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营销监管论文

营销监管论文范文精选

营销监管论文

营销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1.1营销服务兼职稽查管理的理念

通过规范有序开展营销稽查监控业务,提升稽查监控体系运作能力,切实将营销稽查工作做到实处,实行营销服务兼职稽查管理制度,使营销稽查工作全面稽查、专业协同、做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杜绝了营销稽查盲点,改变了营销稽查观念,优化了营销稽查监控体系,改变了以往稽查独立的局限性,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行动。

1.2营销服务兼职稽查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营销服务兼职稽查管理涵盖营业、电价电费、市场、计量、各供电营业所等相关部门。营销服务兼职稽查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稽查任务工单的处理工作,防止各部门对接到的工单任务推诿塞责。做到稽查主题全面分析、全面处理、全面整改,稽查主题处理率达到100%,稽查工单异常问题发起率达到100%,稽查工单完成率达到100%,稽查工单整改完成率达到100%,稽查超期率降低到零。

1.3营销服务兼职稽查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营销服务兼职稽查管理的主要指标有稽查主题处理率、稽查工单异常问题发起率、稽查工单完成率、稽查工单整改完成率、稽查超期率。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工作流程

改变过去被动工作的开展模式,通过稽查监控系统的应用,主动寻找稽查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通过对稽查监控系统中存在异常数据的分析、处理,将传统的内部稽查和外部稽查工作有效融合,未我们及时发现我公司营销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创造了条件。通过稽查监控人员与现场稽查人员、各供电部门兼职稽查人员之间监控分析结果数据的传递,实现稽查工作从在线监控—发现问题—现场稽查—问题反馈—综合整改—水平提升的闭环管理,为公司的经济效益和营销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稽查任务工单的回复要求:工单回复内容包括产生异常原因、处理情况描述、稽查处理结果、下一步整改措施,每项填写的要求如下:

1)产生异常的原因:详细说明产生问题数据的原因。如实际情况属正常,也应描述造成此类异常的实际原因。

2)处理情况描述:对存在问题的异常数据,说明调查及处理过程。涉及人员责任的,需要描写对人员的处理。已经修订管理制度或增加考核规定的,也应进行描述。

3)稽查处理结果:填写“已处理”或“无需处理”。

4)下一步整改措施:通过对产生异常数据的原因分析,找出日常工作管理差距,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5)对于系统发现的异常情况,经过现场核实属于正常状态且有可能长期存在的,应列入白名单,并设定冻结周期,在冻结周期内该清单项免于稽查。各班组及供电营业所应具备的稽查监控资料。电费部、计量部、市场部及各供电营业所应对由稽查信息专业直接派发或转发的每个稽查任务工单形成现场稽查工作单,对于需要现场稽查的主题应填写清楚现场稽查人员、稽查日期等;对于只需要进行原因分析的稽查工作单也应形成现场稽查工作单,详细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时间及分析人员姓名。

2.2奖惩与考核

稽查任务工单处理情况的考核:

1)稽查工单回复及时率考核,纳入公司一次绩效系统保持类指标。考核标准:每出现一次超期情况,扣减责任单位0.2分,扣完2分为止。

2)基础档案数据准确率考核,纳入公司一次绩效保持类指标。目前我公司SG186系统中历史原因形成的档案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档案错误数据已基本整改完成,数据完整性及准确性达到100%。2013年1月正式开始指标考核。考核标准:每出现一次档案数据错误扣减责任单位0.2分,扣完2分为止。

3)对于必须通过现场稽查人员现场稽查后才能答复的稽查工单,稽查信息室每月将组织稽查员对各工单处理单位回复的工单进行抽检。对于查出工单回复内容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单位,将由稽查信息室在网上进行通报批评。

4)稽查工单处理人员必须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稽查任务工单的处理工作,不得对接到的工单任务推诿塞责。对因工作态度不端正造成造成工单不能及时处理的,稽查信息室将进行责任调查追究,并将调查结果报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领导,直接对事件责任人进行处理。

