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在线教育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精选

医学在线教育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第1篇

一、新数运动倡导数学教育现代化

众所周知,新数运动是六十年起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1]新数运动对传统数学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的数学已经全部作了重新考虑,‘结构’(主要是代数结构)成了中学课程的基础,许多国家里,几何作为独立的实体趋向于从课程中消失.虽然作为补偿,增加了图像和图像表示的应用.特别地,坐标几何倾向于下放小学.”[2]

因此,新数运动所倡导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数学内容的现代化,其前提是“要像20世纪的数学家所理解的那样,去逐步向学生揭示数学结构,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领会、应用和爱好数学.”[2]但倡导者们的美好愿望因新数运动的受挫而破灭了.

二、从新数运动看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1.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数运动之所以受挫,就是因为过多地注重了数学内容的现代化,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同时它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一更大的系统.因此,在研究该系统时,既要从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考虑诸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又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系统中,研究它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1.1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综合考虑

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简言之就是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其中,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习方法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数学评价的现代化等要素均为该系统的子系统.诸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新数运动的宗旨是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它顺应了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完全正确、合理的.但倡导者们没有认识到,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要素的大的系统工程.数学教学内容(或学习内容)突出了现代化,而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素质却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用传统的方法去实施新课程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异化”、“落伍”的现象.同时教师面临的是“放弃他们熟悉的东西而去追求他们感到陌生的东西,”[2]这样,不仅存在心理上的障碍,而且有知识结构上的障碍.可见各子系统间若不相互配合,便会产生负作用.只有综合考察,使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才能形成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合力.

1.2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置于数学教育这个更大的系统中考虑

数学教育现代化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个大系统,因此研究数学教育现代化,还必须探讨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相关学科对它的影响,即考察它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新数运动虽然符合社会发展,又有现代数学提供理论基础,但它只注意充实现代化的内容,而没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违背了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以至学生接受不了新的数学课程体系,这是新数运动受挫的最直接原因.也就是说,新数运动没有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或成果,忽视了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了失败.

可见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研究该系统的诸要素,而且要探讨系统所处的环境,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数学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当然也不例外.缺少典型的实验和评价过程也是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一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其二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是指,现代数学必须经过教材上的技术处理,将其思想方法由浅入深地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中去,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出现,使学生逐步理解、接受现代数学思想.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是指,进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必须要有一个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由试点到推广的过程.首先在小地区、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如果收效良好,则总结经验,宣传推广,进而普及;如果出现问题,则及时修正、调整,再投入实验,在完善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范围普及.

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数学教育改革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具有可重复操作性,它的失败将意味着付出贻误一代人的惨重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要尽量避免失败,慎重从事.另一方面,突如其来出现的新事物,会给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头脑中已形成固定模式)以巨大冲击,人们于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且从知识水平上讲也难以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缺少渐变过程的数学教育改革不易成功.新数运动就是典型的实例3.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各方人士的积极性

新数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是与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教育界的热情欢迎分不开的.但由数学家和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组成的领导者们并不太了解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除了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外,其他人士如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学校管理工作者等均是运动的响应者.因此新数运动的课程体系重视了现代数学的因素,但脱离了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居高”而不够“临下”.

新的课程结构使“许多父母因再无力帮助子女而担忧”,“部分不知所措的父母把它看成是代沟的又一新象征”.[3]教育界虽然表现出“热情地接受新课程、新概念、新符号”,[3]但教师自身素质达不到新体系的要求,面对一系列的新术语,他们也是一片茫然.因而,新数运动必然遇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阻力.

事实上,社会各方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他们是改革试验的直接实施者,熟悉、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因此来自他们的意见、建议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教师是改革的发起人,或者在设置新目标、确定新目的或者在实践中起了作用,或者就只是……要在他(她)那儿进行改革,那么他(她)实际上就是这项创新的一个‘股东’:他(她)得到一种明显的激励,这将有助于克服事业开头所遇到的困难.然而,如果决定是上头做出的——有时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那么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这时就必须使教师信服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2]可见,使广大教师成为现代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意义重大.同时,政府的支持、公众的理解、家长的协助,对促进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各方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把“由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数学家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作用,和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家长等在各个具体区域内的创造性工作”[1]协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4.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动态性

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观改革的历史,它具有时代性和相对性;二是就每一项具体的改革而言,它具有过程性.

