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兽医技术

兽医技术范文精选

兽医技术

兽医技术范文第1篇

兽医行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但在兽医体制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根据我国现在兽医技术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此来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改革创新

畜牧行业的发展与兽医技术的进步分不开,两者联系密切,兽医技术发展促进畜牧行业的发展。畜牧行业的发展也刺激了兽医行业的进步。采用科学合理的兽医技术,改革不好的落后的兽医技术,才能对畜牧行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1我国兽医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畜牧行业对兽医技术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我国基层的畜牧行业当中大部分都对兽医技术不够重视,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的阻碍了兽医技术的合理改革和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畜牧业的企业或者个人对于兽医技术的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对于整个行业的参考标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造成这种不受重视的局面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就是认识不够。无论是企业管理者或者个人养殖户,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兽医技术对于畜牧业的重大作用。

1.2管理者的职责没有细分

如今随着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人们逐渐重视起了兽医技术的管理工作。但根据现在当前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畜牧兽医技术还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对兽医技术的管理体制也制定的不够合理完善。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规定相关管理者的具体职责所在,没有责任到人就容易出现责任空白。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认识的不够到位,种种现象结合起来,导致我国畜牧兽医技术的管理无法达到想要的预期效果。

2根据这些问题所制定的管理体制改革办法

2.1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认识和责任意识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兽医这一行业对于畜牧业造成影响最大,兽医技术的迅速进步对畜牧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畜牧行业中基层畜牧是基础的部分,所以基层畜牧兽医在畜牧行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有效地提高畜牧兽医的技术,就必须增强兽医业的执法工作力度,同时提高检查力度,只有这样畜牧业才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加稳定。还要在兽医技术的管理工作上下功夫,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增强相关技术实力。为了能够让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我们要加强对畜牧产品的品质把控。结合有关国家规定,对于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查,这也将成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兽医技术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于基层兽医的管理。因为基层兽医的技术会切实地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在针对基层畜牧业兽医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相关意识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确保畜牧产品品质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并投入市场,产生利润,最终保证畜牧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是长期有效的。

2.2不断的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制度

兽医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畜牧;管理体制;改革;兽医技术;创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很多民众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畜牧行业上,因为畜牧业的发展,关系着广大居民的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强技术改进与创新,确保我国基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管理,不断研究并改善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体制改革和创新,确保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兽医技术的管理重视程度低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前,有一部分地区有关部门并没有重视相关工作的开展,有很多领导还没有正确认识到进行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意义,把日常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建设与发展上,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培训工作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愈发严重,最终导致部门协调能力不足。这就在思想上没有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导致接下来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作依然延续之前的形式化以及表面化,不能从根本上来进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1.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不完善

进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完善,能够进一步促进基层畜牧管理工作的发展。根据我国相关的统计来看,我国基层畜牧技术人员的数量比较少,无法满足当前基层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更加缺少相关的基层畜牧技术人员,这给后期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导致后期的工作没有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给基层畜牧技术人员提供的专业培训较少,非常影响后期的畜牧业发展[1]。

1.3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技术力量不足

当前的基层畜牧技术人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各方面资源不足,无法撑起现在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也不够强、相关的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人员素质一般、技术设备落后等,这些因素限制了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办法很好的解决问题。总的来说,这就是由于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技术力量不足阻碍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基层畜牧兽医相关技术力量的扶持,那么想要进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将会是难上加难。

1.4基层畜牧推广人员专业水平低

要想使畜牧兽医技术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有效的推广,需要推广人员自身素质较高、专业技能较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的农村乡镇地区,在其工作的兽医人员大多为业余人员,即自己学习兽医知识的农村当地居民,甚至还有连兽医知识一窍不通的人,依据自身之前的畜牧经验进行诊治,缺少专业的兽医人员进行专业性的畜禽疾病的指导和诊治,对于推广的人员来说,大多数兽医推广人员存在着自身经验不足、推广技术的思路落后、推广方法单一的缺陷,这些都是阻碍兽医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

