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村经济发展展望思考

村经济发展展望思考

*村为二00三年市第二次行政村区域调整时,由平望镇原*村、原公联村联合组建,位居平望镇西北端,与横扇镇东部接壤。现村中沪苏浙皖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市快速干线绿色通道沟通南北,村域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分布有22个自然村,分成30个村民小组,共774户,农业人口2280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130人。*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为确保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能在*村得到及时展开和全面推进,*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村级经济这一中心,把握“强村富民”工作重点,多方努力深挖潜能发展村级经济,多管齐下广扩“财源”增加村民收入,力争早日使昔日的平望“西伯利亚”旧貌换新颜,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一、*村经济概况。

*村是平望镇最西北的村之一,距离*市区和平望镇区都约为12公里,原是三镇(原横扇、菀坪和平望)交界处,所处位置极为闭塞,交通十分不便。发展工业所需原材料与工业制成品的出入运输都十分不便,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剩余劳动力转移极为有限。*年以前,因农业税、两经一费等税费的存在,农民负担较重,农业收益极少,村民收入普遍不高,消费需求不旺盛,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一)农业税费大幅减免,但*村农业收益仍然相对不高。*年后,随着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及其他税费,又对每亩农田给予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直补等各种补贴(*年为45元/亩,*年调高至70元/亩),较之以前,农民普遍得到了很大实惠:每亩地每年种一季水稻和一季油菜,亩均纯收入最高可以达到1000元左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较从前有了很大激发。但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相比,水稻种植等传统农业的收益率还是显得过低;和从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相比,收益更是低得多。而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向农村的推进,已不再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推广,农村年轻一代普遍觉得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过大,村里从事传统种植业的劳动力,主要以由于交通不便不能外出务工的老年人为主,目的也不在于靠农业致富,只是为解决一点口粮问题,农村老年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在水产养殖方面,村里鱼池承包户以外来户为主,本村人较少;年轻人不多,中老年人为主,养殖户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主动获取、接受新技术的敏感度不强,主要靠多年积累的经验吃老本。但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一旦水产品出现了从未遇过的新病害,往往不能第一时间知晓,或是虽有感觉但不知病根何在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控制,普遍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现象。养殖品种也过于单一、陈旧,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样以户为单位的分散养殖、经营方式,使得养殖户在水产品价格上没有主动权,价格被中间商随意压低,利润空间大部分被中间商获取。由于不能掌握控制权、主动权,所以无论丰年瘦年,养殖经营户收入都不丰厚,*年因外地水产品涌入致使价格过低加之产量不高等因素有的养殖户亏损达一两万元。

(二)苏南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工业规模依然不大。*原来受交通条件限制,工业企业不多,80、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时,*在具有平望产业特色的玻钢、纺织等工业上也接受到一定辐射,产业规模有一定的发展,但企业数量还是不多,至今只有8家;生产规模仍然不大,除雪峰玻钢和兆恒织造两家企业规模稍大外,其余企业均接近于作坊式生产,村集体从企业用地中取得的租赁收入*年仅为120331元。工业不发达,使得企业在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后劲不足,村民想在本村就业,离土不离乡的愿望实现较难,也扼窄了村级租赁收入和村民工资性收入的渠道。

(三)村民纯收入有所提高,但*的服务业贡献还是不强。*濒于太湖,周围没有大的集镇,在陆路交通不便的传统农业时代,水运便利的*是原中部太湖沿岸地区的农产品交易集中区,很早就在*自然形成了集贸市场。但随着环*各镇内部公路网的建设发展、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加之*除了农产品交易外,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方面缺少有力的支撑点,导致*作为周边农村、中部太湖沿岸贸易集散地的地位不断被削弱,最后衰落并几近消失。现在的*小街仅有小店数家,早晚路边有些蔬菜、鱼肉等小摊,勉强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居民稍上档次的餐饮需求、大件物品的购买等仍只能去平望镇区求购,居民生活依然极为不便,这也使得有能力先致富而生活条件较好的村民大量外迁,致使村里各方面经济人才不断流失,削弱了强村富民的主力军和后备军队伍。

(四)村级经济有所好转,但“造血”功能依然不足。在沪苏浙皖高速公路和*市南北快速通道建设以前,*经济以农业为主,村级经济长期薄弱,属于贫困村。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线建设带来的征地补偿款提留使村级经济稍微改善,村里也借此为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不少资金,为民办了很多实事,如改建合作医疗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幼儿园,硬化村内道路,实施拆迁新村三通建设等。但村级经济后续发展没有坚实有力的着力点,缺乏具有鲜明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光靠提留款势必将坐吃山空,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显得极为迫切。

