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德育论文

幼儿德育论文范文精选

幼儿德育论文

幼儿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1)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德非一日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学习、积累。例如进行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德育练习时,这要靠教育工作者多渠道和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对幼儿进行传输。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幼儿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激发幼儿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感。

(2)日常的德育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关心爸妈,尊重长辈。幼儿道德教育的目标着重从情感下手,这是契合幼儿道德构成和开展的规则和幼儿的年纪特色。力争全面促进幼儿的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例如“三八”节时,笔者可以开展“我的好妈妈”的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1)以语言活动——夸夸我的好妈妈,

2)音乐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

3)美术活动——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妈妈的形象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自己的妈妈有较为全面及完整地了解,认识到妈妈工作的辛苦等,老师在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鼓励,让学生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学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亲人。

二、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节约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组织幼儿简单的劳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辛苦。由于当前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大部分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孩子们铺张浪费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必定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1)幼儿节约行为培养的方法。教育幼儿节约每一粒米。“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再在天上翱翔。”这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用的。例如在日常饮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饮食,做到每顿不浪费,饭菜不随意倒掉,适时适量吃零食,尽量少吃零食,确保身体健康成长。再如“不要让我流眼泪”提醒孩子们要节约用水;“请爱护我”提醒孩子们要爱护玩具;“干干净净”提醒孩子节约粮食等。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2)孩子用挣钱来懂得勤俭节约。“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一种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范。教师可以通过家长配合让孩子自己劳动挣钱,其中挣钱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明白钱是怎么来的,并不是一张口就有的。比如让孩子做家务,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赚零花钱。帮助他们理解生活的艰难,理解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节俭则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帮助人渡过难关。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陶行知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关系到幼儿启蒙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幼儿未来更高级教育的基础。一名老师,首先讲的不该是智商有多高,排在首位的,应当是道德。因此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

(1)注重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因此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护儿童、尊重儿童、对待教师集体和家长要互相尊重和团结、不段更新知识、提高修养。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

(2)教师始终把孩子的需求记在心中。孩子是祖国未来和希望,要想让孩子们热爱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幼儿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纯真的爱心和崇高的情怀,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置,时刻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以身言教传达给孩子正确的德育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

四、与家长进行积极合作,促进幼儿德育观念的形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都处处影响了自己的孩子。因此幼儿园应该主动与孩子家庭配合,帮助幼儿设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且定时地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1)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两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来对幼儿进行德育。例如家园配合共同完成这些任务。让孩子按时作息,遵守生活常规;玩具用后归还原处;遵守游戏规则;吃饭不用别人喂;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爱惜粮食、衣物等,提高本园与家长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了幼儿和谐发展。

幼儿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在幼儿中普遍存在着品行、情绪、人际关系、性格等不同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的溺爱导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恐惧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玩伴导致孤僻性格以及缺乏合作意识等等。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幼儿时期的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向幼儿讲授知识,还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进行品德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会对幼儿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的同时,幼儿教师更要重视与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

2如何通过情感沟通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1以情育人,促进心灵沟通情感亦称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幼儿教师的情感表达与幼儿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幼儿教师的某些情绪变化例如欢乐或者忧伤、宽容或者愤怒,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性格特征的培养与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要正确的运用发挥自身情感的感染力,要懂得把握自身的情感表达方式,用积极的情绪对待每一位幼儿,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愉快的成长氛围。作为幼儿教师在控制好自身的情感的同时,还要学会从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老师由于语言习惯问题喜欢用喜爱的口吻对幼儿说:“你这个小笨蛋。”然而因为各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不同,有时候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错解,认为老师在责怪他们,不喜欢他们,使得幼儿心灵受到打击。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交流时,尽量不要说反语,也不要夹杂地方语言,充满热情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同时,表达积极情感时可以采用眼神的交流、抚摸、点头、微笑等等,正面积极地表达对幼儿的喜爱,不仅可以增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幼儿的心理环境包括幼儿学习、生活、活动的全部空间。幼儿安全、友善、积极的情绪状态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支撑。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与幼儿形成亲密的朋友关系,平等的进行交流。幼儿在这种平等、愉快、良好的环境氛围中会逐渐养成活泼、开朗、宽容、自信的健康心理。另外,在集体环境中,幼儿不仅要有教师的爱护和关心,还要与同伴之间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如果没有得到其他小朋友的认可,很可能会形成孤僻的性格。面对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和争执,教师应该及时调解。在硬件方面应该及时更新设备以及添加多种多样的材料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教室布置应明亮宽敞,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生动。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进幼儿个性特征发展。

2.3正确评价,激发幼儿自信幼儿学会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肯定或者否定式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因此,幼儿教师正确的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做出评价至关重要。在评价过程中,让幼儿在成人的评价和自我发现中,了解自身优点以及不足,正确评价自己行为,树立自信心。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情感及个性特征的形成。幼儿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时,自我意识便会显著增强,上进心会得到激发,并且产生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感。相反,如果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谩骂或者体罚,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自信心也会受到重创。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符合客观性原则。对于每个小朋友不同程度的进步都给与恰当而及时的评价。比如说班级评红花时候,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就应该给与积极地鼓励。另外,评价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由于幼儿阶段的认识是以客观为主,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该以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进行评价。现在很多幼儿老师都乐意将小红花作为奖励,而且小朋友也乐意接受。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在大中小班长时间延续用这种奖励方式,幼儿便会失去兴趣,产生厌倦的心理。

