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发展论文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精选

市场发展论文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1.种子市场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市场营销创新的首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种子企业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和品种开发与种子生产、贮藏、加工、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从事这些活动时,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处理企业、用户、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每个种子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就构成一个种子企业的市场经营理念,也称营销管理观或市场营销观。

目前,我国种子企业的营销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动主要是跟随营销。就是企业跟在市场后面开展营销活动,市场需求变了,营销活动跟着变,即跟着需求走。跟随营销使企业被动的适应市场,这显然是极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只有走在市场前面,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即做到牵着市场走。种子市场营销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种子使用价值的活动过程,种子经营者不仅要研究用户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用户对种子潜在的需求。种子企业必须转变营销观念,由跟随营销转向创造营销。创造营销是在潜在市场未到来之前就摸准市场动态,按着市场需求发展走势开展营销活动,使企业的生产销售与市场需求之间保持快半拍的状态,从而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2.种业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是市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建设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种子企业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升档、升级、系列延伸上求突破,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要加大创牌力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名牌产品是市场上的旗帜,市场向名牌聚集,效益向名牌倾斜,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创建种子品牌是种子产业化的核心,是种子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首选战略。已经定牌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必须认真制定企业名牌战略和计划,深入开展创名牌活动。办名厂,创名牌,要舍得花精力、花本钱,搞名牌宣传,做名牌广告,创名牌商标。要使产品在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必须在产品的成本、差异性上有所突破,使其独具一格。

3.种业服务创新

种子企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广大农民,各项服务也要适应广大农民消费者的需求。

开展服务创新,一是通过公共关系,利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广告宣传(如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及招贴画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为广大用户提供种子营销信息,让广大农民了解产品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及其他注意事项,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及传授工作,做好营销前服务;二是简化营销过程和手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想方设法满足用户要求,如提供精美的手提式小包装、配货上门等贴心服务,为用户提供方便、简捷、有效的营销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配备精良、高效的服务队伍,随时为广大农民答疑解惑,指导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

种子企业开展好服务创新,还要有企业组织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作为保障体系。企业组织创新成功的经营战略必须有成功的组织创新作为保障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有种子企业目前的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已不能适应种业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形势,必须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效益最大化的经营战略,对企业内部的各类组织重新设计、规划,实现管理组织的创新,使企业内部形成合理、高效的管理态势,保证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一、前言。

票据市场是指以实质交易为基础的、以自偿性为保证的短期资金交易或融资活动,是货币市场中最基础和交易主体最广泛的组成部分。票据市场上交易的票据主要有三种,即汇票、本票和支票,其中汇票又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改善融资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以及丰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手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看,相对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信贷间接融资,票据融资是最方便快捷的融资方式。票据市场相对较高的收益和良好的市场流动性,又使其成为理想的短期投资工具。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角度看,以票据为标的物的再贴现政策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满足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需求的重要手段。从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票据市场能够为社会提供持续丰富的短期融资渠道,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政策扶持方式,支持票据市场发展。

国外票据市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放任经营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引导专营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强管制模式。它们都有发达的市场经济水平、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体系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等。这为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支持货币政策尤其是票据的再贴现政策充分发挥效应提供了重要条件。目前,发达国家的票据市场呈现以下特点:票据多样化,融资性票据与交易性票据并存、再贴现操作方式趋同,再贴现利率多层次、中介机构多元化等。

我国票据市场起步较晚,在本世纪初开始快速增长,2001~2008年商业汇票年累计承兑量由1.2万亿元增加到7.1万亿元,年均增长29%;贴现量由1.4万亿元增加到13.5万亿元,年均增长41%;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由0.5万亿元增加到3.2万亿元,贴现余额由0.3万亿元增加到1.9万亿元。2008年,票据融资高达13.4万亿元,2009年初,票据融资更是大幅增长,仅1月和2月,票据融资增加1.11万亿元。票据融资快速发展有效扩大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票据融资已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方式。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业务创新明显加快。