2改革创新措施

2.1提高对兽医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

提高对基层畜牧兽医管理观念的重视,目前,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要想其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畜牧兽医管理基础建设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才能够确保畜牧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在当地成立相关的技术培训机构,帮助基层畜牧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还要加强各个培训机构的连接,共同进行人才的培养[2]。

2.2建立健全基层管理体制

现有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部门机构多,互相推卸责任,从我国当前的畜牧兽医工作开展的程度来看,整体的畜牧兽医管理技术水平与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还是较为落后,因此,想要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对其相关技术进行不断的提升,积极改进当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并且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工作所用到的设备,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确保基层畜牧有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基层畜牧兽医管理需要不断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扩大基层畜牧兽医管理队伍,加强畜牧兽医管理人才的引进,不断丰富扩大基层畜牧兽医管理的人才队伍。

2.3健全培养机制,提高基层畜牧队伍的职业素养

为了解决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想要做好基层畜牧管理工作,就必须重视基层畜牧管理人员对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只有充分的调动积极性,才能够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效率更高。此外,想要提高基层畜牧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就必须要重视相关的福利待遇,提高基层畜牧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不仅可以让基层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更加精神饱满,还可以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去进行工作。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基层人员流动过大的问题,一定要不断地完善基层畜牧的相关政策,确保人才能够留下,并且发挥其最大价值[3]。

2.4加大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资金投入

在进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只有拥有了资金才能够招聘高素质的推广人才,才能更好的进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拥有了资金,还能够引进进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设备,大大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和创新的效率。国家和政府应该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建设出台相关的规定,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的管理和人才培养制度进行相关的完善,只有在法律的保障下,才能够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的工作进行落实和发展[4]。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我国的畜牧兽医管理水平,就要及时的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用更有效的手段,进行基层畜牧动物的防疫工作,促进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要更严格的进行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工作,保障畜牧业的平稳运行发展。只有通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建立,才能更好的进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基层畜牧兽医的相关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宇.浅析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J].兽医导刊,2018(18):13.

[2]石宗山.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策略[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3(9):172.

[3]董晓坤,玄家洁,张文丽.影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原因及建议[J].中国动物保健,2021(9):129-130.

兽医技术范文第3篇

根据相关资料内容研究可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与畜牧行业呈互相促进关系,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密不可分。当畜牧业处于良好发展状态时,该技术会受到相关部门重视,而重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则会推动畜牧业不断发展。本地区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工作效率较低,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手段不科学,无法满足本地区养殖农户需求。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对本地区基层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基层员工效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不足

2.1基层管理体制不足

我国大部分相关基层机构在管理制度上要求不严格,忽视相关规定内容,导致基层机构工作人员、养殖户所应承担的责任制度并未得到落实。部门之间协调不足,权责分配不明确,造成基层养殖、疾病防治管理情况较混乱。部分领导对养殖业重视不足,对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缺乏正确认识,甚至担心改革与创新会影响原有制度的运行,导致经费浪费、管理工作混乱,忽视该体制的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部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对该技术管理认识不足,不能满足该工作岗位需求,严重阻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机制正常运行。

2.2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根据笔者调查相关资料可知,我国现已畜牧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对畜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兽医行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制约,导致兽医正常营业工作受到影响,造成兽医行业相关行为不能得到规范与约束,也对兽医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存在较大的阻碍作用。

2.3管理机构专业素质较低

随着我国畜牧业不断发展,国家对兽医行业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但在基层畜牧业养殖地区,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相对落后陈旧,存在较多不足不能正确完成管理工作。部分地区的相关基层管理机构设置体系不足,各个部门之间无法良好协调,权责划分不明,管理混乱。部分地区的基层兽医管理机构隶属多个部门,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导致其在实际工作时,管理部门会相互推卸责任,严重阻碍工作效率,最终对该技术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造成不良影响。

3分析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途径

3.1自上而下进行创新改革

为了保证本地区相关管理体制得到有效改革创新,上层部门、基层机构都应着重关注兽医技术管理。有关部门所有人员以国家法律为基础,自觉学习相关政策,深入了解相关技术管理知识,并在各乡镇村等地区设置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保证其实际效用满足周边地区农民养殖业需求,才能更有效提高畜牧养殖业经济效益,有利于该政策与“三农”政策相结合,共同促进本地区新农村建设。

