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和谐创业提高生活品质思考

和谐创业提高生活品质思考

生活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词,但又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根本上说,生活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动,是一种生气和活力,是一种生命力和创造力。生活品质则表示人们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包括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五大品质”。经济生活品质包含经济结构、经济实力、经济竞争力等;文化生活品质包含文明素质、文化氛围、文化含量等;政治生活品质包含社会民主、社会法治、社会正义等;社会生活品质包含社会活力、社会公平、社会秩序等;环境生活品质包含自然环境、景观环境、设施环境等。“五大品质”多样和谐、互为支撑,形成先进的生活观念、丰富的生活内涵、健康的生活方式、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健全的生活保障。生活品质体现了中央提出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而作为一个城市,还要加上城市建设目标,就是改善环境生活品质,这是从杭州实际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生活品质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它从人们日常的、又是根本的需求的角度来审视城市发展,把城市发展放到了现实而又是终极意义上,使城市与市民紧紧地贴在一起,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市民日常活动紧紧地贴在一起。提高生活品质,既是每个普通人的当下愿望、日常需求,也是杭州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提出生活品质,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提高生活品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治国理想和治国方略的统一。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要求我们从人们生活需求角度来谋划城市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真正实现从以城市为发展主体到以人为发展主体的转变;要求我们兼顾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生活需求,兼顾各个群体不同阶段的要求,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市民都相对满意,生活得更好,都能逐步实现自身的价值,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使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的创造活力。因此,提高生活品质是从过去发展重物轻人到今天发展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重大转变,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2、提高生活品质是着眼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应对之举。生活创造消费、决定生产,是生产性和消费性的统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最根本是取决于生活方式和生活内涵的创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很明显特点是:生活方式的创新和生活内涵的变化引导经济运作模式、经营机制和文艺创作内涵的变化,并决定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方向。抓住了生活品质的创新方向,也就抓住了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牛鼻子。另外,生活作为一种条件和环境,又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创业的核心要素。人们在和谐创新的生活中创造生活并且享受生活,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生活观念、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活保障、生活条件等,又构成了优良的创业环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提高人的凝聚力,从而进一步吸引人才和资金,推动新的创业和提升生活。生活品质是城市价值的核心;一切从生活品质出发,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在这一点上,杭州已经尝到了甜头,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杭州的优势。杭州是一个没有地下资源、港口资源和政策资源的“三无”城市。但为什么杭州能够较快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生活,较高的生活品质吸引了大量外来人才,同时也调动了本地人才建设杭州的积极性。

3、提高生活品质是彰显杭州特色和优势的重要举措。城市特色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城市的发展后劲,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杭州的人文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个高峰:一是良渚文化,其代表是玉文化,凸现出生活品质中“精致、和谐”的特征;二是吴越国,实行“保境安民”,使杭州从一个边远小镇成为江南大市,体现了生活品质中“以民生为出发点”的理念;三是南宋,杭州出现世俗化、市井化特色明显的“市民社会”,体现了生活品质中以“以民为先”的思想。因此,我们提出生活品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生活品质也反映了杭州城市现实特点和综合优势。我们对杭州城市的优势作过系统分析:单纯文化创作和欣赏,杭州与北京、上海等相比,不占优势;单纯经济创业发展,杭州与广州、深圳等相比,不占优势;单纯历史文化遗存,杭州与西安、南京等相比,不占优势;单纯自然山水景观,杭州与桂林、黄山等相比,也不占优势。但杭州的特点是,环境、文化、创业有机融合、互为支撑,构成了城市整体的生活品质。我们只有从生活品质的角度,才能概括杭州的综合优势。生活品质既是杭州城市的总体特色,又是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时展的要求。从国际城市间合作看,以生活品质为主导,是杭州弘扬本土文化、走向国际的载体,可以扩大杭州城市品牌和特色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提升杭州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从长三角看,接轨上海、互补发展,杭州必须形成自己城市发展的制高点,而这个制高点就是生活品质。从全省范围看,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也需要以生活品质这一高起点的发展特色来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来引领发展,更好地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

