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林实训总结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精选

园林实训总结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实验课学时少,缺乏信息反馈,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农林类院校传统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实验课学时安排少,实验课内容多和学生人数多,并且农林院校园林建筑基础课薄弱,加之专业基础课前后衔接不好,导致学生绘制出的图纸只停留在二维思维图纸的表达上,缺乏对方案空间理解、方案的讲解和训练。最终也不知道作品的优缺点、不知道怎么加以改正得到更大的提高,更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从整个实验课程来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信息反馈和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传统考试模式相对滞后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课学生往往采取的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应试对策与做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是实训课,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取相应设计图纸进行抄绘,没有认真思考和创作。这样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以适应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根据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时少、内容多”特点,把建筑学专业教材重新整合撰写,分为三个板块:板块1: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构建建筑基础知识理论平台。通过建筑基础知识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中能恰当划分功能、掌握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道路宽度的确定、无障碍合理设计等等,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板块2:建筑史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五种基本类型。后期又演变成为十字脊、盔顶、盝顶等不同形式的顶。这在园林建筑仿古设计中最为常用。并且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抽象变形等设计手法广泛运用到园林建筑实践中,使现代园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现代韵味。现在欧式居住区规划比较多见,那么对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越显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专业素质起重要作用。板块3:园林建筑基本知识(亭、台、楼、榭等、及其建筑小品)本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在原有少量实训课基础上,又增设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两门实训课,分别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实训难度。笔者将整个实训课程分成几个阶段:任务书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方案深入与推敲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定稿阶段,方案讨论与汇报总结修改阶段。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的真实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对比例目测和缩放能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3改革考试模式

传统考试模式是以主观题和客观题为主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实践强的课来说,传统考试并不适宜,因此,我校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课中采取闭卷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A”课交课程设计作业并结合学生方案汇报表达能力综合打分,可采用同学打分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B”课做4~6个小时快题设计,占总成绩的40%。

结语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1明确以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

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校的园林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国务《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求职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是提供就业服务的教育”“学校是教育资源的集散地、是提供教育的服务站”这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地深入人们的头脑,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被社会认可。因此,在定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在坚持国家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来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可以担任园林树木、园林花卉繁育、栽培技术员,花卉园艺技术员,园林苗圃技术员,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员,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员,园林工程技术员以及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员等。

2构建以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变化需求

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构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规律,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服务生产经营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园林生产经营实用技术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实践应用”和市场需求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校与社会园林行业及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园林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根据市场经济和地方区域特点,通过多渠道广纳生源,完善教学硬件和软件,运用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来实现中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

拓宽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体系,在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园林专业教学机制过程中,应坚持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来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一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园林科技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园林专业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引进从事现代园林生产科研的设施设备,积极申请承担市县园林教学、生产、科研课题和开展园林生产科研活动,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加强与地方的园林花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联合开展园林生产科研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的学生实习、就业途径,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搭建广阔的平台;三是利用校园内绿化的养护工作和承担校外绿化工程及绿化养护工作,为培养学生的现代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及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实践条件。通过依托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实现园林专业教学的“产—教—学—研”的有机融合,不断拓宽培养渠道,逐步探索出一条“教学实训—生产科研—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

创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探索具有现代职教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在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坚持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把园林学科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性内容和技术能力性内容及实践操作性内容三个部分,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是对基础理论课采用“讲解—示范—设计—模拟—评价”的教师和学生双向行为—学生能力自主构建—教师评价导向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二是对技术能力课要求教师采用“指导地看—重点地讲—针对地练—独立地做—严格地考”的五步教法,培养学生“自觉地看—有目的地听—针对地练—独立地做—认真地改”的五步学法和模块式教学法,如“嫁接”这一实用技术就可把它分为枝接和芽接两大模块,然后再把枝接分为劈接、切接及腹接等小模块,把芽接分为丁字形芽接、嵌芽接等小模块来教学,在实习时,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轮流对各个模块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三是对操作实训课采用案例教学法、摹拟教学法等全真模拟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与园林生产接轨的仿真学习环境。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尝试把教学课题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让学生按实际操作程序、进行消息收集、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检验实施效果和评估总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强化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

面对飞速发展的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形式和迅速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有许多观念需要更新。学校应通过多途径的媒体宣传,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开展实用技术和新技术推广、强化人们思想意识等途径,主动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活动中来,把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不断借鉴其他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专业品牌,把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高教职员工整体素质相结合,形成互为有利的人才培养体系。

