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理论

绿色建筑理论范文精选

绿色建筑理论

绿色建筑理论范文第1篇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名词,“绿色”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泛指环保、节能、生态、可持续,在室内布局、材料的选择、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在建筑建造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进而形成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外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既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将绿色、生态的观点进行传播与发扬,是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感受和居住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谛,以营造更具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还有所差距,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生态建筑,是在生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而形成的具体性的绿色建筑设计观念,且生态建筑概念是由早期的美国人保罗•索勒提出的,通过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绿色建筑。为了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应了解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1观念相对传统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其中在观念上就有所体现。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筑企业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绿色环保观念不够深入,致使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制约,大大影响了绿色建筑水平。部分建筑企业对绿色建筑认知不到位,一味的追求节能、节源、绿色生态,而往往忽视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材料使用上多于节俭与吝啬,导致建筑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设计工作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的开展建筑项目,并未将绿色观念融入其中,对建筑企业的独处力度不够,影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

2.2技术得到优化

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要在原有建筑设计技术的技术上融入节能技术,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基础,进行建筑的科学、合理设计,大大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就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高端的建筑技术,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双层玻璃幕墙、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等都在现代绿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求探究出更为完备的绿色建筑技术。另外,轻质建材ALC板性能与技术应用、ETS污水处理系统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的建造之中,相信通过不断的推广与使用,技术会得到优化与完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条件。

2.3激励政策不健全

现阶段,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激励政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经济激励。我国在经济激励方面还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产生制约。激励政策不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政策短缺,会让建筑投资方心生顾虑,且绿色建筑的盈利性相较于一般建筑要低,投资方的兴趣不高,很难吸引投资商进行新绿色建筑的承建,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另外,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科研、技术、建材等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经费予以支持,针对此类问题,我国给予了相应的重视,但是提供的资金有限,节能技术与工艺的探索、材料的研发等都需要大量的支出,仅靠政府的资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是激励政策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2.4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型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目标,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社会形态、环境等的考虑,只有具备优质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如今的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政府对绿色建筑管理的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对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干预度不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对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流于形式,导致绿色建筑管理质量下降,工程质量、造价、技术等控制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

3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3.1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优化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

为了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应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增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在有关绿色建筑建造方面的政策应不断完善与丰富,及时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以彰显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原有的生态建筑概念衍生而来的,后续传入中国,我国针对绿色建筑相继出台了多个法律条文和相关政策,来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依据和标准。因此,政府部门人员应注重对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视,充分衡量绿色建筑的设计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的连续出台,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依据,可见我国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此,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对原有的政策、法律条文进行优化,构建绿色建筑的专项成套法律,为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据,提高绿色建筑水平。

3.2优化绿色建筑发展技术,对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

在绿色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尤其是了绿色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与节水技术等,每种技术的使用都会对整个绿色建筑产生影响,加强对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存在滞后性,绿色建筑的技术相对落后,在各项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遭遇阻碍,建筑节能技术设备、环境控制技术、绿化配套技术等都有待完善。我国应紧紧抓住技术这个关键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优化,实现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在绿色建筑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对公共建筑的空调采暖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适度的改造节能标准、技术标准等,并将整个项目建设整合起来,制定整套的绿色建筑技术战略。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应在设计阶段,将水、电、暖等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可以借助太阳光来增强室内的明亮度,利用太阳光可再生的特点,来达到节能、绿色环保的效果,以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

3.3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以提高建筑管理的积极性

绿色建筑是是对全寿命周期的记载,建筑的建造只是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建筑的使用过程最为关键,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的满意度、绿化效果等都是衡量绿色建筑的关键。我国重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将绿色建筑的构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应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满足绿色建筑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为此,国家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设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对绿色建筑的建造给予扶持和支撑,并对表现优异的建筑企业予以奖励,组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队伍,并利用专项资金提供技术资金和材料资金,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全面激励。我们以武汉为例,该地区普遍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对符合技术标准、技术合格的可进行减免费水资源的处理,可通过建筑企业进行申请即可实现;在绿色建筑中采用太阳能技术进行建造,补助不超过5元/Wp;对采用地埋中央空调的建筑,给予不超过50元/m2的补贴。经济激励政策在武汉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建筑行业的积极性,纷纷投入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中来。