4、提高生活品质是杭州所有实践的根本指向。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坚持“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实施“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打造“平安杭州”、“法治杭州”、“和谐杭州”,建设“文化名城”和“创新型城市”,有机构成了杭州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个总体布局,是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其根本目标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比如,破解“七大问题”,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真正做到衣食无忧、且有结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济,有事能及时得到办理、有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五年来,围绕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六届“春风行动”共筹集帮扶救助资金1.54亿元,帮扶救助困难家庭4.58万户(次);全市下岗失业人数由高峰期*2年的19.7万人,下降至*5年末的6.09万人。今年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23%,为多年来最低。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近年来对1.6万人次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发放救助款497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2.7%;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价让利金额达10亿元,*5年市医疗机构门诊人均费用比*3年下降15%,住院人均费用下降7%。围绕解决“上学难”问题,在全省率先取消农村学生学杂费,全市建立教育集团51个,188所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义务阶段优质教育的覆盖率达55%,其中六城区达80%;省重点以上优质高中招生比例达70.6%,其中六城区达86.1%。围绕解决“住房难”问题,坚持两个“房等人”,数万户中低收入家庭和拆迁户解决了住房困难;*5年杭州市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0.7平方米,比*0年增加5.8平方米,位居全国第四;我市城镇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比率达88.5%,比*0年增加27.5个百分点。围绕解决“行路难停车难”问题,依法管理“四小车”,实施“33929”、“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整治工程和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市区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明显提高,并新增了1万多个停车泊位。围绕解决“办事难”问题,开展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开设“96666”投诉中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市民群众对机关部门的满意度逐年提高,*5年达95%。围绕解决“清洁杭州”问题,强化保洁管理,整治卫生死角,开展义务劳动,杭州城市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实施“五大战略”,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在创业与生活、创业与文化、创新与开放、个人创业与整体发展的和谐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引领“和谐创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品质。在推进“工业兴市”战略中,我市围绕打造“天堂硅谷”,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拉长了通讯、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动漫、网络游戏等6条产业链,形成了一大批优秀高新企业,在全国软件企业100强中,我市占了12家;围绕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推进“以民以外、民外合璧”,*5年我市有59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全国的11.8%,入围企业数连续四年排在全国第一,杭州正在由民营经济大市向民营经济强市提升。在推进“旅游西进”战略中,我市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经过5年努力,实现了“打通西湖还湖于民、重现‘一湖双塔三岛三堤’西湖全景图、形成‘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西湖新格局”三大目标;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西溪湿地公园已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国家湿地公园;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目前“一馆两带两场三园六埠十五桥”运河一期工程,将于国庆节正式开放。建设“生态市”,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享有“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生态环境,喝得上干净的水,呼吸得上新鲜的空气,看得到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生活品质。*5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1天,比*1年增加38天;市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0.19平方米,比*1年提高2.37平方米。打造“平安杭州”,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平安有序的治安环境,生命财产有保障,人人享有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品质。*5年,我市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平安市”,13个区、县(市)均被命名为“平安县(市、区)”。建设“法治杭州”,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享有宽松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人权得到尊重,民主受到保障,正义得到张扬,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品质。建设“文化名城”,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近年来杭州所获得的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最高城市、全国幸福指数最高城市、全国协调发展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三连冠、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第三等荣誉,也证明了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提高生活品质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杭州提高生活品质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杭州城市人文精神为支撑,以“和谐创业”为根本途径,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互为支撑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打造“生质品质之城”。根据这一思路,杭州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4条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生活品质作为发展的出发点。提升生活品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生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着力破解“七大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依靠人民来创造生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激发人的潜能和才干,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市民建设和谐杭州、开创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2、坚持以人文精神为支撑,彰显生活品质的杭州特色。“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城市人文精神、“爱国爱乡、忠贞不渝,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宁静致远、淡泊名利,关注民生、以民为本”的杭州人精神,即“杭铁头”精神,是杭州发展的精神内核,构成了杭州生活品质的个性特征。追求精致的品质。力求产品上的精美、服务上的精致、工作上的精细,做到敢为人先,确立一流的目标,争创一流的水平,打造一流的精品。追求和谐的品质。既注重发挥个人的首创性、主动性,又注重彼此协调配合、共同发展,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序的社会结构、协调的城市布局和均衡的产业结构。追求大气的品质。力求视野上的开阔、胸怀上的宽广、气魄上的宏大、思路上的高起点、工作上的大手笔,做到想干大事、敢干大事、干成大事。追求开放的品质。要有平和、务实、开放、兼容的心态,开明处世、开拓进取、开放发展,注重把不同类型、特点的生活方式相融汇,引领生活的潮流和时尚。在总体上做到既关注市民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更关注市民心理满足、价值实现等精神生活的丰富;既关注市民的消费生活,更关注市民的创造生活;既关注量的“更多”,更关注质的“更好”,从而实现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和环境生活品质的互为支撑、多样和谐、同步提升。

