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改委加强县域经济增长总结

发改委加强县域经济增长总结

去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扎实工作,大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加速发展“四大经济”,积极落实“五大民生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再创新高。本地生产总值实现616.55亿元(快报数,下同),完成预期目标的101.1%,比上年增长15.3%,创近十年最高增幅,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0.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7.9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四;实现工业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29%和45%。

——县域经济实力增强。6个县(市)有4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超过30%,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合计17.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创近年最好水平。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247.27亿元,增长5.6%。高要、四会综合增长率在全省列入考核的67个县(市)中分别排第一、第六名。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市主要景区接待游客11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15.4%。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额分别增长84.3%和72.7%。外贸出口总额21.73亿美元,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83亿元,完成预期目标的101.9%,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51.71亿元,增长14%。

——重大项目建设有新突破。纳入重点跟踪落实的35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9亿元。二广高速公路三水至怀集段全线施工,*新港开港营运,首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建成试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3.42亿元,完成预期目标的112.8%,比上年增长35.3%。

——招商引资上新台阶。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12宗,合同外资额13.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实际吸收外资7.75亿美元,完成预期目标的102.1%,增长15.3%,总量居全省东西两翼和山区13个市首位。

——城乡建设迈出新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城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市政项目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创建生态文明村580个,新建省卫生村278个。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关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32家,削减二氧化硫1500吨、化学需氧量1750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万元GDP能耗下降4%,超过年均下降3.43%的目标。

——财税收入大幅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2.74亿元,完成预期目标的114%,比上年增长31.1%,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七,创实施分税制以来最好水平。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增长30%和34.9%。

——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4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10元,增长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2.7个百分点,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一年来,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坚持“继承、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团结拼搏、加油鼓劲、开拓进取、攻坚破难,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全面发展“四大经济”,着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重点发展工业经济。深入实施“工业主导战略”,制定实施加快工业发展的考核奖励办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化和适度重型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金属加工、汽车配件、林产化工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重工业实现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积极引进和推动工业项目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18家,总数达906家。加强企业技术进步,在建工业技改项目115个,总投资22.75亿元,增资扩产项目60项,总投资20.66亿元。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推动企业上市,风华公司磁性材料成为我市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已有7个,省级工业类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分别增加到37个、22件,确定了30家上市后备企业。中心板块和东南板块工业发展势头迅猛,*高新区新投产企业50家,亚洲铝业成为我市首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高要小五金、精密压铸、汽配产业基地,四会省级民营科技园,*三榕工业园和鼎湖纺织鞋业基地等加快建设,高要、四会、*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均超过100亿元。企业规模效益不断壮大,全市年税收超千万元工业企业达到34家,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23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积极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成功举办“*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嘉年华”等活动,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称号,“南国旅游休闲之都”旅游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鼎湖房地产企业上缴税收分别比上年增长36.6%和73%。狠抓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现了12个100%目标。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改善消费环境,促进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行以资源引资金、引技术,一批新上项目和技改扩产项目动工建设或投产,推动县域工业提速发展。德庆林产化工加工基地规模效益迈上新水平,封开新引进华润年产1200万吨水泥项目,广宁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聚发展,怀集钢铁、山梨糖醇等资源型工业不断壮大,德庆、封开和怀集初步形成人造板加工产业集群。4个山区县新投产企业增加工业产值约20亿元。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共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扶持农、林、水各业资金3.7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农、林、水各业资金1.84亿元。全面落实种粮补贴政策,完成了省下达的粮食考评任务。优化农业结构,扩种柑桔12万亩,全省柑桔第一大市地位得到巩固,德庆、封开分别获“中国柑桔之乡”、“中国油栗之乡”称号,四会沙糖桔和贡柑成功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做好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畜牧、优质蔬菜和水产养殖业规模扩大,四会成为全省生猪生产第一大县(市),高要被授予“中国罗非鱼之乡”、“中国罗氏虾之乡”,德庆获“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基地”称号。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建成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户和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11个,新增省级农业名牌产品3个。

培育发展港口物流经济。制定实施加快发展港口物流经济的政策措施,召开了高规格的港口物流经济发展座谈会,港口基础设施和临港产业园建设抓紧推进,完成了*新港首期工程以及进港公路建设,*新港物流基地已开展规划和征地,大旺珠江物流园启动建设,*港口货物吞吐量1364.2万吨,比上年增长130%,通过*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增长32.7%。

二、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发展园区经济

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引擎,积极创新方式、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组织参加赴中东、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以及广州、佛山等经贸活动和*粤港、粤台经贸交流会、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泛珠三角旅游招商会。*“*金秋”经贸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签约、奠基和投产项目共169宗,投资总额425.36亿元,引进投资50亿元的中国国电集团风能设备制造及热电联产、投资15亿元的四会志高家电研发等一批大项目。加快招商引资载体建设,促进园区经济快速发展。*高新区新签项目61宗,投资总额19.8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突破50宗,实际吸收外资突破3亿美元,连续三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本地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82.7%、100.1%、98.4%。市区共建的鼎湖高新产业集聚基地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顺德龙江(德庆)工业园企业17家,中山大涌(怀集)工业园签约企业14家,佛山大沥(广宁)、广州黄埔(封开)和佛山禅城(高要)产业转移工业园正在申报。认真落实加快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会等经贸交流活动,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263.66亿元,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1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33.8%.