3结束语

幼儿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存在着强制性指导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会强制性地且突然地进入其中,这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常见的情况。教师在介入前,对游戏的进程一概不知,也不考虑幼儿的感受就介入游戏之中,无奈之下幼儿只有停止游戏,这充分表明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具有强制性。事实上,教师的指导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对区域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二)存在消极指导的现象有少数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简单的自由活动,教师在此期间无所事事,也可得到放松,幼儿的活动较为随意,毫无目的、毫无计划;有些教师会沉浸于幼儿的某区域活动中,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更不要谈组织指导了。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而不应该借此放松自己,而是要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尽一切努力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素质。

(三)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忽视了指导方法的重要性,导致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不知所措,漫无目的。教师很少与幼儿一起融入到活动中,通常都是在一旁走走看看。同时,幼儿的活动情况和兴趣都不被教师关注,教师很难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一些较为优秀的幼儿,不能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区角”失去了一定的作用,幼儿借此打发时间,长此以往,区域活动成为了形式化的活动,教育价值很难得到实现。

二、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虽然说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可以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探索学习,但是这并不表明教师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介入其中。事实上,只有在幼儿无法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时,教师才可以加以指导。因此,教师要注意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幼儿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活动中时,教师最好不要去打断他们,这样会打乱他们的思路,使幼儿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例如,在《美丽的项链》益智区有多种动手操作的材料,杨阳拿起区域活动的小蜜蜂周旋了一圈,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毫不犹豫地坐在益智区,拿起串珠。刚想穿又放下,看看旁边的雨欣忙碌,他似乎看得津津有味,区域活动时间过去了大半,他还没有开始,突然他发现什么秘密,就问雨欣:“你是不是按颜色有规律穿的?”“是呀!”这会他才开始游戏起来,到活动结束时,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戴在我的脖子上,说:“老师做我的公主……”我表示愿意做他的公主,同时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告诉他成功了。由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把握指导的时机,并适时介入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给予幼儿鼓励和帮助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出一份力。有些时候教师要倾尽全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管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如何都要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幼儿的个体情况不一样,一旦幼儿主动性强,善于思考,不管结果怎样,都要加以鼓励和表扬。不然,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就会失去自信,对区域活动产生恐惧感,致使幼儿没有任何兴趣参与活动。对这种幼儿而言,有效的指导就更加重要了,教师要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并在他们进步时加以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另外教师可以要求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们共同参与到活动中,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应重视提高指导方法的技巧新课程改革后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有了明显的角色转变,教师本是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者,而今却转变为活动中的引导者、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等角色。在传统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地位尤为明显,没有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前,教师会安排好课程和活动,幼儿只需被动地接受就行。有经验的专家说过,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力适应幼儿、了解幼儿,能够从幼儿的角度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是让幼儿去适应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要协助幼儿有效进行活动,不要做出主观判断,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幼儿提供、创造条件促进活动的进行,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打断他们的活动。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必要时加以指导。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是以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经常会借助自己的经验主动地进行实践,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幼儿提供很多机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语

幼儿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有针对性的帮助家长确定正确的教育思想,纠正不良的教育行为,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让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孩子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不适合现代的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三)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导致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园关系非常紧张。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同时也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架起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梁。

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内容不全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特点都不尽相同,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也应不同。但是当前,几乎没有幼儿园能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在培养思维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动作发展、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具体的指导性。多数只是对幼儿在幼儿园出现的问题或者家长询问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二)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指导时间上的安排做不到与每个家长的时间都不冲突。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个别指导时间通常是幼儿家长接送孩子或开家长会的时候,时间短暂,不能针对幼儿在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对家长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如果专门拿出时间让老师到家庭中去进行指导又会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倍增,这对于幼儿园来说的确难度非常大。

(三)缺乏更加专业的指导者通过了解发现,家长对指导者的首选是幼儿教育专家,其次是幼儿的老师,再次是“能运用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对来访者家庭的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帮助”的专业家庭指导师,最后是有经验的幼儿家长。许多教师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理论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面对家长的咨询不能指导自如,常常显得“无话可说”或“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四)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指导目前,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教师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给予指导,使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比如,家长不能很好的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不懂得如何与反叛期的孩子进行沟通等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三、改善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对策

(一)指导内容全面化在幼儿教育中每个阶段都无法忽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所需要的引导是不同的。但是这个过程幼儿园无法单独完成,需要每个家庭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家长无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干预,所以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园有必要对每个孩子的教育的不同阶段做出合理的规划,尤其在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定基础的幼儿阶段,要增强改善幼儿体质、培养良好习惯、锻炼生活能力、养成美好品格等方面给予正面的指导。