3.4健全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权责问题

绿色建筑管理制度是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关键和核心,应从不同层面来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设计,强化对管理者的权责问题,将权责问题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找到相关责任人,是绿色建筑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可以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进行及时沟通,并为各个环节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进而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组织体系,一旦在组织体系某个系统脱节,应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中各项问题的解决效率,实现了权责的明细化。政府部门应从管理制度着手,应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施工验收标准、运营管理标准等内容,以增强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运营管理标准为例,其主要以运行和管理维护为主,如物业管理的相关标准,绿色建筑的供水以及节水设备、照明、采暖和空调等设备的日常管理标准也具有必要性,通过不断的规范与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是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绿色建筑评估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审核。对绿色建筑建造的材料、设计、技术、施工现场等进行控制,严格杜绝不符合绿色建筑建造的一切进入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规格、技术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材料、设备的节能、生态特点进行评估以及检测,然后对所评估的内容进行最终的审核和认证,摒弃不符合绿色、节约理念的要素,为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4结语

绿色建筑理论范文第2篇

1.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其管理质量的优劣往往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与管理,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质量过关。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对建筑施工材料的把关,了解各种建材的质量标准,在建筑材料选购中严格参照质量标准。另外还包括对建筑施工工艺的质量监测,包括混凝土的配置比例、混凝土浇筑工艺、钢筋材料的应用方式等,在每一项施工工艺完成之后均要进行治疗审查,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则要进行科学妥善处理。

1.2建筑施工进度管理

科学的建筑施工进度安排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建筑工程遵循的合同工期要求,并且考虑各种具体的施工条件与施工限制因素,科学制定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进度安排应当照顾到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既要重视施工前期的各种材料准备,又要将不同的施工项目与施工工序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安排,还要保证各种建筑施工材料与器械物资的持续性供应,另外还包括建筑施工人员的人事管理等。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建筑建设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原施工计划,在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前提之下应当尽量提高施工的速度。

1.3建筑施工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施工成本状况往往会对建筑单位的建设效益产生直接性影响。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统筹建筑施工管理的各项资金,尽最大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具体来看,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应当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方面入手,在建筑材料与建筑设备使用中注意选取价格低廉且性能好的产品。施工工人以及管理人员工资支出方面应当做好相对准确的预算,把好资金支出的关口。施工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费用均要设置资金门槛,保证这方面的资金支出。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控制应当把握一定的度,不能因为过分地强调节省成本开支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建设进度以及质量。科学的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方式应当是在保证建筑材料优质、建筑设备先进、施工人员积极性高的基础上追求资金的最小化使用。

1.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针对各种建筑施工中的劳动者,包括施工技术人员、各类工人、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等。建筑施工均带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工人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提高人身安全质量,从而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率,最终保证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2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措施分析

2.1提高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和资源的利用

率建筑工程中运用到的资源材料主要有水资源、木材、钢材、混凝土、塑料以及现代化高分子材料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以及工人的思想教育,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资源的节约利用,可以选择各种节水的施工器材,为了科学控制用水量可以安装水表。注意节约用电,在非用电操作环境下尽量关掉电源。各类建筑材料运用中应当注重材料的综合作用,做好回收再利用工作。建立建材废料回收系统,将回收到的材料进行分类处理,发挥其别的用途。对于一些价格较高的装修材料应当注重其多用性,在建筑装修过程中开发其利用空间,提高利用率。

