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书面学习讲话

书面学习讲话

一、上半年商务经济运行特点

(一)进出口比较协调,结构有所优化。上半年,我省出口38.5亿美元、增长32.6%,进口34.2亿美元、增长33.7%,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个和15.5个百分点,并在进出口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结构继续优化。从企业主体看,生产型企业进出口高速增长,外贸企业进出口增长趋缓。上半年生产型企业累计进出口57.6亿美元、增长43.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79.3%,占比提高5.5个百分点。奇瑞、铜陵有色分别增长3.7倍和62.4%,奇瑞、铜陵有色和马钢公司3家企业上半年进出口合计27.4亿美元,增长48.9%,占全省总额37.7%。上半年全省外贸企业进出口15亿美元、增长5%,不足全省平均增幅1/6。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强劲增长,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出口增势放缓。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15.6亿美元、增长60.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8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40.5%,占比提高7个百分点。出口增势强劲的机电产品有:汽车5.7万辆(+2倍)、4.1亿美元(+3.2倍),汽车零部件7638万美元(+44.8%),叉车4672台(+67%)、5641万美元(+56%),洗衣机2963万美元(+96.8%),冰箱1.2亿美元(+36.6%)。奇瑞公司上半年出口汽车4.5万辆(+3.5倍)、3.2亿美元(+4.9倍),占全国同类车型的43%,排第1位,预计全年出口可达11万辆、超过7亿美元;汽车出口均价也有所提高,在单价较高的奇瑞瑞虎越野车(9900美元/辆)和旗云轿车(6900美元/辆)出口强劲增长(瑞虎由836辆增至8359辆、旗云由4059辆增至24800辆)的带动下,整车出口均价由每辆5274.5美元提高到7333.8美元。纺织服装出口5.5亿美元、增长4.8%,增幅不足去年同期2/5。农产品(WTO口径)出口1.8亿美元、增长10.5%,增幅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从进口产品看,重要资源性商品进口迅猛增长,机电设备进口下降。上半年重要资源性商品进口19亿美元、增长67.7%,占全省进口总额55.6%。其中:进口铜矿砂68.7万吨(+24.5%)、13.2亿美元(+76.6%),预计全年进口130万吨、23.4亿美元;进口铁矿砂654.7万吨(+15%)、4.7亿美元(+38.6%),预计全年进口1500万吨、10.7亿美元。上半年机电设备进口7.6亿美元、下降9.8%,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马钢薄板生产线设备进口基数较大,若剔除马钢去年进口集中到货因素,全省设备进口同比增长40.6%。从市场分布看,对新兴市场进出口份额扩大,对传统市场进出口占比下降。上半年对新兴市场累计进出口46.2亿美元、增长47.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63.5%,占比提高6.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从智利进口铜矿砂(33.1万吨、7亿美元、+53%)和汽车出口到俄罗斯(1.6亿美元、+6倍)、钢材出口到东盟(1.1亿美元、+50.3%)等新兴市场增长较快;对传统市场进出口26.5亿美元、增长15.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下降6.2个百分点(42.7%→36.5%)。从区域发展看,市县进出口快速增长,省直进出口增速趋缓。上半年市县进出口59.7亿美元、增长39.6%,芜湖(+1.2倍)、亳州(+96.8%)、铜陵(+60.3%)、合肥(+50.5%)等4市进出口增幅超过50%;省直企业进出口仅实现12.9亿美元、增长9.6%,为全省平均增幅的1/3。

