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政林业建设规划

县政林业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林业发展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推动泉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背景和意义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既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又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内容。发展林业,加快我县现代林业发展步伐,推动生态建设,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我县自年以来,连续开展“环境建设年”主题活动,实施了“三年绿化”工程,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升,年、年两年造林15万亩,植树1500万株的生态建设成就,用材林、经济林、花卉苗木等各项产业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益,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林业的要求也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社会对林业的需求日趋多样,林业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林业的多种功能空前凸显。过去林业主要是保障木材等主要林产品供给,现在正在向开发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等制高点进军;过去林业主要是简单地发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作用,现在正在向物种保护、生态疗养等新领域延伸;过去林业主要是着眼发展经济,现在正在向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等高层次推进。全县林业也存在着诸如乡镇(街道)间发展不平衡;河道、公路绿化仍有断带和空档;林权制度改革仍需规范化和制度化;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美国白蛾对农林业构成的巨大威胁长期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因此,新时期加快林业发展,准确把握新时期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科学编制“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按期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规划造林任务。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县位于市的最北部,南北长51公里,东西宽43公里,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

(二)地貌地形: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无山地和丘陵,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微微倾斜,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徒骇河、德惠河横跨东西;商西河、商中河、商东河纵贯南北,全县有清水洼、广平店洼、绳家洼、大仉洼等大小洼地72个。全县平均海拔13.02米,海拔落差8.16米。

(三)气候水文: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光照充裕,蒸发量大,且年际分布不均。

(四)土壤状况:县的土壤分潮土、白潮土、风沙土类三大土类,细分有6个亚类,12个土属,93个土种。以潮土亚类和盐化潮土亚类为最多,约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87.7%。

(五)植被特点:县林木共有29科、39属、117个树种。用材林主要有三倍体毛白杨、毛白杨、107杨,中林46杨、172柳、榆树、刺槐,灌木主要有紫穗槐、柽柳、枸杞等,木本花卉观赏植物有:百日红、木槿等,果树有苹果、梨、桃、枣等,森林草本有茅草、沙蓬等,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高梁、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等,品种资源极为丰富。

二、社会经济情况概况

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属齐国麦丘邑。公元596年置滳河县、属。公元年改县为县。金元属。明、清属府。民国初年属岱北道、道、省政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属鲁北、冀南、冀鲁三专署,渤海行署二专署和泺北专署。建国初,属专署。年、并为一县,初称县,后更名为县,先后属、专署。年与分治,恢复县、复归地区,年1月改属市。

县现辖4个乡、7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县共有963个村居,997个自然村,总户数160857户,共有人口60.7万。县域境内有两条省级公路248线和316线,在县城区内南北交叉纵横,穿越全境。

全县土地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已利用土地面积10.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3.8%。其中耕地面积6.67万公顷,水域面积1.3万公顷。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36769万立方米,天气降水径流总量为6867万立方米,内河、沟渠和坑塘拦蓄库容为5228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1763万立方米,引进黄河、徒骇河、德惠河水可利用量为19777万立方米。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地热等。境内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属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范围,已探明石油储量为5000万吨、天然气3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贾庄、胡集、玉皇庙等乡镇,现年产原油40多万吨、天然气3000多万立方米。地下1400米深处蕴藏48亿立方米的地下热水,水温58℃,热水层70多米厚,可采量19亿立方米。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24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外贸出口432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58万美元。

(三)林业资源状况

县内植被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9科。39属,117种,全县林木树种主要有欧美杨、泡桐、毛白杨、172柳、垂柳、刺槐、白榆、木槿等。经济树种主要有枣树、苹果、梨、杏、桃等。灌木主要有紫穗槐、圣柳、枸杞等。自然植被因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和盐碱化不同而不同,主要分布有茅草、碱蓬、蒿子、马绊草、红荆、苦菜、马齿苋、灰菜、香香菜、刺儿菜、车前草及其他禾本科杂草。

截止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23263公顷,森林覆盖率28.6%;省道宜绿化长度78.3公里,已绿化78.3公里,绿化率100%;县乡级路、沟渠宜绿化长度1581.2公里,已绿化1520公里,绿化率96.1%;全县宜农田林网化面积67592.6公顷,已林网化面积63267公顷,林网化率93.6%。城区绿化覆盖率40.5%,绿地率3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乡镇驻地、小集镇绿化覆盖率32.4%,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32%。