2.2降低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降低

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一则可以减少能源利用方面的支出;二则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是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二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向施工工人讲述正确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施工设备选择时,应当尽量选用功能齐全且能耗较低的,科学使用建筑设备并进行妥善维护,保证其良好的节能水平。如果建筑单位资金条件允许,可以购进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能建筑设备,通过科技优势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3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加强环境治理建筑单位应当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以及其他不良影响,并且积极主动减少废弃物质的排放,加强对环境的治理。一是要减少建筑粉尘对周边空气的污染,改进建筑设备,减少粉尘产生量,提高粉尘处理能力;二是要加强污水和污物的处理能力,尽量在建筑施工区域完成处理工作;三是为了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尽量设置隔音板或者为各种机械安装消音设备;四是建筑施工中的光污染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在电气焊的操作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刺眼光芒,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围护。

3结语

绿色建筑理论范文第3篇

选用的卫生器具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的要求。节水器具包含节水型水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便器冲洗阀、节水型淋浴器等。节水型水嘴最大流量不大于9,L/min(水压0.1,MPa,管径15,mm);感应式水嘴离开使用状态后,应在2,s内自动止水;延时自闭式水嘴每次给水量不大于1,L,给水时间4~6,s。陶瓷片密封式水嘴使用寿命大于20万次。节水型便器宜采用大、小便分档冲洗产品,大便冲洗用水量不大于6,L,小便冲洗用水量不大于4.5,L。节水型便器冲洗阀要有防虹吸装置,大便器一次冲水量6~8,L,小便器一次冲水量2~4,L。节水型淋浴器,淋浴喷头最大流量不大于9,L/min(水压0.1,MPa,管径15,mm)等。在设计说明、材料设备表中均有所体现。

二用水计量设置按用途设置

用水计量水表,是绿色建筑一般项的要求。对于住宅,其入户管上应设计量水表,住宅小区及单体建筑引入管上应设计量水表。公共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应分别设置水表,加压分区储水箱的补水管上应设水表,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系统的出水管上应设水表,冷却塔、游泳池、水景等的补水管应安装水表,公共建筑中厨房、洗衣房、游乐设施、浴室等应安装水表计量。

三使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使用非传统水源的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设计图纸中经常见到中水管道未做标识,没有采取防止误接、误用的措施。《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第8.1.6条写明,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①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②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③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④工程验收时应逐段检查、防止误接。保证中水的使用安全是中水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主要内容,这点设计师不能忽视。

四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问题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是绿色建筑一般项的指标,同时也是优选项指标,不低于一定比例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才可以成为绿色建筑,而大于一定比例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则可以加分,使得建筑有可能成为绿建二星、三星。但现实设计中,经常出现计算错误。

1用水量计算有误

用水定额是计算用水量的基础,绿色建筑应进行节水设计,其用水定额应按《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50555-2010执行,其用水应为平均日生活用水的节水用水定额,而不是采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如办公楼每人每班最高日用水量是30~50,L,而节水用水量是25~40,L。宾馆客房最高日用水量250~400,L,而节水用水量是220~320,L。医院病房设单独卫生间每床最高日250~400,L,而节水用水量是220~320,L等。采用不同的标准,计算出的用水量不同,而据此得出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亦不同。

2用水时间的确定

因为不同的建筑用水时间的长度有所不同,同一座建筑一年内不同时段的用水量也不尽相同。对于住宅,夏季用水量较大,冬季相对较少,而公共建筑变化较大。如中小学寒暑假期用水量很少,年用水量不应按12个月计算,可按9~10个月用水量计;设有空调的公建,其夏季空调的补水量较大,如上述某图书馆,其空调补水按平均日冷却循环水量的1.5%计,小时补水量9.8,m3/h,使用时间10,h,日补水量98,m3/d,按用水时间120,d,年空调补水11,760,m3计。

3绿化用水量绿化、广场道路浇洒用水

绿色建筑理论范文第4篇

1.1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目的

和传统的建筑设计相对比,绿色建筑设计满足的层次需求比较多,这就让对绿色建筑的投资起点较高,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投资者所青睐。但是就其生命周期成本观的角度进行思考,对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也就是说对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所降低的费用以及提高的生态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之所以要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评价就是在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的生态功能和最小的使用周期费用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这样设计出的建筑才符合绿色建筑的宗旨。