二、*经济发展的已有优势和有待条件。

(一)*发展已有优势。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最大亮点。2005年开工建设的沪苏浙皖高速公路和*年*市实事项目之一的*市南北快速干线一东西一南北,两条*交通主动脉交汇于*村南部,使*村拥有了四通八达的全方位的交通网络优势。通过快速干线在村内的道口以及快速干线与高速公路的互通,可以实现道口——快速干线;道口——快速干线——高速公路的全方位的、呈放射状的便捷交通。苏州、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城市也必将成为环*的一小时经济圈。工业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都将极为方便,低廉的运输成本必将成为吸引投资的一个亮点。而处于*腹地位置的地缘优势,也必将使得*可以接受来自北部*经济开发区电子工业、南部盛泽镇丝织行业、西部横扇镇制造产业等产业群的辐射;而东临*汾湖开发区和上海,西靠东太湖的地理位置,也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创造了良好基础。“要致富先修路”,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两条非常重要的*经济建设生命线交汇于此,必将使得*村成为沟通*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的交通心脏之一并将接受辐射效应。

2、能绘最美蓝图的白纸是投资热点。*现在还处于整个平望乃至*经济开发中心区域的外围,是一片还未开垦的处女地,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征地、拆迁、环境治理等方面与市郊、镇郊人口稠密地区、工业问题突出地区相比,负担要小得多,投入要少得多。当然,我们在建设新的开发集中区时,也一定要汲取已有经验,保护和开发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

3、离土不离乡的人力资源是很大磁点。*村现有劳动力1100多人,而且周边的胜墩、上横、顾扇、南杨等村,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廉,解决本村及附近村居民的就业可以在住宿设施等方面节约一大笔开支,而就近就业也必能吸引更多的本村及邻村劳动力。充分解决本地居民就业还可以享受到*市的各项奖励和优惠政策。本地农民素质相对较高,在思想品质方面是值得信赖的;能吃苦肯动脑是*农村人的特性,尽管农村人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经过培训,在一线生产、销售等方面,往往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方式,也可以使农村的老年人根据工种的条件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收入。

4、种类多样化的农业结构是一大特点。*村的农业结构呈现多样化,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506.87亩,其中粮田1683.04亩,“粮改双”542亩,湿地935.2亩,苗木250.83亩,果树65.8亩,蔬菜30亩。种植业、养殖业、果树业、苗木业等等,较为齐全。其中养殖行业还较成规模,可以产生集群效应。且较好地保持了江南田园风光,天净水秀的自然环境污染较少,可以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且可以向第三产业延伸。

(二)*发展的有待条件。

1、带头致富能人不多是强村暗点。原先几十年的交通不便利和就业困难,使得村里有能力的人走出*的较多,留在村里的能人越来越少,现村里居民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人才不多,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强村富民步伐的加快。

2、基础设施薄弱是腾飞难点。村级经济在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线建设以前,收入渠道过窄,来源过少,主要是几家小企业的土地租赁金和鱼池等农田发包款中的村级提留部分,*年村级各类发包租赁总收入仅约75万元。维持村务日常开支勉勉强强,但要搞大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财力还远远够不到,因此造成了道路硬化不多,道路直、宽、平的不多。“两路”建设后,村里近三年来一直在下大力气增加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但也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方面,为村级经济建设腾飞所做铺垫总量还是过少。

3、思想有框框是裹步弱点。长期农业社会导致的小农经济思想使得村两委班子略显老态、疲态,开拓精神、进取精神稍显不足。在如何争取政策、吸引投资、强村富民等方面,思想认识还有点不够到位、方法举措还略显单薄、进取意志还不够坚定、调动群众积极性还不够有力,“双带”效应还未能充分发挥,紧抓机遇意识还未强化。

4、村级可支配资金积累不厚是发展缺点。受制于交通不便、位置闭塞,村级经济长期积累不够,可支配资金更是短缺,对于村级经济所面临的大开拓、大发展,更是显得杯水车薪。如何转变思路、创新思维、拓宽资金渠道,以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将成为考验村领导班子的试金石。解决得好,村级经济将连上台阶;解决得不好,强村富民企望可能坐失良机。

三、*经济发展的设想。

每个村都有各自特点,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克服不利因素,才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强村富民”之路。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村里各项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壮大村级经济;聚精会神搞建设,持续增加村民收入。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抓手,推动全村整体面貌的不断提升,真正把*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利用现有农业基础,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做成亮点。要增加农业收益,提高农民生产性收入,就必须要提高亩均产值。要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走合作化道路发展规模农业。在*,养殖业是一大特色,但本村养殖业存在着风险大、技术弱、品种陈等不利因素;分散经营还容易产生恶性竞争,不能掌控价格主动权。要减少利润在中介环节的流失,就必然要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内部倾轧。要解决这些难题靠单打独斗不行,单个经济体没有足够的财力、精力,因此只有联合才能有出路。作为村级经济组织者和服务者的村委要主动承担起牵头角色,做好组织工作,引导养殖户走合作化道路,发展合作社或养殖协会,依靠群体力量来降低市场风险,达到利益最大化和利益共享。村委要加强信息收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请进专家传授技术,派出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做好新品种的引进试养工作。充分发挥骨干力量、新品优势带动全村养殖行业层上台阶。培育经济人队伍,吸收村内剩余劳动力根据自身条件从事运输、分销工作,以资本、劳力、生产资料等不同形式入股,形成养殖——运输——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基础上将养殖利润全部消化在本村村民内部,既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又转移了村内剩余劳动力,提高整个养殖链条的整体收益。

