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质监标准化战略实施意见

质监标准化战略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宜居城市“首善之区”,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努力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规划》以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结合*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指导和基础

(一)标准战略是面向现代国际竞争的国家三大科技战略之一

长期以来,标准作为国际交往的技术语言和国际贸易的技术依据,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信誉、促进商品流通、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标准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标准竞争成为层次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因此,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纷纷将标准化工作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02年,国家科技部提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三大战略,即“人才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标准战略”,这标志着中国标准正在从技术后台走向竞争前沿。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以世界眼光谋划*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标准化战略的本质是提升社会经济有序运作水平,提高生产整体水平,降低贸易沟通成本,实现强化创新价值,因此,实施标准化战略对增创*新优势、促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中国技术标准战略报告》的分析,标准对科技的贡献率为2.98%,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16%,对我国综合国力的贡献率为1.5%;技术标准的投入每增加10%,对综合国力的贡献率就会增加近0.09%。

有效实施标准化战略能够帮助*更好地抢占区域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以最小的投入掌控区域创新发展的主导权,进而确立*的区域创新中心地位;围绕标准竞争推进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经济国际化的步伐。因此,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要求,是以世界眼光谋划*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的综合经济实力是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的良好基础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已形成了以成本创新为特色、高度发达的外向型制造产业,构建了门类齐全、具有较强的综合配套能力、科技研发和产品开发能力的现代工业体系,这为实施标准化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基础;*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城市之一,具备在国际贸易领域实施标准化战略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市场基础;*也是中国南方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是华南地区的科技教育中心,这为实施标准化战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研条件和智力基础。

近年来,*市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推动科技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大、中型企业执行标准的登记率达到98%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品达两千多个,采标产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以及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数量逐年上升。*市已具备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扎实工作基础。

(四)标准化工作现况未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

标准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市现有的标准化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持产业规模和技术创新的迅速提升,未能适应*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主要表现在:传统的观念和管理体制难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标准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企业的标准化主体意识还不强,重点领域的标准化优势地位尚未显现;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的转化率低,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活动较少;标准制定的开放性、广泛性不够,标准的适用性有待提高,标准实施工作亟待加强;标准化保障机制尚不健全,标准化人才队伍及技术支撑服务体系相对较弱等。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继续解放思想,紧跟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提高全社会的标准意识,推动标准管理体制创新,改善标准市场运行环境;以标准化战略切实支撑产业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经济,引领区域发展,对话国际市场,为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宜居城市“首善之区”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继续解放思想。从面向世界、依托粤港澳、立足珠三角城市群的角度,谋划*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全面配合*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实践;正确认识标准化工作的内在规律和社会价值,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标准的协调、规范和引领作用;让标准意识融入社会主流意识,在政府、产业和科技等领域建立标准竞争观念,在全社会强化以自觉性为基础、以执行为目标、以过程管理为手段的标准意识。

2.坚持改革创新。落实标准在城建、交通、节能、环保、信息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部门管理模式,强化标准在政府采购、规划等环节的影响力,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能;引导公共财政支持标准创新,包括人才培养、公共信息库建设、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等;明确标准的创新成果地位,强调标准研发与科技创新同步的新机制;关注、研究并运用创新性的标准竞争策略,突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

3.遵循经济规律。坚持循序渐进,为*的标准化发展制定稳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标准化战略推进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坚持重点保障,根据*市社会经济发展确定标准化发展的重点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增强标准的适应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整合资源,促进以标准为纽带的高端科技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强化企业的主体意识,激发各方的主动参与热情。

三、发展目标

根据国际标准竞争发展趋势和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到2012年*市标准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标准化工作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基本建成“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体制,形成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运行机制,努力把*市打造成为标准化创新基地、标准化人才高地和标准化国际交流中心。

2.建立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的制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总体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3.争取承担国、内外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秘书处、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及工作组(WG)的数量达到100个。

4.形成一支熟悉国际、国内标准制定规则、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标准化专家队伍;培养和引进国内、外标准化专家200名以上,其中100名以上高端人才在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担任职务。

(二)标准化工作对*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1.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自主创新,提高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水平,推进IT制造、汽车、石化、生物医药、物流、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5%,85%以上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有百家企业达到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A以上等级。

2.完成自主创新技术标准研究攻关项目50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示范企业;建设20个标准研制示范基地,推动建立产业联盟和制定联盟标准。

3.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城市建设等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全面推进“标准先行”的意识,保障宜居城市的建设质量。

(三)形成具有强大辐射功能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1.整合全市、全省乃至港澳的标准化资源,构建服务大珠三角区域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及时通报国内外标准信息,提供相关检测、咨询、认证和培训等服务,切实引导和支撑区域产业升级和发展。

2.建立华南标准化研究与教育基地,强化重点领域的标准化研究,通过多层次的标准化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层次。