(二)指导形式多样化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家长根据幼儿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教师的职责。因此,不断改进指导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家庭教育指导中,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更良好的条件。目前,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主要有讲座、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亲子活动、电话、短信、QQ等。幼儿园应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不断创新指导形式,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能够随时随地运用合适的指导形式满足家长的需求。

幼儿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可以设想,如果将纯游戏活动到纯教学活动分别作为一条直线的两个端点,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每一个点都反映了游戏和教学的不同程度的结合。换言之,在这条直线的中点偏向纯教学活动一端的教育活动都属“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相对而言,“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是高结构的活动(higherstruc-turedactivities),是主要由教师发起的活动(teacherinitialedactivities),或主要是由教师主导的活动(teacherdirectedactivities)。这类活动主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社会需要的轨道。活动中主要由教师决定时间、空间和材料的运用,教学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师预设的学习任务。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定义是必要的,但是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要严格区分游戏和教学是困难的,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这里,笔者所要阐述的“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位置比较靠近纯教学一端的那些教育活动,如分科教学活动、渗透性教学活动、整合性教学活动等。如果要确定某一教育活动是否属于“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只需根据其是否具有该类活动的基本性质:活动是否主要由教师发起;活动的目标是否是特化的或明确的;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的运用是否主要由教师决定。在这类教育活动中,虽然也常常会有幼儿游戏的成分,但是教师的教学起主导作用,甚至起决定性作用,表现为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要按照预定的计划展开活动。

二、“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如果想要实现“以社会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活动。即便想要实现“以幼儿发展为本位”“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不应排斥“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而应将其视为“以游戏(玩)为主的教育活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事实上,在当今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在我国幼儿园现有的基本设施、师资等条件下,弱化、排斥乃至取消“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是不切实际的。如果这样做,在宏观上与我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运行状况不一致,在微观上则与我国的师资状况、办园条件等不相符。在设计和实施“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时,必然涉及活动目标的制订、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对活动的评估等问题。在制订这类教育活动的目标时,设计者头脑中必须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要对课程目标做层层分解,将分解出来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去。这类教育活动的目标会比较具体,比较特化,比较明确,即通过某个教育活动,幼儿的某些行为变化可被觉察到。这样的教育活动一般倾向于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一任务。应该承认,这类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方法通常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通常是一个先目标后内容的过程(即先确定目标,后根据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

设计者和实施者常会将课程划分成为若干个学科(或领域),并为每个学科(或领域)制订目标,然后再将每一个学科(或领域)逐级划分成若干个方面,例如,根据幼儿的年龄,将每一个学科(或领域)分解成大、中、小班的学科(或领域)的学习目标,然后再将每一个学科(或领域)每一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分解为每月、每周或每日的教育目标,并据此选择教育活动内容。在制订这类教育活动的目标时,不可能因为需要强调某些教育理念,而将根本不可能通过单一活动就能实现的活动目标也列入其中,否则无疑是形同虚设。在选择这类教育活动的内容时,设计者常会强调要让幼儿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活动的结果,因此,会选择幼儿能够学习和应该学习的“关键经验”,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加以组织。换言之,在选择相关教育活动内容时,会优先考虑让幼儿获得预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活动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并强调学科(或领域)本身的逻辑。在评估这类教育活动时,设计者往往会采用教育活动评价的目标取向,强调的是教育活动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重在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否有利于达成教育活动目标。“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具有确定性、少可变性和易操作性,对于设计者和实施者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也较为我国广大幼儿园教师所熟悉。应该看到,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类教育活动并非没有价值,但不要过分强化,不要将其复杂化乃至异化。不要将“

三、不要将“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复杂化乃至异化

在设计和实施“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时,既要保证教学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意义,即促使其成为能适应社会、文化的人,同时要使其中的游戏成分体现顺应幼儿发展的目的,或至少要使其中的游戏成分能对教学产生正面的促进效应。从教育实践上讲,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中体现的幼儿游戏成分,会比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活动中渗透教师的教学要容易。尽管“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常被人指责为“眼中没有儿童的教育”,但是客观上也缺少能证明这种教育活动质量优劣的研究。在我国,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幼儿园不实施“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身就是合理的。既然存在,就要做到位,做准确,做得有效,做得省力,而不要将其复杂化乃至异化。首先,应该看到当今我国不少地方的幼儿园教师都在忙于设计“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笔者并不反对少数高水平的教师设计这类教育活动,但是绝不赞成人人都去设计这类教育活动。笔者曾多次呼吁,设计这类教育活动是非常专业的工作,不是一般专业水平的教师能够胜任的,否则就可能贻害幼儿,毁坏教育。其次,当今我国不少地方的幼儿园教师都在忙于做“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区创设和相关活动”,或忙于做“为每个幼儿制定的个别化学习计划和相关活动”等。应该看到,这些活动本质上都属于“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这是由这些活动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得有失,在权衡得失时,基本判断和选择一定会是“得大于失”,而非“失大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