二、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信用是票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信用环境,是票据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中国信用制度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企业方面,由于部分企业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导致“劣质信用驱逐优质信用”,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利用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套、骗银行信用,使银行在承兑、贴现等业务活动中采取保守原则,极大地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而且企业在被发现造假之后,受到的处罚也较少,不会影响其在市场上的信誉和生存。在银行方面,有的银行机构受手续费和赚取利差的诱惑办理超过自身能力的银行承兑汇票,一旦到期无款垫付,就借故拖延或无理拒付,造成到期承付率下降,银行承兑汇票无条件到期付款的信用基础受到质疑。即使是银行之间也存在信用差异的问题,不是所有银行的票据都可以被贴现或转贴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

2.缺乏全国统一、完善的商业票据市场。首先,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登记、托管、交易平台,票据市场处于分割状态,仅在部分中心城市形成了区域性票据中心,缺乏一个全国统一、完善的市场。

其次,票据在各行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性较差。由于各商业银行票据交易的操作流程、业务制度自成体系,人为地制约了票据流通,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商业票据市场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3.交易品种单一,交易主体少,信用风险集中在银行。从交易品种上看,在西方发达国家,票据市场工具和产品种类繁多,而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交易品种主要是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占95%,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交易中只占不足5%,在单一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下,票据业务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既不利于银行防范票据风险,也不利于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从交易主体上看,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票据交易,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市场的程度十分有限,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由于票据业务的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使商业银行成为票据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既不利于金融体系分散和降低风险,也不利于推动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和扩大票据融资。

4.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票据制度不健全。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是稳健发展的条件,我国现有的票据法律制度僵化死板,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我国《票据法》第十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本票,是指银行本票。这表明,融资性票据—商业本票,在我国目前是被法律所禁止的,使得长期以来,商业票据只能作为一种支付结算手段和信用工具,其作为融资工具的功能未能得到很好发挥,从而限制了中国票据市场的规模,导致市场缺乏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我国没有规定相应的较为详细的操作规定、防范手段和票据责任的规定,导致票据制度被滥用,而且又无人负责。

如虽然规定票据的开出必须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但没有规定对贸易背景的审查义务,所以导致上述有关贸易背景的规定有名无实;又如对票据质押没有规定相关的办理程序,只靠相关银行规定相应的内部工作制度,但它们的效力如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些规章甚至与票据法本身相互冲突。

5.交易方式落后,票据欺诈风险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票据业务还是分散在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网点,采用实物交割柜台交易。

票据从签发、承兑、背书转让到贴现、转贴现,仍采用手工操作,市场电子化交易程度很低,票据交易范围有限,交易信息不畅、不集中、不透明,缺乏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统一控制票据风险的手段,使票据市场不能摆脱实物票据制约,难以形成统一的登记保管和交易清算体系,为个别商业银行故意压票、退票提供了机会,也为不法分子伪造、变造票据创造了机会。

6.利率机制僵化。合理有效的票据市场利率机制,有利于票据市场的流通,提高票据的收益性。199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对同业拆借利率的限制,但票据市场利率仍受中央银行管制。1998年12月,虽将贴现利率改为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按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加点生成,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贴现利率被管制的性质。

7.缺乏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

我国目前尚没有很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即使是现有的信用评级公司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信度很难令人信服,投资者只能自己通过一些渠道进行评价,风险评价成本的存在阻碍了投资者进入票据市场的步伐。

由于缺乏能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公认的权威性资信评估机构对票据进行评级,配套的社会信用评估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规范管理制度尚未出台,企业的信用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参照系,致使商业票据的广泛可接受性大打折扣。

三、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建议。

第一,建立票据信用信息系统,强化信用约束,为票据业务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票据违规行为当事人的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查询,藉此规范票据行为,维护诚信的社会环境。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票据违规信息统计功能、多渠道的信息查询功能以及灵活的信息输出和报表管理功能等等。建议由人行牵头,金融机构和信誉良好的企业参加,建立金融机构之间的定期通报制度,并将其纳入企业信贷登记系统,定期公布相关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加大信用环境治理的力度和公开性,确保信用信息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对恶意逃避银行债务,有不良票据行为的企业,金融机构应合力制裁。同时,对随意延压、无理拒付行为的承兑银行,要进行公开曝光,并依法给予处罚,直至暂停或取消其承兑资格。

