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精选

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第1篇

正文: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的智力发展、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幼儿品德的早期教育,对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时期的孩子有自己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他们对行为的对错分辩不清,不能从本质上去认识事物的好坏,针对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教育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热爱幼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幼儿应在充满着爱的精神环境中接受教育。教师应有爱心,才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从事幼儿教育_上作,就要注意把握好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幼儿身心的需要和成长环境状况,了解他们与谁在一起,生活习惯如何?经常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这些小朋友的情况如何?老师要细心地观察幼儿情绪,是快乐活泼还是生气哭闹?或者是和别的小朋友拌嘴闹别扭?是病了想妈妈,还是没有找到心爱的玩具?根据原因及时地进行帮助。孩子身心的健康需要成人的爱抚和温暖,更需要饱含感情的教育。如:饭前饭后进餐洗漱,睡觉时穿脱衣服,以及大小便等生活琐事都要给予照顾帮助,培养他们逐步学会独立的生活能力,老师像妈妈那样的体贴关心,使孩子特别容易接受教育和要求。如:午睡时用教训的口吻要求孩子快闭眼睛睡觉!不如走到幼儿面前,微笑着告诉他们午睡时间到了,祝他们做一个好梦,帮助他们盖好被子等。幼儿情感上得到满足,很快地就会睡觉了。

教师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社会情感。这种爱既要具有母亲般的细腻、真诚,同时又要具有理想的光彩。这种爱心源于教师对幼教事业的正确认识与忠诚。教师的爱还产生于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这需要在实践中经历一个自我修养的历程,需要树立乐于奉献、淡薄名利的崇高意识,安心于幼儿教育这平凡而有

意义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真诚的爱献给孩子。

二、遵循教育原则,培养幼儿良好品德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教工作实践证明,遵循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是幼儿品德教育正常开展的基础。所以,从事幼教工作应当把握好正面教育、宽严适度、教育一致及全面教育等原则,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应摆事实引导,启发自觉;在教育中恰当把握分寸,严而有度;在教育中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具体指导,并通过训练和重复使良好的行为得以巩固,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各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对孩子统一、连贯的教育影响;正确处理好全面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系,使孩子获得身心成长的最佳状态。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老师要通过良好的行为规范的训练,有目的地教育幼儿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要求幼儿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规则。“好动”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身心健康的表现和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科学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使幼儿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时间紧凑而有节奏。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教育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幼儿有了自尊心自信心就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老师的要求,产生控制自己的愿望行为、自觉地遵守行为规则。在幼儿园里教幼儿学习礼貌用语:早_L好、没关系、老师再见等培养幼儿集体主义情操。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的精神需要,是在社会活动中、与人们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各种个性倾向的孩子也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受到教育,离开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不能想象的。为了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老师在平时处理事情时要把孩子们的个人行为与集体联系起来。比如:争当值日生为同伴服务,为班集体做好事等,就应及时给予表扬,并在班上布置“比一比好人好事栏”,把孩子们的好事编成儿歌故事。这对幼儿的鼓励作用也很大。

培养幼儿爱惜公共财物。老师首先经常做到玩具坏了,图书破了,想办法自己动手修理缝补。千万不可嘴里责怪孩子,自己随手一丢,完事大吉,这就会使孩子形成只说不做的坏习惯。对所谓“后进”的个别幼儿,他们调皮或不讲卫生没有礼貌,这样的孩子我们要一点点地帮助,不要一下子指出一大堆问题来批评指责对他们的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最容易做的一些事上开始,稍有成绩就肯定,老师尽量接近他们,要尽量在他们身上找优点,对他们的缺点,最好是等他们有了上进心之后,再给他们指出,这样,就容易接受并能积极克服改正。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教育方法,注重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孩子心悦诚服地自觉接受教育;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能引导的就不批评,能提醒的就不禁止,能说服的就不惩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这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尤为重要。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言一行,做幼儿的表率。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比如:见到小朋友时主动微笑问好;需要幼儿帮忙拿东西时要说声“谢谢!”不小心碰了幼儿,就要说“对不起、请原谅!”这样,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自然养成有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

寓教育于游戏中。幼儿的行为有时常常出自于兴趣。因此,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把他们的行为引导到应该做的事情上来,才能收到一定效果。幼儿最大的兴趣是游戏。对于上课学习计算,开始都很有兴趣,但如果引导方法不当,兴趣就会低落,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应针对幼儿特点,利用形象有趣直观的教育,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幼儿道德观的认识形成,离不开直观和模仿,幼儿爱听故事把道德教育贯穿故事中有来教育幼儿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激发幼儿做好孩子,但是,人的道德品质首先表现在行动中,让幼儿在有所知有所感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幼儿幼小的心灵更美好。对劳动态度的培养,也要结合幼儿的特点,自己的事自己做好以后,再帮助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第2篇

