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玩具设计论文

玩具设计论文范文精选

玩具设计论文

玩具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的饮食文化渊源流长,不同地域食物不同,形色不同,饮食时的习惯和饮食特点也各不相同,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将各地饮食的形、色、意以及习惯特点等元素融入到玩具设计中,就能设计出具有地方饮食特色的玩具产品便是以绵阳米粉为元素设计的布绒玩具“粉可爱”,长长的米粉是娃娃的头发,平时塞到娃娃身体里,可以作为随身携带的玩物,可以当做颈靠,天冷时可以拿出来围在脖子上取暖,或当做手套。

二、建筑文化

当你漫步在羌乡大地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房屋上用白石勾画出精美的图案:碉楼、羊头、刺绣、五谷丰登、福禄寿喜等一切美丽图案和美好祝福全披在羌族建筑的躯体上,这是羌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羊头,表明羌族曾经与羊为生,与羊为伴;白石神,传达着羌民族无比向往光明、和平、安乐的信息。岁月的递增使古老的羌族建筑不断的增色,不断的添彩。玩具陀螺便是将羌族建筑中的碉楼、羊头等特色在玩具造型中的应用。

三、传统工具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便开始使用工具,从单一的打猎用具,到后来农业用具,再到交通工具和家具,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工具的面貌也在发生着变迁。一部工具变迁史,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而市面上反映古代农业用具、古代交通工具、古代生活用具等这类题材的玩具和教具少之又少。如果将各个朝代的工具做成玩具或者教具,那么孩子们就可以看到完整的工具变迁史,通过这些工具变迁了解历史进程,和社会制度。这类题材的玩具即可以作为教具,了解历史的变迁,又可以作为收藏品,还可以作为情景玩具,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认识农具、交通工具,同时也了解了历史进程。

四、传统器具

中国器具种类繁多,祭祀用器具,饮食器具,盛放类器具等,不同器具除了符合实际需要外,他们的造型也各不相同,或造型夸张,或形态色彩优美。前人所创造的这些艺术品,至今流传下来的虽然不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确很多。如在设计中的这些造型手法,器物形态,装饰手法等都可以应用到玩具设计中,《金沙木玩》就是一组以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为原型进行设计的木制拼插积木和木偶不倒翁。将现代益智玩具与金沙遗址中文物形态相结合,既有现代的功能又有四川地方特色。

五、名人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很多著名人物,或:诗人、或哲学家、或发明家、或领袖、或将军。他们留给后人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桃园结义、等等。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也刻画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据调查刻画这些历史人物,小说人物和历史典故这类题材的玩具很少。我们可以结合玩具的功能,将这些故事人物重新包装,设计成各类玩具,如手偶、装饰品、公仔、互动玩具、情景玩具,幼儿园道具等等。这样儿童在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时候,就有道具可用,让儿童更好的了解人物的特点,在背诵三字经时候,也可以边玩边学。下图是一组手偶玩具《桃园结义》,是将历史人物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的典故与川剧脸谱结合所设计制作的玩具,可以放在手中操作玩耍,也可以用来当做角色玩具来扮演历史人物,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在娱乐中学到了历史知识。

六、神话传说

玩具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要弄清教育科研论文的常规写作要求及方法,首先必须了解论文撰写所服务或依附的教育科研的性质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属性及方法论之下的教育科研直接导致不同的教育科研论文形式。相对而言,教育科研在研究性质上通常分为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两种,与之相对应的研究方法分别是实证与理解,前者重事实观测或现象分析,后者重价值判断或价值选择。相应地,也就有了两种形式完全不同的教育科研论文类型及其撰写要求。

一种是属于量化研究的教育科研论文,也叫研究报告。常见的形式就有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基本内容包括具体研究方法的操作性说明、实验或调查对象即样本的选取说明及可行性论证、数理统计程序或原理方法的运用、研究结论的总结等。这种论文类似于某次研究活动及过程的“说明文”。其基本写作思路依次如下:1.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即对选题提出的缘由予以说明。2.研究中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同时对于样本采集和研究工具(量表、问卷等)也要进行说明。3.呈现出记录、调查的资料与数据等。4.对于调查或实验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得出研究结果及相关数据。5.根据实验或调查的结论,提出相关建议等。另一种是属于质性研究的教育科研论文,就是我们在阅读诸多教育期刊中最经常碰到的文章样式。其基本写作思路为:针对某一个问题或围绕一个主题或核心观点,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讲究内在结构的逻辑性、完整性和严谨性等,是真正以“论”为主要行文方式的文章。其中,有的侧重理论性,有的侧重经验的总结,还有的是理论思考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多情况下,教育科研专业人员的论文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指导价值,而一线教师的论文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性经验色彩,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因此,下面几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属于质性研究的教育科研论文而言的。