由于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规模小而松散、业务范围不统一、人员素质不高等缺陷,所以有必要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票据信用评级机构。建议先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组建全国性的票据评级机构,当评测机制走上正轨后,再将原有的依附于银行的票据评级机构脱离银行体系,独立为中立的市场中介机构。

第二,加快跨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设,推进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的形成。为了解决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现有的弊端,便利企业支付和融资行为,支持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作出建设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决策。该系统定位于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登记、转发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等相关的业务处理服务功能,并提供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功能及商业汇票公开报价功能的业务处理平台。该系统建成后,将对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对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的形成起到深远的影响。

基于我国票据市场的现实状况,建议在上海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短期目标为: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为平台,实现商业汇票签发、托管、查询、鉴证、交易、结算等业务功能的电子化处理,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商业汇票市场。长期目标应当是:建成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保障,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为支撑,丰富的票据产品为内容,具备有效实现社会短期资金合理配置,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现和生成短期资金价格等多种功能,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第三,丰富交易品种,扩大市场主体。一是大力推广商业承兑汇票,改变目前银行承兑汇票一枝独秀的局面,鼓励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利用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融资。

二是大胆创新,积极开发商业票据业务新品种,如开展票据贴现买方付息、企业贴现回购、商业汇票保证、贷款协议回购等业务。

三是有序发展融资性票据,分阶段逐步放开,建立专业性的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和规范的票据交易所,培育和拓展规范、高效的融资性票据市场。四是放宽市场准入,允许私营企业和民间票据进入市场,积极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第四,逐步完善利率机制。

根据目前实际,建议逐步放宽利率浮动范围,推进差别利率,增加利率弹性,在票据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放开票据转让利率、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的管制,以市场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由供需双方自主入市、自动议价、自愿成交。

第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建议尽快修订完善《票据法》,完善关于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的有关内容,加强适用性和针对性;完善各类实施细则,加强监管类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避免在票据业务上的无序竞争和互相压价;建立健全商业承兑汇票签证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保证金制度和抵押担保制度,使票据市场在更为合理完善的法律框架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菊平,发展票据市场推动金融中心建设,文汇报,2009.06.01.

[2]欧阳卫民,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及票据电子化处理的重要意义,金融时报,2009.06.01.

[3]易新,当前票据市场发展的缺陷与趋势探析。武汉金融,2007年第11期。

[4]杜建良,苑士杰,魏力国,当前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河北金融,2007年第6期。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国际上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汽车销售主体由集团向个体转变,我国汽车制造商应趁此机会,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全力进军汽车服务贸易领域,抢占制高点,以免错失良机。然而我国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又十分缺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为高等职业院校设置和发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带来了机会。

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

按照2005年年底的统计,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累计570.77万辆和575.82辆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统计,“十五”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实现了高速增长,汽车消费量由2001年的273.1万辆,迅速提升至2005年的近592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比重已经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5年的8.7%。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23.2%,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期间汽车产业增长目标将为年均增长率10%左右,2010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目前世界平均水平是每千人120辆;美国达到每千人780多辆。加拿大达到每千人600多辆;日本达到每千人520多辆)。因此,中国机动车保有量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二、我国汽车服务贸易业日趋广阔的市场和产业现状

汽车服务贸易业作为汽车工业的派生需求行业,无疑将随着汽车产销的繁荣而繁荣,同时,在汽车维修方面由于国外新的维修工艺、维修技术等的大量应用,也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较为先进和高效的国际技术环境。诸如汽车电子新技术以及高新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化检测维修设备,将在我国得到快速推广和广泛应用。目前,国际汽车服务贸易业呈现出的四大发展趋势及我国的产业现状为:

1.品牌化经营。我国过去的汽车营销,一直以产品创新为主。新产品与优势价格,仍然是主流的营销手段。但是,2005年也是汽车产业界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的观念转变之年,一批企业引入了品牌战役营销的概念,取得了一些成功,主流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目前的营销并非真正的品牌营销。

2.售后服务从以修理为主向以维护为主转变,售后服务的立足点应是提高保质期限,推行保姆式、品牌化、连锁化,网络化服务。目前,美国汽车养护业占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80%,而中国只有1%的汽车修理商能够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这种情况要求我国的汽车维修与营销业转变观念,向先进管理模式看齐,跟国际接轨。

3.电子化和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保修越来越复杂,大批高科技维修设备应用于汽车维修行业。

4.规模化、规范化经营。汽车维修与营销业的规模化经营与汽车制造业不同,不是指建立大规模的汽车修理厂或汽车保修中心,而是指拥有大量的连锁、分支机构。如美国的保标快车养护系统在美国本土就有1000家加盟店,并在全世界扩展自己的网络系统。规模化经营同规范化经营是密不可分的,规范化经营就是在同一连锁系统内,采用相同的店面设计、人员培训、管理培训,统一服务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价格,统一管理规则,统一技术支持,统一物流配送。进行规范化经营能够减少物资储存和资金占用,降低运营成本。

三、我国汽车服务贸易业人员素质状况分析

1.大型企业的人才现状。对企业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日本的维修企业,其技术工人合格率占70%以上;在美国,汽车诊断工人比例占80%,而我国维修厂一般诊断工人不超过30%。据调查,我国南方维修企业比较缺管理人才,北方企业则既缺管理人才又缺技术人才。据权威专家预测:我国现阶段汽车产业人才缺口已达80万人。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有不少大学开设了汽车工程、设计、机械制造等专业,培养了大批汽车工程技术人才,但没有培养出真正的汽车营销人才,所以大部分汽车厂家的营销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也许是国内车市的红火,使得汽车人才一路走俏。目前汽车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复合型方向发展。因此,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业特别需要掌握汽车新技术、新装备,国际贸易知识,现代营销理论,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从事销售、技术、生产、服务等工作。超级秘书网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奢侈品;趋优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品的生产与消费

一、什么是新奢侈品?与传统奢侈品的区别

总的来说新奢侈品是指这样一类产品和服务,它们比同类商品中的其他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品味更高,也更让消费者们心驰神往,这些商品价格不菲,但是也不至于昂贵得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让我们来看下国外对新奢侈品的归纳,这个概念是从多个商品的对比中总结出的。首先,是现成的超优质的产品类。这类产品的定价位于或接近同类产品之手,远远超过同类其他产品的传统售价,但是中档消费者依然买得起,因为相对而言,这些产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收入的较小的一部分。在中国,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打火机普通售价为1-2元,即使是金属的打火机的售价也在30-100元左右,而ZIP-PO的打火机的售价大约在220-400元,个别限量的版本会更贵。实际上,这些物品对消费者的情感非常重要,几乎任何一个人都能买的起一瓶雪树伏特加和一支ZIPPO打火机。

传统奢侈品延伸类。即那些只有富人即家庭收入在200000美元以上者才买得起的产品的低价位版本。例如,奔驰汽车,在过去的10年中,大幅度的改变丰富了了他们产品线的配置,其初级C级双门厢轿车已经持续下降,在在中国最便宜的奔驰汽车也是不到40万的价格。奔驰公司还努力通过拓展一些品牌使他更适合高消费的阶层,从而保持它对消费者的魅力。迈巴赫(TheMaybach)售价超过300000美元,是入门级的C级轿车的10倍以上。但这种传统的奢侈品掌握了一个聪明的技巧:它一方面让消费者更容易买到,同时又让消费者更加为之神往。