三、评估与改进

3.1存在的问题

营销服务兼职稽查管理工作尚存在不完善之处,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兼职管理工作认识重要性尚浅;兼职稽查管理工作有一定阻碍。营销服务兼职稽查管理指标体系尚不完善,需要更详细的指标体系做支撑,切实将稽查工作做到实处,不仅仅是处理几个工单那么简单的事情。

3.2今后改进的方向

营销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关系营销;人际关系;制度安排;交易成本

一、关系营销观念的兴起

从大市场营销概念衍生、发展而来的关系营销是由美国营销学者巴巴拉•杰克逊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关系营销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得益于对其他科学理论的借鉴、对传统营销理念的拓展以及信息技术浪潮的驱动。关系营销对其他科学理论的广泛借鉴主要来自系统论、协同学的役使原理和传播学的交换理论。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营销管理》第六版中对关系营销作了详细的论述,从而使关系营销的理论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于关系营销,没有统一的定义。著名的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称“关系市场营销是买卖双方之间创造更亲密的工作关系与相互关系的艺术”。巴利从服务业角度来下定义:“关系营销就是在各种服务组织中有吸引力、保持和改善顾客关系”。克里斯托弗•佩恩把关系营销看作是市场营销、顾客服务和质量管理的综合。摩根和亨特则提出了最宽泛的定义:“关系营销就是旨在建立、发展和保持成功的关系交换的所有营销活动”。而较综合的观点则认为关系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与主要合作伙伴之间,如供应商、顾客、经销商等构筑起长期的、满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目的,从而谋求共同发展。

二、关系营销的经济学渊源

关系营销的实质是在买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非交易关系,以保证交易关系能持续不断地确立和发生。而关系营销的关键是做到顾客满意。弗兰克•索尼提了关系营销的10条准则:①共存共荣,双方获利;②互相尊重,和谐一致,富有人情味;③诚恳守信,坦诚相待;④目标明确,合作关系建立前有明确目标;⑤长期合作,不基于短期优势,基于长期机会;⑥了解对方,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⑦最佳合作,双方为最佳合作状态而努力;⑧经常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消除误会;⑨共同决策,不强加于人,双方自愿;10长期延续,关系长期延续。以上准则处处体现了买卖交易各方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理解关系营销的概念,关键也在于理解“关系”的内涵。东亚各国,尤其是我国历来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但随着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东亚注重关系的发展模式被西方定名为“裙带资本主义”。我国长期存在利用关系谋取私利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在几乎所有国人的眼里,关系是一个与行贿受赂、贪污腐败以及不平竞争等联系在一起的字眼。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关系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客观存在,人们无论做什么又确确实实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关系。经济学为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对关系作经济学内涵的分析。

不同的学科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对关系的理解会有明显的不同。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关系可以被看作是一份没有付诸文字但却又早已被人们所默认的非正式契约,由于任何契约都是关于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安排,通过这份非正式的契约,关系双方可以建立起对彼此行为的稳定预期。由于社会舆论、道德等压力的存在,以及伴随而来的对违约行为的社会制裁,这些制裁包括名誉与信用的损失、失去合作伙伴等等,从而使得关系契约具有了自我实施的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等传统的经济分析局限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在传统的分析框架中契约安排作为一类现象一直受到轻视,对关系的理解从来没有被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如果所有的交易成本都为零,科斯定理的一个重要引申是不论生产和交换活动怎样安排,资源的使用都相同。这意味着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生产和交换活动都只是由市场看不见的手引导的。但是组织或各种制度的安排确实存在,而且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和变化,必须把它们视为在交易成本的约束下选择的结果。交易成本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张五常,1992)。关系契约普遍社会化后,一系列人际关系契约联结成的人际关系网就形成为一种制度安排。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节约(林毅夫,1999),人际关系作为制度安排的一种也具有明显的节约的功能。要进行交易首先要有明确的私有产权,其次要有关于交易的信息。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信息对于买卖双方是完全的,这与现实不符合,在现实中买卖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而信息对于一个市场的运行是相当关键的,一个面临信息问题的市场交易绝不可能繁荣。发达的市场信息传递系统也发达,而不发达的市场信息传递系统也不发达。如果信息在买卖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就会产生,进而导致缺乏普遍的信任基础。如果社会缺乏信任基础,关系就能够起到间接地传递信息的作用,同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进行交易,可以有效地约束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不确定性,增加交易的数量。交易成本是源于交易的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越大则交易成本越高。如前所述,产生交易成本的环节非常多,关系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例如关系这种非正式的契约的存在可以减少谈判的时间和谈判的难度,从而能够以较少的交易成本签定正式的合同契约。当一个社会普遍对关系进行投资,投资越大则违约成本越大,进而机会主义行为越少。关系是一张与一般的契约不同的契约,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关系可以被看作能够带来长期收益的产品(董志强,2000)。建立关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过程,而在舒尔兹和罗默等人的论述里,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对关系进行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关系和发展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为自己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立并发展关系犹如品牌的培育,一旦拥有,其溢出效应会十分明显。