二、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

质性研究的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主要包括:题目、作者、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等,有时还需要包括摘要、关键词等内容。

(一)关于题目的选择与确定

1.关于题目的来源。题目来源于现实中的多个方面,有的来自教育科研项目即研究课题,有的来自撰写者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教育教学问题或话题,有的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感性经验,有的来自研究者对某一理论性问题的深入思考。题目在具体拟定时往往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

2.关于题目的大小。题目的大小反映了要探讨的问题所涉及范围的大小。大题目的论文撰写一般更突出观点论述的宏观性和理念性,要求作者具备较为系统的驾驭问题所需的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相对于大题目论文容易写得比较空泛,小题目的论文撰写则更易于集中问题,使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更深入。鉴于教研条件现状和教师工作的实践性特点,我认为,教师选择能够反映教育教学具体实践的小题目论文题目更为适宜。

3.关于题目的表述。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操作性环节。表述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反映论文探讨的主题或核心思想,故要与文章的论述内容保持一致,避免文不对题。还应注意用语准确、前后词语搭配合理连贯等。如需加副标题,也要把握一定的技巧———主标题通常是对文中主要思想的较为抽象的概括,而副标题则是对文章论题的具体说明。

(二)关于摘要及关键词的拟定

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科研论文都需要有摘要和关键词,但这是一般规范的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要求。摘要是论文中基本思想观点的概括阐述,反映出文章论述的整体思路,其目的是方便读者了解文章论述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观点。一般从第三人称角度撰写。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论点的核心词语,有时能从题目或正文的一级标题里反映出来。此外,关键词的数量要适宜,一般为3~5个。

(三)关于正文部分的设计与撰写

正文部分构成论文的内容主体。整篇论文的写作质量集中反映在此部分中。

1.整体论述思路与内容框架的的设计原则首先,教师要对论文的整体思路进行规划,设计出一个系统的内容框架,以形成论文的“骨架”或“脉络”。也就是应列举出所要论述的若干方面的内容要点,即论文的若干个部分,并理清其中的层次。这种规划或设计应遵循严谨的逻辑性、清晰的层次性、完整的系统性、内在的一致性等基本原则。在具体的操作中,这些基本原则是融为一体的。其中,逻辑性原则是最为根本的。下面在对逻辑性原则进行解释的同时,对其他原则也附带进行说明。论文主体内容(思路)设计的逻辑性可有两种表现:其一,平行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隶属于同一个主题之下的子论题,同属于一个整体的各个局部。严格而言,各部分并不交叉或相融。例如有一篇题为《影响幼儿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的论文,第一层次的标题有“玩具因素”、“场地因素”、“时间因素”等,这些标题所显示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式的。而在第二层次的标题中,在“玩具因素”之下有“玩具的数量不同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和“玩具的种类不同对幼儿游戏的影响”,这两部分内容也是平行关系。其二,层进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有向前步步推进、依次展现的先后顺序性特征。前面部分是后面部分的前提,后面部分是前面部分的自然延伸或迭进。两者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例如有一篇论文《儿童民间游戏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文中所涉及的三个内容“儿童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儿童民间游戏的收集与整理”和“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及其融合”,相互之间就是一种层进式的逻辑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平行与层进只是相对而言。在一篇文章中,平行式和层进式这两种逻辑形往往是交融地体现的———平行中有层进,层进中有平行。例如在《儿童民间游戏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第一层次的各部分内容之间是层进的逻辑关系,而在“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及其融合”之下,又可以分为“幼儿园教育中的实施及其融合”和“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实施”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就是一种平行式的逻辑关系。

2.行文的具体要求

一是在阐述上要把握具体内容与基本论点的同一性,即“论”与“提”的同一性。“论”是言辞表述,“提”是观点(论点)提出。这也是论文撰写的逻辑性及科学性的基本要求。

二是在文风上要保持前后一致的统一性。一篇论文中,语句的长短,用词风格的朴素或华丽,表述中或重理性思考之深邃,或重感性操作之体验,或娓娓道来,或简洁明快

,诸如此类,都需体现统一性。

三是要注意区别教育科研论文写作与演讲稿、文学题材(如故事、小说、散文)等作品写作的不同。科研论文讲究严谨性、客观性、学术性,抒情、夸张、倒叙等绝不是教育科研论文的撰法。

