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数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

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途径,可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多种选择,但总体导向与制度基础不可或缺。

(一)健全农村区域政策体系

建国以来,国家制定与实施的区域政策,一般均以地理区域为范畴。如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沿边开放、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等。尽管各项政策惠及不同地区的农村,但总体而言,城市往往是政策的真正受益主体。主要原因是:转移支付资金主要被用于城镇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工资、福利等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面,农村居民获益较少。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公共设施与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县以下地方财政,在现有的财政体系中,乡镇地方财政薄弱。除了东部沿海等少数地区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乡镇财政非常困难。靠他们的力量根本无法为农村地区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而实际上城乡在公共资源供给与服务领域的差距程度要远大于此,而且影响更为深远。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业的改造、农村环境的优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不可能全部依靠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而是在相应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民间资本等其他资本陆续跟进才能完成。但是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公共财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供需缺口非常大,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公共财政力量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而公共服务产品主要体现社会效益,完全市场化运作存在障碍。

(二)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规划是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这些规划的重点主要落脚在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领域,涉及农村地区的部分既少又粗,针对农村地区发展制定的规划更是十分欠缺。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学的规划统筹。新农村发展规划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人口规划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结构的调整将是未来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农村地区而言,需要明确根据当地的资源、产业与经济发展情况,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有多少人需要转移出去,如何转移,以及转移后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等。另外,还需要对留在农村地区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结构,以及从业结构等进行研究与合理的规划。

2、产业规划

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产业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全新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将引领未来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需要思考如何使农业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如何增强农业企业的发展活力,如何合理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3、空间规划

为了提高效率,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应强化“三集中”的意识,做到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这就需要相应的空间规划来指导集中区的布局与协调。另外,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同样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除了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小区、农村社区的空间布局与规划外,农村生态保护区的界定与规划也应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中应包含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医疗卫生发展规划、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社会保障网络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三)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环境良性发展机制

广大农村地区要真正改变落后面貌,还需要建立起一套促进经济、社会、环境良性发展的机制,以提供内在的、持续的发展动力。

1、市场建设机制

重点在于建立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市场机制和农村土地流转、征用等方面的市场机制。其中,农业市场化机制建设具体包括:提高农村、农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促进传统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农村经济与市场接轨,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水平;提高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培育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提高订单农业合同履约率等。农村土地市场机制建设具体包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新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保证耕地资源向有利于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集中;加强农村土地征用程序规范、制定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建立失地农民生产生活保障制度和集体土地收益增值及分配制度,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持续发展问题,保护耕地资源。

2、社会服务与公共管理机制

重点在于树立现代化的农村管理与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农村公共管理机制。具体包括:改革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制度,注重提高农村地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启动以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配套改革,实现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管理人员的职能转型;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公共事业发展方面的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民主监督与环境保护机制

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区的监督机制很不健全。农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更容易受到侵害;农村地域广阔,机构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多,分发落实滋生腐败与使用效率低下等特点又决定了监督制度在农村地区具有非常强烈而急切的需求。另外,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投入非常有限,技术落后,近年来我国农业污染、农村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尽快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与保护机制。

二、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当前,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速农民转移

长期发展历程证明,农民数量多既分摊了有限的资源,又分割了有效的资源。改善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需要把人口从生产效率较低的第一产业分离出去,从资源占有量较低的农村地区分离出去,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

美国每个农业工人可以供给150个非农业人口的农产品消费。在我国农村现有形势下,分流农村人口,把有限的耕地和资源向少数能人手里集中,提高人均耕地面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和经营,进而提高农业经济总量与效率,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也是促进城镇及其他非农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速城乡与三次产业之间的融合

我国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长期分割,农业生产经营与工业、服务业领域联系薄弱,农民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与城市居民截然不同,导致农村地区的发展始终停留徘徊在自我循环、自我封闭的状态下,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格格不入。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是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在全社会宏观发展的背景中去解决“三农问题”。

加速农村与城市、农业与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提升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农村与城市的融合,包括城乡之间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和社会交流,具体如产品交换、信息流通、人员往来、文化合作等。农业与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一方面包括城市非农产业部门为农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如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优质的化肥、种子、农业机械等农用物资;为农业企业提供金融、物流、咨询、销售等配套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培训输送更多的专业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包括拓展农业发展思路,把农产品深加工与现代工业结合起来,把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价值,提升产品档次。

(三)培育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现念

从人的因素方面,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三个主体:一是农村基层干部,二是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者,三是广大农民。过去,农村基层干部的职责主要是传达、落实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其中收取农业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是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的核心工作内容。由于农业各户分散经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在组织农业生产、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责任较少。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者也由于企业规模小、生产程序简单、产品结构单一、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民更是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和人畜共处的生活环境中。新农村建设需要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具体反映在上述三个主体需要树立起新的思路与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软性要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关键是从人的方面彻底改变农村传统、落后、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村基层干部有能力为村民提供完整、高效的公共服务;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者能够具备现代企业家的风范,运用现代企业制度与标准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农民能够进行科学种田、现代化养殖,能够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并改变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追求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三、结论

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利于农村、农业和农民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又要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与城镇地区接轨;农业发展与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接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市民接轨。健全农村区域政策体系、制定科学规划、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环境良性发展机制,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建设新农村的模式与途径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村资源分摊比例与利用效率;加速城乡之间和三次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将农村地区纳入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培育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现念,完成职能特点转型等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