当然关系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增加交易和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又有普遍存在于东亚各国的利用关系来谋取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了宏观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例如中国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走后门”上面。

人们之间的关系有自我强化的作用,当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两两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多,逐步产生了网络效应,形成了人际关系网。在人际关系网里面的人越多则关系网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关系网中的每个成员可从中获得的利益也更多,获得的利益越大则脱离关系网的动力越小,最终是人们违背关系这种非正式的契约的可能性越小。从上面的经济学分析中看出,关系的存在是人们在交往中自然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把关系分解成搞好生意关系和靠关系走后门等两类(DouglasGuthrie,1999)。前一种关系降低了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后一种关系常常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抬高交易风险和成本。

企业怎么处理好各种关系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有美国战略家认为:“在全球大多数企业中,全力以赴掠夺或竞争的时代结束了,代替掠夺或竞争的是,许多各国公司正在认识到他们必须相互合作去竞争。”精明的市场营销专家和企业家们不再把顾客、制造商、经销商、同行企业视作对立面,而是视为合作伙伴,试图与他们建立一种长期信任和互利的关系,双方通过不断承诺和提供高质量的产出、良好的服务、公平的价格,以及加强经济、技术、社会联系来建立伙伴关系,并且在相互合作中加深信任、了解和关心,进一步发展这种伙伴关系,以此来实现双方的长期互利。实践证明,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增加双方信任度和品牌忠诚度,促使市场固定化,大大减少交易成本,节约交易时间,获得远比单纯追求每笔交易成功大得多的利益。关系市场营销正是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而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关系营销产生并存在是有其理论依据并符合现实经济的需要的。

三、关系营销在我国的适用性

前面已经讲过,制度都具有节约功能,但不同的制度具有的效率本身是有差异的,不同制度安排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竞争。效率比较高的制度安排往往有更强的生命力,如杨小凯就认为以英美为首的普通法系就比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有更强的灵活性。关系与法律作为不同的制度安排,二者具有竞争的关系,可以相互替代。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既定的假设下,如果人们较多地选择关系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相应地就会较少地采用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但通过关系解决问题意味着与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对立。在缺乏立法的国家,人们更多地依靠关系。但即使在有法律的情况下,人们也会在通过关系解决问题与通过法律解决问题之间进行成本收益的权衡。如果同样可以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而通过关系解决问题的成本较通过法律要低一些,那么人们就会选择通过关系来解决问题(董志强,2000)。中国在长期的博弈中选择了关系作为解决交易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制度一旦形成后就存在路径依赖的特性,具有自我强化的趋势。当我国开始主要利用关系来解决各种交易问题时,关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就不断被强化,于是我国逐步演化为一个独特的关系社会。在我国历来有和气生财、童叟无欺、信、义、仁爱等古朴的理念,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理念和道德规范为关系营销的运用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我国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关系搞好生意关系和靠关系走后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靠关系走后门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会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而得到约束。而利用关系搞好生意由于我国本身是个关系社会的特点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不会由于法律的完善而走向消亡,恰恰相反,一方面我国的法制建设决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得到彻底的完善,另一方面,利用关系搞好生意关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有促进交易、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所以利用关系搞好生意关系会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据美国汽车工业调查,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8笔潜在的生意,其中至少有一笔成交。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争取一位新顾客所花的成本是保持一位老顾客所花费的6倍。另外当今世界新产品出现速度加快,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加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易发生变化,顾客忠诚度降低。而开展关系营销则可以使企业广结人缘,同公众搞好关系,取得人和,从而保持和发展顾客,减少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见,关系营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而产生的,它是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产物。