3、坚持以和谐创业为途径,促进生活品质的融合提升。和谐创业是推进科学发展的杭州模式,也是提高生活品质的根本途径。和谐创业的核心就是生活与创业的和谐;以生活品质为主导的杭州发展过程,就是和谐创业的过程。以生活的心态和方式来创业。要将创新创造、和谐融洽、多元开放、宽容大气的生活心态和氛围引入创业,提升创业的档次和境界,使创业向多样型、动态型、品质型发展。将创业精神和内容寓于生活。生活本身包含着生产,包含着创业,包含着发展。要提倡在创造中享受生活,享受创造性生活,使创造成为生活的核心内容,使生活成为创业的生活,通过创业让知识、科技、艺术融入生活、创新生活,使生活中充满知识创新、文化创作、科技创业,丰富生活的内涵,提高生活的档次和品位。杭州城市的特点,就是能够很好地把生活与创业融合在一起。现在杭州发展最快的几个产业,都与这个特点密切相关,比如软件产业、游戏产业、动漫产业、文化产业、女装产业等。过去服装产业在杭州规模很小,而现在服装产业特别是女装产业已经解决了15万人就业,销售产值达到170亿元,品牌多达四五百个,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有设计师在支撑,而他们都是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在杭高校的教师或学生,都属于知识分子、文化人创业。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原来是大学的英语老师,后来下海创业,得益于杭州这样一种环境,在短短7年时间里,现在公司市值高达45亿美元,成为杭州知识分子创业的典型。因此,杭州的“和谐创业”,既有知识分子创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范例,也有知识分子领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功范例。以生活品质构筑人才高地。实施“环境立市”战略,进一步营造“凭劳动赢得尊重、让知识成为财富、为人才搭建舞台、以创造带来辉煌”的氛围,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杭州成为最具休闲态、安全感,又最具活力、竞争力的城市。

4、坚持以更好为导向,形成幸福感的目标追求。在多样比较中,在一定范围和阶段中寻找更好,是一种健康、成熟的生活心态和理念,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导向。坚持终极性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的统一。提高生活品质既是一个绝对的目标,又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具有阶段性、比较性。要善于在一定范围、一定阶段的比较中,提出相关各方都能接受的阶段性、局部性目标,把远大的理想目标与眼前的需求利益相结合,形成适度超前、多样分层、彼此参照的目标动力体系,使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需求中感到满足。坚持普遍性要求与独特性要求的统一。提高生活品质是一种普遍的要求,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要提高生活品质,但是,每个阶层、群体提高生活品质的内容、形式和侧重面都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要根据个性化要求和可能来逐步提高生活品质,让各方都相对满意。我们讲生活品质是针对全体人民,包括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而不是局限于有钱人;是求精致、讲素质、讲品位,而不是讲豪华、比奢侈、比排场;是讲资源节约、生产集约,而不是铺张浪费、粗放经营。坚持理性认知与感性体验的统一。生活品质既有质和量的规定性,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指标要求,是客观的存在、理性的选择,又包括人的直观感受、整体氛围和当下满意感,要把理性客观评价和主观心理感受结合起来,做到以理性认同来理顺情绪,以氛围的营造、情感的交流来引导人们建立健全的理性,在社会中形成合情合理的尺度标准,使整个社会的追求和动力呈现较强的和谐度、自律性、持续性,引导城市向丰富多样、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使杭州成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提高生活品质对城市各领域建设的要求

提高生活品质体现在杭州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又对各个领域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构成了杭州新一轮发展的总体导向、打造城市品牌的基本内涵。