游戏能帮助幼儿实现移情体验。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适当的教育与训练,能使幼儿逐渐学会辨别较复杂的感情。游戏则给儿童提供了大量想象的机会。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儿童进一步体会他人的感受.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游戏中。红红在去“超市”的路上摔了一跤,坐在地上哭。佳佳看见了跑过来,掏出手帕为她擦去眼泪,并且说:“我上次在公园也摔了一跤,我也哭了。明天就不疼了。”佳佳还扶红红去“医院”挂号看病,在佳佳的帮助下,红红很快破涕为笑,又继续游戏了。这说明幼儿在游戏中能更自然地亲身体验为小朋友提供帮助所产生的情感,移情发生了作用。游戏能帮助幼儿学会分享。游戏的假象性、象征性及愉快的情绪体验,常常使幼儿发自内心地对人宽宏大量。比如,多多喜欢玩转马,他转了一圈又一圈,发现小浩在旁边已等了很长时间,就说:“小浩,你去别处玩吧,我还要玩很长时间呢。”小浩说:“没关系,我等你好了,我喜欢玩转马,你能不能也让我玩玩?”多多想起自己以前等别人从转马上下来的感受,毫不犹豫地跨下马,对小浩说:“你先玩吧!”小浩高兴得跨上马,说:“多多,下次我也让你玩。”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分享。比教师制造种种规则来强迫分享效果要好得多。在游戏中,孩子们共同拥有游戏材料的支配权,在角色意识的驱使下,往往会使分享频率增多。游戏能帮助幼儿学会协作与互让。在多人共同合作的游戏中,孩子们学会用协商的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少了一种材料怎么办?多了一个伙伴他要担任什么角色?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协商的技巧,知道了轮流、等待、合作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形成和加深了儿童间的友谊,体验到了共同完成任务后的愉快感。需要指出的是在幼儿阶段。我们不宜过多地用竞争去鼓励幼儿。而应宣传集体分工协作、团体间的爱,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

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游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已有生活经验.尊重幼儿的意愿,避免过多地指责孩子的游戏行为。比如,玩“服装店“的游戏,营业员一边卖服装,一边做服装,他们又画、又折、又剪,并能迎合“顾客”的要求,要什么服装就可以做什么服装,营业员随时可以上下班,幼儿可以互相交换角色,轮换扮演。这样的游戏既能满足幼儿喜欢游戏动作的要求,又包含了热情、友爱、自制力等教育因素。同时,尽量创设条件,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提高其交往技巧,促进幼儿道德社会化的发展。一是帮助幼儿选择交往的同伴。在机会均等和自愿为主的原则下,小班阶段,我们采用“同组选择”、“跨组选择”、“异性选择”、“全班选择”等方式,逐步扩大幼儿的择友面;中班幼JL.~U利用值日生优先的形式,在全班范围内任意选择同伴:大班则用插姓名卡的方式,让幼儿有机会和所有同伴一起游戏。此外,还可通过全园大带小活动。打破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交往面。二是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巧。如语言技巧中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突出重点的意愿表达,简明扼要的事件陈述,完整无误的信息传递等,都有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在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炼上,教幼儿懂得谦让、轮流、等待,不做与角色身份不符的事,懂得齐心协力的好处。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对游戏的专注和坚持。一是用角色来制约。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材料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并用角色职责来制约其频繁变换游戏的行为。如,为所有的游戏区增添角色标志和装饰物(医生的白大褂、服务员的帽子、警察的头盔),让其履行好角色的职能,培养幼儿对游戏的专注和坚持。二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情景.让幼儿体验完成活动的快乐与自豪。比如玩小吃店制作面条、馄饨,我们让能力弱的幼儿直接在模板或拉花上压出蛋糕形状或花纹。让能力强的幼儿利用辅助物自制蛋糕。这样,所有参与此游戏的幼儿都能获得满意的游戏效果,且都克服了一些小困难,这对幼儿意志的培养很有益处。三是用评价来鼓励。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多鼓励多夸奖,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对大班幼儿的活动表示关切、赞赏,防止能力强的幼儿事事代替或排挤其他幼儿,并特别鼓励那些肯动脑筋、做事有始有终的孩子。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旁观、不管,只有在教育因素参与下的幼儿自主行为才是有意义的,通过教师巧妙安排,自然地将游戏活动转化为幼儿的自身需求。一是以榜样来帮助幼儿了解。针对年幼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我们结合故事、图片及日常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再现。切身体会这些榜样人物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我们也用树立身边的“好孩子”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样的孩子最勇敢.什么样的孩子最懂礼貌。二是利用不同游戏的特殊作用帮助幼儿练习。比如角色扮演与礼貌、交往能力相结合。手工制作与不怕困难相结合.数学游戏与诚实相结合,体育游戏与勇敢相结合,通过这些有重点的具体练习,逐步帮助幼儿解决行为与习惯问题。教师要对游戏进行间接指导。帮助幼儿克服不良行为的性格倾向。间接指导要求教师置身于幼儿的游戏之中,以游戏角色的身份给孩子以指点,使孩子及时得到暗示和引导。一是委以角色重任,让平时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儿童树立自尊。并帮助、引导他们妥善解决好各种矛盾和纠纷。让同伴感觉到他们也是能干的孩子。二是及时正面评价。树立幼儿的自信。三是利用游戏冲突,进行性格疏导。帮助幼儿比较错误行为与正当行为间的差别,采取措施拒绝幼儿的不合理需要;利用游戏规则,让幼儿懂得个人要服从集体的道理。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第3篇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渗透