第二章林业“”发展回顾

一、“”期间林业建设成就

(一)生态建设成绩斐然

“”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林业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全县共完成成片造林24.1万亩,其中年全县新造林7.03万亩,总计植树750万株;年全县新造林6.35万亩,总计植树680万株。年,全县新造林6.2万亩,总计植树达到660万株,预计年末林木覆盖率达到32%以上,林业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

(二)产业建设稳步推进

“”期间,通过运用市场杠杆等手段,吸引社会力量,投资木材经营加工业和果品加工销售,将林业产业和经济林产业做大做强做活。目前,全县共有木材经营加工(运输)业户300余家,主营产品包括木片、胶合板、原木、枝丫等。其中商南农贸有限公司细木工板厂始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资产总额1000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产系列板材30万张,产值达3000多万元,该厂带动及周边县市木材加工点50多家,就业人员1000多人,带动速生林种植面积5000亩,用材林亩增收入1000多元,在全县的林业产业化生产中起到了较好的龙头带动作用。

沙河乡已发展黄金梨生产基地7000亩,覆盖45个行政村,重点集中在潘家、卢家等13个村,直接受益户3132户,受益人口13528人,其中:贫困户1358户,贫困人口5718人。目前黄金梨树进入盛果期,预计亩产黄金梨3000斤以上,市场平均价格1.5元,亩收益4500元。直接受益人口7318人,人均增收1200元。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做了突出贡献。

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的瑞海农产品出口公司,是一家专营高档果品、蔬菜出口的公司,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出口果品6500吨,产值达600万美元,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三)资源管护成效显著

县“”期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取得的显著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体系建成。是部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和省美国白蛾直控监测点,相继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市、县、乡、村6级监测预报网络,其中村级虫情调查员963人,乡级虫情统计员24人,市级监测点3处6人,县级固定监测点9处,定期调查分析统计病虫害情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针对美国白蛾、春尺蠖、杨树溃疡病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近年肆虐危害的严峻形势,科学制定防控方案,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控、以乡村两级专业队防治为骨干的综合防控体系,以生物防治、人工物理和无公害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以督查、考核、问责为基础的综合督导体系,建立起了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相结合的长效防控机制,保护了林业资源、生态安全和环境景观。

2、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中心的建成和作用。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中心始建于年4月,于年8月扩建,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市首家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中心,现有技术人员6名,常年技术工人20余人,年繁育规模100亿头,可控面积10-30万亩,具备了大批量生产繁育天敌小蜂的能力。

3、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研究取得了多项突破。先后实施省、市、县科研课题4项,完成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20多篇。

(四)科技支持促动发展

“”期间,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根据我县森林产业化工程和“三年绿化”工程,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结合生产中杨树良种推广、水系绿化、湿地恢复与保护、生态防护林设计、金丝魁王枣选种及核桃早产优质开发等,紧紧围绕林业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加快林业标准化工作进程,推动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等方面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包括《叶蝉、角蝉、蜡蝉、螯蜂种类与生物学研究》、《杨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省世行贷款三期项目---主要林木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水系绿化、湿地恢复与保护等项目。

(五)林业改革促动发展

为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确保林业生产的顺利开展,今年我县大力推行对林地和林木的承包、租赁、拍卖等经营管理方式,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尊重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造林,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加大了以拍卖为主的林权制度改革力度,根据林地条件、群众基础的不同,以路段、树穴拍卖为主要形式,同时适当延长林地承包年限,一般定在15—30年,在南部条件较好地玉皇庙、白桥等乡镇(办事处),每个树穴最高拍卖到90元,对提高群众护树、管树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保证了造林质量,提高了林木成活率,同时拓展了造林资金渠道,缓解了乡镇、村的资金压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六)林业投资推动发展

在林业投入方面,我们一是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发展林业生产;二是以政府投资扶持为主,发动群众集资;三是采取拍卖承包的方式,回笼资金,增强林业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林业发展。四是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采取义务工,劳动积累工的形式,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七)依法治林巩固成果

为切实做好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保护好我县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年我局将林政、公安、森保三个站(科)合并成立全省第一个林业行政执法中心,对人员、车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提高了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在处理涉林案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林业法律法规,转变管理职能,强化林业执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工作职责和科室分工,将执法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并制定执法责任制,将职责公布上墙,接受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监督。