3.打造国内权威的TBT研究、通报、评议基地,完成我市主导产品标准(国内外相关标准)数据库建设30个,组织及参加TBT通报评议次数达50次以上,指导1500家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主要任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和规划,今后一段时期内,*市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围绕“城市发展定位、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宜居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创新”等四个方面展开:

(一)面向城市发展定位,打造华南标准创新、服务中心城市地位,强化*经济的集聚辐射能力

1.强化标准创新能力建设。建立面向市场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标准创新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转化水平;建立标准化专家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全市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吸引、组织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标准化工作;建设华南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和引进复合型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将*市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标准创新中心城市”。

2.加强国际先进标准理念的引进。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标准化组织运营管理经验,发挥*大型企业在标准竞争中的优势,为民族产业的标准水平提升树立标杆;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效采用的比对研究,推动*产业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形成与国际标准化市场的互动,稳步提高*市的国际化水平。

3.培育*市标准创新服务的新优势。明确*市作为华南标准创新中心城市的定位与规划,培育以标准为纽带的科技服务产业,吸引社会各界投入*标准创新服务中心城市的建设;强化省、市及珠三角产业集群之间的标准化工作联动,按照“总部经济”的思路,吸引区域内标准化研究或组织机构落户*,提高标准创新对全省、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建开放型区域标准创新协作体系,大力强化*市的标准中介服务和技术转移功能,提高*市标准化服务的外溢效应和辐射能力,着力提升“*服务”的品牌价值,有效推动整个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标准化工作进程。

(二)面向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标准竞争能力,优化*产业的创新增值能力

1.加强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将现代服务业标准化推进工作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重点围绕会展、金融、旅游、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开展服务标准的研制和实施;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TC/SC)的工作;组织*经济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四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开展服务业的标准化试点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化的全面发展;把*市建成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金融保险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亚洲物流中心,增强*服务业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

2.加强先进制造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加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全市先进制造业标准化水平,打造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选择10家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较强产业化潜力的优势企业,开展高新技术领域标准的研制,争取国际标准的话语权,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推动自主创新政策与技术标准研制的紧密结合,通过标准领跑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围绕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化妆品、皮具、音视频等10个产业集群,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行业协会为主体,推动联盟标准的研发与实施;通过联盟标准,统一企业的产品要求,填补标准空白,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走向有序竞争和联合发展,合力打造区域品牌。

3.强化农业标准化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菜篮子”工程等领域重点推进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市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农业地方标准200项以上,修订《*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办法》;建立6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结合“一村一品”创建工作,推广“公司十基地十标准十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花卉(MPS)认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贯彻实施国家标准,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

(三)面向宜居城市建设,发挥标准的规范协调作用,落实和谐城市发展目标

1.建立*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标准化工作要求,结合*市的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保护建设的需求,围绕“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推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有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研制;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强化环境保护标准的实施监督和监测工作;以标准化推动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2.建立*资源节约标准体系。以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为基础,规划、组织制定和实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循环经济标准。密切跟踪资源节约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和生产,及时组织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落实推广措施,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加强城市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工作,积极推进城区改造、城市布局调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配合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加大适应*发展的城市公共图形标志和导向系统标准的研制、推广和实施力度;建立*市容环卫标准体系,市容环卫标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大力开展综合交通系统建设标准化。依据*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结合城市中心密集区大型交通枢纽建设和亚运会等大型园区建设,建立相应标准体系;在地下空间开发的设计、施工、安全监控、风险评估、持续利用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自主创新标准,确保城市交通建设的安全与协调发展。

(四)面向公共服务领域,运用标准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1.探索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化。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和参与标准化工作,通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建设规范、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和改进标准等一批公共服务标准的建设,促进社会福利和保障、人口管理、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的集成化、电子化和人性化。围绕亚运城市建设和群众体育及竞技体育运动的开展,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进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

2.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动我市医疗服务标准化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加强统一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标准的宣传、培训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强卫生标准的宣贯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

3.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水平。根据我市加强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满足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广应用和运行管理等各环节所需的标准和规范;重点抓好电子政务信息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社区和城市终端信息服务、信息安全技术和应用等领域的标准规范制定工作;制定信息安全总体实施规范和不同行业的应用指南,制定配合信息安全强制性认证的相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标准化战略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政府要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标准化战略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1.建立组织机构。创新政府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强化标准化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全市标准化战略推进协调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市质监局牵头,市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人事局、建委、交委、外经贸局、环保局、环卫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卫生局、工商局、信息办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督促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制定政策、依法监管、公共服务以及政府采购等活动中运用标准化手段,以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实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部门管理机制,将实施标准化战略列入各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加强对本行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引导和宣传,制定相应的推进计划并认真落实。