1、提高生活品质在经济建设上的要求,就是坚持贴近生活、创新生活,推进“五大战略”,形成丰富多样和文化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特色,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经济贴近生活。注重生活方式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把创造市场、引导市场与适应市场结合起来,形成引领生活、适度超前的产业发展模式。注重产业与日常生活的贴近性,以消费终端产品为主导,形成相关产业链,构筑各个产业相互协调、互为渗透、彼此支撑、布局合理的产业格局,打造以“天堂硅谷”和“东方休闲之都”为主要标志的产业优势。经济提升生活。以产业、产品的高科技化、高艺术化来推进“工业兴市”,努力使高新技术、文化艺术融于大众生活产品、产业之中,提升产业、产品的文化和科技含量,提高产业、产品档次,提高生活品质;坚持“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推进民营经济的“二次创业”,提升民营企业的创业层次。生活支撑经济。发挥生活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以环境优势构筑经济优势和人才优势,形成发达的文化经济、知识经济、生态经济和人才经济;提高知识、艺术、信息等软资源的配置效率,突破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制约,发展节约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向人才支撑型、创新驱动型转变。

2、提高生活品质在文化建设上的要求,就是要坚持融入生活、提升生活,建设“文化名城”,形成雅俗共赏、融会于经济、环境中的文化形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文化融入生活。让生活成为文化创新之源,使高雅文化融于群众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融于建筑文化、社区文化,历史文化融入休闲文化、物产文化,不断提高杭州文化与生活的亲和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全国生活文化中心,形成杭州独特的文化品质和魅力。文化提升生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在修复自然生态的同时更加注重修复人文生态,在打造投资者天堂的同时更加注重打造文化人天堂,全面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卫生强市”、“体育强市”,最大限度地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塑造人、教育人,不断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增强杭州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3、提高生活品质在政治建设上的要求,就是要坚持立足生活、引导生活,建设“法治杭州”,形成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形式多样、公民参与广泛,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不断丰富市民民主生活。民主法制建设立足市民生活。将保障市民的基本权利作为对民主法制的基本要求,落实到市民的日常生活,通过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整体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广泛推行民主协商,以协商协调各方利益,在社会民主中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在社会秩序中感受到更多的共赢、更多的民主和更多的激励。以落实“三问四权”为载体丰富市民民主形式。在城市的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民主参与方式,推行“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落实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市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引导、落实到杭州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使市民的政治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以完善沟通机制为重点搭建市民民主参与平台。积极发挥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通过信息公开、互动讨论等方式,搭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沟通平台,在沟通中统一思想、彼此理解、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和融洽的社会关系。