三、积极谋划建设重大项目,着力增强区域竞争力

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签约企业40家,已建成12家;高新区亚洲铝业二期、德庆石井水泥、高要新明珠建材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广宁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列入省“*”专项规划,鼎丰纸业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完成环境评价报告。二广高速公路三水到怀集段完成总投资额的四分之一。国道321线高要小湘至封开涌口段文明样板路全面竣工,三水至四会马房段改造工程正式动工。珠外环高速公路*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南广铁路、贵广铁路经我市的线路规划走向已基本确定。西江航道整治*至封开界首段已完成前期工作。景丰联围加固工程继续推进,大旺围北江段加固工程基本完成。*燃煤电厂列入省今年重点能源建设项目。*核电项目进入全面可研阶段。*抽水蓄能电站列为南方电网公司候选站址。

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生态环保,着力优化发展和人居环境

编制完成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25)》和《*市中心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批准实施《*市龟顶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城东新区城市设计、鼎湖区发展概念性规划和多个专项规划基本完成。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东扩,*城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启动,*七、八路和星荷路改造等市政工程基本完成。在*城区收储土地1700多亩,增强了城市经营能力。累计编制完成387个村庄的整治规划。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框架编制工作。加强土地征用监管,制定实施*城区和高新区闲置土地处理办法,全市收回土地使用权23宗,面积共1586亩。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环保准入,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完成了星湖治污和鼎湖广利涌整治工程,启动四会独水河综合整治工作,90%以上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四会二期、高新区首期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1%,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9.5平方米,四会和高要分别被国家、省授予“绿色小康县(市)”和“林业生态县(市)”称号。

五、积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经济发展瓶颈

加快建设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新增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单位128家,开通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初步建立起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覆盖预算内外全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体系。探索实行政府性投资项目“代建制”。推进了公共资源的企业化、市场化运作。加强国有资产监督营运,完善了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市属101家国有企业实施了转制改革,妥善安置1979名职工。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加快城市信用社退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中国邮储银行*分行,金融产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加到7家,累计为175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5.6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1.1%。完善鼎湖区管理体制,撤销大冲收费站,解决了多年制约*城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市区一体化建设。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坚持节约有效利用土地,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积极应对电力供应紧张,通过采取科学调度、政府补贴促本地企业发电和实行错峰等办法,解决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完成封开、怀集、德庆三个代管县供电企业体制改革,实现全市各类用电同网同价。

六、扎实推进“五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市、县两级投入“五大民生工程”财政性资金2.16亿元。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实施各类技能培训58214人次,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712人,农村青年技能培训34517人。新增就业岗位37216个,农村转移就业达5640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抓好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多渠道投入资金5.4亿元,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88万个、高中阶段学位1.5万个,全面完成了793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40多万平方米C、D级危房改造。*区新建扩建学校4所,新增优质学位3800个。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政策,受惠学生58.6万人。抓好便民廉医工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覆盖率达84.23%,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万元以上。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建设,全面完成“一村一站”建设目标,新建规范化村卫生站178个,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抓好全民安居工程,全面完成1.1万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使5.5万人住上安全、实用的住房。着力解决*城区困难家庭住房难问题,安排安居房903套。2932户业主旷时10多年的房产办证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抓好生产生活环境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任务,累计实施3693公里,农村客运班线通达率90.1%、300万人受惠。完成18宗饮水安全工程设计并落实了建设资金。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社会保险费征缴率达97.54%,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基本养老金增加120元,提高到782元。人均年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救济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并因物价变化增发了临时性价格补贴。启动被征地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七、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着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家、高新技术产品8个,通过专利申请358件、专利授权268件。成功举办产学研技术合作交流洽谈会,承办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座谈会暨科技信息服务现场会,被列为广东省与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10个、示范基地3个。创建2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推进信息化工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应用推广走在全国前列。*市、高要市分别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并被评为全国市级和县级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普九”水平,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96%、98.27%。狠抓普通高中扩建扩招,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增长9.57%、98.27%。狠抓普通高中扩建扩招,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增长9.57%,4所学校通过部级示范性高中考核验收,高考上线人数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增长14.4%,在校生规模全省排名第三,民办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校均规模均居全省首位。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含高职)招生人数增长23%。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家书屋建设“四大文化工程”。建成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296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作。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四会创作的《桔花缘》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宋城墙修缮工程基本完成。第一批19个项目被确认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个项目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项目即将完成,卫生应急预案框架基本建立,城乡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市中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通过省级评审。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得到加强,成功举办市第八届运动会和*国际龙舟邀请赛,承办多项全国重大体育赛事。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计划。社会中介和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继续加强。创新慈善工作机制,组织系列公益慈善活动40多场,筹得款物3480万元。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动员、人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抓好“五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市,增强全民法制意识。落实维护第一责任,开展21项民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及时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再次被评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提交各类专项工作报告13件,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3件。向市政协通报情况,组织办理政协提案144件。审计、法制工作不断加强。办结行政复议申请38件。强化了政府公共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组织了*城区污水处理费价格调整、大冲收费站撤并等重大事项社会公开听证。建立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310个单位全部实施政务公开,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开了市直48个部门、497个审批事项申请指引,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达99%。在全国率先创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打造“阳光村务”。开通全省第一条政务公开电话热线,为群众提供51个单位、292条办事流程和370条审批流程的查询服务。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和机关作风建设测评活动,“行风热线”栏目受理解决投诉1440宗。中央、省驻肇单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去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是省委、省政府、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同时凝聚着全市上下、社会各方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外来务工人员、驻肇单位、驻肇部队、武警官兵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山区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制约经济发展因素增多,立项报批难、土地和电力供应紧张、资金筹措难、企业招工难、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等问题较突出;民生问题仍然较多,居民收入渠道较窄,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还不高,机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