2、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除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做好常规宣传外,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对林业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创造良好的氛围。

3、注重学习培训:明确每周五为普法学习日,全体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各项涉林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执法懂法不违法。

4、按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审批速度,优化服务质量,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5、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和规范管理森林资源:迅速及时地查处各类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效遏制和惩处涉林犯罪行为。

二、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林果专业技术人员太少,严重制约了造营林管理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林业局现有在岗人数46人,其中技术人员21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业务的开展和对基层的技术指导服务,影响了造林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

(二)林业发展机制尚不健全。林业可持续发展缺乏长效机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投入不足,后续产业发展滞后,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缺乏综合保障。林业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尤其是林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偏低,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林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林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拉动效应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不够广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尽责率比较低,部分企业、单位以效益不佳为理由拒不履行植树义务;个体、工商业户对义务植树的积极性不高;农村义务植树的管理还不完善,这是我县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尽责率低的主要社会阶层。对于这部分社会阶层,县绿化委员会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无法真正形成制约。

三、林业发展取得的经验

(一)早规划,早行动。作为每年的开局工作,县委、县政府自年初就开始专题研究当年的造林绿化工作,经年初进行的多次规划论证并报县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尽早确定林业实施意见,明确各乡镇、办事处以及相关单位的造林任务。各乡镇、办事处在全县植树造林动员会后,迅速展开行动,广泛宣传,积极发动,掀起了植树造林高潮,推动了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注重宣传,加强舆论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上不去,一切无从谈起。林业产业化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对农民传统种植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因此欲得到农民群众实质意义上的配合,必须在舆论宣传上下功夫,加大宣传力度。为此,县、乡、村各级都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广泛宣传发展林业产业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解放农业劳动力资源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县林业局专门印发了宣传提纲,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各个方面进行造林与粮棉生产的分析对比,积极引导群众走到植树造林绿化的道路上来。通过各级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提高了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地、自觉地投入到造林绿化中来,保证了林业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加大技术指导和督导力度。对于林业生产,尤其是绿色生态建设,县林业局自始至终摆正位置,把握角色,当好参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以促进全县林业健康、有序地实施和发展。在每年的林业建设中,实行领导分组包乡镇的办法,抽调多名领导干部到各个乡镇的植树现场进行造林规划、技术指导、督促进度,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实行植树期间不休节假日的传统,随时出发和接受群众咨询技术要求;加大树木管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涉林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林业资源;及时印制造林技术规程明白纸,发放到乡镇和村;在造林规划、树穴挖掘、苗木处理、苗木运输、栽植方法、浇水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严格技术要求,提高造林质量,确保树木的成活和保存。

(四)加大林业执法力度。打击滥伐树木等不法行为,巩固和保护林业资源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发展林业资源的最大保障。林业局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推行了林业行政执法机构联合办公,成立林业行政执法中心的方法,将林政科、公安科、森保站合署办公,并加强了与县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实行统一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遏制了各种案件的发生。

第三章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要赋予林业特殊地位。

一、应对气候变化

市是省的省会城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建设的加快、人口的逐渐增多,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森林具有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特性,是固态的碳,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载体,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杠杆,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大量植树造林将有利于降低改善省会城市二氧化碳的含量,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县结合实际重点发展以经济林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下种养业和林产品加工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和以奖代补政策调整,鼓励林农、果农加强经济林建设,按照区域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突出沙河黄金梨、张坊薄皮核桃、殷巷金丝魁王枣等高档果品基地建设。在花卉苗木产业规划布局上,以苗圃、乡村绿洲、玉皇庙明珠园林、张坊名典彩叶生产基地等为龙头,推广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模式。在林下养殖业发展上,重点推广韩庙乡獭兔养殖业的成功模式,带动养鸡、养鹅、种菌、种植中草药等林下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建设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造福当代、泽被子孙的千秋伟业。近年来,县围绕建设绿色秀美家园这一目标,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出发,深入实施“三年绿化”工程,全县林业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期间,全县新增造林面积24.1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达到3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9%,绿地率达3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初步建成城乡一体、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文明富饶、充满希望的生态家园。