(二)利用外资质量有所提升,重大招商活动成效显著。一是利用外资增长势头比较强劲。实际利用外资14.9亿美元、增长3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8亿美元、增长1.6倍;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蚌埠和淮南6市利用外资过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的74%,滁州、淮北、亳州、宿州4市增幅均在60%以上;县(市)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84%,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2%提高到17%,天长、砀山、和县、广德、霍山、当涂6县利用外资均超1000万美元。二是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加快。新增法国达能、德国麦德龙2家世界500强,马士基、欧尚、TESCO、李尔等世界500强也有望年内落户我省。三是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在制造业投资保持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出现向基础设施、服务业等领域延伸的趋势。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7.4亿美元、增长近1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6倍。引进投资性公司取得突破,上半年新批两家投资性公司,合同外资达2.1亿美元。四是外资大项目贡献显著。新批项目平均合同外资达600万美元,同比增长近50%;新批合同外资额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44个,合同外资额11.7亿美元,占全省新批项目合同外资额的76%。五是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强劲。圣戈班、禄思伟、日立、中电国际、雨润、澳大利亚SPG集团、香港远航集团等77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累计增加合同外资额2.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六是重大招商活动成果丰硕。徽商大会、中部博览会等已成为我省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尤其是在200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省政府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内外资项目(包括集中和自行签约)322个,投资总额折合84亿美元,协议资金折合65亿美元。截至目前,已有马鞍山蒙牛达能乳业、淮南煤矿运输设备、芜湖汽车电机、芜湖联盛商业文化广场、马鞍山汽车电子产品、池州金九华酒店等14个集中签约项目开始实施,涉及投资总额3.2亿美元,合同外资1.1亿美元,实际到位2159万美元;香格里拉大酒店、中庙碧桂园房地产、天下梨园第一村等一批会后洽谈项目签约并注册;IBM、惠普、伟世通、阿文美驰、威立雅、DYNA、腾飞、长江实业等近2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先后来我省考察洽谈。

(三)城乡市场消费两旺,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一是城乡市场发展趋于协调。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3.5亿元、增长17%,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5亿元、增长15%,增幅分别提高1.1个和2.2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增幅差由去年同期的3.1个百分点缩小到2个百分点。二是反映消费结构升级的大类商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体现生活质量的现代家居类、文化娱乐类商品销售额大幅上升,体育娱乐用品增长33.5%、化妆品增长33.1%、金银珠宝增长32.1%、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增长30%,汽车、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等商品销售额也都增长20%以上。三是农村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上半年新增农家店3554个,已完成全年规划的59.2%,其中新增村级农家店2852个。全省累计建设农家店14012个,已超额完成三年试点规划。四是“双百市场工程”进展顺利。向商务部推荐的6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5个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今年开始实施了34个建设改造项目,包括冷链系统、物流配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总投资3亿元以上。五是“东桑西移”工程稳步实施。已通过验收的6个“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X万元,地方政府、企业和蚕农投入X万元,蚕桑基地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茧丝绸产业化进程。六是“减债脱困工程”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我省列入2007年全国第一批减债脱困工程试点。初步统计,全省17个市涉及国有商业物资企业731户、历史债务40.1亿元,减债脱困的地域范围、企业数量、债务数额均居全国首位。目前,省科技投资公司和省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已完成向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回购债务资产的交割,正在进行拆包与分包处置,将于8月底完成与各市的对接、签订债权回购协议,预计9月底前可完成此项工作。七是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初见成效。全省已创建37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其中部级6个。据不完全统计,全省37家省级示范社区商业网点总数已达7300多个,增加近1400个;商业营业面积170多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5万平方米;商业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增加近13亿元;带动就业7.34万人,同比增加近1.37万人。八是商业节能降耗工程正式实施。积极落实省政府商业节能目标任务,加快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在全省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并在合肥市、芜湖市镜湖区开展节约型零售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九是开展城市商贸流通发展试点。我厅与芜湖市政府确立镜湖区为“全省城市商贸流通发展与改革示范区”试点,探索城市商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这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