(二)做好两路文章,加强工业配套服务作为立足点。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线在村内里程较多,我们应该紧抓区位环境和廉价的地价、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强村力度,加快富民步伐。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二是依托拆迁新村,建设几个新农村集中居住区,把节约下来的土地搞建设。引进高产值、高效益、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村里要多方筹措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村民入股、争取财政倾斜等多种手段,通过建设标准产房、集宿中心等,增加物业收入和土地租赁收入。

(三)打响古村落品牌,提升服务业水平办成引力点。配合上级文化部门,收集*历史、轶闻,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体,平面地、立体地,多渠道地扩大宣传,打响文化品牌。以保护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为目的,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外力扶持加自身努力结合招商引资,整修周家厅、刘将军庙等古建筑,以江南古村落为定位,使之成为*乡村旅游内容之一。利用苗木地、果园、鱼池等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通过钓鱼、摘果等“乡村游”形式销售农产品,使集体与农户同时受益。吸引投资建设“农家乐”为主题的餐饮业,以本村自产的绿色蔬菜、新鲜水产品、放养禽蛋等为特色吸引城市游客,将*建设成为吸引上海、苏州等城市居民假日旅游休闲的理想之地和*、盛泽及周边乡镇休闲、宴宾首选场所。

(四)创造持续富民环境是工作根本点。发展村级经济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村村民的收入,并将增收机制长期化、固定化。通过以上一系列设想,我们就是要使村民既有生产性收入又有工资性收入还要有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要使农民在保证传统种植业收益基础上通过从事水产品养殖、蔬菜种植等收益更高的农业,收入更上一个台阶;就近入厂工作赚取工资性收入;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生产资料入股、房屋出租等,收取财产性收入。工业发展后外来务工人员增多,特别是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后游客的云集,必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长,有经营头脑的村民还可以通过开超市、办农家乐等形式挣取经营性收入。

四、*发展所需平台。

(一)政策支持是前提。*要得到大发展,政策支持是前提。如果说两条路的建设使得*有了腾飞的翅膀的话,那么,政策的深入与全方位支持将是*起飞的东风。*要大力发展工业,建设用地是第一要素,而在现在严格的土地制度下,建设用地的审批没有上级政策的支持与倾斜是十分困难的,尽管*已经从原来闭塞的笠泽小集镇成为了*境内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但紧跟形式变化的各项优惠和扶持,更需要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转变思路是关键。事业的成就,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要发展好*,使*真正成为平望乃至*甚至长三角地区的“小香港”,上级的支持不能少,但我们的村级领导班子是具体操作者,是第一责任人,要利用好两条路,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以此作为强村富民的一个难得机会,村领导班子一定要真正、彻底转变思想观念。要主动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做好组织工作,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克服分散经营的弊端,发展好现代高效农业;要克服认为农业地位在不断下降的思想误区,拓展农业新内涵,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要做好群众思想解放工作,转变老百姓思想观念,村领导班子做好带头人、引路人。在推进各项改革的进程中,势必会影响到老百姓的利益,如何达到最大程度的共赢,如何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等,我们村领导班子都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教育和引领工作。

(三)拓宽资金渠道是基础。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要发展工业、要发展具有现代江南水乡特色的农村服务业,势必要投入大量的前期资金:道路的拓宽硬化、农庄建设、古村落的修缮、工作人员的培训、各种人才的引进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如何解决,这需要我们全体村民共同想点子、出主意、尽义务,特别是我们的村领导班子要勤动脑,真抓实干地拓宽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寻求支持、招商引资、村民自愿基础上的集资、申请贴息贷款等等,通过各种途径,量力而行,稳扎稳打,将雪球逐步地越滚越大。

(四)合作组织是平台。农民之所以是弱势群体,是因为农民经营分散,组织松散,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一旦单个农民利益受侵害,难以和大群体形成对等抗衡力量,且单个农民受技术、资金、信息、经营规模等限制,难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进行公平竞争,其应得利益也难以维护。通过合作,明确了农民在合作组织中权利和义务,使这些农民真正组织了起来并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由此提高了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自身维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