2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完善教学软件建设

在专业设置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对园林专业加以技术改造,增设新学科和加强园林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研究,使园林专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形成有生源保证和与地方经济建设及与市场变化需求、学生就业与趋势和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专业体系。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重新调配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比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针对职高生的学习特点,增设实践性强的应用型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实训项目,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聘请园林专业行家里手为专兼职教师,构建学校与社会的专家技能型人才流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形成基本实践竞争意识;其次,要盘活园林资源和转化用人机制及分配机制,鼓励专业教师从事园林生产经营活动和承担园林科研课题,把园林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技术推广和产业示范作用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最后,要强化技能训练,通过在岗培训、高校深造、企业实训等途径来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教育素质。

3扩大实训项目基地,产学研相结合

在教学硬件上,加大投入,按技术能力模块来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努力创建仿真、模拟、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技术教育学习环境。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联合园林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服务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促进专业建设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训、就业”一体化进程。使专业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坚持能力本位,德育先行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问题。学生动手实习机会少,不能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操作要求。

1.2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园林专业的许多实训需要在户外进行,更多考验的是学生的耐受力。

1.3学习成绩与就业脱节。毕业生将来就业岗位不一定是相关专业,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因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探索园林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模式。

2.2研究意义。培养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有价值的结论应用于今后的教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实现科研、教学、行业三方的有机结合。

3研究内容与目标

3.1研究内容。探索园林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师生的实践教学意识,实行任务驱动;通过调整教学时间,增加实训机会;压缩课堂知识,开发技能动手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辅助制图设备和园林植物资源,提高学生的插花、标本、园林图纸等制作能力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能力。

3.2研究目标。筛选有效的园林教学方法和措施;调查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探索实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4研究思路与方法

4.1研究思路。针对园林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实人普查、个案分析、现场考核、常规考试、专家考评等方法,统筹各种教学环节,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改革方式、实行“毕业顶岗实习”制度等,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时间、创建工作室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此对实践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4.2研究方法

4.2.1普查法。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在校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实施各种实践教学,并调查记录学生学习效果。

4.2.2成绩统计。采集相关学生的期末各科专业课试卷成绩、国家技能鉴定机构鉴定成绩、实训成绩、河北省第一届、第二届大学生插花技能大赛成绩及风景园林设计大赛等成绩,比对各类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4.2.3归纳总结。对试验数据分析整理,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5讨论

5.1提高园林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开拓师生专业视野,增加动手机会。我们的经验是:多看长见识,多练长本事。经过调查,比较理想的实践教学比例应该不低于60%。

5.2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唯一和绝对的。经研究,动手练习结合相应的考核,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任何教学效果的取得都是各项措施及各学科潜移默化、相辅相成的结果。协调参观、实训、室内练习、参赛等不同实践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参观识别是前提,规划设计、插花制作是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展览是对学习成果的显现形式。参观识别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修养;通过实训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5.3良好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群体。园林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普及园林知识和技能是该专业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参赛是一种激励策略,少数人获奖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6课题研究价值

6.1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对课题的参与,教师收获的不只是显性成果,重要的是理念更新了,思路更加活跃,教学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的意识更加强烈。通过研究积累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教师研究的轨迹,通过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毅力、观察力、思考力、组织力、写作力等诸多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在日渐提高。

6.2提高了教学质量。以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开展,积累了大量教学植物标本,为园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而充实了教学内容。另外,开展一项课题,多门课程受益。课题试验地成为《花卉栽培》、《园林苗圃》、《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并为今后相关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组老师结合所授课程,及时更新完善了相关的课件,实现了成果和经验的共享;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和工作室,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建立了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师生共同体验参与,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了教学效果。

6.3服务于行业。通过开展此项研究,促进了学校、科研和行业部门的有效交流。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本次实训的绿化项目为我院新建的教师公寓绿化项目,是2011级园林专业师生共同承接的一个真实绿化项目,要求学生相对独立完成从现场测量、绿化方案设计、绿化方案制作、绿化工程造价、施工方案编制等一系列生产环节。教师在整个项目中的职能就是“导”,是项目的策划者,是任务的提出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法的引导者、结果的评论者。通过项目完成使学生了解园林行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增强园林行业的职业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掌握每一个工作过程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要求,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也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园林行业应用型人才积累经验。

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项目实训方式

各班按5—6人分成小组,小组长为项目经理,负责本小组的具体分工、协调、工作进程等整体实务安排。每一小组安排一名专职指导教师,一名企业兼职指导教师。

2.项目进程安排(见下页表)