4.1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数学教育现代化是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是时展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时代性.同时,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的内涵也必定不断发展,因此就其内容而言又有相对性.从而数学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模式,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工程.六十年代正好是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思想时期,因此结构主义学派就为新数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就是以结构主义思想来重建数学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在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或者说数学教育要符合这一时代特征.因此近年来又出现了这样的说法“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以计算机为基础来‘重建’数学教育”.[1]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前进,数学教育现代化又必将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4.2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性新数运动的以现代数学思想改造传统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正因为此,人们对新数运动寄予了很大希望,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容忍不了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以致招来暴风骤雨般的尖刻的批评、指责,令支持者也无力摇旗呐喊.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出现、而发展的,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它以崭新的面貌问世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它在过程中得以成长、壮大、完善.充分认识其过程性,就可“善待”改革: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很难一步到位,而需不断发展,对其弊端,不应刻薄攻击,而应客观评价,也就是给它一个“宽裕”的反思环境,使之在调整中发展,在改进中完善.从新数运动的现代化一下子“回到基幢,“回到祖父一辈的数学上去”,就是没有正视其过程性.

5.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可行性

新数运动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在1958年~1960年间和1978年~1983年间,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革的尝试,增加了概率、统计、逻辑代数、微积分等近现代数学知识[5].但由于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改革没有实施下去或进行了调整,其情况与新数运动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能否在中小学充实先进的数学内容?

布鲁纳认为,可以将任何数学教给任何水平的任何学生.A·A·斯托利亚尔指出:可以把现代数学的重要思想转化为儿童能接受的语言[6].这就为数学教育现代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新数运动并不是全军覆没,法国教改的成功,从实践上论证了在中小学阶段充实近现代数学内容是完全可行的.国外许多心理学家、数学家、教育学家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反驳了关于不可能进行小学数学现代化的意见[6].因此,我国应当对数学教育现代化充满信心,不能因为新数运动的受挫而裹足不前.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艺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也明确指出:生命化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它所追求的是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与兴趣的满足。而现在的中学生受到社会上很多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影视、网络和游戏的影响,厌学情绪逐日高涨,更是加大了我们课堂教育的难度。那我们怎样才能到达这一境界呢?那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与兴趣的满足就尤显重要。为此,我把活跃课堂气氛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突破口,通过“吹牛”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爱学乐学。通过认真的探究、实践、总结,再探究、再实践、再总结,我得出了“吹牛”也是英语教学艺术这一结论。

我在此提到的“吹”字,不是人们想到的“华而不实”、“胡编烂造”、、、、、、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插入一些与教学有联系的课外材料或者话题,用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早在300多年以前,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开篇就说到:“教学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全部人类的全部艺术”。关于教学艺术,有“审美说”、“表演说”、“创造说”、“规律说”、“激励说”、“乐学说”等学说。谈到教学艺术,有的老师就害怕了:有的老师说教学艺术是高深的理论问题,有的老师说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的完美化,还有的老师说教学艺术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和较高的创造性……认为自己没有高深的理论,不可能有什么艺术可言。可我总是感觉到,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探索,英语教学艺术是不难掌握的。我在教学中认识到:“吹牛”也是英语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就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之中。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大中国里,英语的学校教育大多是在一个“庞大”的教学班里进行,英语老师要想把学生带出教室一般是不被允许的,即使偶尔带出教室,也是很困难的。学生们长期坐在教室里,对课堂教学十分厌倦。尤其是英语教学,学生没有语言基础,也没有语言环境,再加上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中没有可以帮忙的家长,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就显得

特别困难。学生对英语容易产生厌恶情绪。一旦厌恶了,连英语课都不愿上,何来提高成绩?为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经常琢磨教学方法,适时给他们吹吹牛,联系实际偶尔侃上两句……不料,效果真神奇:学生的倦意不翼而飞了,学习情绪一下高涨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良好的班风形成了,英语课有兴趣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了,班里没了逃学的现象,课堂上没了瞌睡的学生,教学效果非常好。09级的一位同学在今年暑假来看我时还念念不忘:“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跟你一样,上课时经常“吹吹牛”,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比其他班的都好”。

当然,课堂上的“吹牛”绝不是乱“吹”,也不能特“吹”。在课堂上,老师必须要掌握好“吹牛”的“度”。关于这一“度”的问题,我经过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总结出了如下五个原则:

第一:健康性原则

我们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我们对他们的教育必须是健康有益的。如果老师所选的材料上有不健康的内容,那肯定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有,健康性原则是最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原则。

第二:与教材的匹配性原则

要想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就必须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插入其他的与教学相匹配的话题。比如:在教八年级教材第单元时,教学内容涉及到著名歌唱家腾格尔时,一讲到著名的famoussinger腾格尔,学生都知道他的歌《天堂》,马上就让学生唱两句,这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就上来了,进入课文学习就十分容易了。当然,得适可而止,不可喧宾夺主。如果不考虑所插内容与所教内容的匹配性,就一定会显得不伦不类,前后不能很好地衔接,那样就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不能加深教学印象,最终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第三:教育性原则

既然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是想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我们所选的材料就必须具有教育性,例如:在教earthquake这个单词的时候,我就马上展放汶川地震的图片,跟同学们一起讲讲防震知识和“大爱无疆”的美德,学生学起来十分认真,很容易就掌握了。

第四:趣味性原则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好奇,对有趣味性的话题才想听、爱听,才会去思考,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考虑所选材料的趣味性。比如:在教bank一词时,我就展示个劫匪进入银行抢劫的片段,然后跟学生对话:超级秘书网

T:Wherearethethreemen?

Ss:They’reinthebank(在银行里).

T:Whatdotheywanttodointhebank?

Ss:Theywanttogetmoney.

T:Yes.Theywanttorobthebank(抢银行)。Andwhatisthemaninuniform?

Ss:He’sapoliceman.

T:Canthethreemengetmoneyfromthebank?

Ss:No,theycan’t.

学生对钱、对劫匪、对警察都很感兴趣,他们就不由自主地跟随老师的话题去思考问题,去回答问题,去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播与情感教育。

第五:精短性原则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护理伦理学;线上教学;教学模式;伦理道德教育;护理教育

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1],文件中要求各学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和“确保‘线上线下同质’”,随即全国各高校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启动线上教学。在线教学是战“疫”应急之举,却蕴含着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契机;此外,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无法满足护生的学习需求[2],加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高等职业院校扩招200万学生的任务,双重背景下给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将伦理学理论、原理与护理科学活动、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在护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3]。由于传统的护理伦理学教学策略注重理论原则,缺乏情境的应用,加之护生大多无临床工作经验,对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缺乏面对真正临床伦理困境的决策[4],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借助广泛的数字资源可实施情境教学,以满足不同风格护生的学习需求。本研究对广东省某高等职业院校护生护理伦理学在线学习效果进行调查,探寻更加高效开展线上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后疫情时代护理教育在线教学提供参考[5]。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20年7月,采用问卷星便利抽样法抽取广东省某卫生职业院校2017级五年制护理专业同期参与护理伦理学线上授课的105名护生,教学由相同老师进行授课。

1.2课程设计与考核

1.2.1课程设计。线上学习主要依托“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该平台从教、学、考、管四大模块进行一体化设计,包括我的学堂、学习进度、作业考试、见面课、课程问答、课程资料、我的题库、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资料、教学调查等,教师依据平台模块准备教学资料,布置任务,进行线上教学。见表1。1.2.2授课方式。为调动护生上课积极性、保持注意力集中,防止护生出现挂机情况,实施课前5min签到,课中随时签到,并随机点名,通过观看视频、头脑风暴、抢答、投票及答疑讨论与护生进行互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课后布置作业和任务,督促护生及时提交作业和复习课程内容,进行重点任务巩固,检验护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1.2.3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过程性评价占40%,分别为提问抢答(10%)、课堂报告(10%)、课后作业(20%);终末评价占60%,为线上理论考试,教考分离,全面考核护生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多方位、多维度的考核,注重平时环节的考察及学习过程的考核,使考核评价更趋于合理和公平[7]。

1.3效果评价

调查方法采用网络调查,通过自制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包括护生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其中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习地点、喜欢的授课方式、选择的学习方式、影响线上学习的因素等项目;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参考边艳[6]的研究,结合专家咨询设置问卷,内容包括线上教学课程认知、线上教学过程评价、线上教学终末评价3个维度以及下属共计20个二级条目。采用Likert4点量表评分法,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分别赋值1~4分。问卷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55,3个一级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81,0.929,0.929,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线上教学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5分,问卷回收105分,回收率100%,作答有效率100%。参与调查的护生愿意选择的学习方式还是线下教学为47人(44.76%);护生喜欢的互动方式是弹幕为89人(84.76%)和答疑85人(80.95%);喜好的网络学习平台为智慧树和腾讯课堂,分别为72人(68.57%)和68人(64.77%),影响线上教学的因素主要是用眼疲劳为85人(80.95%),线上教学的一般情况见表2。