现在在市民幸福感的评价上,对政治生活品质的关注还不够。实际上,政治生活品质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大,而且越处在社会底层,越是弱势群体,对政治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敏感。最近我连续收到两封信,都是在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中老百姓写给我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从*4年开始,到今年底全面完成后,市区改善街巷的数量将接近1500条,道路长度超过400公里,道路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受益单位超过10000个,直接受益的老百姓超过100万人。第一封信是参与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写的,他感谢西湖区西溪街道马塍路35号的居民。他在信中讲:“今年杭州持续高温,我们住工棚,加上体力劳动,说实话,确实有点吃不消。看到我们这样辛苦,马塍路35号的老人、小孩经常烧绿豆汤、赤豆汤,捧来冰棍,捐钱买肉给我们加菜,我们很感激。但让我们最感激的是,一个10岁的小朋友在送来东西的同时,说了一句‘工人叔叔,辛苦了’。我们这些工人都来自外地,有的已经在杭州17年了,第一次听到有人喊我们‘工人叔叔’,那种滋味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来信人的感受值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外来务工创业人员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政治生活品质,他们也是这座城市的主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得到杭州人的承认和尊重。在调查过程中,外来务工创业人员都不喜欢叫他们为“农民工”,他们觉得这本身就是城市人在称谓上对他们的歧视,所以,杭州现在都改过来了,包括正式文件,统称为“外来务工创业人员”。第二封信是浙江麻纺厂的老职工写来的。浙江麻纺厂是解放初期创办的,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麻纺厂,但由于麻纺业在杭州没有生存的空间,现在已经破产了。为了在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中捡起历史碎片,反映浙江麻纺厂的历史和文化,拱墅区邀请了该厂老职工参加座谈会,这让他们非常感动。这些老职工在信中讲:“前几天,我们作为上世纪50年代初进浙江麻纺厂的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和老职工代表,参加了拱墅区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指挥部邀请的金华路改善工程座谈会,我们都已经70多岁了,没想到还被这么隆重地邀请来座谈,区领导也参加了。当回忆起浙江麻纺厂辉煌的岁月和艰苦奋斗的年代,心中难以平静。”这说明,他们也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也希望能够履行政治权利,参与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也提醒我们,保护弱势群体的政治权益,提升弱势群体的政治生活品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否则,钱再多也未必会感到幸福,“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人”的情况会越演越烈。原因之一就是经济生活品质改善了,但政治生活品质没有改善,这就把经济生活品质改善的成果统统抵消了。就如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和国有企业的老职工,他们都是我们需要依靠的群众,如果我们能在日常工作,包括重大工程实施过程中,让他们参与,他们就会觉得非常满足,也非常幸福。这两封信让我很震撼,也提醒我们对生活品质的理解要更全面。同时,我也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有了进步,否则这两封就不是表扬信,而是批评信了。下一步,我们在工作中要更加关注政治生活品质的提高。这次城市品牌的讨论和确定,是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的重要内容,我们把它作为党务公开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杭州市民政治生活品质的实际行动。杭州现在需要一个城市品牌,但这个品牌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杭州的老百姓说了算。我们在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市民投票的基础上,确定杭州的城市品牌。

4、提高生活品质在社会建设上的要求,就是要坚持围绕生活、保障生活,破解“七大问题”、建设“平安杭州”,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提高社会的创造力与和谐度。在服务生活生产中培育社会主体。适应日益多元的经济社会生活需求,发展社会知识服务组织,培育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协调沟通组织,建立主体复合多元、功能融合互补、身份角色互补、经济自我运作、人员专兼结合的“混合型社会主体”,整合行政、企业、知识、媒体等多种资源,聚合国家、省、市、区县(市)等多方主体,形成杭州特色的新型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和机制。在贴近生活中激发社会活力。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项目、活动来带动日常各项工作、事业,促进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互相沟通、彼此协作,激发不同主体的创造活力,发挥人的多方面才能、特长和潜力,形成富有活力的柔性管理和经营机制,使杭州社会在运行上呈现多层互动、多样和谐的网络化立体发展。在保障生活中规范社会秩序。从破解“七大问题”入手,在重视效率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公平,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以“春风行动”为载体,建立杭州特色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长效机制;以“有收入、有房住、有书读、有医疗、有社保、有组织”为目标,让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在杭州安居乐业。

5、提高生活品质在城市建设上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服务生活、展示生活,形成城市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形象优美、生态良好的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以服务生活为导向推进城市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方针,从市民的日常生活便利出发,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改善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生活、创业、文化、生态四大功能融为一体、开放式、组团式的城市格局,建设一个“多中心互动、多层次和谐、多特色互补、多空间拓展”的网络化大都市。以生态生活为目标加强生态建设。把生活与生态统一起来,让生态成为活的生态、生活化的生态,让生活成为生态化的生活,推进“五水共导”,加快“生态市”建设,把杭州建设成为绿色大都市、生态新天堂。以展示生活为核心提升城市形象。在城市对外交流中,突出生活的日常性、广泛性、丰富性,展示亲民性、亲和力的城市形象;强化知识、科技和艺术的含量,展示具有生气和活力的城市形象,从而形成亲和力与创造力相统一的城市总体魅力。

打造以生活品质为内涵的城市品牌

生活品质对内可以主导发展、凝聚人心,对外可以打响品牌、扩大影响。这里,我在论述生活品质内涵的基础上,就打造杭州城市品牌谈点意见。下一步,我们还要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征集,最终提炼出一个更具时代特征、更富鲜明个性的杭州城市品牌。