(四)外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作用突出,外经业务大幅增长。上半年,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在完成营业额增长1.1倍的同时,新签外经合同额4.9亿美元、增长28.5%,6月末在外劳务1.5万人、增长20.3%;新批对外投资企业10个,中方协议对外投资额2832万美元、增长93.8%。一是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24个合同额1千万美元以上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完成营业额2.4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的79%。二是骨干企业带动力增强。合肥水泥研究院、省建工集团、省外经建、省水利股份等大企业新签合同额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2%、68%。三是科研院所项目承接能力提高。以设计、成套设备代购、施工总装“一条龙”服务的总承包工程(EPC),项目技术含量高、综合带动功能强,上半年我省科研院所新签EPC合同额3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65%,大大提升了我省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四是开拓非洲市场成效显著。对非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4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量近70%;对非投资开办境外企业协议投资额2000万美元,占总量的71%。非洲已成为我省“走出去”业务的主要市场。五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活跃。有6家民营企业投资设立了6家境外企业(机构),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境外销售网络等领域,协议对外投资额2166万美元,占总量的76%。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外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密集出台,外贸企业遇到重大压力。今年以来,国家的外贸政策由“奖出限进”转变为“平衡有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顺差、促平衡”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也呈加剧之势。一是人民币升值加快。到目前,人民币已累计升值9.2%(每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由8.27贬至7.56),其中2005年7月21日实行浮动汇率机制后,累计升值7.2%。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已升值3%,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预计今年全省出口因人民币升值产生汇兑损失4亿元。二是出口退税率连续大幅下调。自2004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以来,国家先后9次结构性调低出口退税率。今年7月1日的退税调整范围最广、幅度最大,我省共有1349种商品退税率调低2~13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商品总数的41.6%,高于全国37%的总体水平,受影响企业1110家,受影响出口额近12亿美元,占全省同期出口总额的31.2%。仅去年以来的3次退税率调整,全省今年减少退税收入10亿元。据测算,相对于2005年7月汇改前,因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我省每美元出口成本增加0.9元以上。三是部分商品加征出口关税。2006年11月以来,国家两次对8类252个资源性产品征收5%~15%的出口关税,影响到我省出口近3亿美元。据调查,钢材受退税调整和加征出口关税影响最大,出口钢材增加成本13%~18%,按照下半年60万吨的出口计划将损失4亿元。四是连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2006年以来,央行已5次上调贷款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5.58%提高到6.84%,其中今年就调整3次(2次0.27个百分点、1次0.18个百分点);8次上调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7.5%调高至11.5%,今年前5个月就调整了5次,提高了2.5个百分点。我省进出口企业因此直接增加利息支出近1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五是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等贸易摩擦形势更为严峻。上半年涉及我省出口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案共6起,涉案金额达3000万美元、同比增加20多倍,影响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突出,欧盟近三年相继实施三道绿色指令(WEEE、RoHS、EuP)后,6月1日又实施REACH法规,涉及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500多万种制成品,将使我国出口欧盟相关产品平均成本提高5%,从欧盟进口相关产品成本提高6%。与此同时,反补贴又成为发达国家对我实行贸易制裁的新动向,今年3月30日,美国打破23年来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政策,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作出反补贴初裁,征收10.9%~20.35%的惩罚性关税,5月30日又宣布开征最高达99.65%的临时反倾销税,这是美国第一次对中国产品进行双重征税。反补贴可能会成为他国实施贸易保护的滥用工具。除此之外,外贸企业还面临主要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和海运价格大幅上涨压力。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攀升到75美元/桶,接近历史最高价位,铜价每吨6.6万元,仍处历史高位,铜管价格同比上涨16%,天然橡胶价格同比上涨15%;国际海运价格飞涨,到欧洲主要港口运价同比上涨了20%,每个集装箱增加运费500多美元,奇瑞汽车到俄罗斯每个集装箱运价(3.8辆/箱)由3200美元上涨到4200美元,美加线运费上涨了30%,中东线每个集装箱运费上涨了1倍,由去年同期的1500美元上涨到目前的3000美元。重要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和海运费大幅上涨致使进出口成本提高,据调查,冰箱出口每美元成本上升0.55元。以上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催化,使我省进出口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上半年这种影响已经显现,竞争力较弱的外贸企业和中小生产企业出口、附加值较低的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出口增速明显趋缓,而资源性产品出口更是大幅下滑(电解铜出口停止,钢材5月、6月出口增速明显下降)。随着退税率调整等政策执行到位,下半年的出口形势将更为严峻,我省外贸发展正面临着新的重要转折。