尽管新奢侈品的价格相差甚远,涉及的产品品种繁多,但是透过所有的品种和价格,我们能看出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它们不同于那些超高价商品或传统奢侈品,也不同于那些传统的中等价位或中档市场的产品。重要的是,新奢侈品永远基于情感需求,消费者对此类产品所倾注的感情远远胜于其他普通的产品。即便是价格只占消费者收入较小部分的商品,但新奢侈品归根究底还是奢侈品,他是传统奢侈品的一种延伸,一种更为主动更积极的产品理念,一种情感投入需求去迎合他的消费者,而不是像传统的贵族奢侈品那样以冷落冰霜高贵的态度去迎接消费者。新奢侈品与传统奢侈品对消费者和社会的作用是基本相似的,主要区别在于规模与影响人群的广泛性。新奢侈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奢侈品行业的迅速发展,整个行业以一种更快的速度与更大的规模去影响着每一个追逐品位的人与整个社会。

二、什么原因促使对奢侈品的渴望,对奢侈品消费到底能对消费者生活和心里带来什么效应

(一)传统的西方奢侈品消费理论

早在1899年,凡勃伦就曾在经典著作《有闲阶级论》中做过论述,指出炫耀消费的显功能和潜功能。时间也证明了这个词的经久耐用性,现在炫耀性消费也常常用来指现在社会中的奢侈品消费。炫耀性消费和奢侈品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因为消费者为了获得尊重、承认、社会地位、品位认可等,他就需要通过一些表现形式、消费行为、消费对象等的不同,来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以满足其社会生活中炫耀的需求,所以他就需要寻找相应的对象(“工具”)。另一方面,奢侈品具有品质上乘、高知名度、与公众的距离感、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等特性,因而,炫耀者可以通过消费奢侈品来达到其炫耀的目的。他认为商品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与消费的问题,而是变成了一种社会对话的语言。他写到,“金钱力量”是任何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工业化社会的好名声的根基所在,而显示“金钱力量”的方式是休闲以及对商品的炫耀性消费。

经济学家Jaramillo(2003)也从社交产生的公共物品的这个角度对炫耀性消费进行过阐述。他认为,炫耀性消费推动了社会分离,将社会分割成各种社团。即使人们并不喜欢炫耀性商品,仍不得不参与一种信号竞赛以期进入某一社团,因为他们将从与该社团的交往中获益,比如友谊、求职信息、商业机会等是在社团外不能获得的资源。从这个意义讲,社团可以被视为一种地方性(或阶层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消费自然会存在搭便车问题,炫耀性消费恰恰能为地方性(或阶层性)公共物品产生一种针对团体外人员的排他性,比如高档艺术品的消费就是一种阻止别人跻身上层社会的壁垒。我们非常容易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例子。比如只有缴纳一定的高额入会费才能进入的高尔夫球协会,会员的高标准提高了协会的水平。而这个高规格的高尔夫球协会又反过来对申请会员进行进一部的审核。因而在这个高级社团内部共享的信息更为准确,更简短的特定人物寻找,不需要去辨别某个人是否具有一定的资格力,因为进入本社团就代表一定的实力,这就大大减少了交际的成本。

但这些研究都是针对西方的奢侈消费行为,对我们理解我国以及亚洲周边国家奢侈品市场不一定百分之一百的适用。

(二)亚洲奢侈品文化视角分析

亚洲奢侈品市场的特点是源自于亚洲独特的文化。这里主要以大中华区、日本、韩国等拥有共同传统文化的国家为范围,这些国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解析亚洲顾客为何对欧洲奢侈品牌情有独钟,首先需要分析亚洲独特的商业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亚洲形成了特色分明的人文价值观。近百年来,亚洲各地区政治经济一直在持续的变迁,社会阶级体系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新兴阶级而言,如何将自己的经济实力转变为社会地位,是一个首要问题。