玩具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阶段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苏州”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材料本身就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

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角色游戏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如中班幼儿在开展“医院”角色游戏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比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超级秘书网

三、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1.材料的流动性。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而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电话,一家有篮子,一家有茶杯。这样,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a去寻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别家去“借”。d去超市购买。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玩具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走进商场,儿童消费品琳琅满目,五彩缤纷;打开电视机,儿童消费品广告又扑面而来,那欢快、跃动、活泼的形象注入人们的心田。厂商们早已开始拿孩子来做文章,打孩子这张王牌。其中,我们也从一些媒介上看到,某些厂商专抓儿童心理搞欺诈,或者是由于忽视儿童不具备明辨是非的特点,误导消费,成为损坏儿童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因此,生产经营儿童消费品必须了解儿童消费品市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促销手段。

与成人消费品市场相比较,儿童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儿童消费品市场的特点

(一)市场差异小。市场营销学原理指出,消费者购买行为首先受个人因素的影响。成人消费者由于职业、文化水平、个性、爱好、价值观等的不同,对商品需求的差异性较大,使成人消费品市场本身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厂商们常常需要将此市场按不同因素进行细分。儿童消费品市场却不同,市场主体主要是儿童,尽管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和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干扰,儿童的购买动机也呈现出某些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儿童由于其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等的限制,对商品选择的差异性较小,因此,在儿童消费品市场上可以运用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定价、分销渠道和促销等策略,以达到降低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目的。

(二)形式产品重于实质产品。现代市场营销学认为,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是一个日益复杂的整体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实质产品,指产品的基本效用和用户购买产品所追求的利益;形式产品,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品牌、形态、包装等;延伸产品,主要指一系列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对儿童消费品市场来说,形式产品重于实质产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购买动机的支配,一般来讲,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可分为生理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心理性购买动机按其心理因素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感情动机、理智动机、惠顾动机等。儿童的购买行为主要受感情动机的影响,表现出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求新、好胜、好奇等都可以促成儿童的购买行为,如服装上的奇特口袋,食品袋里赠送的小玩具,童车外表模仿动物外形的喷漆花纹等等,都可引起儿童强烈的购买欲望。因此,对儿童消费品应强调产品功能多样,外观造型奇特,包装精美的特点,符合儿童求新、求奇、求美、好动的心理特点。这样的商品放在超级市场的货架上,才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三)广告的促销作用强。广告对商品促销作用早已被厂商们所认识,所以,许多厂商们不借花重金做各种各样的广告。广告对儿童消费品的促销作用较成人消费品更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消费行为转移性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如父母、同伴、同学、教师、厂商等。厂商影响儿童消费行为的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是由广告的性质所决定的。电视广告通过活泼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诱人的画面,使儿童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兴奋,处在襁褓里的婴儿就已经会看电视广告了。据调查,儿童一般一周内看25—30小时的电视,五岁以下的儿童看得更多。因此,一些新的儿童消费品要打开或挤入这个市场,广告的反复刺激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四)儿童越来越具有购买权。据有关社会调查资料表明,儿童在购买小食品、饮料、服装、玩具、文具等方面拥有绝对的权力,同时,对于一些大件商品,比如自行车、家用健身器等方面也拥有相当的权力。他们对父母的购买行为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中国,儿童这一购买者角色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方面,中国儿童数量多,据统计,仅中国大陆每年就约有2000万个婴儿出生,这个出生率使中国儿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是中国家庭的一个特殊现象,他们是家庭的核心,是“小皇帝”、“小太阳”,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消费支出都花在他们身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买力的增强,二十多年前几乎百分之百地掌握在大人手中的购买权如今已有不少部分掌握在儿童手中。儿童手中的零用钱越来越多,从前父每给孩子们的零用钱,要求他们积蓄起来直到孩子们有需要和懂得怎么花时才动用;现在的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许多家长给孩子零用钱的目的是让他们学会消费,尽早适应社会。因此,今日的儿童已没有或很少有以往的传统的节约观念,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也很少考虑价格,很少考虑钱的来源。随着每个家庭中儿童数目的减少,儿童物质条件将会更好,零用钱将会更多,儿童购买能力将越来越强,这也是促使儿童消费品市场繁荣的重要原因。

