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开展扶贫实施工作意见

开展扶贫实施工作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认真分析当前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成效显著。“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始终坚持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为着力点,落实整村推进措施,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全面推进产业扶贫、设施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市考核第一名,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考核第一名。据统计,“十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13亿元,解决了6.63万人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从年的16.64万人下降到了年的10.22万人。

二是任务艰巨。由于受历史、地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现实依然存在,贫困依然是我们的基本县情。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贫困低收入人口的比例还很高。全县地震前还有10.22万人尚未解决温饱,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49万人,低收入人口5.73万人,贫困人口占27.3%。二是以高寒边远村社为重点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部分地方和部分群众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烧柴难、行路难和住房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农民科技素质还需要提高。科技兴农、科技致富在部分乡村还只是“口号”,在今后一个时期,帮助这些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关键是增强其自身的劳动技能,提高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比起解决温饱问题难度更大,需要做出长期努力。四是因灾、因病等因素返贫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全县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今年的地震灾害使许多刚刚达到温饱线或解决温饱的农户,瞬间倾家荡产,成为贫困户,并且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将会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扶贫开发的任务将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和需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是机遇难得。首先,从中央到地方都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对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和资金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年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对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一个加大,两个提高”的要求,即“加大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保障。第二,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是近年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构建文明、富裕、生态新农村的完善和发展,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以来,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大扶贫”的格局正在形成,全社会真情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帮扶力度逐步加大,不同渠道投入扶贫工作中的资金明显增加,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全面分析扶贫开发形势,我们既面临巨大压力,又有良好机遇。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必须始终牢记群众的愿望和期盼,牢固树立抓扶贫就是抓发展,抓扶贫就是抓民生,抓扶贫就是抓和谐的思想,坚持“一手抓扶贫开发、一手抓小康建设”不动摇,把扶贫开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突破口,因势利导,抢抓机遇,努力把各种政策机遇、政治机遇转变为发展机遇,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抓扶贫开发,推进扶贫开发取得新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

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遵循开发式、开放式扶贫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根本,以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推广为动力,坚持走好产业开发、整村推进、劳务输转、异地搬迁、科技扶贫五条路子,努力做到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任务是:用3至5年时间,完成100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解决2.0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5.2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全县贫困面下降到18%以下。

一要发挥比较优势,走好产业开发的路子。实践证明,要摆脱贫困,沿袭传统的种植模式和产业结构是办不到的,必须转变思维方式,顺应天时地利,顺应市场规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采取市场引导、政府扶助、激励发展的综合扶贫措施,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思路,扶持贫困农户不断培育促进收入持续增长、充满生机活力、极具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扶持的重点,一要放在马铃薯、经济林果、中药材、蔬菜和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上,加快推进50万亩马铃薯、30万亩核桃、20万亩花椒、10万亩苹果、50万亩日本落叶松、10万亩中药材、5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獭兔等特色养殖产业,力争每年新增獭兔10万只,到2012年达到50万只。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和认定一批国家和省、市扶贫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三是坚持走好“农头扶贫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扶贫路子,逐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扩大基地规模、优化品种品质、提高加工水平、增加组织化程度,加快建立起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产业体系,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要夯实基础设施,走好整村、整片、整流域推进的路子。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是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加快扶贫开发,必须在改善基础条件上实现质的跨越,必须在整村、整片、整流域推进上取得新的突破。要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切实做好地震灾后贫困村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每个村都要有符合实际的整体规划和分户规划,每一个贫困户都要建档立卡,真正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达到贫困群众一次性稳定解决温饱和实施一村见效一村、开发一片成功一片的目的。要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推进以乡村道路、沼气、太阳灶、改水、改房、改灶、改厕、改圈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国家实施“通达”、“畅通”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公路交通大建设,力争用2-3年的时间实现通乡(镇)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砂石化目标,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要加快实施农田水利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着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学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公益事业建设,着力解决贫困乡村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要抓住省上加大西汉水流域扶贫开发支持力度的难得的机遇,新建一批扶贫整村推进、土地治理、水利设施、产业开发、科技推广项目,把西汉水流域建成扶贫开发的示范区。

三要开发人力资源,走好劳务输出的路子。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扶贫工作必须坚持的一条路子。在农村凡是房子盖得好的,家居摆设时尚的,穿着入时精神面貌好的,大多是搞过劳务输出的。劳务输出不光是带回来现金,更重要的是带回来先进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劳务输转作为加快扶贫开发、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产业和最大项目来抓,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使每一位劳务人员都能掌握一至两项劳务技能,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要抓好劳务市场基地建设,县劳务部门和劳务输出比较多的乡镇,要派专人走出去考察劳务市场,联系洽谈劳务生意,切实提高有组织输出劳务的水平,减少农民盲目输出,解决分散个别行动的问题,积极推进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短期输出向有组织长期稳定输出转变,大幅度增加劳务收入,实现由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跨越。