2.2线上教学满意度和效果评价

护生的护理伦理学线上教学非常满意的28人(26.67%),满意47人(44.76%),一般30人(28.57%)。有45人(42.86%)认为线上教学可以取得线下教学相同的教学效果。期末理论考核成绩60.0~96.5(83.19±7.73)分,线上教学效果评价详见表3。

3讨论

3.1线上教学促使后疫情时代高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2018年国家卫健委在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0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护理学科无论从教学实体发展还是从职业发展需求均对信息化改革提出了诉求[8]。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学习时间、方式、地点具有便捷性,可以实现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但参与调查的护生愿意选择的学习方式还是以线下教学居多,为47人(44.76%),也有40人(38.10%)的护生愿意尝试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这与吴晓琴等[9]的研究结果接近。高职护理专业护生对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期望较高,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了现代技术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可满足后疫情时代和高职扩招背景下传统教学的基础教学作用和在线教学的拓展教学作用,满足护理教学改革的需求。有45人(42.86%)认为线上教学可以取得线下教学相同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互动方式,护生更喜欢弹幕[89人(84.76%)]和答疑[85人(80.95%)],弹幕、答疑等互动方式活跃了线上教学课堂气氛,增加了教学娱乐性,护生通过参与达到了表现自我的目的,尤其对于内向不愿主动表达自我的护生可借助打字答疑表达自我看法和感受,意义尤为重要,此外,对于在线平台,护生更喜欢较成熟和稳定的平台,如智慧树72人(68.57%)、腾讯课堂68人(64.77%)、腾讯会议52人(49.52%),这些平台具备资源丰富、功能齐全、运行稳定、服务完善等特点,受到护生的青睐,但在实施线上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诸如环境、硬软件问题等因素影响学习效果[10],本次调查中用眼疲劳、网络慢、流量不够为影响线上教学的前3位因素,占比为80.95%、60.00%、55.24%,所以,在线教育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加之没有课堂学习氛围的维持,对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要求较高,尤其对于情境教育要求高的医学教育更为严苛,今后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护理教学改革是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3.2线上授课的核心价值观建构和思政育人能效

护理伦理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精神实践活动,可以为护生处理医学道德与伦理问题提供价值尺度[11],而线上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的优势,通过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除满足基本教学外还可培养护生的主动探究和分析思考的能力,丰富的素材也可带动伦理授课的思政育人能效,如在讲授第二章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时结合时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来的生命伦理的感悟,再结合我院优秀毕业生抗疫护士刘家怡的先进事迹教育,用其在校学习期间的生动事实感动人,师生共同分享其青春名言“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启发同学思考,引起共鸣[12],师生虽无法进行眼神、肢体的交流,但并不影响课堂互动的实效性,因为丰富的实例和身边的教育素材足以引起护生的兴趣,为其树立医者仁心、生命关怀的典范,对护生而言,唯有青年担当,方可践行本色,续写时代华章[13]。

3.3利用线上教学优势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效果等同

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并且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14]。护生对线上教学满意度和效果评价显示,71.43%的护生对线上教学满意及非常满意,护生期末卷面测验成绩良好,为(83.19±7.73)分,线上教学问卷综合评价得分为(2.91±0.54)分,说明护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掌握到位,此次线上教学效果良好,在线教学辅助学校教育的开展,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扩展,能够补充传统教育的功能与形态[15]。在线学习在应急情况下可有效降低疫情对教育系统的冲击,也为传统学校教育与在线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在后疫情时代,开展线上教学仅可以作为教学手段的补充,但并不能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7],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需要融合发展,利用线上教学优势重塑教学组织和教与学关系,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等效。

4小结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背景;问题;路径

信息化教学系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及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1-2]。在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早在20余年前即开始应用,然而在医药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则因医药信息化资源开发难度大、改革理念更新不足等诸多因素发展迟滞。基于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梳理、总结、分析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现实背景、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期为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1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现实背景