在跨国公司组织的亚洲消费者调研中,几乎在每一个地区都可以听到大量诸如“私人生活可以过得一般,但一定要有好的着装、开部好车、戴只好表”,“消费的目标当然是不能在他人面前丢面子”等等描述。这是亚洲人的消费潜规则。面子文化让奢侈品在亚洲获得广泛的认同基础。因为在全球化时代,亚洲人普遍全球化符号的标记性物品,西方奢侈品具有国际性,不论品质与形象都代表着最高档。时间形成了品牌历史,历史积淀了品心智资源,为西方奢侈品提供强有力的品牌支撑点,它们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和象征让消费者产生心理优越感,吻合了亚洲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我们很容易从我们周边的日常生活以及新闻报道,甚至我们观看的生活电视剧中验证这些特征。白领或金领男人穿戴劳力士或欧米茄手表和Armani西装是成功的标志,女人购买GUCCI表也并不是单纯为了让自己更漂亮。“在今日的亚洲,你的身份由你的穿着来决定。”在标志性消费的群体中,是否拥有奢侈品牌决定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也正因如此,亚洲的中产阶级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往往不惜金钱,常常超出自己的消费能力。看到同事挎着500美元的LV包,她们可能马上去购爱马仕柏金包。这些事例每天都会上演在一线城市的白领办公楼里。这种风潮你甚至可以在目前的高中生与大学生的着装中看出端倪。

三、奢侈品的生产与消费能为我们的国名经济带来什么

(一)奢侈品是一国“软实力”的体现软实力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全球化1•0版本就是坚船利炮,海外掠夺和殖民扩张,全球化的进程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国家和政府利用暴力和强权统治世界。进入到全球化2•0版本时,就是品牌的全球化,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力量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此时,品牌实力代表国家实力,没有软实力的国家,空有坚船利炮,徒有飞机导弹,软实力成为比硬实力更加重要的力量,在统治世界,在影响世界。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文化往往是最强有力的武器,能够同化任何一种弱势的文化,就如同好莱坞的电影,美国的名牌已经带给我们的有目共睹影响一样。占全球票房三分之二的好莱坞电影,冲刺日常生活的国际品牌。奢侈品的文化正伴随着全球化的大潮影响着每一个支付的起的或将来支付的起的人。

作为奢侈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法国,作为拥有全球奢侈品一品牌数量最多的国度,在与奢侈品数个世纪的交往中,并没有导致国家实力的下降,反之它对法国的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人甚至将他们的奢侈品产业比作“法国的另一艘航空母舰”,认为它的沉浮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在法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奢侈品产业却一枝独秀,每年为法国创造上百亿欧元的巨额产值。不过,与经济效益比起来,法国人更加看重奢侈品及其品牌为法国创造的文化效益。他们将奢侈品文化称作“法国现代文化的最大亮点”,认为正是由于这种文化创造的“软实力”,法国才能够继续吸引世界各国的注意力。

(二)奢侈品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奢侈品的生产与消费对各个行业都是个机会。因为奢侈品做到了人们长时间以来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这些比传统的中档市场产品所产生的利润空间要大得多,同时,比超优产品的销售量要高得多,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使企业家和革新生产商能够加入到一个对个人有重要意义、有情感介入的行业中来,这个行业还把这些企业家和革新生产商和他们拥有共同价值观的消费者联系在一起。

对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有重要优势的物品,还有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生产已经生产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贡献,例如技术、生产力、质量和服务的突破上。过去消费者也是很重要,但是这种重要性主要表现说在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上:消费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大量消费让生产这个机器保持运转。然而新兴的新奢侈品的消费者他们的知识是如此的丰富,又如此的富有与极具品味,所以企业要倾听他们的要求,并做出回应,这点在过去的发展可谓是极其滞后的。

(三)奢侈品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技术创新

奢侈品具有这样一个特性。它们能唤起人们超出功能性之外的欲望,带来额外销路。人们买奢侈品不仅仅因为其功能,而是因为产品本身,因为产品本身所组涵的价值。没有人需要第二块或第三块手表来知道几点钟。没有人需要第二辆或第三辆汽车来做代步的工具。奢侈品自身引发了人们的需求,而以满足基本需要为目的的产品则无法引发这种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奢侈创造富裕的核心。当今新奢侈品通过高质量的工作和更多的附加值促进社会富裕的进程。尤其是那些领先的奢侈品企业所在的国家都达到了较高的富裕水平。奢侈品所提供的总是超过纯粹的功能性的产品。超级秘书网