而代表以后发展趋势的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更加重视消费者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利益,营销上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实际行动来创立品牌,努力保持和开拓客户资源,追求的是差异化、个性化、网络化和速度化。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正确运用关系营销是企业成熟的特征,因为营销就是要研究围绕交换活动而发生、而变化的各种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公司与顾客的关系,同时也包括公司与竞争者的关系、与供应商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公司内部关系,这些关系的建立、维持与推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营销是否成功,也会造成企业营销效益的好坏。

[参考文献]

[1]马迎贤.关系营销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营与管理,1999(3).

[2]齐智慧.营销新论———关系市场营销[J].销售与市场,2000(8).

营销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1.1界定工作流程方向

目前电力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则建立了电力营销管理系统,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从而设计出科学的信息体系结构和严密的业务流程,有效的提高其在电能终端能源中的占有率,确保电力营销管理水平的提升。所以目前各电力企业都需要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建立上下足功夫,确保所建立的营销管理系统与自己的企业发展相适应。

1.2确保原始数据的完整性

电力营销系统在建成后,需要将大量的原始数据录入到系统当中来,这项工作不仅具有复杂性,工作量较大,而且对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数据需要经过多部门的审核后才能进行录入,而且在录入过程中还要做好监督工作。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中的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实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3实现数据共享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在实现对管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从而实行数据的共享。所以电力营销工作在充分的确保数据和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且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个体,需要将其综合成一个整体,从通过对其进行不断的扩展和外延,从而使其与电力企业内各个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的结合,在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上确保为电力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1.4技术上规范化

通过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现为客户提供技术上的服务,这就有效的确保了电力营销业务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和统一性,避免了流程中的冗余环节,使流程得以简化,而且数据在共享的基础上有效的减少了业务流转的时间,实现了各环节间的制约和监督,使数据能够及时进行上报和汇总,确保了业务的透明性和公开性,为电力企业外部形象的树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风险的可能表现形式

2.1技术风险

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设计时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和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设计上的缺陷,这就使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系统存在较在的漏洞,危及到系统中重要数据的安全,使数据存在着安全上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黑客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黑客入侵及攻击、对电费统计的重复和遗漏等都会导致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存在技术上的风险。

2.2误操作风险

系统的维护和操作人员在无意识状态下,在操作上发生错误,从而给系统带来较大的风险。

2.3违规操作风险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部分维护和操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利用工作之便,采取隐蔽性的技术手段来对系统中重要数据进行更改或是破坏,从而给系统带来较大的风险,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2.4备份管理的风险

主要指数据库备份工作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与原数据库不符,或者在用于恢复数据库之前被人为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5非法入侵风险

黑客或是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操作人员,进入到系统中对系统进行全局性或是部分性的修改和破坏,从而使系统瘫痪或是不能正常进行工作,使电力企业和用户带来较大的损失。

三、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安全风险的防范策略

3.1在软件功能上施加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护营销数据的安全

(1)增加必要的保护功能在突然断电、程序运行中用户的突然干扰等偶发事故。(2)对输入系统的数据、代码等都要进行检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系统不予通过。(3)增加必要的限制功能。