二、儿童消费品的促销策略

随着儿童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促销就成了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促销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的销售,因此,促销不仅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且还要使促销的形式和手段同消费者发生联系,使消费者的情绪受到感染乃至对产品产生兴趣,最终形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消费品市场的特点,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轻松、欢快、活泼的形式来开展一系列的促销活动。通过这些促销活动,在满足商品的适用性的同时,还要符合儿童审美情趣,陶冶儿童情操,净化儿童灵魂,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儿童消费品的促销活动是与对儿童教育融合在一起的。与成人消费品促销相比较,儿童消费品市场可侧重运用以下促销手段:

(一)电视广告促销。电视广告对儿童当前或将来的消费行为影响很大,原因在于儿童对商家广告的目的了解较少。研究资料表明,幼儿园的孩子不了解广告的目的,75%的一年级学生也不了解广告的目的,很多孩子认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趣味,一般来说到9岁,孩于们才能知道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推销产品,10—12岁儿童中约有85%能了解此目的。因此,儿童对广告内容的判断能力较差,往往会对一些新奇、吸引自己兴趣、自己信任的名入所作的广告全盘接受。这样的广告能激起儿童的购买欲望,促成儿童的购买行为。许多新产品就是通过广告打开了销路。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娃哈哈果奶促销广告中小女孩那稚嫩的一声:“妈妈,我要喝……”轻轻松松地把小朋友正在玩玩具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娃哈哈果奶上;旺仔牛奶的促销广告中那位调皮可爱的小男孩望着面前牛奶瓶上的“旺仔”说:“…我受不了啦!”他那想抵挡又抵挡不住诱惑的形象,使多少孩子垂涎欲滴。新型饮料高乐高刚刚进入市场时,有许多孩子不能适应高乐高那甜中带苦的味道,高乐高厂商针对这一点,在电视广告中重点强调“高乐高的味道棒极了!”轻而易举地改变了孩于们的饮食习惯,进入了儿童的早餐桌上。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它尤其适用于新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促销。值得提醒商家的是,在运用广告促销时,广告的内容要健康向上,形式要活泼新颖,符合孩子们的消费心理。

(二)包装促销。在现代市场经营中,包装已成为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自选商品业务的发展和众多商标的出现,包装对消费者区别产品、刺激购买起了促进作用,已成为一种“无声的推销员”。对儿童消费者来说,包装除了起保护商品的作用外,还便于儿童使用产品、握拿产品、携带产品、提供某些产品信息等。在超级市场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新奇、有特色的包装往往能引起儿童的注意,诱发儿童购买动机。事实上,许多孩子,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在很多情况下是根据包装来选购商品的。色彩鲜艳、画面形象生动、设计奇特、开闭方便的包装,赠品包装等,往往是儿童选择商品的主要依据。有些商品包装甚至在商品被消费完以后,被儿童收藏起来用于游戏。厂商在运用包装促销时,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应设计适合儿童心理和能力的包装。由于儿童手的灵巧性、力度以及儿童的知识还未达到成人的程度,对于儿童消费品,尤其是食品应设计成开启方便、重量体积适当、剩余产品便于储藏的包装。第二,儿童商品的包装应没有潜在危险性。如玻璃容器易破碎,容易发生危险,应改用其他材料来代替;有拉手的易拉罐会割破孩子的手等。生产者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应为儿童着想,设计出安全、理想的包装。第三,包装的价值。有些商品本身并无什么特殊性,却配以豪华包装以增加产品的价值,甚至包装的价值大大高于商品本身的价值,孩子们打开包装,发现里边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商品,就会有被欺骗的感觉。因此,包装应与实物相符合。第四,应使用儿童能懂的“语言”。低年龄的儿童对包装上的文字说明理解困难,厂商在设计包装时,应考虑使用孩子们能明白的符号、图画等,帮助孩子们选择到合适的商品。同时,包装作为一种特殊媒介,又会使儿童学到很多知识和技巧,丰富孩子们的语言,使儿童的生活更具乐趣。

