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思考

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思考

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宁波市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宗旨,着眼功能作用发挥,着力方法手段创新,两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呈现出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基本情况

2005年7月22日,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单位后,按照市委提出的“加力加速,走在前列,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圆满完成任务”的要求,提前超额完成了终端接收点建设任务,并同步建成了市、县两级工作平台,基本形成了以有线电视网为主,互联网为辅,上接中央、省,贯穿全市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到户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一)领导重视,部门合力

试点任务确定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要求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重要契机,与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新农村建设、农村信息化等工作结合,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市长毛光烈及市里其他领导,多次亲自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并提出许多具体的建设性意见,有力地推动了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委成立了以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科技局、市信息产业局等20个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各部门抽调10余名素质好、懂业务、会技术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市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投资和事业经费时,充分发挥本部门、本系统在人财物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远程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各县(市)区、乡镇按照市委的要求,同步建立组织机构,充实工作力量,层层抓好思想发动,层层抓好工作落实。在经费落实上,按照以本级财政为主、党费适当补助和上级补助一点、部门资助一点的办法,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前提下,多途径筹措资金,累计投入建设经费近5600万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3695万元,党费补充240.2万元,自筹资金653万元,浙江移动宁波分公司出资1000余万元,购买了2630台电脑资助全市行政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的建设。一些地方还发动机关单位捐资、赠送电视机,帮助基层终端站点建设,确保资金的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建设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科学规划,狠抓建设

1、扎实推进终端接收点建设。我们按照浙江省委提出的“省钱、实用、够用”的原则,迅速组织力量,深入动员部署,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有序地推进试点建设工作。于2005年11月底,提前4个月完成了2708个乡镇、村终端接收点建设任务,并将建点范围向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服务中心和种养植大户等拓展延伸,截止目前,累计建成终端接收点3358个(其中乡镇91个,街道54个,村2649个、社区338个,其它226个),完成计划的124%,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站点网络,基本实现了远程教育点对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全面覆盖。

2、科学搭建工作平台。一是建成市、县两级7个前端播出平台。使终端接收点既可以接收中央和省的教育信息,又可以接收市和县的教育信息,远程教育内容更加紧贴实际需要,体现地方特色,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二是建成市级中心课堂。依托市委党校教学资源,建成能容纳近200人同时听课、具有演播室功能、并能实现实时传输的中心课堂,使教育内容可直接传输到各终端接收点,实现教学资源的同步共享。三是初步建成市级中心资源库。按照“必须看、喜欢看、有人看”的思路,采取整合、引进、交流、开发制作等方式,不断充实中心资源库。通过技术开发,将市级中心资源库与县(市)区资源库进行链接,充分整合调度全市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选择学习内容的范围。四是建成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依托农经网、党员干部学习网和科技网等相关网络资源,建成宁波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开设了远教天地、新农村建设、政策法规、适用技术等专栏和信息供求专用窗口,及时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各类生产经营信息和生活资讯服务。并根据需求专门开通了VOD点播系统,并通过做大做强后台,提升网站服务功能。

(三)落实措施,发挥作用

按照“边建、边管、边用”的原则,我们狠抓了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确保“有人管事,有制度管事”。充分发挥基层电教播放员、村(社区)干部、农技信息员、农村工作指导员、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组建了3474人的县(市)区技术员、乡镇(街道)管理员和村(社区)操作员三支骨干队伍,确保教学有人辅导、技术有人服务、日常有人管理。制定了远程教育《工作手册》下发至每个站点,对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远程教育管理机构和技术员、管理员、操作员职责进行明确,建立健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设备管理等各项制度和党员干部收看记录簿、站点设备使用记录簿、学习讨论记录簿、签名册等“三簿一册”,统一站点标识,统一制度上墙,统一操作规范,确保教学组织管理和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建立课件评比机制,对报送的教学课件每年进行一次评比、通报,通过评比,激发各单位争创精品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在先进性教育中,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在精心制作“乡土”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优秀课件,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共下发各类教育资源14套(25碟),计VCD碟片49000余张,基本满足了各批次教育对象的学习需求。同时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辟先进性教育专栏,精选教育内容,方便基层党员学习,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教育覆盖面。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把实用技术培训、基础学历教育等各类活动纳入远程教育体系,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现状与分析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建工作的一项新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学用开展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问题

