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本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素质保障和技术支撑。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学习培训阶段掀起“*大发展、质监优服务、党员当模范”主题大讨论,并通过学习制度建设、理论辅导、中心发言、通读原著、撰写心得、专题测试等方法,保证了学习培训效果;在分析评议阶段,紧扣征求意见、谈心活动、党性分析、评议活动、评议反馈和通报等环节,找准党委、党支部、党员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逐项制订整改措施;在整改提高阶段,注重抓落实、见行动、出实效,积极构建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先进性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保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同时,以深化"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健全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机制,通过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提升和专项技能培训等途径,促使干部职工知识结构和专项业务知识得到丰富和提升。全年共举办专题讲座会8次、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计26期637人次。此外,注重发挥工青妇在构建和谐机关中的作用,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体活动,推进质监文化建设。二是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按照规范许可行为、执法行为、收费行为、管理行为、职业行为、检验行为、组织行为“七个行为”的要求,积极推进机关规范化管理。特别是研究出台本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探索建立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流程管理制度,细分办案环节,明确规定各个环节责任人在办结时必须签字确认,从而达到内部控制和相互监督的良好效果。对计量标准考核和小型锅炉房设计两项许可事项的办理程序和内部审批手续进行整顿规范,确保符合许可要求。修订了《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操作规程》,实行“七必须”、“五严禁”管理,对每个流程、每个环节做到环环紧扣,不留漏洞。对党支部、工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将一批骨干力量充实到这两个重要组织中。为优化机关工作环境,成立机关物业管理中心,建立了物业管理制度。三是加强技术机构建设。质检所切实加强资质建设,在去年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的基础上,狠抓薄弱环节的整改工作,于3月份正式获得国家认监委颁发的证书,成为*市质监系统首家获此认可的技术机构。同时积极开展电机、电线电缆、风机、鞋、油品等国家实验室认可扩项评审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对电机检测技术进行改造,投入80万元引进了美国电机自动测试系统、工控仪等先进设备。继续推进筹建省级水泵质检中心的整改提高工作,于10月份正式获得省质监局的授牌。并与上海科技研究所合作开展水泵产品认证,为10多家企业提供了质量体系认证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宁波评审中心*办事处,为企事业、机关单位开展CQC质量体系认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依据新版本重新编写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文件,完成了换版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依据改版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的,24个要素均通过评审,形成了规范有效的运行体系。计量所按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考核规范要求,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了改版,并设立综合管理室,负责对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规范了实验室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在保证我市量值一致中的作用,将量值传递到生产第一线,为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在用的15000多台(件)计量器具提供了检定、校准和测试服务。此外,还投入资金60多万元购置了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长仪、多参数校准器等设备,提高了检测能力。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结合班子人事变动,调整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领导责任分工,牢固确立"一把手"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并落实各科室"一岗双责"责任制,与各室科队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与中层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研究出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办法,明确了重点监控部位和惩防机制,并制订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以市人大对我局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为契机,督促各室科队所多从主观找原因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并针对市人大反馈的14条意见,落实了48条整改措施,并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及责任人,实行“挂牌销号”,逐项逐条抓好整改落实。在行政执法队伍中开展了以“无违纪、无违法、无错案、树铁心、守铁纪、办铁案”为主要内容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要求每个执法人员对照目标要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出问题症结和思想根源,狠抓整改。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督促干部职工严格执行省政府“四条禁令”、市政府“三条禁令”和本局“八不准”规定。严格落实对外、对内政务公开各项措施,增强了工作透明度。通过局领导走访各镇(街道)人大办、发放征求政风行风意见表、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以及纪委不定期走访企业等有效途径,进一步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在当前处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启动“十一五”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和检索前阶段所经历的实践与探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质量宏观指导的能力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保障一方平安的思路与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维护百姓权益的领域和区域有待进一步拓展,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自身素质保障的软件和硬件有待进一步强化。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我们将引起高度重视,从主观上、工作上多找原因,通过编制和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实施整改,切实加以解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全局之智,聚全局之力,努力再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新辉煌,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十一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在加快推进“两个社会”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