3.2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

(1)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起网络环境下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岗位责任制。按照业务的需求设定上机操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并通过为每个用户进行系统功能的授权落实其责任和权限。(2)建立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对系统的所有岗位要职责范围清楚、同时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各岗位之间要有一定的内部牵制保障。(3)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控制和系统运行记录控制:a.建立严格的硬件操作规程。b.制定操作员访问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各个操作员进人系统后执行程序的顺序、各硬件设备的使用要求、数据文件和程序文件的使用要求以及处理系统偶发事故的操作要求,如设备突然断电的处理、设备的重新启动要求等、同时要制定数据文件的处置标准,对数据文件的名称、保留时间、存放地点、文件重建等事项做出规定,以便统一管理。c.通过设置软件功能、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或人工控制记录等措施对各用户操作系统的所有活动予以记录,并定期由系统主管进行监察和检验及时了解非法用户和有权用户越权使用系统的情况。(4)建立严格的硬件管理制度和损害补救措施,比如主服务器突然出错时,由备用的服务器接替继续工作。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确保硬件设备的运行环境、电源、温度、湿度、静电、尘土、电磁干扰、辐射等。(5)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面对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风险性,则需要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即将原系统的程序文件、软件和硬件技术资料要及时进行归档并设置专人进行保管。而且对于这些档案资料在无系统主管和程序主管共同批准下,则不允许任何用户对其进行接触。对于经批准可以对资料进行调用的人员,则需要对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以便于日后核对,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6)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7)建立对黑客的防护措施。a.设置防火墙,使用入侵检测软件。入侵检测软件可以检测非法入侵的黑客,并将它拒之内部网络之外。b.抓好网内主机的管理。对系统安全性进行管理的重要一个环节即是对用户名和密码的管理,这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基础,因为即使是非法用户,也需要在获得合法用户名和密码后才能对系统进行操作。但在当前系统管理工作中,对特权用户的管理较为重视,而对于普通用户的管理则存在着忽视的情况,这主要表面在对用户权限、组别和文件权限的设置时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往往为了方便进行胡乱设置,这就给系统的安全留下了隐患。c.设置好的网络环境。网上访问的常用工具有网络操作命令,对它们的使用必须加以限制,对系统的各种插件、组件、服务等资源通过一定的分析。

四、结束语

营销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金属切削液的管理

1水基切削液的管理

无论是全合成还是半合成型水基切削液的正常pH值一般在8.5以上,为了准确的控制切削液的状态,需要使用电子pH计来检测切削液的pH,应每日进行一次。折光浓度可以采用折光仪来得出,每日检测一次。折光仪是基于折射定律设计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个需关注的问题。切削液在使用超过两个星期后,内部往往混入了大量金属碎屑(对于精磨工艺尤甚),其中较轻的一部分悬浮在体系中,从宏观上看,切削液变“浓”了,其折光率因而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导致折光仪的读数无法反映有效成分的真实浓度。这时,仅通过折光仪来判定切削液的状态就不够可靠了,同时应注意切削液的pH及加工后工件的工序间防锈性能,如果二者出现明显下降,则要相应提高切削液的浓度。一般来说,单机供回系统中切削液的使用周期不应超过两个星期,集中净化系统中切削液的使用周期不应超过4个月。切削液寿命临近末期的特征是pH逐渐下降,以致无法控制,加工后的工件常在数小时内生锈。为了准确掌握切削液的状态,还应定期检测切削液中的微生物含量,微生物的繁殖是导致切削液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德国舒美公司的微生物检测片,能在48小时内检出液体中的微生物含量。当微生物含量较高时,必须废弃切削液。如继续使用,微生物和菌类的迅速繁殖会导致加工质量劣化和零件生锈。