2.落实经费保障。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渠道标准经费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全社会对标准化经费的投入。安排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财政专项经费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用于鼓励企业、科研机构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开展重点领域国际先进标准的跟踪和分析比对研究,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防范措施研究,支持企业开展国家、行业、地方和联盟标准的研制,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标准创新项目研究,支持承办重大标准化学术活动,支持标准化专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各级政府和各行政职能部门要将标准化经费纳入本部门预算;逐步建立起政府资助、行业及企业等多方投入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3.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机制。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构建*专利标准化互动机制,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标准制定“快速通道”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成果标准化绿色通道”;出台*市关于促进标准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地方政策,将标准研制项目纳入科技成果评定范围;开展专利成果标准化发展专项课题研究,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与标准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产学研联动的科技成果标准化转移合作平台;在专家组织和科研资源配置方面,引导标准体系和科技研发体系的有机融合,促进资源共享,逐步实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战略实施中的主体作用

1.引导、推动、激发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整合资源,促进以标准为纽带的高端科技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强化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意识,激发参与各方的热情;引进国际规则,推动市政府设立“标准创新贡献奖”,奖励全市积极参与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企事业单位。

2.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准入等措施,积极推动企业有效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整体提升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3.发挥标准化示范点和示范区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创建标准化示范企业、区(市)镇活动,建设20个标准研制示范基地;在我市重点产业领域遴选一批标准化基础良好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并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是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建立企业标准化战略;二是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三是建立企业科研开发与标准研制同步机制。

4.鼓励企业实质性参与标准研制。通过引导、扶持全市企业积极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制,鼓励全市的协会及企业单位推进事实标准、尤其是联盟标准制定,逐步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标准化团体;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积极提交国际标准提案;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标准研究中心,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化,完成50项自主创新技术标准研究攻关项目。

(三)建立支撑标准化战略实施的立体服务体系

1.加快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全市集标准采集、加工、研究、培训、服务、交流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快捷有效的标准信息技术支持。

2.培育、扶持和规范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和发展标准研究、咨询、服务、检测、认证等一批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规范认证市场,推进国内认证、检测产业做大做强,全面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专业机构的检测力量,重点建设*市质检技术中心,加强针对全市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产品的检测标准研究、符合性检验和性能检测等能力建设,形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公共技术平台。

3.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服务机制。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和防范预警系统,加强重点产业TBT信息数据库及应用服务系统的建设;积极筹建“华南TBT研发基地”、“华南TBT评议中心”;组建TBT评议专家工作组,提升TBT预警、评议、研究和防护处理的能力;加强欧盟REACH、RoHS等对全市外向型经济有重大影响的TBT研究,做好TBT相关咨询、培训等服务工作,为*进出口贸易发展保驾护航。并在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自主品牌出口企业中,选择一批企业申请省级技术标准战略试点,通过标准提升,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外向经济的发展。

(四)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

1.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鼓励企业、行业协会、标准研究机构、标准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建立标准研究机构与国际标准组织间的广泛合作网络,积极联络主要出口国及潜在出口国的标准研究机构,推动标准化科研机构的国际合作,开创标准化国际合作的新局面。

2.推进检测认证机构的国际互认。积极拓展与国内外有关标准化技术及检测、管理体系研究、产品认证、安全辅导、失效风险评估等技术服务组织的项目合作和资格互认,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全面提升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积极参与穗港澳交流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拓宽与中央驻穗科研单位、大型跨国集团、高新技术企业乃至国际知名的标准认证、检测机构的合作,重视学习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建立三地物流、旅游、金融、商贸、服务外包等服务业标准合作机制,建设CEPA协议下三地重点产品和服务标准平台;推动三地标准技术机构互信机制,进而实现技术检测报告的国际公认,提高*标准服务的外溢效应。

(五)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1.实施以高等院校为重点的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以*市标准化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共建的标准化工程硕士培训班为基础,在重点高校大力推动科技管理(MOT)专业的开设与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一批既掌握标准化专业知识、又熟悉专业技术、精通外语、了解国际规则、懂得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标准化高级人才。加快标准化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及标准化战略丛书的编撰工作,推进多层次标准化课程在高等院校的开设,为全市标准化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2.大力引进标准化专业高层次人才。制定鼓励政策,大力引进全市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标准化专业人才,特别是国际型、复合型标准化人才;引进、培养、建立一批能够代表*重点领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稳定的专家团队,产生一批能在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标准化高端人才;加强标准化专家库的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专家“智囊团”的作用。

3.推动标准化工程师职业资格评聘工作。抓好标准化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的落实,建立并完善企业标准化实施管理员网络,培养一批专业优势明显的标准化技术骨干,充实到标准化研究、实践和服务领域。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

1.实施标准化知识普及工程。充分利用公众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在全市主要媒体开展标准化知识普及、标准化活动报道等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广泛联系的、双向互动的标准化交流学习传播平台;结合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活动,策划周期性、品牌性的标准化研讨推广活动,吸引广大企业和社会精英对标准化的关注与参与;推动标准化意识进入社会主流意识,营造重视标准化的社会氛围。

2.争取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标准化论坛活动落户*。结合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大事件,策划组织在全市举办相关国际经济重大课题的应对研讨活动;积极争取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标准化论坛”落户*,以有效提升*在标准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