一是教学活动组织难。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带动了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流动,其中也不乏党员,尤其是青壮年党员,进而也减弱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约束力,淡化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加上部分党员对远程教育工作认识上的差距,导致教学活动难组织。二是设备使用频率低。学用工作始终是远程教育的关键所在。个别地方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教学培训活动不够经常,次数明显不足。三是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有一部分教育点除了每月1-2次的党员骨干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平时设备形同摆设。四是教学实效性不强。部分站点虽按规定组织学习培训,但学习时间、内容与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宜,党员群众参与率不高,效果不理想。五是信息反馈不畅。站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党员群众对教学内容的需求等不能及时反馈到上级相关部门,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计划的合理制定。

(二)原因分析

1、宣传力度不够,对远程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着眼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载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抓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多次亲自下基层调研考察,研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并把远程教育工作列入了宁波市06年新农村建设要抓好的五件实事之一。但由于缺乏持续深入的有效宣传,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集中表现在一些乡村干部身上,他们的主要精力大多用在当地经济发展上,认为远程教育是一项单方面的工作,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集中学习培训有畏难情绪;而部分群众则认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是党员干部的事,是花钱不实用的东西,与普通群众无关。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用效果的落实。

2、操作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目前,绝大部分教育点操作员属于兼职,基本没有额外的酬劳。由于这一现实问题,年纪轻、素质好的操作员难物色,现有的这支队伍中的年轻人也难稳定,导致操作员变动比较频繁,队伍稳定性较差,并且,稍微有点知识的青壮年大多外出经商、务工。因此,村级站点操作员基本上由村干部兼任,其中尤以村文书(会计)、村妇女主任兼任为多。这部分操作员不同程度存在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差的问题,并且有些操作员对电脑是“新娘子上轿头一回”接触,这一现状与远程教育先进的设备构成了明显的反差,导致操作员总体专业技能不强,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同时,由于酬劳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支队伍的工作积极。

3、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对党员群众吸引力不足。基层党员群众普遍反映,远程教育内容很丰富,尤其是以党的理论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八荣八耻教育和先进典型事例等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类内容很多,但他们更关心与生产发展有密切相关的内容,希望通过远程教育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事实上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产业分布特点不同,技术培训类课件大多具有明显的地域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建设保障体系,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基层党员群众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大大制约了党员群众主动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主动性,致使部分党员群众坐不下、听不进、不愿来。

三、思考与探索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新时期一项探索性的工作,目前制约其作用发挥的因素仍然很多。远程教育要真正为党员群众所认知和接受,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深入进行探索。

(一)抓宣传引导促氛围

把宣传引导作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开展声势浩大的集中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重点消除外界对远程教育的三大认识误区。一是远程教育仅仅是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着力点在基层,关键在乡镇,在行政村。但相当部分乡镇领导和村书记、主任认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对象就是党员干部,这使得基层远程教育工作在教学主体、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实际上,远程教育除了能使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广大群众经常得到实惠。二是远程教育仅仅是传统意识的灌输式思想教育工具。一些人认为远程教育就是传统认识中的意识形态教育,但事实上,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远程教育还有很多生产、生活、资讯,其内容十分宽泛,远远超出单纯教育的范畴。三是远程教育仅仅是组织部门的事。一些人认为远程教育网络只是组织部门办的一个教育平台,但事实上,远程教育包含了各类信息,是一个开放式的综合性教育咨询平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尤其是站点的负责人,作为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他们作用的发挥将对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开展和效果的实现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宣传,加深各界对远程教育的了解,进一步号召、鼓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群众踊跃参与到远程教育中来,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远程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抓队伍建设促教学