2油基切削液的管理

油基切削液一般需要检测粘度、油中颗粒物的含量和颗粒度,在加工流程中同时使用水基切削液和油基切削液时,一般还要通过Karl-Fischer实验检测油基切削液中的含水量。粘度检测是通过粘度仪实验来完成的,检测粘度的目的是为了判定油基切削液是否发生了氧化分解或其他方面的变化。该检测至少每两星期进行一次。油中颗粒物含量和颗粒度是通过真空抽滤法实现的,通过真空抽滤设备和高精度滤片可以将油液和一定尺寸的颗粒物实现分离,通过分析天平称重后可以得出单位油液中颗粒物的含量,如果再配合颗粒度分析仪,则可检出各种尺寸颗粒的相对比例。该检测对于精密加工尤其具有重要意义。Karl-Fischer水分测定实验是通过Karl-Fischer水分测定仪完成的,该实验的方法详见ASTMD1744。由于Karl-Fischer测定仪比较昂贵,该实验可以委托切削液供应商来进行,BP、壳牌等公司一般都备有这类设备代为客户进行检测。油基切削液只能通过管理良好的净化再生过程保持其品质,需要避免水、灰尘、杂质混入,对于洒落的油液,不可以回收再用,以免污染切削液处理设备中的油液。如果油液发生了明显的劣化,就只能淘汰换新。一般来说,在有效的管控下,集中净化设备中的油基切削液往往可以运行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不发生变质劣化。

金属切削液处理设备的管理

1金属切削液处理设备的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一般有:①监控磁性分离装置的功能是否正常。②监控滤材状态并及时更新。③及时清空接渣、接布容器。④监控冷却装置的运行状态。

营销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营销网络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已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企业转型中的中国,也毫不例外。根据相关文献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已经倒闭10万余家,其中大多数为出口加工制造业。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份外贸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仅1.0%,连续9个月回落;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处于货物囤积,流动资金匮乏的寒冬时期。因此,企业应以理性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当前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并对已有的营销网络进行耐心管理,以帮助企业攻破时艰。

一、经济危机形势下企业营销网络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营销网络建设管理处于粗放式阶段,经济危机形势下由此导致的问题十分明显:

1.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营销阻力,营销网络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明显下降,中小企业的营销后劲不足,特别对国外市场缺乏竞争力。其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对营销网络的经济能力、管理能力缺少有效评估,而陈旧的营销网络自身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应变经验和灵敏度,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企业缺乏科学设计营销网络的能力。企业不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产品营销网络,对渠道的选择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在渠道选型时不将实证调查和科学计算作为设计依据,而靠主观臆断;也不根据产品的特性分析来设计分销渠道的长度、宽度和密度。一些企业对网络渠道设计企图一劳永逸,未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的营销网络。

3.企业疏于对营销网络的持续性管理。许多营销网络成员对目前企业的营销策略领会不够;多数营销人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评估;在渠道激励、串货管理、赊账管理、促销措施、价格浮动等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管理体系,管理过程中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究其原因,就是企业没有选择一套先进、使用的理论来指导他们的管理实践,进一步说就是企业对营销渠道的知识掌握不够,对其认识水平不高引起的。

4.营销网络中的成员营销意识落后,营销手段单一。目前营销界提出的战略思想是“4S”思想,即满意(Satisfaction)、服务(Service)、速度(Speed)和诚意(Sincerity)。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营销还停留在“我卖什么你买什么”的坐商思维层次,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品牌意识,不做客户关系建设,不搞终端维护,更谈不上区域经营的营销策略和计划。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企业对营销网络的激励和监督不够,对渠道的培训和提高意识不强。

5.营销网络中的不同渠道成员间跨区串货、争夺客户、不规范促销现象普遍,渠道间冲突不断。有的渠道为了争夺市场和客户,在本区内按规定价格销售,在别的区域压低价格来争夺非责任区的客户。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企业品牌力量减弱,销售网络铺设受阻。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销售商之间的竞争加剧,主观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销售网络的管控措施乏力。

二、科学合理地建设营销网络

1.严格遵循原则合理设计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是在一个以多因素为基础的经济环境下生存的,这些因素包含科技、政治、法律、文化和地理等方面,因此在建设营销网络时必须按照有关原则合理设计,避免这些因素变化对营销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一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原则。因为产品和服务最终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符合产品特性的原则。产品特性一般包含:产品识别、标准型、聚合性、受众范围、替代性、成熟度、客户购买风险、谈判需求等。不同的产品特性对渠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三是坚持以盈利为基础的原则。这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销售的目的就是为了企业盈利;四是适应市场竞争状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原则。