(三)健康促销。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不少商家以儿童健康为切入点开展促销活动,既适应了儿童成长的生理需要,又符合天下父母盼子健康的心理要求,因而总能立于不败之地。娃哈哈集团对其新产品AD钙奶的广告宣传是: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维生素A、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针对这一状况,娃哈哈集团公司经过数年研究,成功地开发出我国第一支在奶中强化维生素A、D和钙质的“娃哈哈AD钙奶”,使钙在人体中得到更充分的吸收和利用。由于娃哈哈集团倡导“科学补钙,健康成长”,使其新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形成了“AD钙奶”的新潮流。健康促销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商家从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出发,宣传自己的产品,使消费者感到企业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从而减少了父母及儿童对单纯商品广告的抵制心理,也使该商品的宣传在雷同的同类商品广告中脱颖而出,容易为顾客所接受。(四)有奖促销。奖品对儿童永远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儿童热衷于得到奖品甚于产品本身。他们认为,小奖品是专门送给他们的,又不需要花钱买。有不少孩子声称到“麦当劳”进餐最快乐的事是吃完汉堡包还能得到一件奇特的奖品;孩子们整箱地购买“小浣熊干脆面”是为了得到里边赠送的“恐龙风暴旋风卡”、“巧比夹”;为了争取到中央电视台参加《大风车》节目的机会,或得到书包、文具、套装等小礼品,在饮料销售淡季孩子们仍不忘购买乐百氏奶。

可见,商品附带的奖品比商品本身更多地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有奖促销成了商家促销儿童商品常用的手段。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儿童自己比设计者能更清楚地告诉我们他们喜欢什么和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据调查发现,4岁的儿童对奖品的选择就有性别的区别。因此,商家在运用有奖促销时,应针对儿童心理,精心设计奖品。有奖促销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性奖励,即每一件商品中都附有不同的奖品,孩子们每购一次该商品,即能得到一件奖品,如每购500ml的高乐高,即可同时得到一件搅拌器;另一种形式是多次奖励,即这些商品中并不经常附有奖品,需要多次累计,凑齐所规定数目,通过邮寄才能得到奖品,商家意在鼓励儿童多次购买同类商品。这两种形式相比较,第一种形式更能吸引儿童,第二种形式由于儿童当时不能拿到奖品,会因缺乏累积的耐心而失望,家长也会因为多次花钱而不愿让孩子购买此种商品。运用有奖促销时,厂商应考虑到奖品只是商品的附带形式,用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因此,应注重向孩子们提供货真价实的实质产品,不能因为过分追求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而喧宾夺主,忽视了自己的实质产品。

(五)文化促销。儿童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所以儿童文化促销形式也多种多样,不拘一格。郑州亚细亚商场将儿童文化与企业促销联系在一起,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举办了“童车大赛”、“儿童电子琴大赛”、“好爸爸、好妈妈故事大赛”等。这些活动,参加人数多,影响范围广,家长们都争取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奖,于是踊跃来到商场。商场通过这些活动把商场形象牢固树立在孩子和家长们的心中,达到了促进销售的目的,使商场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发展。动画片形象促销也是儿童文化促销的形式之一。美国“孩子宝”远东公司生产的“变形金刚”系列玩具就是靠该公司制作的《变形金刚》动画片激发了中国数亿儿童的购买欲望。随着该电视剧的播放,变形金刚机器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孩子们对市场上刚出现的充满智慧与乐趣、富于幻想的变形金刚玩具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长们认为这种玩具既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乐于给孩子买这种玩具。超级秘书网

玩具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民间美术作品承载了许多传统文化信息,其中许多是文字无法描述的,没有文字记载的,是考证古代艺术形态和具体生活的原始资料,不仅对研究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今的艺术创作也具有指导性。如淮阳“泥泥狗”的由来是与伏羲女娲的故事分不开的,泥玩中大胆的创作形式和不拘小节的整体意识,对不同动物、人物合成造型恰到好处地组合等,都是当代设计中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泥泥狗造型特点民间美术

一、什么是泥泥狗

泥泥狗是河南淮阳地方民间泥塑艺术。淮阳,古称陈州,是中国历史传说中“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建都之地。淮阳城北有“太昊陵”,俗称“人祖庙”。“太昊”是形容伏羲像日月那样光明,以赞美他在茹毛饮血的人生之始,教民“作网罟,以佃以鱼,以赡民用;养六畜,以充庖厨”的圣德(《史纲评要·太昊伏羲篇》)。