1.1信息化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前,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正与职业教育不断融合,对医药职业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深入。根据美国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NMC)《地平线报告》的预测和描述,未来5年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3]。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迎来了政策利好期。2018年4月,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使中国教育信息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中指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从理论层面分析,根据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所言,科学发现导致范式产生变化,同时也是范式变化的结果[4]。也就是说,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育范式的变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创新。随着医药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医药职业教育生命力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信息技术的推动,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无论是从政策落实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信息技术影响医药职业教育的趋势来看,抑或从医药职业教育自身的创新来看,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学体系,都应时、应势而生,即依托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MOOC)、智慧课堂、微课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线上教学,辅以线下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2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普及带来新机遇

新冠疫情既是灾难也是机遇,更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试金石,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常态,甚至还能倒逼教育教学开展改革创新。一方面,在疫情时代,线上授课助力“停课不停学”为信息化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不久,教育部高教司就出台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各高校要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因此,整个抗疫期间,医药职业教育的全体师生几乎参与了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线教育”的预演,极大地提高了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不仅培养了学生在线上课的习惯,更对学校层面从网络平台、课堂监管、课程规范、互动教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信息化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后疫情时期,进入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的转型期。线上教学由于此次疫情带来巨大的流量和获客,已经步入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深水区,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持续和线下教学的恢复,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将成为教育的新样态。

1.3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医药课

程知识内容专业而又抽象,知识衔接性强,信息量大,学生在接收、学习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比较枯燥、无趣。在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侧重于医学理论知识的讲述,师生互相交流的时间也有限,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被灌输大量的知识点且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容易造成学生“囫囵吞枣”,从而无法对知识点融会贯通。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医药职业教育的方针、社会需求和特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新时代医疗卫生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具备医学技能,还要具备数字化、信息化能力和综合能力。医药职业教育要培养出达到上述能力要求的医学生,没有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环境的支撑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医药职业教育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将医药学知识图谱化、视频化、可视化,通过高质量的视觉效果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信息加工的主体和主动学习者。如应用混合式教学、智慧课堂、3D影像等学习资源,进行沉浸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由此预见,未来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将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个性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特点。

2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医药职业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依然停留在较低层次

现代信息技术虽然作为指导教育教学的应用工具与手段,但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线上、轻线下,顶层设计缺失等问题。其一,医学课程教学信息化存在重技术却轻应用的问题,部分医药职业院校普遍将服务器、网络设施、平台建设、多媒体教室等基础硬件环境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并将其作为评判信息化建设质量优劣的关键指标,而普遍忽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5],与此同时,部分教师由于无法改变传统的教育习惯,对信息技术没有过多的应用,导致信息技术为医药课程教学带来的效率并不大,与教学的融合度低下。其二,在医药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存在重线上轻线下的问题。多数医药职业院校关注在线课程的建设,而对线下课程较为忽视,支持力度远不如线上课程;不少院校虽然已经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以及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应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进行教学,但是信息化教学未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服务满足不了社会中多元化学生群体的适应性需求,不仅无法改善教学效果,甚至使得课堂变得更加枯燥、低效。其三,医药课程有基础医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人体解剖生理等课程,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更不能用同一信息化教学模型去衡量设计所有的课程,医药课程中适合采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环节不明确。许多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会陷入迷茫,不明确哪些教学环节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哪些课程教学可以采用什么信息化教学形式或手段,这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顶层设计缺乏有关。

2.2医药职业教育教学主客体信息化能力不足

医药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除了相应的硬件配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此为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一,教师方面:医药教学信息化是医药学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这意味着对从事医药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IT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而目前医药职业院校的教师距离这一要求尚且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态度有失偏颇,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认为在多媒体上课、PPT教学就是信息化教学,并未深入地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简单将传统教学换个信息平台或者载体呈现,存在“课堂搬家”现象,更有部分教师忙于临床、教学和医药科研任务,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化地学习教学信息化知识,对信息化教学缺乏勇于尝试的态度。二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低。教师对信息化工具应用不够熟练,大部分教师只会应用基础的信息处理工具,但由于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在资源数据库、搜索引擎、方法以及开展慕课、微课等视频制作、剪辑方面还需加强训练;教师对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能力较低,例如一些内科、外科、妇科等临床学科其课程内容更新不断加快,教师未能潜心设计自己的资源,不能及时将课程知识和数据进行更新,没有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开发高质量的课程,更难以打造精品课程[6]。其二,学生方面:信息技术虽极大程度地改变医药专业学生的生活方式,却几乎没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仍然习惯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自主力、信息能力方面表现较差,也不会主动地应用信息化方法开展自主学习。