引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品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来看,就是品德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幼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品德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就必须重视品德工作,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德。

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全面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膨胀,而品德教育作为反映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品德教育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现状

(一)教学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全班,甚至是全园的幼儿而进行的,然而就当前幼儿园教育来看,教育重心依然是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注重的是教导幼儿识字、数数,注重技能的教育,而对品德教育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失了品德教育的好时机,

(二)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游戏活动符合了幼儿的性格特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投入到教学中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然而就目前来看,游戏活动中根本就没有渗透品德教育,不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接受能力也较强,这个阶段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最好阶段。然而就目前来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大多是采用那种生硬的说教方式,教师没有及时的纠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的好坏反应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好的品德也是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故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园教育特点,全面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除了要注重幼儿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从小打好基础,进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活动,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学环境,要在幼儿园内张贴幼儿喜欢的图画,让幼儿感受到欢乐;其次,教师必须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要融洽消除,教师要主动打入幼儿内部,与幼儿交朋友。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多给予幼儿帮助,要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帮助。

(三)游戏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好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特点组织合理、科学的游戏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幼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如何去进行沟通。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当自己犯了错误,导致整个游戏失败时,要教导幼儿说对不起,争取他人的原谅,对于其他幼儿,则要教导他们增氧善待他人,要介绍别人的原谅。

(四)生活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日常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二课堂,幼儿的日常生活占据了幼儿园教育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就必须注重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要教导幼儿懂得和别人分享,要团结友爱。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进而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师作为品德教育的执行人,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为此,幼儿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对内,不仅要加强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外,要聘请专业的幼儿教师,壮大幼儿园专业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提供保障。作为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执行教育工作时,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幼儿要有爱心,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引起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语

在现代社会里,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都可以渗透品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108-109.

[3]张艳.试论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92.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第5篇

一、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1.利用各种节日对幼儿园进行关爱长辈的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多,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资源,家长在家庭教育的时候应加以使用,如长辈生日时要让孩子说一些祝福的语言,教育幼儿从小关爱他人。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家庭中的成员都是平等的,他们和自己一样,都应该受到重视,都应该得到他人的祝福。中国文明五千年,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从小熟读《弟子规》《三字经》,所以教育幼儿从小尊重和孝敬父母的教育,使孩子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长辈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对幼儿进行教育,利用“重阳节”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去祝福,让幼儿知道关心自己的长辈。利用婚礼、葬礼、纪念日、清明节等特殊的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既让孩子感受团聚的幸福,也让孩子痛苦离别的孤独。

2.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有关报道曾说,美国专家通过对456名少年儿童进行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对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高出20%,可见家长从小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还有害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因势利导随机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劳动中来,支持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孩子为大人服务,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为家庭服务,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

二、运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1.利用邻里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建立良好的友情氛围

开展互访活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邻里之间互助,相互走动,指导幼儿知道主人、客人的区别,用热情的话语招待朋友,帮助幼儿运用礼貌用语,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2.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社区的环境及社区的公共场所等都是教育幼儿很好的资源。利用超市,对孩子进行自控自制的教育,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告诉幼儿要轻拿轻放,不想要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好吃的东西不能拿来就吃,需要付账,家长给一定数量的钱,规定孩子买几样东西,让孩子有一种意识,金钱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得到满足,要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利用快餐店、服装店、银行、报刊亭、书店等对幼儿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这些地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水饺店、馄饨店、豆浆店,让幼儿知道传统的饮食文化。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了解唐装、中山装的同时也欣赏西装和服等,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3.使用地方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