3.2建立并健全创新激励制度

为了有效发挥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作用,应重视创新的力量。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创新已成为各个领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激起基层机构工作人员创新意识,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关部门还应当重视对基层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综合素质满足工作需求。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应当为基层机构工作人员提供合理的晋升渠道,重视其在岗位上的贡献,建立并健全激励制度,对有表现优秀或提出建设性建议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奖励。如为其提高奖金,增加休假时间等。对优秀员工给予奖励,就应当对敷衍了事的员工进行惩罚,这样能更加激励那些优秀员工不断奋进。有关监督人员应及时考察基层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情况,对徇私妄法、因私废公等员工小惩大诫,循序渐进安排惩罚措施,既能够保持员工工作热情,又能避免员工因监督不严而出现懈怠心理。

3.3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目前我国相关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应当积极促进相关法律政策的颁布。地方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时,也应当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实事求是进行合理变化,有利于形成特色技术管理方案,为本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3.4引进先进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成为各行各业必备的工作技术。因此,在发展畜牧业、促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改革与创新时,也应当积极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本地区一些大规模的养殖场对兽医技术要求较高,可安排相关信息管理人员,为其划分一定区域,令其完成相关养殖场牲畜信息管理。基层机构应积极为本地区各个养殖场建立动物养殖档案,将动物信息及时录入,便于之后进行查阅。该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为养殖户提供帮助。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可积极利用互联网督促兽医技术人员的调动、登记、出勤,有利于提高基层机构技术人员工作效率,为基层机构技术管理信息化提供有效途径。

3.5强化基层畜牧站管理意识

作为管理部门之一,基层管理机构的领导阶层也应当提升自身管理意识。目前我国兽医行业正处于发展进步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强该行业的管理体制,能有效落实法律法规。促进基层养殖户及时完成畜牧检疫工作,才能有效提升畜牧兽医管理质量,保证我国畜牧业卫生管理安全及畜牧产品质量安全。在改革与创新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时,应重视权责分明,将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一旦出现错误要及时纠责,避免出现权责混乱影响管理工作。该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积极适应畜牧业市场发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基层机构还应当以兽医工作效率为基础,为其安排相应薪水与福利,激发兽医工作热情,有利于促进基层畜牧业不断发展,为本地区畜牧业发展带来良好途径。

3.6加强畜牧兽医行业执法力度

兽医技术范文第4篇

一、引言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远程教育的新的发展阶段,特点是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下进行自由的学习。移动学习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无线上网的便携式计算机、PDA、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本文中仅探讨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我们所讨论的手机不再单纯是讯息查询及传送的工具,而是未来快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通讯系统、蓝牙技术及3G影像电话结合的移动学习系统。

二、移动学习的学习需求潜力巨大

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压力不断增大,中学生面临就业升学难题,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在职人员面临生存和升职压力,因此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必然之选,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学习就要落后。

未来的学习使得学习者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学习有望将这种理想变为现实。移动学习的发展将使学生在远程学习上更加自由。只要能够实现其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无论在飞机场、在床上或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1]。中国是一个学国,仅在校大学生就有2000多万,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在职人员,个人学习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移动学习的学习需求潜力巨大。

三、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物质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技术,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技术、移动终端等[2]。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移动学习的终端物质基础——学习型手机的技术条件。

1、大尺寸彩屏技术成熟并迅速普及

手机一直没有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一个重要原因是屏幕尺寸不够大。早期的黑白和彩屏手机,无论在显示尺寸和显示效果上,都难以满足学习的需要。但是随着LCD价格的下降,主流手机屏幕已经广泛采用彩色液晶,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手机硬件平台对学习来说,已经足够。CPU处理速度、内存大小、多媒体效果、屏幕分辨率已经达到实用程度。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分辨率,目前市场上主流销售的手机的分辨率约在176×220左右,其屏幕大小为2.2英寸,经过换算,得到的DPI值约为128,不是以往的72DPI。这个分辨率显示文字和图片分辨率,已经相当清晰,较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造成不适感。