当前利用外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紧紧抓住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中西部加快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我省各种有利因素,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利用外资持续增长的后劲。一是有的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分夸大土地新政、环保风暴、两税合一等对利用外资产生的影响,工作上有畏难情绪,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够,部分地区利用外资进展缓慢。作为利用外资最有效载体的开发区作用就未得到很好发挥,上半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利用外资仅增长30%,还落后于全省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在3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利用外资超千万美元的仅有10个,竟有8个开发区未发生利用外资实绩;县域利用外资占比也不高,上半年有40个县利用外资不足300万美元,其中20个县不足100万美元(3个县利用外资实绩为空白)。二是作为我省利用外资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外借款下降较多。上半年对外借款仅1.1亿美元、下降50%,仅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7%。从现在到2010年是发达国家对我国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的最后时机,加之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对外借款不仅不增长反而大幅下降,显然是不利的。三是利用外资的新项目、大项目较少。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仅增长6%,合同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仅有4个。因资本市场的变化和国家并购项目审批趋严,几个超亿美元大项目相继中止,也影响预期到资状况。四是利用外资的方式还比较单一,投资领域狭窄。目前,我省企业到境外上市较少,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利用外资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煤化工等优势产业对外合作的空间很大,国有股减持的余地也很大,都尚未充分利用起来。

目前内贸的主要问题是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给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困难。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呈现明显“两升一降”,即生猪收购价和猪肉市场价格升高、生猪生产量下降。目前,省内生猪收购价格约14元/公斤、同比上涨近60%,猪肉平均批发价格超过18元/公斤、同比上涨近1倍,但在华东地区仍处于较低的价位,周边省市如上海以平均14.75元/公斤高于我省5%的省内收购价格收购我省生猪,导致我省出栏生猪以高出正常年景的数量调出省外,严重影响省内生猪供给。此外,由于疫情、饲养成本上升等原因造成生猪生产量下降,上半年出栏生猪1433.3万头(农委数字,下同)、下降2.9%,6月末生猪存栏1497.9万头、下降9.3%。猪肉价格上涨也带动了牛羊肉、禽蛋奶等其他主要副食品价格的上涨,给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压力。以一个普通的城镇三口之家为例,由于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每月食品消费支出同比增加约50多元,人均增支近17元;农村的三口之家同比增加开支20多元,人均增支约7元。

此外,特大洪灾对部分地区商务经济发展也造成重大影响。据我们最近赴阜南、霍邱、临泉、黄山区等四县区典型调查,部分商务企业受水灾直接损失就超过1亿元。特别是姜塘湖蓄洪后,8万亩杞柳种植基地被淹,直接损失8000万元。目前商务系统受灾情况正在核报中。

三、下半年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做好下半年商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贯彻“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抗洪精神,努力保持全省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力争全年进出口完成150亿美元、增长20%以上,利用外资突破2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突破22亿美元、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50亿元、增长15%以上,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达到6亿美元、增长40%以上,确保大灾之年能够全面超额完成全省商务经济发展目标,进而为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一)以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附加值、增强出口竞争力为核心,继续保持进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