总的来说新奢侈消费的迅速发展对我们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好处。对消费者来说,它带来了一种新的情感介入和商业影响;对于富有创意及开拓精神的行业生产者来说,它提供了思考发展、提高利润和实现梦想的途径。奢侈刺激革新,创造就业机会,塑造品味与风格。人们为了打造奢侈品而追求并找到各种方案,而后所有人都从中受益。现代奢侈品会给予全球化更多的发展动力,比大众化的产品更有力的改变着全球社会。奢侈品的制造者遵循顾客的个性化愿望,而大众产品的制造者则更多地考虑自己的生产条件和大众化愿望的实现。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它们虽然可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获得成功,但是确实无法相互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奢华,正在流行TRADINGUP》迈克尔•西尔佛斯坦尼尔•菲斯克约翰•巴特曼高晓燕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1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1.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B2C电子商务企业当中,淘宝商城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场面,用户渗透率高达63.4%;其次是用户渗透率为20.8%的当当网;第三便是用户渗透率为11.9%的的卓越网,第四是用户渗透率为10.5%的京东商城。

2.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其发展也进入到了中级阶段,受到商业模式模糊、资金不足、物流配送迟缓及外部政策等风险的影响,竞争力低弱的B2C电子商务企业将被淘汰。随着风险投资不断进入B2C领域,B2C行业显然已经进入了资本市场主导发展的阶段。由于B2C和C2C购物方式已经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首选,网络购物的人群不断壮大,各种问题如C2C中交易欺诈、商品质量问题等也接踵而至,造成信誉缺失。然而B2C却能保障支付安全、物流配送及时、退换货方便,收到网购者的信赖。

3.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

第一,商品价格竞争。处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新兴企业及初中级产品一般都会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占领市场份额。此前,B2C电子商务企业正处于通过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时期。第二,物流配送竞争。方便、快捷、高效的物流配送能够提升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淘宝网等部分B2C电子商务企业采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模式,而京东商城等部分企业自建物流配送。第三,售后服务竞争。企业服务平台通过文字和图品想消费者展示产品,造成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所以,优质的售后服务是B2C电子商务企业的长期竞争重点。

二、教学贴近市场发展

1.电子商务教材的优化。

电子商务教材的基础内容应该在电子商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从“四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出发阐述如何更高效地进行组织和管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组织电子商务教材。第一,阐述电子商务的“四流”及认证等要素和流程;第二,论述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并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来分析;第三,论述电子善舞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第四,透彻讲解“四流”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的设立及运营;第五,解析电子商务企业的安全管理办法及所处政策环境。

2.明确电子商务教学目标。

第一,基本规律的教学。教材要明确电子商务的特点、基本原理、分类、功能、约束条件、应用范围等;通过解析电子商务的运营体系和电子商务系统的组织结构,揭示电子商务的运营规律。通过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状况及运营模式进行阐述,说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把握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及应用要点。第二,应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模拟电子商务运营策略,在电子商务网站组间“四流”的技术和快速继承应用技术。第三,环境安全管理教育。电子商务运营环境及对其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信用管理方面,这主要涉及了企业微观管理及国家宏观层面的管理两部分;其次,安全管理方面,主要从技术安全层面出发,主要涉及交易、信息、支付及物流安全;最后,制度和法规方面,主要涉及了规范和约束参与电子商务运作的主要利益相关的制度、法律、许可证准入等。第四,典型电子商务案例教育。分析电子商务中旅行预订、网上支付、网上购物三个层面的交易案例,对财付通和支付宝、京东商城和淘宝商城等电子商务领头企业进行研究分析,体现教育的实践性。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