3.项目实训要求

(1)每一个实训环节,指导教师要首先提出任务要求、注意事项,然后再由各小组实际操作。因为已经学过了所有专业课程,所以基本的方法就不再统一讲解,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2)各小组成员要认真、独立完成各环节的实训任务,各小组要做好自己项目材料的保密工作,不能弄虚作假,有问题可以请教指导教师。每天上课时间为答疑时间,每周一、周四为全体集合时间,汇报检查各小组的实训情况。专职指导教师必须按时到各小组进行指导答疑,兼职教师每周一、周四必须到场听取学生汇报,并针对问题及时指导。

(3)要文明安全实训,避免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事故的发生,每一环节活动由各小组统一组织。

(4)实训期间要严格遵守学院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组长和指导教师的安排,实训活动地点可根据项目进程情况在项目现场、CAD室或教室,不能在宿舍。

(5)各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勤奋踏实、虚心好学,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

(6)实训结束后各小组要上交实训作品和实训总结。

4.实训考核

(1)评审小组成员组成有:各小组专职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学院绿化处领导与技术人员。

(2)实训成绩考核实行多元化考核,分评审小组考核、指导教师考核、小组长考核。评审小组根据各小组完成任务情况给出的是小组各环节的成绩,指导教师和小组长根据每位学生实训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考勤,以及具体表现给出每位学生的个人成绩。小组成绩占每个学生总成绩的60%,个人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实训成绩采用百分制,现场踏勘占10分,设计占50分,施工占40分。

(4)对于实训期间缺勤1/3的同学或不遵守纪律又不接受教育的同学,实训成绩按不及格论处。

三、效果分析

本次实训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也受到了领导的好评,给评审小组成员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1.做到了“校企三个对接”第一个是专职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深度交流,两者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生产项目,共同对学生的作品或生产成果进行评价;第二个是教学环境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更逼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等职业能力;第三个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更接近,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基于行业实际生产过程,通过项目的逐步推进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熟悉行业实际生产各环节,为顶岗实习或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学习成绩与就业脱节。毕业生将来就业岗位不一定是相关专业,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因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探索园林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模式。

2.2研究意义。培养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有价值的结论应用于今后的教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实现科研、教学、行业三方的有机结合。

3研究内容与目标

3.1研究内容。探索园林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师生的实践教学意识,实行任务驱动;通过调整教学时间,增加实训机会;压缩课堂知识,开发技能动手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辅助制图设备和园林植物资源,提高学生的插花、标本、园林图纸等制作能力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能力。

3.2研究目标。筛选有效的园林教学方法和措施;调查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探索实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4研究思路与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改革方式、实行“毕业顶岗实习”制度等,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时间、创建工作室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此对实践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4.2研究方法

4.2.1普查法。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在校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实施各种实践教学,并调查记录学生学习效果。

4.2.2成绩统计。采集相关学生的期末各科专业课试卷成绩、国家技能鉴定机构鉴定成绩、实训成绩、河北省第一届、第二届大学生插花技能大赛成绩及风景园林设计大赛等成绩,比对各类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4.2.3归纳总结。对试验数据分析整理,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5讨论

5.1提高园林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开拓师生专业视野,增加动手机会。我们的经验是:多看长见识,多练长本事。经过调查,比较理想的实践教学比例应该不低于60%。

5.2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唯一和绝对的。经研究,动手练习结合相应的考核,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任何教学效果的取得都是各项措施及各学科潜移默化、相辅相成的结果。协调参观、实训、室内练习、参赛等不同实践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参观识别是前提,规划设计、插花制作是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展览是对学习成果的显现形式。参观识别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修养;通过实训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5.3良好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群体。园林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普及园林知识和技能是该专业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参赛是一种激励策略,少数人获奖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6课题研究价值

6.1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对课题的参与,教师收获的不只是显性成果,重要的是理念更新了,思路更加活跃,教学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的意识更加强烈。通过研究积累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教师研究的轨迹,通过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毅力、观察力、思考力、组织力、写作力等诸多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在日渐提高。

6.2提高了教学质量。以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开展,积累了大量教学植物标本,为园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而充实了教学内容。另外,开展一项课题,多门课程受益。课题试验地成为《花卉栽培》、《园林苗圃》、《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并为今后相关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组老师结合所授课程,及时更新完善了相关的课件,实现了成果和经验的共享;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和工作室,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建立了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师生共同体验参与,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了教学效果。

6.3服务于行业。通过开展此项研究,促进了学校、科研和行业部门的有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