在进口方面:扩大有效进口,既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又体现我省产业升级内在需要;既可享受国家已出台和拟出台的政策支持,又可获取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一举数得,应上升到经济全局来谋划、来推动。一是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紧密结合“861”行动计划和正在实施的技改“百千工程”,突出抓好冶金、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造纸、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抓紧摸排一批重点项目,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强势产业体系。二是充分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贴息政策,努力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规模,特别是铁矿砂、铜矿砂、煤炭、橡胶原料等生产需求较大的资源性产品进口。积极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原材料及机械、家电、纺织服装、电子元件等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三是协调并商请各有关部门在技术引进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进口自动许可办理、进口付汇核销、进口商品检验、进口货物通关、进口免税办理、技改贴息项目申报等环节,实行“快审、快批、快转”,特事特办,提供更加优质快捷服务;协调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扩大技术引进和进口设备的信贷业务;积极探讨开展和培育融资租赁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进口融资难问题,激发设备进口需求;完善向国外出口商提供信息的平台,建立在线帮助。四是着力改善机电产品进口招标,对法定需要招标的进口机电产品,企业可自主选择有国际招标资质的招标公司开展进口国际招标;对民营资本企业进口可实行自愿招标;要求招标机构在标书制作、专家评审、公示、公告等环节上把握时限和衔接,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方便企业。五是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并切实用好国家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各项政策,同时督促各市县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进口配套促进政策,加大对进口的支持力度。指导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和马鞍山五个试点市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试点政策,加大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产业档次。我厅正在积极商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省级进口促进政策。六是充分利用广交会、华交会设立进口展区的功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我省进口采购商参会,努力扩大进口成交,同时积极组织企业赴国外采购,着力扩大从重点国家及地区的进口。

在出口方面:一是着力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这是应对宏观调控的根本之策。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传统产品升级换代;加快芜湖部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蚌埠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设,争取合肥市被批准为第二批部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再建设12个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使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超过40个,加强出口产业集群培育工作,确保工程机械、家电、电子电器、服装等集群出口过亿美元;再发掘和培育40个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成长性的自主出口品牌,争取10~15个品牌入选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中国出口名牌行列;大力推进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合作认证,加快企业认证步伐,确保年内有130家企业通过120项体系认证和60项产品国际认证。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努力争取与客户共担出口退税损失。这是应对出口退税率调整比较现实的途经。指导出口企业主动向客户特别是外商说明出口退税率政策性调整对所涉商品成本和盈亏的影响,对于价格弹性较大特别是外商赢利空间大的商品,争取通过调价,与客商共同消化出口退税损失,提高企业的产品议价能力。三是指导企业加强经营和管理。这是应对宏观调控的关键所在。对退税率调整后,保本微利(亏)但具有发展前景的商品,指导出口企业从保市场、保客户的角度确定近期经营策略,适当调整成本控制目标,调低利润预期。同时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运、资金运筹等各环节的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增强价格竞争力。四是加快推动外贸企业工贸结合。指导帮助经营环节较多、受出口退税调整影响较大的外贸公司一方面利用经营商品系列化的优势,大力推行制,强化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和资金优势,加快实业化进程,实现工贸一体化。五是进一步加大对外贸出口的支持。积极应对出口退税率等政策调整,政策层面的支持不可替代。积极争取并切实用好国家的中部外贸发展资金、“科技兴贸”工程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外贸促进政策和将要出台的进口贴息政策等;商省财政厅尽快调整完善省级外贸促进政策,重点鼓励骨干进出口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增加担保资金规模,完善担保资金办法,稳步扩展支持企业范围,扩大担保倍数和融资规模。