而夏普在液晶上的技术则更为惊人,在2.4英寸上达到了333.3DPI!可以想象,在未来几年内,VGA甚至SVGA级别的分辨率会应用在大众级别的手机上。

而且预计到2006年底,主流手机可以达到240×320(QVGA)的水平,这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习者对屏幕分辨率的要求。

1、大容量闪存的应用且价格低廉

学习型手机要运行辞典、动画、视频、音频等运算,需要消耗较大的存储空间,所以学习型手机一定要具备大容量的闪存。现在1GB的闪存的价格在150元左右,比三年前下降了几十倍,而性能却大幅提升。

因此,大容量存储已经不是制约学习型手机发展的瓶颈。但是很显然,内置的存储恐怕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手机具有扩展卡插槽,使用户可以自由扩展存储空间。

2、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得到广泛应用

手机处理器的性能不断攀升,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能够承担更复杂的运算任务。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广泛采用ARM9处理器,ARM9系列处理器是英国ARM公司设计的主流嵌入式处理器,原来只应用于PDA等高端设备,但近年来在手机上得到迅速应用,主流智能手机的运行频率已经达到200MHz左右。ARM9级别的处理器完全可以胜任一般的多媒体应用,使得在手机上运行多媒体学习软件已经没有技术障碍。

四、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软件条件趋于完善

1、媒体化的学习软件种类与重量增多

目前基于手机平台的学习软件还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基于手机的电子书、MP3、视频短片等,而且学习内容也非常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少数学科上。

所幸的是国内已经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机构开始致力于手机学习内容和软件的开发,且学习软件有多媒体化的趋势。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即是将文字、图形、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的集成。当前主流手机的性能,可以显示和播放文本、MP3、图片等,可运行简单的交互式学习软件。中高端的智能手机可以播放视频,可以运行交互性较强的多媒体学习软件,基本可以满足手持设备学习的需要。基于手机的学习,应该是短平快的短暂间隔学习,因此手机学习软件应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学习者在短暂的学习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多媒体互动学习,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然之路。

2、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的成熟与完善

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随着嵌入式处理器性能的迅速提高和普及应用,学习型手机可支持的学习内容必将会多媒体化,尤其是动画与视频的比重会有较大增长。适用于手机的相应支持软件也在成熟与完善。例如,2006年Adobe公司了面向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新版Flash播放器FlashLite2,并表示支持Flash技术的手机已经在2005年从1200万部增长到4500万部,来自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等多家厂商,而使用FlashLite的设备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面世。这样,学习型手机将摆脱电子词典的命运,真正成为寓教于乐,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系统。

五、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

1、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

学习型手机因为随身携带,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如:不记得某个单词如何写、不知道某项流程如何执行等,而此时又无法打开电脑或接入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手机本身的知识库或移动通讯网络,就可以解决问题。

2、基于资源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Learning),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完成课程目标和信息文化目标的学习,也就是一种自我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者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的地点多样,学习时间灵活。随着学习型手机的学习资源的增加,移动学习实现了学习资源就在身边,学习无处不在。

3、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及来自伙伴和教师的丰富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远远超出了明确教授的内容(Ewell,1997)。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约翰·斯通出席“2002年北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学生在大学期间50%以上的知识与技能是从伙伴或同学那里学到的,而不是从课堂或教授那里学到的。从伙伴那里学习就是一种非正式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大学制度的成功在于将年龄相仿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其相互充分学习与交流提供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讲授。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3]

六、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需要进一步完善

1、手机学习平台的开发

优质学习资源虽然是第一要素,但学习资源的有效运用,必须基于手机的学习平台。“学习平台”就是数字学习的“操作系统”,它具有内容呈现、学习记录、测试、统计分析、交互等学习管理功能。

目前尚没有功能完善的基于手机的手持学习平台,但是已经具有基本的萌芽。开发学习平台是手持学习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