建立精干高效的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和服务队伍,提供可靠的管理和服务保障,是搞好远程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骨干队伍。村级操作员的选配,按照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敬业爱岗的标准,优先选择年纪轻、责任心强、懂电脑基础知识的人员来担任,并落实一定的待遇,以保持队伍的稳定性,这是必不可少的。最近,我们已经启动“万人培训”计划,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站点管理员和村(社区)书记、主任、站点操作员,总数超过1万人,通过培训使“村官”们对远程教育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学会电脑简单操作;使管理员、操作员能比较熟练地独立操作远程教育系统软件。进一步探索建立管理(操作)员考核激励机制,落实严格的目标管理和任期责任制,推行优秀操作员评选活动,调动这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保障队伍。一方面,发挥各地广电站、电脑网络公司、农村中小学教师、农村工作指导员等人员的技术优势组建一支技术服务队伍,确保各教育点设施能正常运转,教学培训活动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依托各地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整合农业、科技等涉农单位的专家组成教学辅导队伍,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学用转化中碰到的现实问题,让他们正真学得会、用的上、得实惠。

(三)抓资源建设促精品

远程教育能否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和认可,关键在教育课件的数量和质量,只有当教育内容富有吸引力,党员群众收看之后确实有所收获,才能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是发挥各部门优势,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合理规划区域内教学资源建设,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各部门教学培训任务和课件制作、引进指标。重点协调宣传、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法律、气象、广电、妇联、社保等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的力量,发挥职能优势,制作开发一批有典型意义、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精品课件,适应各类党员群众的教育需求。二是发挥电教部门传统优势打造精品。根据我市产业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制作特色农业技术培训系列片,并有针对性地在全市范围内予以推广,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带动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成功制作《富村三十六计》的基础上,认真抓好《治村三十六计》的拍摄制作,通过深入挖掘农村民主治理的典型经验、做法,努力打造精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目前,《治村三十六计》摄制进展顺利,已完成其中22计的前期拍摄。依托市、县两级《党的生活》电视栏目,挖掘、宣传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各类先进典型、先进事例和好的做法,发挥好导向作用。

(四)抓典型特色促成果

把典型引路、特色创新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生命力。我们力争通过典型示范和特色创新,影响和带动远程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是注重学用典型培植。进一步规范教学组织管理,不断加大示范点建设力度,培植一些不同类型的学用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以种养植大户为基点,重点选择一些依托远程教育取得实效的典型个人事例,用其成功的经验来带动党员群众参与远程教育,扩大远程教育的群众基础。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因党员群众之间学习需求不尽相同,宜采取因人施教的教学方式。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在学习具有普遍需求的教育内容时,组织党员群众统一学习;在针对妇女、老人、青少年等相关知识学习和行业技术培训时,组织特定群体参加学习;在开展个性化学习时,由党员群众采取菜单式、点播式的方式,自行选择教学课件。如党员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暂时得不到满足,由各级远教办及时向有关部门“订单”制作教学内容。三是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开展远程教育“课堂+辅导+基地”的教学模式,发挥相关部门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组织专家辅导团,到农村巡回讲课,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使网上学习和现场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在“学、用”中碰到的疑难问题。针对当地产业特点,依托种养殖大户建立教学培训基地,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面对面指导,帮助农民提高致富技能。向农村派遣科技特派员,以各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采取网上学与手把手教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农村适用技术的教育培训,促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产业”等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四是拓展服务领域。把“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双十万工程”、“绿色证书培训”、“成人教育”、“普法教育”、“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培训”等纳入远程教育体系,特别是涉农部门的各种技术培训和讲座通过远程教育中心课堂,向全市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进行直播和推送,高起点打造“大远教”格局。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在农村积极探索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在城郊开展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在工业园区开展外来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培训,把远程教育网络打造成面向基层、服务农民的公共服务平台。五是培训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开展对农村党员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依靠科技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培训。我们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争取使每个村至少拥有1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5-10名中专毕业生及一批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村实用人才。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相继开展,为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极大地拓宽了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空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坚持以创新为第一要务,通过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摒弃旧的工作经验,破旧立新,使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在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