2.3医药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资源短缺

一是校本在线学习资源不丰富。严格意义上来说,校本在线课程是部级精品在线课程的土壤和基础。因此,任何在线课程要想发挥实效,必须要经过校本化,进行适度改造,才能实现精品化。目前我国在线学习资源主要来源于院校自主开发、院校共享在线课程、购买国外精品课程等,但是我国医药职业教育优质在线课程稀缺,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68门本科教育课程和22门职业教育课程[7],2020年国家职教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99门,其中医药类精品课程仅有2门[8]。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来,我国线上精品课程主要为本科精品课程,缺少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特别是医药专业相关的在线精品课程资源短缺,制约了医药职教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二是医药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研发能力不足。医药职业院校在研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不足,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特色教学应用欠缺,课堂缺乏互动与反馈模块,另外还存在视频堆砌、视频单一、视频画面平淡等问题,这样的在线课堂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9]。

3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解决路径

3.1实施教学革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创新我国教育技术学家何克抗先生研究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10],即要想解决信息技术与医药职业教育融合度不深的问题,必须以课堂为载体,采用设计教学流程,编写医药信息化教学指导教材,以融合创新推进信息化在教学模式中应用深化,营造线上线下并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等方式进行教学革命。一是设计教学流程,编写医药信息化教学指导教材。医药高职教育归属于健康服务大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以学生的社会性需求为主,按照岗位需求对知识点、能力要素、素质要素梳理出课程知识板块,筛选出基础医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人体解剖生理等合适的教学单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再将筛选出的单元进行知识分块,分成若干个知识小版块,针对每个知识板块的知识特点设计信息表达形式,并将其收集整理成数字信息库,采用二维码技术将纸质教学内容与数字信息库资源进行联通,确定出医学基础知识、健康与疾病、药品行业与职业等内容,并编写出版新型的教材用于信息化课堂教学。二是以融合创新推进信息化在教学模式中应用深化,从学生认知和记忆规律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将基础医学类知识、病理类知识、疾病与荐药类知识等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信息化表达形式,例如基础医学类等简单记忆型的知识采用图像信息讲解人体结构,PowerPoint进行展示,思维导图讲解理论知识框架;病理类等抽象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动画展示人体血液循环,微课展示肌肉运动;疾病与荐药类等深度掌握类知识可以采用VR技术、虚拟仿真软件等方式进行教学[11]。三是营造线上线下并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包括线上、线下两种教学环境,线上可以采用MOOC、微课等载体搭建课程,平台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进行个体化的服务,线下教学则是借助信息化终端和设备在教室进行教学,甚至可以将教学地点扩展到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其他场所。

3.2开展全方位能力培养,增强教学主客体信息化能力

医药职教信息化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以各相关主体的高水平信息化素养为支撑,因此,医药职教亟需提升教师、学生主体的信息化能力。其一,教师作为发挥教学信息化引导作用的主体,具备相关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必修课,因此,笔者建议从两个方面实施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一是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理念。教师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于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医药教学活动的结合;二是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化应用能力。教师应主动提升个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主动积极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展现教学内容;同时,医药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建立并完善医药教育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其二,对于学生而言,亟需提升个体信息化能力。医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能够主动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学习,为此,医药职业院校应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程教学,积极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使得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工具完成学习交流、反馈,进而提高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信息化素养。

