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在现代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一个基本矛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性要求。

一、江西正处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的新起点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程度后,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这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阶段是调整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关键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工农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不再替工业发展提供积累,农业已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而且,我国的财力就总体而言,已拥有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实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为新形势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定下了基调。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发展,全省在*年迈进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门槛,呈现出一些转折性变化,*年,这一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全省人均生产总值8189元,折合989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4:45.6:34,第二产业的比重得到进一步上升;农业与非农业的就业结构为41:59;城市化率达到35.6%;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28.6%;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15.6%;霍夫曼系数为0.474,正进入重工业化中的高加工度产业主导阶段,这与全国发展趋势也大体一致。在新的起点上,着力做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篇文章,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从扩大到缩小,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通过对各个国家的收入分配进行分析,提出了“倒U型”之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随着初期经济发展而扩大,达到最高点后,又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改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都经历了这一过程。我国也不例外,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1扩大到*年的3.23:1,*年为3.2:1,已略有缩小。江西的城乡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17:1扩大到*年的2.81:1,*年这一比例缩小到2.6:1;城乡收入差异系数也由*年的0.64缩小到0.61。根据统计预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以*年为拐点,开始呈现逐渐缩小的新趋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迈进,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目前,江西人均生产总值已接近一千美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在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是进入“黄金发展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一是进入“矛盾凸显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利益分配不均衡,差距扩大,使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很容易出现社会动荡。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推进“五个统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五个统筹”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摆在首位,抓住“五个统筹”的这一关键环节,才能有力地促进其它各个方面的统筹发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背后潜藏着的危机,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应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江西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公平的前提是财富的不断丰富,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是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使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江西经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适应性、融入性、发展性。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构建公平竞争的创业平台,使当地百姓特别是农民创业能够享受与外来投资者同等的政策,激发民间巨大的创业潜力,激活全社会的创业细胞,努力形成本土创业的深厚氛围,开创富民兴赣的新局面。

2、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壮大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实力。一是根据新型工业化要求和江西实际,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为一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二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一批富有成长性的骨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按照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整合工业园区资源,抓好园区规划,突出产业特色,增强招商引资的产业导向性和项目选择性,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就业吸纳能力、要素集约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环境优化能力,使工业园区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四是着力建设综合实力强、对外关系密切、产业密度高、人口聚居密度大、经济辐射力强的中心城市,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五是努力形成以特大城市为核心,以大、中城市为纽带,县域城镇为基础,等级规模协调、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城市体系,实现大中小城市与农村的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分割体系。同时,通过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使农民和农村能够分享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路子。

3、建立补贴农民、扶持农业、加快农村事业发展的支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区域,“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国民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倾斜,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农民长期休养生息。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应成为财政投入的重点,并使新增财力更多的用于解决“三农”问题。要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使农村孩子人人有书读,站在人生旅途的公平起跑线上。逐步建立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加强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困难群体救助制度。

4、深化城乡配套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对人口统一按就业地和居住地登记户籍,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准入限制,做到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努力创造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环境,为农民向有就业竞争能力的市民转变提供全程服务。要把进城务工农民纳入《劳动法》实施范围,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要加快构建城乡有效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加快构建高效、畅通、可调控的城乡一体化市场流通体系,打破城乡流通条块分割的状况;加快构建城乡互动的信息网络,加强城乡之间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构建城乡规划一体化格局,形成城乡建设互动共进的新趋势;加快构建城乡产业结构调整良性互动新机制,促进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共荣。

5、以“三农”问题的解决为突破口,寻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农业的发展必须跳出农业论农业,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走以工促农,以商活农,以科技兴农的路子;农民的富裕必须善于做减法,只有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够富裕农民。这就需要走以教育和培训促转移,以改革就业制度促转移的路子,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留下种田能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共同富裕;农村的发展必须追求城乡联动效应,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新机制,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加快建设和谐平安江西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