2、有待与互联网的有机整合

E时代,学习与任何数字产品都不可能脱离互联网而独立存在。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也是如此,互联网的地位勿容置疑。互联网是学习型手机的“加油站”,手机可以借助PC或自身从互联网下载学习资源,也可以将学习记录、学习成绩、排行榜回传至互联网,从而形成手机和互联网互动的无缝平台。

现在的学习型手机厂商已经考虑到与互联网的整合,比如GIGABYTE在推出学习型手机的同时,也同步推出了“HiGIGA学习网”,免费提供g-re手机使用者一年12次在线英文作文批改服务,消费者可直接在线练习英文试题、参加初中级模拟题库演练及详解下载,并在讨论区跟网友互动。

七、结束语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是新兴事物,有着广阔的前景与独特的魅力,必然在学习产业上有所作为,将是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而且研究视野需开阔,必须对整个移动学习系统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对象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移动学习不是万能的学习,它不会取代书本和课堂学习,而是作为其它学习方式的重要补充。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关注这个领域,深入探讨这个新兴领域。

参考文献

[1]DesmondKeegan.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5):6-10.

[2]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5,(9):38-39

兽医技术范文第5篇

在原有的业余教学基础上,总结、修正我们的普及教育体系,建立更科学、更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框架是中国手风琴普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我们要对手风琴普及教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结构概念:即普及教育的文化土壤、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的教学导向以及为普及教育建立教材体系等,都是框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手风琴普及教育是大众行为,其参与人数远远大于专业人员,仅此一项我们就该做出百倍的努力,为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必须建立在大众文化之中

大众喜爱是手风琴艺术的生存土壤

手风琴普及教育首先要具备生存土壤。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家政治文化环境的需要,手风琴以其独特的功能占领了舞台,并迅速被人民大众喜爱和接纳,使手风琴发展有了一次难得的飞跃。在七八十年代,手风琴从舞台逐渐走向民众,学习手风琴成为了一种时尚,其发展速度非任何乐器可比拟,这时是手风琴发展的真正春天。进入九十年代后,音乐教育百花齐放,各种乐器培训争奇斗艳,手风琴的发展速度趋于减缓,尽管众多手风琴教育工作者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血,仍不能改变学琴人数逐年减少的境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学习音乐的选择面拓宽,表面上分流了学生,但主要根源还是手风琴普及教育的立足点逐渐偏离了大众文化,没有及时调整手风琴普及教育的框架结构,而是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没有明显地意识到社会在变化,人们欣赏的品位也随之变化,所以手风琴也因此逐渐淡出主流音乐舞台。为什么手风琴会从五六十年代的红火发展到七八十年代的广泛普及,到九十年代反而疲软?这是值得广大手风琴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要改变我国手风琴界的现状,关键在于能否赢得大众的喜爱,大众的喜爱就是手风琴事业的生存土壤,因此,手风琴普及教育的框架就要明确地建立在大众文化之中,离开人民大众的喜爱,手风琴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手风琴普及教育要回归大众文化

手风琴之所以逐渐在大众视野中逐渐淡化,是因不合时尚,没有建立起大众的畅通的欣赏渠道,所以人们很难在舞台演出、影视媒体、街头巷尾中见到它的身影。面对现状,我们不能苛求大众的欣赏水平,而要从手风琴界整体思路上寻找原因:要让大众接纳一件事物,就必须具备吸引广大民众的亮点,在这方面手风琴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丰富的和声、音色多样、易于携带,不受环境场地的限制等),其独奏的韵味、合奏的气势、歌曲伴奏的灵活便捷都是其他乐器所不能比拟的,是非常适合大众文化需求的良好艺术载体。这么完美的乐器为什么会从昔日辉煌走向淡出主流音乐的境地,或许是我们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大众的音乐需求,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或多或少地追求着高深的音乐效果,用完成大作品来显示我们的技术水准,在孜孜追求与国外同行们的竞争中,离开了普及教育的土壤……长此以往,手风琴的淡出主流音乐舞台似乎成为必然。反思之后我们发现,要更好地推动手风琴事业的发展,其关键就在于能否使手风琴再次融入大众音乐生活,找回手风琴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赋予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普及手风琴教育要从娃娃做起,以培养对手风琴的兴趣为主,让人们从欣赏到喜爱的过渡,让手风琴回归到曾经占领过大众音乐的主流地位,让手风琴艺术的发展再度腾飞。