“太昊陵”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为“人祖庙会”,当地人又称“二月会”。在二月会期间,每天约有炎黄子孙10万人云集淮阳,在伏羲陵和女娲观前朝祖进香,祈盼国运昌盛、民富国强。太昊陵“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以求子孙繁衍。所以,至今仍保留着远古初民“生殖崇拜”的遗俗,如颂扬伏羲、女娲的“履迹舞”,再现“生殖崇拜”上古遗风的“摸儿洞”“献旗杆”“拴娃娃”以及各种动物下部的生殖符号等等,展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种族繁衍的永恒主题。

泥泥狗,又叫“陵狗”或“灵狗”,是淮阳伏羲陵独有的泥玩具的总称。为什么称为“陵狗”?泥塑艺人们的答复是:泥泥狗是人祖爷喂的狗,是给人祖爷守陵的。这些造型奇特、色彩热烈奔放的泥泥狗,是伏羲、女娲及远古时期生灵群像高度概括变形的拜祭祀物,是中原农民艺人世世代代口传心授的民间工艺品。

泥泥狗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猴类、兽类、鸟类和埙类,而又统称其为“狗”。其来历源于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远古传说,《太平御览》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巨)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发展畜牧业的始祖,狗是首先被人类所征服,为人守护、报警、护卫畜群的助手。远古时期,人们认为狗是上天派下来拯救和帮助人类的,是人类和畜群的保护神,从而出现了以狗为图腾的原始氏族部落。随着捏制泥泥狗祭祀人祖的习俗的延续,各氏族部落所崇拜的图腾也加入到了“狗”图腾的行列。这些来自远古的民间美术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造型巧妙,神韵充沛,拙中寓巧,在写实的基础上予以变形和夸张,有的状若顽猴,活泼可爱;有的类如狐狸,灵敏机警;有的形如猛兽,狰狞可怖;还有的形态怪异,亦神亦猴亦人,充分显示了原始图腾的尊严,体现了原始的艺术美、抽象美和夸张美,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的艺术创作才能,也显示了4000多年前的艺术匠师们的绝妙技艺。

泥泥狗取材十分广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无所不有,鸟兽鱼虫、奇禽怪兽达500多种,其造型虚幻、神秘,使人犹如踏进《山海经》的神话世界之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混沌初开、风雷电闪、猛兽出没、人兽共存的旷古时代。

二、泥泥狗的造型特点分析

淮阳泥泥狗在造型上具有一种张力,浑朴、大气,且体积感较强,形象出人意料,用笔很有力度。

外简内繁——淮阳泥泥狗在外形上非常概括洗练。外形上没有琐碎的转折,都是由较长的弧线构成最大的结构。它的形体则是由两三个较大团块组成的,整体感很强,因而外形十分明确。它的内形基本是用笔画出的,十分繁复。多用长直线做骨干,有小短线兼圆点充实长线周围,点用得密集丰富。内形还包括了许多生殖符号的纹饰图样,也十分和谐地融入其中。

变形夸张、以需为重——淮阳泥泥狗的形象已经打破了一般的正常比例,极具夸张变形。但是这种夸张变形并非是没有内容的形式,而是来源于内容和审美的需要。需要表现哪里就夸张放大哪个部位。例如,头部是人身体的中枢,为了表现出拥有智慧和能力,将头部放大来显示这一点。而眼睛在五官中的位置很重要,因为眼睛是传神的窗棂,没有眼睛就没法真正地认识世界,所以又将眼睛夸大。由此可以说淮阳泥泥狗的形象基本是以夸张变形、以需要为重的原则来安排的。主要的放大,次要的缩小。例如,人面猴,头部较大,四肢短小,眼睛画成圆圈形,显得相当有神。

稳中求动——淮阳泥泥狗的动态以稳重为主,几乎没有过大的动势,人物的造型基本是正势。在平稳中传递了一种内在的气势。好像“稳如泰山”一词的形容,立地扎根很坚固,不可动摇。这种动态就像能够长久存在,产生一种时空的永恒感。

方圆结合——方圆结合本身就具备一种哲理性。淮阳泥泥狗的头概括成圆形,而身体处理成方形,胳膊做成圆柱形,脚就做成方块形。大方大圆的结合,特征尤为明确。淮阳泥泥狗就是用最洗练的形传达最丰富的东西。