1、杭州应该提炼自己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形象的精彩缩影,更是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标志。巴黎的“时尚之都”、香港的“动感之都”、斯德哥尔摩的“梦幻之都”,个性特征都非常鲜明,包容性也很大,让人一提及,便印象深刻。从这些城市品牌看,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一是综合性,能够概括城市的整体特色和优势,并具有引领性;二是通俗性,非常直白简洁、易懂、易记、易上口,都是一句话;三是唯一性,能够体现城市的独特性、差异性,不可模仿。那么,杭州该打怎样的城市品牌?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去年,在制定“十一五”规划过程中,有一些专家、市民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认为杭州城市品牌过多。实际上,是因为没有把城市品牌、行业品牌和企业品牌区分开来,把各类品牌都作为城市品牌来宣传。现在,杭州已到了提炼城市品牌的时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从杭州的历史文化积淀、现实综合优势、未来发展趋势看,生活品质的杭州发展定位、发展特色、发展目标,就是杭州城市品牌的内涵。

2、理清生活品质为内涵的城市品牌与有关城市称谓的关系。近年来,杭州在城市对外宣传中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城市称谓,这些称谓都体现了杭州不同方面的特点和风采,也发挥了较好的宣传效应,应该保留,但不足的是不能概括出杭州城市的整体特色和个性特征。因此,有必要对生活品质为内涵的城市品牌与现有城市称谓的关系作一梳理。一是与城市性质“四句话”的关系。杭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杭州的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南翼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省会城市,这分别表示了杭州在世界、全国、浙江三个层次上的定位。这“四句话”的定位是我们听取了很多专家,包括哈佛专门研究城市发展的专家的意见后,对杭州城市性质的进一步明确,也得到了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四句话”综合叠加反映出环境、文化、经济、政治等协调互动、生活品质较高的城市特色。这“四句话”是从国家角度对杭州城市性质、城市地位、发展方向定位而言的,而“生活品质”是对这“四句话”的浓缩概括。二是与“四个在”的关系。“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四个在”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四个在”综合叠加,也是体现杭州具有较高的生活品质。“四个在”是从形象宣传的角度对市民、游客而言的,是生活品质城市品牌内涵的口语化、通俗化表述。三是与“四张金名片”的关系。“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天堂硅谷”四张“金名片”,综合叠加反映出杭州经济、文化、环境等的高度融合,也就是生活品质较高。“四张金名片”是从城市之间比较的角度而言的。

3、推进城市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互动。生活品质是杭州城市品牌的内涵,也是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支撑。以生活品质为主导,推进城市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互动,可以使杭州形成统一、独特而又有高度的特色牌,将杭州打造成为中西交融的生活品质高地,成为生活品质的集中展示和交流地,成为生活品质标准的倡导和地,成为推进和谐创业、提高生活品质的实践者和先行者。以城市品牌为统领,辐射行业品牌和企业品牌。要立足城市特色,依托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丰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内涵,提高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美誉度。比如,我市开展“中国女装看杭州”活动,就要把生活品质城市品牌内涵作为打造“女装之都”行业品牌、培育女装知名企业品牌的背景和支撑。以行业品牌为节点,联结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要通过打行业品牌,一方面使生活品质为内涵的城市品牌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具体化,另一方面使行业内知名企业、产品品牌相互烘托,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更多的企业、产品品牌。比如,我市立足行业优势,着力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天堂硅谷”、“中国茶都”、“丝绸之府”、“女装之都”、“动漫之都”等行业品牌,在这些丰富多样的行业品牌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属于有较高文化和科技含量的都市生活类产业,是生活品质为内涵城市品牌的具体展示。以企业品牌为基础,打响城市品牌和行业品牌。要借助我市知名企业、产品品牌来提高行业品牌的社会公认度,展示杭州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杭州的“娃哈哈”、“青春宝”、“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企业品牌,不仅具有贴近生活、精致和谐的特点,而且注重把知识、科技、艺术等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中来提高品位、引导生活、创造需求,这些知名企业、产品品牌,不仅增加行业品牌的含金量,也形象地展示、有效地推广了生活品质为内涵的城市品牌。

同志们,我们提出把生活品质作为杭州总体发展理念和城市总体品牌的内涵,体现了杭州发展的历史特点和实践基础,也是一种希望,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用我们的不懈奋斗和辛勤汗水,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书写杭州更加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