二、手风琴普及教学体系之探索

手风琴专业教育与业余普及教育的区别

手风琴普及教育难以推行的归因,很大程度上是模糊了专业与普及教育的概念。手风琴专业教育是培养从事演艺和音乐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而普及教育则是面向大众的音乐培训,旨在使学习者能演奏中等水平乐曲,掌握一般的演奏技巧,达到自娱自乐,丰富日常文化生活,提高个人审美品位的目的。我们普及教育的愿望是美好的,希望手风琴普及教育起点高,专业性强,在器乐培训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所制定的教育框架向专业水准靠拢,选择教学曲目难度偏深、演奏难度大,以致于许多从事手风琴业余教学的老师在教高级别的乐曲时都有为难情绪,那学生就可想而知了。事实上选择一些能突出手风琴风格的、大家熟悉的经典作品,或有良好的舞台演出效果的乐曲,学生爱学,老师好教,能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就能吸引学生,吸引观众,达到宣传普及手风琴的目的。手风琴演奏如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大众不欣赏,甚至听不懂,那就是我们教育理念上的失误。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选择合适乐曲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转变我们的传统观念,要知道,阳春白雪固然美丽,但毕竟曲高和寡。所以,我们在普及手风琴教育中一味追求高、难、深的艺术效果,会使普通人望而生畏,难以达到普及的初衷。普及教育是基座,专业升华是塔尖,没有坚实的基础,塔尖的高度就岌岌可危了。所以手风琴普及教育的框架必须明确定位在普及教育范畴之内,使受教育者因喜爱手风琴而越来越多,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占主导地位的手风琴考级教学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手风琴业余教学多以教授音乐考级测试内容为主,教师则是顺应学生和家长的考级需求为考级而教学,这是不可低估的大众潮流。既然已经形成一种趋势,教育工作者就需要顺势引导,把培养对手风琴的兴趣与考级相结合,寻找二者的切入点,把应试教育向兴趣教育转移,注重基本功训练,多培养一些音乐应用能力。盲目追求考级级别,势必造成拔苗助长的结果。学生会由于功底不扎实,很快遗忘学完的曲子,新曲没学完,旧曲已经生疏,有了演出机会却拿不出成型的节目;或是演出中演奏太深奥观众难以接受的乐曲;或是大江南北同奏一曲,缺少新鲜感,让演出的组织者都感到为难,这些都是手风琴艺术置于尴尬境地的归因。更有甚者,在考级现场同一级别就可能出现几十个学生同奏一曲,这虽然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但这种教育形式的背后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若干年后手风琴的发展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这是令我们所有手风琴艺术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如果我们培养的一代手风琴爱好者只会这几首乐曲,那是否是教育者的悲哀?综观业余音乐考级这种普及教育形式,确实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如果几十年一成不变,没有新的发展,就会失去他应有的活力,事物只有在不断更新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业余考级是社会大众认可的一种音乐教育形式,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由此滋生出了许多背离我们初衷的教育弊端,但是要变这种状况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或许大众能认可我们的教育理念,但教育行为还有一个滞后的过程。