六是不断深化部门协作。在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相关部门的支持尤显重要。继续深化财贸、税贸、银贸、汇贸、关贸、检贸、信贸、工贸、农贸、科贸等部门协作,协调国税部门及时兑现出口退税,争取更多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进入绿色通道,积极推进“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快捷通关模式,协调金融机构特别是进出口银行对出口融资给予更多的支持,为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二)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为着力点,更好地发挥外资对我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是切实转变利用外资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利用外资工作,统筹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把利用外资作为扩大有效投入、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坚持招商引资环保先行,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和限制进入。合理规划土地使用,盘活存量,挖掘潜力,向闲置、空间、时间、管理、科技、规划要土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对重点利用外资项目用地给予积极支持、优先保证。二是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积极争取将我省更多的优势产业列入《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增强利用外资工作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性。积极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抓住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争取商务部将合肥市认定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大力发展我省服务外包产业。鼓励跨国公司在合肥等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物流中心。进一步鼓励外商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来皖投资,创造条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金融、保险、债券等领域对外合资合作,支持具备条件的境外机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积极鼓励支持省内企业境外上市。三是大力推进外资重点项目的落实。对徽商大会集中签约的65个项目加强跟踪协调,并按季度进行通报,确保徽商大会成果落到实处;对合同外资500万美元以上的246个在建项目(含8个增资项目),加大服务力度,争取资金早日到位;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64个重点在谈项目,加大协调力度,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四是精心组织好既定的重大招商活动。筹划、组织好赴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招商活动和第十一届投洽会。继续执行“招商代表制”,按国别分工,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客商,组织策划专场活动,加大对汽车零部件、化工、环保、旅游、金融等全省重点大项目的推介力度,争取更多的新项目取得成功。继续办好境内外50场对接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34场),做好对签约、洽谈项目的跟踪,确保实效。五是积极推行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外资工作评价体系。对市、县,改变以往单纯以规模数量考核外资工作的办法,实行以规模速度、结构质量、对经济社会贡献以及工作成效等综合指标考核的办法,将新批利用外资鼓励类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研发中心、世界500强投资、大项目等反映外资结构和质量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对开发区,积极鼓励其在节能环保、土地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从GDP、工业总产值、利用外资、出口、税收、土地强度等多项指标对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综合经济运行评价。六是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在当前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变化的新形势下,优越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最大竞争力。要将投资环境建设和政府的优质高效服务体现在利用外资涉及的各个部门、环节和层次上。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更加优良的引资综合环境。实现从以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向以综合环境优势吸引外资转变。七是继续加强对各市县、开发区利用外资工作的指导,尤其是对利用外资完成进度较差、增幅减缓、同比下降以及利用外资基础薄弱的市县,帮助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创新方式,拓宽渠道,以尽快改变利用外资工作被动局面。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扩大宁国等12个试点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及时对试点县下放审批权,并在外资审批、统计、投资促进等方面加强指导、协调和培训。