3.3以创新为导向,打造医药职教精品课程精品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大学数学课程;在线教育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是众所周知的学习三环节。相对来讲,预习环节虽然早就被学者屡次提及[1-2],但教学实践中学生预习效果并不如人意。由于大学管理模式下课外时间一般由学生自主支配,课程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的实施往往更加薄弱。针对利用预习活动提高大学课程教学效果的问题,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方法探索和机制研究[3-14]。近年来,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人们借助诸如微课预习、在线预习等不同形式,在物理、化学、医学等理工科类,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大学课程中对预习活动进行了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随着社会信息的快速更新,未来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竞争方面,而人才的培养深度可以从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专业学科素养、人文社会素养等不同层面进行描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涉及人才培养标准的导向文件,例如,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15]。除上述描述人才的培养标准之外,笔者认为自学能力也将是人才标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具有足够自学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在未来诸多未知因素和挑战面前,会有更多的机遇获得更大的创新性成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宝剑锋从磨砺出”,理论越抽象、内容越难懂的课程,越需要课前预习,越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和自学能力。“线性代数”等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具有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运筹学”等大学数学专业课程具有逻辑性强、应用性广泛等特点。这些课程不但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以及自主管理意识提升也有重要的作用。为实现2020年春季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笔者曾综合应用雨课堂教学技术、微信平台等手段,圆满完成了在线课程教学任务,也在“线性代数”“运筹学”这些大学数学课程的线下教学中尝试性利用雨课堂平台深入开展课前预习活动。笔者发现在课程教学中借助雨课堂等在线教育平台开展预习等教学活动,可以实现以下目标: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大学数学课程的难度,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确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励学生养成自学的意识与习惯,使得预习的全过程可调、可控、可评估;增强教师对学生预习进度、预习效果的掌控,预习活动由此变得具有可操作性。本文结合已经开展的在线教学实践,对大学数学课程中的课前预习环节进行探讨。

一、明晰课程预习活动的开展意义

当前,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是在被动式学、灌输式听、应对式学习,这对人才培养的效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一定限制作用。而预习环节,不管是主动式预习,还是引导式预习,甚至是任务式预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过去,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手段与平台,学生的预习程度、预习效果不方便进行督促、反馈与评估。现在,新兴的网络在线教育平台为有效开展课前预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与支持。为了在大学数学课程中实施有效的预习活动,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在课程教学周期中能切实将时间精力投入到预习过程中,真正意识到预习的价值与作用,使其内心对预习是接纳、乐意参与的,而不是抱着任务式、对付式的心态。另一方面,需要让教师意识到积极部署预习活动的价值。预习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在未来工作生活中面对信息态势千变万化时的应对能力;二是让学生对下一次课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能“有的放矢”,可以有选择性地去听,使听课变得更轻松愉快、更有效果;三是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预习进度、自学能力的强弱以及自学习惯养成的程度。

二、营造预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氛围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如果某门课程偶尔布置一两次预习任务,他们一般还是能够自觉完成或者接近完成,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能克服。但是由于学生的课余时间往往面临课外任务的多重性(例如,军队院校学生每天课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等)、自由支配随意性、手机游戏诱惑性等特点,从而导致他们在校期间要想养成预习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外界的干预、督促与监督。教师通过营造预习的氛围并加以约束,使得学生在多次不得不进行预习的外界干预下养成一种愿意参与预习的心态,甚至产生期待预习的欲望。同时,教师需要借助奖惩举措让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长期效益和短期回报,体会到不进行预习的后果。在雨课堂的预习作业中,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给每次预习任务的每个题设置一定的分值(选择题设为1分或2分,主观题设为3分或4分),从而每次预习任务的截止时间之后,每个学生会有预习得分,一个学期结束后,每个学生会有该学期的预习总分。根据最新教学大纲要求,军队院校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折合而成。学生在课程预习环节的表现就可以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个方面,在笔者主讲的大学数学课程中,就是将上述预习总分作为一个重要依据直接计算形成性考核成绩的。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起到有效的监督和奖惩作用,营造预习氛围,进而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

三、设定课程预习活动的运行机制

(一)预习时长的设置

在预习过程中,有多个时间节点需要精心设定,只有这些时间节点控制得好,预习过程才能与后面的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环节形成有力的闭环。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根据授课进度同步、定时布置,每次课都需要布置,做到中途不间断;为了保证学生在各种突发性任务之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最好是在本次课完成后的当天布置下一次课的预习任务。在雨课堂的预习题布置过程中,需要设置“截止时间”,一般将下次上课前20~30分钟设为截止时间最好,这样可以避免极少数学生在下次课前一刻忙于赶作业的现象。在雨课堂的预习题布置页面有“公布答案时间”功能,可以设为与截止时间相同,从而可以避免先提交作答的学生得到的答案提示对其他学生的影响。