1.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基本准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所体现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和社会效益,无疑是可以让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促进的,但我们也知道,绿色建筑具有更广泛的主体需求,其层次性更强。与绿色建筑设计综合评价的目的相结合,经济型和适用性的统一,让主要的指标进一步的突出且指标之间要有可比性是评价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原则。

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2.1系统工程理论

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各层级评价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是:横向的交叉和纵向的从属关系,经过对评价因素进行分类、分层后建立一个完备的、易于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选出综合性最好的方案。

2.2可持续发展理论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让当代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又不让未来人们的满足受到威胁的发展方式,也就意味着进行适当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性评价重视的是建设多元化的需求,一如既往的对多因素的综合效益进行重视,实现人、自然、建筑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思想的体现。

2.3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理论

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理论的主旨是把绿色建筑看成一个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中以全寿命作为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物质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作为这个系统在技术经济上的指标。在绿色建筑体系中,它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有建筑投资和维护成本。根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意义,综合性评价的过程为:评估目标的确立、相关评价要素的收集并进行数据化、分析指标与综合评价、下结论与改进建议等阶段。由于需求维度的目标比较多,所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比较适合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评价。

3基于综合性能分析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对策

以总额和性能分析为背景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对策,把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深度作为基础,可以把建设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决策设计阶段、开始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对地域、环境、资源等性能的综合考虑,利用评价标准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同时辅以高科技软件分析建筑的主要性能,让绿色建筑的科学性、客观性进一步的提升。

3.1绿色建筑地域性空间组织模式设计优化

对绿色建筑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以传统的建筑设计为基础然后加上如地理、气象、技术、文化和环境等相关的参数,对自然生长的规律进行依赖是绿色建筑地域空间组织模式设计的优化原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地域元素,对人在绿色建筑中的感受重视起来,对设计优化主要表现在:优化设计技术、视觉形式、空间关系等,并与地域建筑技术水平、文化水平,地方发展情况相结合。进行研究、调查、转换等,以便于设计模式得以控制,绿色建筑的效果得以优化。与此同时,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是由人、地质、大气环境、土壤等元素组成的。通过对绿色建筑的综合性能进行考虑,确保绿色建筑能对地域风格和价值系统进行整体的体现,并以地理环境的变化为基础,让地域环境系统和谐相处的优化目标得以实现。

3.2绿色建筑设计流程的优化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准则,然后对现有的绿色建筑过程的设计进行优化:首先,对设计团队进行优化,由于组成绿色建筑设计团队的人员非常复杂,绿色建筑项目设计团队应该基于绿色建筑的目标,对配设计团队进行员工的配置,落实责任。第二,对决策设计进行优化,设置特殊的绿色设计团队然后进行绿色建筑启动仪式,如开展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分析,对绿色建筑的现场技术、设备、交通等进行深度的分析,不能止于表面,一定要深入本质的进行研讨、分析;第三,优化初步设计,对初步设计进行优化的过的主要表现有: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研讨会、规定绿色建筑设计的总要求、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审查指标等等。第四、优化扩充设计,优化扩充设计的过程表现在:开展绿色技术深化实施研讨会、对绿色建筑进行扩充设计、对扩充绿色设计图纸进行审查、设计图纸模拟(综合建筑能耗、室内的通风、采光情况);第五,优化设计施工图纸,优化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流程是:对绿色施工图纸设计进行深化、绿色建筑设计图纸完工、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要是参数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模拟的校对、审核、会签)、施工图设计完工。