(三)以外经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按照既定的大力促进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及营销网络建设、境外农业开发合作、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推动科研院所设计总包境外工程、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等七条线推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举措,下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正在实施的合肥水泥研究院苏丹阿特巴拉水泥厂、沙特纳杰兰水泥厂等34个500万美元以上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加快实施进度;正在跟踪的东华工程公司印度DAP项目、十七冶尼日利亚水泥厂等20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及早成交;已经获批但尚未发生和未完全发生实际对外投资的铜陵有色的“铜冠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蚌埠利胜化工的“莫桑比克矿产资源有限公司”、长江精工钢结构公司的“香港精工钢有限公司”等14个境外投资企业,创造条件尽快到位资金,启动经营运作;正在跟踪的芜湖帮的贸易公司在乌拉圭设立奇瑞索克玛公司、蚌埠利胜化工在莫桑比克设立轧钢厂等8个对外投资项目尽快进入报批程序;帮助奇瑞申报俄罗斯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等一批重要项目取得突破。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争取国家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贷款贴息、对外投资前期费用补助、境外投资企业资源类产品回运补助等政策,并积极商请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省级鼓励“走出去”的支持政策,以促进更多的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

(四)以继续实施内贸流通十大工程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城乡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试点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建设质量,在去年已建成10458个农家店、231个配送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新增6000个农家店,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30%以上行政村,并实现对“千村百镇”示范村镇、巾帼示范村和少数民族乡的全覆盖。二是“双百市场工程”。继续推进已列入商务部4个部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3个部级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等项目建设,分别再争取1~2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列入国家重点;在完善已建25个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20个农产品绿色批发市场的基础上,今年再培育25个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农产品绿色批发市场、10家省级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扩大农产品连锁销售规模和比例。三是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工程。巩固提高已建的30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争取再新建10个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扩大我省蔬菜、茶叶、蜂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力争今年农产品基地出口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比重超过40%。通过以上三项工程的实施,全面超额完成三年安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目标任务。四是“东桑西移”工程。在已建成6个万亩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县的基础上,今年力争7~8个万亩桑园基地项目列入国家“东桑西移”工程;推进茧丝深加工,加快缫丝、丝织企业技术改造和进步,提高茧丝绸行业附加值。五是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继续做好部级和省级城市商业示范社区发展工作,在已创建6个部级商业示范社区、37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的基础上,到今年底再新创建5家左右部级商业示范社区和20个左右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充分发挥示范社区的带动作用,方便居民消费。六是重点流通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徽商集团部级重点流通企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在已培育省级10户重点流通企业的基础上,加大培育措施,扩大培育领域,使省级重点流通企业达到20家,发挥骨干流通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七是国有流通企业“减债脱困工程”。加快核实省市两级国有流通企业历史债务,做好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科技产业投资公司收购的省东方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金融资产中的国有流通企业不良资产拆包分析与分包处置工作,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全省国有流通企业“减债脱困工程”试点任务,并积极申请中央财政补贴。八是商业节能降耗工程。认真实施《安徽省零售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在合肥市、芜湖市镜湖区开展节约型示范零售企业创建活动,力争使合肥市批发零售业万元营业额能耗降低5%;积极引导全省大型超市、百货店、批发市场、酒店等场所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创建50家以上绿色饭店,加快合肥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完善社区绿色回收网络。九是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继续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基层监测站点和信息网络建设,在去年底重点监测企业达到821家的基础上,今年力争超过1000家,监测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县。完善应急商品数据库,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开展地方“商务天气预报”工作,提升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水平。十是特殊行业规范管理工程。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新建加油站点120个,使全省加油站点达到5680个;新批典当企业20家,达到91家;新设立拍卖企业18家,达到157家。同时,继续抓好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等行业管理。此外,继续在全省商务领域零售商供应商中深入推进“公平交易,诚实守信,和谐共赢,繁荣市场”拒绝商业贿赂专项活动,打击商业经营中的腐败行为,构建和谐零供关系,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树立诚信经商的优秀典型,促进商务文化建设。

当前值得关注的是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下半年全国猪肉供应缺口约400万吨左右,赖以替代的牛羊肉和禽蛋等副食品的增量部分仅能弥补75万吨左右的缺口,其余325万吨的缺口主要靠供求实现高价位的平衡。由于受猪蓝耳病疫情、后备母猪不足的影响,从培育适繁母猪到受孕生产仔猪再到育肥出栏共需17个月左右时间,加上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正朝着30年来最大年度涨幅逼近,国内中秋、国庆等几大节日需求量增大,预计猪肉等副食品在高价位运行将持续到明年春季。下半年,一是进一步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和信息采集,继续实行重要生活必需品日报制度,督促各样本企业按时、准确报送信息,密切关注消费品市场特别是猪肉市场行情,密切关注、准确把握运行趋势,加强预警预测,为有效实施市场调控创造条件。二是努力增加市场供应。主动与农业、畜牧等部门沟通,组织余缺调剂,抓好重点屠宰企业和肉品经销商采购,保障居民消费。针对我省淮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影响市场供给的情况,必要时申请动用国家和省级储备投放灾区市场。三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生猪屠宰和肉品市场监管,加强入场生猪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严厉打击私屠滥宰、销售不合格肉品的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肉食品消费安全。

(五)以学习和弘扬抗洪精神为动力,深入扎实推进效能建设。一是积极组织和发动商务系统为灾区捐款捐物,帮助受灾居民度过难关。截至21日,我厅已组织内贸、外贸、外资、外经等近30家企业54辆车的救灾食品,其中我厅机关捐赠10辆车的救灾食品,由厅领导带队,分4批近70人次赴13个重灾县(区)进行慰问。同时厅机关还开展了捐款活动。二是充分发挥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连锁经营网络功能和主渠道作用,指导试点企业和农家店做好商品采购、物资储备和物流配送工作,保障灾区粮油、蔬菜、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充足供应,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生产需要。三是配合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的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四是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的内外贸企业积极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加强现场指导,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尽早恢复生产,减少受灾损失。五是把学习弘扬抗洪精神和深入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创新管理方式,统筹兼顾,自我加压,保持和扩大上半年商务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把下半年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