(二)预习效果的检验

预习既要看过程,也要看效果。一般来说,学生通过第一遍自学能掌握一些概念、定理,但有些概念、定理的掌握更多是停留在字面上,属于浅层次的。为了对预习效果进行检验,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进度,就一些概念和定理,编写部分与预习题型类似的题目到课堂练习,一方面可对预习的效果进行检验,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原来的认知和理解偏差进行“拨乱反正”,另外还可通过“反差”式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调整心态,激发学生希望参与预习、迎接下次检验的挑战心理,从而实现让学生变被动式学习、强迫式预习为主动式预习、期待式预习的目的。

(三)预习任务的提醒

俗话讲“千年磨一剑”,要想养成良好的预习行为习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由于大学生日常任务的多样性、预习作业时间点的波动性等原因,教师可以事先公布每次作业的固定时间点,但能进一步增强提醒作用的办法是在每次雨课堂布置完作业后,在班级微信群或QQ群发个通知,告知学生预习题目已经,并且需要告知学生应该预习完哪部分内容或者预习到哪一页,从而增强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当然,通过这些“全方位”“无微不至”的提醒环节,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与无私付出,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情谊。

(四)预习过程的指导

虽说预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只是把教材或者学习资料看一遍、了解一下那么简单。对于大学数学课程来说,真正的有效预习,从效果上看有“概念基本会讲、定理基本会证、方法基本会用”,从过程上看有“接触概念—理解概念—熟悉定理—运用方法”等多个步骤,在这些步骤中,教师既需要对学生提出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目标、有危机感、有反馈;也需要对学生在预习相关课程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难点疑惑进行事先研判,并通过“微信群”“QQ群”等渠道进行针对性的、及时的辅导答疑。

四、预判成效,钻研课程预习题目要点

(一)注重概念的含义理解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数学课程的一些概念容易处于“似懂非懂”或“自以为懂”的状态,对概念的理解比较肤浅、停留在文字层面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精心研制预习题,使其对预习起到引导作用。例如,针对“数域”这个概念,通常采用从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再抽象到一般的数集的描述方式,但是学生容易对数域中元素关于加法、减法、乘法满足封闭性的含义理解不深刻,为了让学生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在雨课堂的预习题中可以布置有较多候选项的多选题,这些候选项在“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无理数集”“实数集”“纯虚数集”“复数集”等常见数集之外,还可以列出诸如等类型的数集。通过较多候选项的预习题,让学生在比较和反思中增强对数域封闭性内在含义的理解。

(二)注重定理的细节条件

在大学数学课程中,有部分定理的结论表述涉及一些条件参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这种参数的前后联系往往留意不够,通过预习题可起到提醒作用、强化印象。例如,在讨论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解空间的维数时,有结论dim{x│Am×nx=0}=n-rankA;又如,在学习矩阵的秩的关系式时,有结论“若Am×nBn×k=0,则rankA+rankB≤n”。在预习这些内容时,学生对这些结论表达式中符号“n”的指示性含义往往没特别留意,为了增强学生的“识别力”和“印象”,在雨课堂的预习题中可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单选题。

(三)注重结论的前后引用

学生的预习不只是对后续课程内容的自学,也可上升到课程内容的复习和巩固,“线性代数”课程中部分内容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如果缺少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学生在自学这些内容时就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雨课堂预习题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预习题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题。例如,同型矩阵之间的等价、同阶方阵之间的相似、同阶方阵之间的合同是线性代数课程中的3种重要关系,学生一般都记得它们的定义,但是遇到具体方阵之间的关系判断时,往往出现模棱两可的状况,因此在预习相似矩阵内容时可布置一个多选题:设An×n=似的有哪些?在预习合同矩阵内容时可布置一个“大杂烩”式主观题:在下列方阵中哪些之间是等价的、相似的、合同的?

(四)注重题目的难度与挑战性

在题目研究和确定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预判学生预习成效的基础上,选择难易适当的题,也需要穿插性地制作一些颇有挑战性的题,作为自学能力强、基础扎实的学生的练笔素材,便于他们获得成就感。如果是选择题,候选项之间在满足区分性之外应该注意多样性与迷惑性乃至真假难辨。例如,对向量空间的两组基之间的过渡矩阵,可设置既有正确选项(例如A)也有错误选项(例如A-1)的单选题。又如,对矩阵的逆,在选择题中可增加选项的数量(设置6~8个而不是通常的4个),也可让学生求某个特定位置上的数等多样化的题目。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