3.3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优化

当前,对建筑环境进行整体性能评价的系统主要包含的指标有:水、材料、能源、空气质量和其它指标该,但内容的评价系统、操作模式、结构、结果的表达和绿色建筑的决策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距离,很难满足设计师在优化绿色建筑设计的需求,在分析绿色建筑环境的时候使用Ecotect软件,通过总结可以对绿色建筑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进行获取,让每一项综合评价指标独立于彼此,可以对绿色建筑的综合性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应,根据绿色建筑功能的要求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设置,可以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相关系数法、专家评分法等几个常用的定权方法,对权重的评价指标进行确定,通过采用Ecotect仿真程序对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然后通过TOPSIS算法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让获得的评价指标达到最佳和EcotectTOPSIS决策模型。

4结束语

绿色建筑理论范文第5篇

一、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

绿色建筑理念是我国在当前传统建筑工程行业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上提出来的新型建筑理念。绿色建筑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建筑理念上始终深入贯彻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平衡,致力于在整个建筑结构上采用低耗能、无污染、无毒害材料,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二次处理的中水资源等绿色能源对建筑进行能源供给,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建筑核心进行控制,确保建筑在整体投入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于环境的损害,降低资源能耗。在建筑的选址方面,尽量不破坏周围原有生态环境,减少对周围生态及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且综合考量交通因素,确保整个建筑在时代背景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要以及当前社会和人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背景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在时代背景下准确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吸取历史性教训,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生产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建筑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正向着绿色建筑方向转型升级。为了实现传统建筑行业的发展模式向绿色建筑方向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大量的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包括对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的制订、相关材料的选择、政府政策和社会规范制度的咨询与了解,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规划。除此之外,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保温系统、绿色建筑原理分析、能耗测评等,也需要大量的绿色建筑专业人才。总体来说,建筑行业向着绿色建筑方向转型对于绿色建筑专业人才的需要是全方面的,因此,全方位培养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对于我国建筑行业升级转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十分必要,国家及相关高校需要在此背景下开展应用型绿色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全方位升级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向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不断转型和进步。建筑行业对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和高校大力加强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建筑行业升级转型,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从教育方面来看,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培养能够为社会提供符合时代要求、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行业对于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优化教育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教育机制。从环境保护方面来说,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培养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不断发展,减少传统建筑行业中对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应用型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关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成熟,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绿色建筑专业社会实践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在学校与企业合作方面,仍然存在校企合作不够深化,校内人才培养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实不到位,相关合作公司重视程度不高、资源投入力度过小等短板。除此之外,教师资源短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教材内容陈旧无法跟随时代脚步,也成为了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阻碍。

(二)传统建筑培养内容不能满足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绿色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行业以及建筑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传统建筑人才培养内容关于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不够全面,相关知识结构不够系统,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传统的建筑培养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需求。绿色建筑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绿色建筑施工技巧、绿色建筑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知识,而我国高校建筑专业相关绿色建筑专业理论知识不成体系、不够完善,极大地阻碍了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我国建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向着绿色环保生态转型升级的进程。

(三)绿色建筑实践机会少,人才社会培训薄弱

学校关于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绿色建筑管理理念的社会培训还十分薄弱,学生没有充足的机会接触绿色建筑施工环境,使学生空有理论缺乏技能实践,割裂了学生的知识和实践结构。在传统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仍然影响绿色建筑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程度仍然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比较滞后,学生在缺乏社会性实践的条件下,还缺少校内实训基地的培养。在企业方面,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意愿不够强烈,校企协同合作不够深入也是导致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受到阻碍的重要因素。

五、应用型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策略

(一)更新培养内容,完善培养机制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绿色建筑专业人才,要更新培养内容,完善绿色建筑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教育培养方案,将绿色建筑专业人才从传统的理论知识为重点的培养模式转变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在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有效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绿色建筑专业知识水平。

(二)加强校企联合,增加实践机会

学校和企业之间要加强校企协同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模式的建设,增加学生绿色建筑施工方面的培训机会。要进一步落实建设校内培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对于自身专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高校也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将绿色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放到建筑专业教育建设的重要地位。要进一步紧贴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体系,增添绿色元素,以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对于绿色建筑人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绿色建筑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三)引进优秀教师,强化教师队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