三、教材体系是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的重要支柱

手风琴教程与考级教程的概念区分

目前在手风琴业余教学中最广泛使用的是各地编写的《手风琴考级教程》,即考级规定曲目。我们都清楚,在教材体系中,某一学科的教程是按教学大纲而制定的,是由基础入门开始,循序渐进地逐步向专业的纵深发展的阶梯模式。考级规定曲目则是手风琴学习到某一级别应该达到的演奏技术水平,考级教程即是考试测试范围。如果用考级测试范围代替学科教程,势必造成曲目单一,技术牵强,应用能力欠缺,欣赏作品局限,追求级别的同时迷失了学习音乐的目的。然而,社会上对业余音乐考级的关注点与教育工作者的思路截然不同,我们希望在学习音乐中重其过程,而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中重其结果。是按照艺术教育规律坚持艺术教育标准还是顺应潮流?每个音乐工作者都有过痛苦思索。然而,这恰恰是大众给我们设立的一个手风琴普及教育的新课题:既要保持已有的考级形式,又要调整手风琴教育的发展方向。重新编写《手风琴考级教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重新调整我们原有的教材编写思维模式,在新教程的编写中加入我们对手风琴发展导向的诠释;手风琴演奏形式是多样的,独奏、重奏、歌曲伴奏、与其他器乐协奏等;不用复杂的技巧就能奏出优美的旋律;浩瀚的手风琴曲目自由选择;手风琴考级教程的内容更偏重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祈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手风琴考级教程更适用于普及教育的开展,若干年后让手风琴重塑一个崭新的大众形象。

手风琴教程编写要立足于普及教育

手风琴考级教程编写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手风琴事业的发展,考级教程内容极具导向性,它会在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一大批人的成长过程。有了系统的教材体系,教师才能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各自的课程表,所以,手风琴考级教程的编写是普及教育的关键点,也是普及教育框架的支柱之一。不能因教程选曲形式只适用于独奏,而使教学形式单一;因曲目难度不当,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结,使手风琴学习过早流产。

手风琴教材编写的着眼点应放在普及、欣赏、易学、曲目选择面广、重在能力培养等方面,考级教程选曲本着体现手风琴风格的多样化、学习者的兴趣化,大众喜爱、适合演出、易于学习的指导思想,而不是专业人士偏好的演奏曲目。在考试范围内可增加视奏、歌曲伴奏、重奏、与其他乐器协奏等多项内容,使单一的演奏形式变成多功能的音乐再生力。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组建手风琴曲目资料库,供教师与学生选择,也为爱好者创造了更大的自由空间,赋予考生选择教程以外演奏曲目,甚至演奏自己创作曲目的权力,避免因曲目选择面窄而形成的千人一曲的尴尬局面。让学生全面解读手风琴的应用功能,培养鲜活的手风琴爱好者。

四、手风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普及教育发展之基石

教师是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的核心

教师是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的核心,没有众多教师的直接参与,发展手风琴事业就是纸上谈兵。构建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教师首先应该是引导者。他们在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想认识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是搞好教学的基础,那么教师对普及教育的理解,就直接关系到普及教育的成功与否。推广普及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明确音乐的真谛在于学习过程,在于音乐的能力的培养,在于一种思维方式的建立。其次,教师是普及教育的执行者,是他们在传递普及教育的信息。在此过程中,任何的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会像星星之火,燎原之势锐不可挡,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再次,教师肩负着宣传、推动手风琴事业发展的责任。事实上,每个教师都在关心着整个手风琴事业的未来,这也是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存在价值问题,没有学习手风琴的人群,教师就面临行业萎缩的尴尬。手风琴普及教育的发展,教师作用举足轻重。

教师队伍建设的自我深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手风琴教学开展的普及程度和广度不尽相同,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师资水平有较大差异,师资力量的悬殊导致手风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此手风琴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未来手风琴普及教育的开展。加强手风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发展手风琴事业的基石。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受教育观念,完成由“终结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化过程。在学习专业知识外,多接触一些音乐以外的知识层面;给自己开一扇窗口,不断接纳、融会新的知识点,才能跟上时代和学科的变化;不断自我充电才能做到教学“心中有底”,要摒弃那种“一朝学成,终身受用”的陈旧观念,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完善自我发展。其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艺术教育很难用唯一的尺度来衡量,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是永无止境的。在教学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细小环节,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潜心找出解决的方法,逐渐积累教学经验。用心、用脑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再次,提升个人人格魅力,具有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的个性化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师责任心,敬业精神往往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教师的人品、人格魅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目中。从学生身上能折射教师身影,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名好教师能带出一批好的学生并影响他们的一生。“教琴育人”育人为重。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所以首先要自己高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