四要结合灾后重建,走好异地搬迁的路子。目前,我县的绝对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半山区和高山区,不仅条件恶劣,而且居住分散,在此次地震中受灾也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吸取经验教训,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的良好机遇,教育和引导群众改变祖祖辈辈都住在山上的习惯,从山上搬到川坝、从坡地搬到平地,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五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走好科技扶贫的路子。我们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较低、观念落后导致的发展能力差。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是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我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特别是长期居住在高寒边远山村的贫困户,大部分都是年老、体弱、智低、力差的人口,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文化知识欠缺、民主法制意识淡薄。与此同时,全县每年有三四千名初高中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新生劳动力,其中不少是贫困家庭子女。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像其父辈一样循环贫困下去。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加快扶贫开发的重要突破口,把科技扶贫作为挖穷根、开富路的根本性措施,切实把扶贫工作转变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把扶贫、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把治穷治愚结合起来,以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和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信息扶贫,落实“万户科技示范工程”及“雨露计划”工作,加大“两后生”培训转移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勤劳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三、总结经验,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自年9月在全县启动实施“百名干部下基层创建小康示范村”活动以来,各乡镇、各帮建单位和100名驻村特派员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以“十个进村”为抓手,深入开展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精心筛选论证并组织实施了一批道路、人饮、沼气、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开发等创建项目,使创建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今天受到表彰的村就是50个创建村中的先进代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个别乡镇对创建工作认识不足、思路不清、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二是一些帮建单位帮扶措施不到位,没有切实负起帮建责任。三是部分特派员没有深入下去,与乡村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工作浮在上面,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特派员的应有作用。四是个别创建村村级班子涣散,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由于上述这些原因,致使部分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严重滞后,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和大的进展,没有起到应有的典型示范作用。对此,必须引起各县级包抓领导、各乡镇、各帮建单位和特派员的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作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有效开展。

一要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要在认真总结近三年来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加快编制50个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总体规划和年至年建设计划,力争再用两至三年的时间使50个新农村试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要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今年县财政计划再安排一些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发展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群众欢迎的创建项目。近期,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组织召开项目审定会,尽快确定创建项目,确保月底前全面启动实施,年内全面完成。

三要进一步提高帮扶工作水平。各帮建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加大帮扶工作力度。驻村帮扶工作决不能简单停留在投资多少钱上,而要把帮扶的重点放在帮助村上理思路、定规划、选项目、引资金、办实事上,采取科学技术引导、引进项目拉动、培植典型示范等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着力提高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四要进一步完善特派员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在认真总结近三年来特派员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特派员工作制度。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特派员,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大胆提拔重用,对无所作为、不能胜任工作的特派员要及时进行调整,取消特派员资格,充分调动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强化领导,靠实责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水平

一要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中心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切实做到精力到位、协调到位、责任到位、重大疑难问题处理到位。扶贫办要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奖罚办法,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要按照“年初建帐,年中查账,年底交账”的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落实到部门、到乡镇、到村社、到人头,使人人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建立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资金分配方式,对于那些领导重视,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成效显著的乡镇,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予以倾斜;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乡镇要视其程度扣减项目和资金;对因工作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要按照考核办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要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把动员和组织全社会扶贫济困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每一位副县级以上干部和县直单位都要联系一个贫困村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坚持长期帮扶,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不撤离。要继续深入开展以“结穷亲、解民忧、帮民富、受教育、长德才、求发展、促和谐”为主题的扶贫帮扶活动,副县级以上干部至少要在联系村住一个星期,要从一家一户的实际出发,帮助找准脱贫的路子,完善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协调项目资金,真正办成几件群众最盼望、最直接、最现实的实事好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要在全县深入开展为贫困群众捐赠太阳灶活动,每个干部职工都要给贫困户捐助1台太阳灶和一把水壶,以实际行动支持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县直及省市驻西各单位要服从服务于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这一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积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在项目安排、产业扶贫、信贷扶贫等方面给予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新农村试点村更大的支持。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整合各种支农项目资金,形成扶贫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三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改变贫困村的面貌,需要国家扶持和社会帮助,但最根本的是要靠乡村两级带领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苦干实干。无数的事实证明,给钱给物不如配个强班子、选个好支书。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贫困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按照民主、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真正把那些有文化,有能力,善管理,勇创新,能够带领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使之真正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确保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