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谈谈对和谐校园建设的认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谈谈对和谐校园建设的认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谈谈对和谐校园建设的认识

和谐校园建设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自身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把和谐校园建设看成是人际关系的融洽建设、看成是以人为本的民主作风建设,那是不够的。所谓“和谐校园”,就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与整体优化。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应是当前每一所学校所追求的最高办学目标。

一、让校园更有朝气

一所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精神饱满地、朝气蓬勃地学习与工作,是校长的追求,教师的向往。营造这样的氛围,关键是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动力机制,解决不同层次的教师群体为什么要“精神饱满地工作”这个问题。结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落实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只有在社会心态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创造性地努力做好工作。

教师不仅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实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身价值。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支持。是个猴子就给他们座山折腾折腾,是条龙就给他们条大江大河扑腾扑腾。他们的成长,将为学校带来更大的贡献。

二、让师生更讲道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我觉得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具备“爱”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一是爱事业: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会热爱学生,才会献身于教育。热爱教育事业需要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而不是事事以金钱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教师仅有职业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把这份职业心深化为事业心,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二是爱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要求我们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在一些我们认为的“坏孩子”身上也有潜能,我们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倾注一份心思、一份爱心、一份尊重,我想这应该是一位合格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三是爱学校:我们的事业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发展在学校。我们每个人的进步只有与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个人的进步才有积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热爱学校,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热爱学校,就要求我们爱校如家、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像爱护我们的生命一样,呵护我们的学校。热爱学校,就要求我们节水节电、保护环境、尊敬师长、爱护学生、帮助同事,从小事做起,共同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这是每一名教师的职业任务。针对学生的德育包罗万象,但重点内容不外乎二大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诸如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节俭教育等等,这是涉及下一代国民素质的大事,我把它称谓“大德育”;以“纪律、安全、卫生”为主的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这是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这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障,我把它称谓“小德育”。是否可以将这二类内容看成是当前我校德育的二根主线,构思“在什么阶段,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形式,实施什么德育,达到什么程度?”并在德育工作中严格贯彻以下原则:针对性与实效性原则(效果比形式重要),全员性与一贯性原则,长期性与反复性原则,形象性与直观性原则(从小从近入手)。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前苏联的巴甫雷什中学,校门内墙上写有一幅醒目的标语:“从爱妈妈开始”。这所中学的校长就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爱领袖”、“爱祖国”、“爱人民”呢?他回答:“对孩子的教育应从具体形象的问题入手,而不宜用空洞抽象的说教。试想一个人连他的妈妈都不爱,还会爱别人吗?”综观我们的习惯思维,往往有脱离学生实际的口号式大道理,而不是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入手,进行生动具体的启蒙教育,让孩子们从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细微之事做起。

三、让教学更添智慧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了解自然、认识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舞台。当前,教师的教学智慧应该体现为“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方法上,从不会到会,从单一到多样,从共性到个性;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在江苏省校长培训班上,我颇有感悟的一个观点是:课程开发与教学指导能力是一所学校的核心领导力、核心竞争力。针对学校现状,如何通过管理层面的智慧,激发教师的智慧,实现双赢(全面深入地实施新课程要求,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这正是我校当前最根本的重要任务。

四、让校园更具美感

学校应当是最美的世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这里暂且把它简单化,看成是一所学校的形象建设。

首先,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形象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形象的外部显现,包括建筑、设施、绿化、校容校貌等。我校下一阶段的硬件建设,应该侧重于景物设置,设计并建设整齐的“线”、宽敞的“面”和优雅的“点”,使人产生秩序感、音律感和节奏感,体现学校这一特殊环境的庄重、深邃、严整和活泼。

其次,要加强校园现有环境与设施的管理。卫生、整洁是最基本的要求。总务处、少先队、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订相应的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师生学习,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加予落实,管理部门辅予检查评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再次,校园显性的文化氛围的创设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橱窗、板报、标语是固定的阵地,其内容应有时代性、针对性和教育性,责任部门(人员)应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内容,定期更新,确保质量。班级(年级)文化建设应成为特色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采用幼儿园布置主题墙的思路,每学年在德育组提出方案的基础上责任班主任操作实施,努力体现不同年龄段不一样的文化气息。

五、让教育更富创造

教育部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玉琨教授指出:创造就是比别人多走一步,比别人早走一步,在自己的基础上再走一步。深索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工创造性地完成好的任务也不少。

1、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呼唤创造。我校现有的特色建设是否可以概括为:起步早、影响好、基础实、潜力足。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表现为:戏曲与壁毯二个项目相对独立、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撑、辅导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与彰显特色相配套的作品的质与量、与彰显特色相配套的宣传与推广力度。而所有这些工作,需要我们去创造:在自己的基础上再走一步!

2、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呼唤创造。最近重温了赵凯博士去年在我校的讲座内容,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全景以及对师资的要求更加明晰。对照我校实际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有不少忧患。眼前的教学,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在夹缝中求生”、“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多少资本值得我们王庄显耀”。许多工作需要我们马上付诸行动去创造:比别人(只能界定为其他农村小学)早走一步!比如:校本教材的编撰、集体(电子)备课的试行、师生科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中老年教师新课程要求的齐步推进,等等。

3、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呼唤创造。“木桶法则”告诉我们,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是决定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我总感觉语数外三科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这个木桶的短板。尽快设法加高这块最短的木板需要我们去创造:比别人多走一步!前一阶段,我们多次召开了会议,已经把这样的认识与要求告诉给了相关对象,广大教师也在努力奋斗了!但效率如何?结果如何?心中没有底。我想这方面的创造更需要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导、教研组长去实施,静下心来研究,一定要创新办法,追求实效。我坚信:我们王庄人一定能突破这个瓶颈!

制约和影响学校和谐建设的要素还有很多,包括管理层面的因素、家庭教育的因素、政府与社会的因素、等等。和谐校园建设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