四、解决“三农”问题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自然条件较差,工业基础薄弱,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份。对于以粮棉种植为主的地区来讲,农民增收相对缓慢。为协调和解决好平原地区植树造林与种植粮棉,造林绿化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切实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林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一棵杨树一年产值10—15元,一亩地一年可以产值1000—1500元,同时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搞其他结构调整等,林下间种粮棉、中草药等,林下养殖鸡、鸭、鹅、兔、狐狸等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将林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速生林、经济林与林下间作、林下养殖等结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第四章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创建森林泉城、打造生态为目标,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财政投入为保障,坚持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改善城乡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弘扬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城乡一体、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文明富饶、充满希望的生态家园。

二、规划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原则;坚持文化引领,弘扬、突出我县历史文化特色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乔灌并举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坚持造林与管护并重、建设与改造并举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间,完成生态县建设目标,达到“国家绿化模范县”标准。年至2015年,全县新增有林地面积2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36%以上;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以上,人均绿地达到14平方米以上;乡镇驻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人均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80%以上的农村完成主街绿化和环村林带建设;道路与水系水岸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农田林网化率达到95%以上;提升完善大沙河湿地公园的建设水平和功能,保护湿地资源;发挥经济林示范园带动作用,推进标准化经济林基地和特色林果示范园建设,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第五章林业发展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

一、规划布局

生态建设总体布局为“一核、两带、三园、四射、五基地”。“一核”,是指以县城区为核心,大力建设各类公园、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环城林带,打造优美人文居住环境。“两带”,指水系绿化带和公路绿化带,在全县各级道路和河流沟渠两侧,建设护路林、护岸林,打造高标准绿色通道。“三园”,指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林业科技示范园,提升大沙河湿地公园建设层次和水平,达到部级湿地公园建设标准;每个乡镇根据现有条件,至少建设一处以乔木林为主体的森林公园或休闲健身公园;完善县经济林科技示范园各项功能,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四射”,指以省道248线和316线为轴心,向四极辐射至南部玉皇庙镇、西部贾庄镇、北部殷巷、怀仁镇、东部龙桑寺、郑路镇,建设生态示范乡镇。“五基地”,指以沙河为中心的黄金梨基地、以殷巷为中心的金丝魁王枣基地、以张坊为中心的薄皮核桃基地、以韩庙为中心的林下养殖基地、以贾庄为中心的园林花卉苗木基地,带动全县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二、重点工程规划

依据《市-2015年林业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实际,“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以下八大工程。

(一)城镇绿化提升工程。围绕生态环境建设,集中开展“身边添绿”活动,加强路边、沟边、村边、县边、身边绿色,见缝插绿、深度绿化。

1、县城区。按照“县城建成区森林建设规划”要求,扎实开展以补植增绿、建设扩绿、花墙透绿、庭院造绿、景观造绿为主的“见缝插绿”主题活动,增加绿化面积,加快城镇绿化进度。至年,增加绿化面积5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4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9%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

年重点做好县城区、产业园绿地建设,包括广场绿化建设和商中路、文昌路、弘德街、育才路,产业园新湖街、新昌街等18条道路节点绿化和行道树补植,共规划新建县城区绿地20万平方米,产业园绿地7万平方米。

2、乡镇驻地和农村。按照“村镇森林建设规划”要求,实施“千村环绿”工程,乡镇驻地以街道绿化和单位绿地建设为重点,进行多树种立体配置;村庄绿化按照每年不低于行政村(居)总数10%的标准进行环村林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至2015年,乡镇驻地人均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绿地率达到23%以上;80%以上的村庄完成环村林建设。

年,乡镇驻地绿化重点做好小城镇绿化美化,规划新建绿地20万平方米;新建环村林96个,环村林建设标准为:乡镇驻地周边林带不低于50米、村庄周围林带不低于30米,主街道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标准进行绿化美化。

(二)风沙治理工程。通过防风固沙林、用材林和农田林网建设,为省城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有效控制风沙危害。至2013年,每年完成重点风沙区植树造林1万亩,总计造林3万亩;2014—2015年,对重点风沙区防风固沙林、用材林和农田林网进行补齐完善,进一步提高生态安全水平。至2015年,新建农田林网13万亩,完善农田林网6万亩,使农田林网化面积达到95%以上。