2.把握关键环节科学设计营销网络

根据斯特恩的“用户驱动分销系统设计”思路,现实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环节:一是分析网络渠道形势。这一步骤的核心是比较本企业与目标竞争对手在货物周转、市场覆盖度和成本变动趋势等方面的差别。对于企业来说,在分析营销网络形势时,除了要搞清楚自身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主要竞争对手使用的何种营销方式,以及每条方式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并将这些数据与自身的情况对比,以便通过分析了解对手。二是充分了解和区分顾客。不同顾客之间的差异程度很大,很难用整体划一的营销网络形式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可根据不同顾客群体对特定服务项目重要程度的认识进行顾客细分,并为每个细分群体确定能为其提供最优服务的网络渠道类型。三是营销网络渠道决策的经济性。企业在比较不同渠道选择的获利能力时,必须判断不同组合的收入、成本和资金需求情况。第四,战略适应性和可行性。理想的营销网络还必须在战略责任、可用资源、渠道战略的历史等限制条件下实施。如果确认某项选择适应当前的战略,是可行的,还必须看它是否适应将来的战略需要,并让竞争对手陷入困境。

3.认真规划完善营销网络的组织结构

明确营销网络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关注的重点以后,就要具体确定营销网络的组织结构。企业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采用直接营销还是采用分销网络,这主要通过经济利润的角度来加以选择定。如果选择分销网络,就要设计网络渠道成员的结构。每一个分销网点的结构主要是长度结构和宽度结构,营销网络渠道的长度是指产品从企业到达消费者手中要经历的环节个数,其宽度是指同一长度环节地位的商数目。各种渠道之间的制度关系被称为渠道网络。渠道的长度结构与宽度结构与企业的产品特点直接相关。渠道太长则会导致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不灵敏、产生信息传导失真的现象;渠道过长,大量利润被营销商带走,出现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的情况。那么渠道太短就必然要增加渠道的宽度来增加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这将会使企业对渠道的管理产生困难。渠道过密则会导致经销商对产品打折和服务质量降低,从而导致经销商利润下降和消费者满意度下降,最终影响企业的形象;渠道过于单独则会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因此企业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后来决定渠道的宽度结构。

三、加强企业营销网络管理的主要对策

1.要用积极的营销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国外市场占有率。由于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无法使我国出口产品参与低价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改善营销服务质量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来占领国外市场份额。企业和销售网络应该提升自己对市场的灵敏度,认真分析市场空隙,抓住一切机会占领市场。同时,要注重战略转型,要将营销重点从扩大出口转到拉动内需上来,以适应国家“出口转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2.要用发展的思维持续管理经销商

首先从营销环境的角度选择经销商;其次,应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对经销商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辅导,让他们接受企业的营销战略,明确企业的营销目标,并帮助他们把握经济危机环境下营销规律,并建立经销商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

3.要用合理的手段解决网络渠道冲突

营销网络中的渠道冲突是指一个网络渠道成员正在阻挠或者干扰另一个成员实现自己的目标;或一个网络渠道成员正在从事某种可能伤害、威胁另一个渠道成员利益的活动;或以损害一个渠道成员的利益为代价而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企业应该主要通过说服教育、谈判等手段来加以解决。但是,特殊形势下企业还应采取实质措施为渠道减负,例如联想对其渠道商采取了“准备过冬、二次创业、下调指标、延长保价”的16字措施;惠普则通过提高返利来激励渠道商与企业共度难关。

参考文献:

[1]冯留锋、熊黎,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增刊):254-255.

[2]杨亚红,浅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营销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0):111-112.

[3]周文,营销渠道[M].北京:世界经济出版社,2002.

[4]张英奎、袁云峰、赵华阳,产品分销渠道设计原则[J].企业研究,2005,17(7):54-55.

[5]汪长江,渠道升级及渠道适宜性原则与标准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6,22(21):32-33.

[6]路易斯•斯特恩等.营销渠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