直来直去、斩钉截铁——淮阳泥泥狗用线很有力度、挺拔且直来直去,不拖泥带水,没一点做作,用点也十分果敢、铿锵有力,斩钉截铁。

“泥泥狗”是一种黑色泥塑玩具,黑色上再施以红、黄、青、白色,色彩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和谐。中国各地的泥玩具中白底色玩具极普遍,黑底色玩具较少。日本人伊藤三郎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第九届年会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从祭祀礼仪方面来思考“泥泥狗”》一文中,对中国泥玩的深层文化内涵,作了双重构成假说。他认为“白色”泥玩流派的文化属于表层文化(汉文化);“黑色”泥玩流派的文化则迫近华夏民族的基层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两流派文化又相互影响并且发展下去。

“泥泥狗”以黑为基调,再饰以红、青、黄、白,统称“五色”。红、青色艳丽,白为明色,黄则为中和色(现多用广告色、加品红),在黑色的包容中通体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五色”则源于中华民族的“五色观”,由来已久。

《历代名画记》载“泊平有虞作绘”注引《蔡传》说:“彩者,青、黄、赤、白、黑色。色者,言施于僧帛也。绘于衣,绣于裳,皆饰‘五彩’,以为‘五色’也。”《画论》引《冬官考工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贾公彦疏曰:“天玄与北方黑,二者大同小异。”“古有墨分五彩之说。”

中国色彩学中的“五色观”源于周易的“五行说”。“五行”是指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尚书·洪范》解释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转第143页)(接第139页)水曰涧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金)作辛,稼穑作甘。伏羲氏“以龙纪宫”,就有春宫青龙氏,夏宫赤龙氏,秋宫白龙氏,冬宫黑龙氏,中宫黄龙氏,乃“五色”之源。《淮南子·天文训》中说的“四方星座”也由五色组成,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中央土地其兽黄龙”。“五行”属于物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与周易的“阴阳观”,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对双胞胎,属于朴素主义的思维方式,并不神秘,具有原始的科学性。由“五行”而派生出“五性”“五色”“五味”“五官”“五脏”“五毒”乃至宣扬封建伦理的“三纲五常”以及进入佛门的“五戒”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内涵。其中“五色观”是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沿袭数千年,至今仍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彩塑、木版年画以及各类民间玩具中广泛运用。

淮阳泥泥狗的塑造与绘制跟祭祖、娱神、祈子的目的相联系。它的纹饰图样实质上都是一些生殖符号,是由生殖器官抽象变形而来的一些近似于符号样的花纹。这种形式的出现其实是对其内容的一种反映,繁衍生息就是泥泥狗内涵的核心。淮阳泥泥狗绘制这样的符号正是为了体现对生殖崇拜的一种强烈愿望。它的纹饰种类很多,归纳为类绳纹、类篮纹、折纹、三角纹、菱纹、叶纹、花卉纹、葫芦纹、太阳纹、蹄印纹等等。

淮阳泥泥狗的每种形式都有它的神话来源,都不是民间艺人为了哗众取宠而故意捏造出来的。淮阳泥泥狗的形式感之所以如此富有魅力,就在于它是形式为内容服务而被艺人创造出来的。它的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十分完美,包含着本来就离奇的神话传说,又充满着强烈的现代色彩。其创造能力可谓是高级的,是当代从事艺术事业的人应该大胆借鉴的。吸取民间艺术的形式构成可以开发个人的创作空间,增强艺术家们的民族观念。不止是淮阳泥玩具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去研究,我国的一切民间艺术品都值得人们从开放创新式的观念中去吸收借鉴的。这不仅能丰富现代人的文化底蕴,还能将其融入自己所创造的新形象中。

泥泥狗作为远古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其实质上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和拓展,给人以永恒的生命印象。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艺术瑰宝,而且真实地记录了史前人类生殖文化的种种轨迹,折射出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血缘关系。同时,也向世人证实了民间美术与原始艺术之间同构互渗的历史事实。

民间美术作品承载了许多传统文化信息,是考证古代艺术形态和具体生活的原始资料,不仅对研究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今的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性。我们有时会对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改革茫然失措,在国际化设计层面的对接中,难以既体现本土特色,又得到认同。究其原因,乃是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和驾驭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精髓语言。我们可以从一些优秀的作品中借鉴经验,如从民间美术图形中演变出来的香港卫视的台标,从中国印章中演变出来的2008北京奥运标志等,均是成功的例子。如果我们从民间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结合当地人的审美习惯,就能使现代艺术设计得到质的提升,也不愧对先民留下的遗产。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民艺调查[M].山东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