年规划在重点风沙区造林1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万亩,完善农田林网2万亩。

(三)水系生态绿化工程。在河流、沟渠、水库周边植树造林,实现绿化美化,提升环境承载能力,保障水系生态安全。至2015年,在全县15条大中型河流两岸各建设50至200米的防护林带,造林12万亩,并在两岸各6公里范围内建设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每年各乡镇选择辖区内至少2条主干沟渠进行高标准绿化。

年建设重点在大沙河、商中河、备战河、文昌河4条县属河道,同时各乡镇、街道各选择至少2条主干沟渠做好两岸绿化,规划植树造林2.3万亩。

(四)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大沙河列入全市湿地重点恢复和保护范围,按照湿地保护区建设要求,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完成区域建设规划、1000亩生态林建设、经济林树种的补齐和完善、龙怀路绿化美化、河滩绿化,加快前期布局,提高树种多样性,为湿地保护区建设奠定基础。

(五)绿色通道工程。至2015年,对省道、县乡路、乡村路和村村路各按照路边沟外沿100米、50米、20米、10米的标准做好绿化带建设和补齐完善,提升道路景观效果。

年重点做好省道248线、316线、白玉路、贾怀路、燕韩路、商怀路、商胡路等7条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与补齐完善工作。其中省道248线、316线绿化带建设要求不低于100米,同时在省道248线县城南段做好节点绿化和景观绿化,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栽植苗木80万株,建成高标准绿化景观大道;其他县乡路两侧绿化带建设要求不低于50米,实行统一规格苗木,沿途各乡镇负责栽植管护的模式,营造高标准绿色通道。

(六)森林公园建设工程。依托风景名胜、独特地形地貌、现有林场和规模林区,建设以休闲娱乐和森林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公园。至2015年,每个乡镇、街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1处森林公园或以乔木为主的休闲公园,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七)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按照标准化经济林基地和特色林果示范园建设要求,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提升园区建设水平,至2015年,建成3处标准化经济林基地和6处特色林果示范园,带动全县林业园区建设。

年重点做好县经济林科技示范园和怀仁镇大沙河经济林带示范园建设。县经济林科技示范园继续扩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实施碱性土壤改良工程,增加新树种、品种,建设以核桃、桃、杏等优质果品为主的良种采穗圃,为全县经济林建设和树种更新提供良种良芽;进一步完善示范园各项功能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怀仁镇大沙河经济林带示范园重点做好果树栽植和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园区各项功能。

(八)林业产业化推进工程。根据县实际情况,年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经济林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下养殖业和林产品加工产业,规划发展经济林3000亩,新建绿化苗圃1500亩,新增林下种植6500亩、林下养殖350亩,林下养菌650亩。通过政策引导和以奖代补政策调整,鼓励林农、果农加强经济林建设,按照区域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突出沙河乡黄金梨、张坊乡薄皮核桃、殷巷镇金丝魁王枣等高档果品基地建设。在花卉苗木产业规划布局上,以苗圃、乡村绿洲、玉皇庙明珠园林、张坊名典彩叶张坊生产基地等为龙头,推广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模式。在林下养殖业发展上,重点推广韩庙乡獭兔养殖业的成功模式,带动养鸡、养鹅、种菌、种植中草药等林下产业蓬勃发展。以木材加工、果品储藏与加工为主,扶持发展3—4个大中型林产品加工企业。

第六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规划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十二五”期间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宣传推进、组织实施、检查督导和考核验收等工作。县林业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各乡镇做为生态建设的实施主体,要成立相应指挥机构,为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林业、城建、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水务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认真做好各项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和指导建设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

广电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电视、电台、广播、报刊等媒体,开辟专门栏目,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各个方面对生态建设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乡、村两级要利用宣传车、明白纸、过街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展林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解放农业劳动力资源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引导群众走到植树造林绿化的道路上来,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基础的资金保障机制。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增加林业投入,为生态建设提供财力支持,保障各项重点工作顺利进行,带动社会各界向林业投资的积极性。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有效机制,吸引和鼓励更多投资主体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

四、严格督导考核

将生态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制,扎实推动建设工作开展。指挥部成立督导检查组,对各乡镇、各部门生态建设进度、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即时督导检查。对生态建设实绩和管护情况进行实地核查验收,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生态建设实绩的准确性,维护绩效考核的公正、公平和严肃性。

五、规范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形成林业良性发展机制,调动和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占地等涉林违法乱纪行为,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健全以美国白蛾防治为重点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维护全县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