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不安全因素分析新生儿护理论文

不安全因素分析新生儿护理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设在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共选取此阶段在我院出生,且无严重疾病的新生儿共88例。按照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婴25例,女婴19例;出生时间3-20天,平均14.3±2.6天。观察组中男婴24例,女婴20例;出生时间2-22天,平均15.1±3.1天。两组新生儿均为健康状态,研究将处于重症监护或出生后存在较严重疾病的新生儿剔除,避免影响对比结果,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出生天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针对新生儿注射、翻身等需求展开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之前分析不安全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1.2.1腕带因素

通常为了区分新生儿,会在其手腕上套一个腕带。但统计发现,不少新生儿在出生后并未及时套上腕带,同时存在腕带丢失之后没有及时通知管理者补办现象。虽然腕带看起来作用不大,但却是区分新生儿的重要依据,可避免错抱、混淆新生儿。因此在护理中需每日至少两次检查腕带情况,若发现脱落或即将脱落情况应及时更换,方便识别。

1.2.2院内感染因素

新生儿出生后身体机能尚处于初级阶段,免疫力、抵抗力极弱,属于易感染人群。尤其是生命体征存在异常或是早产新生儿,感染几率大且感染种类多。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清洁与消毒,不仅包括新生儿使用的床单、被褥、衣物等,还应对日常治疗器械、床栏等消毒处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另外,护理人员必须提升洗手依从性,否则极易造成病原体的交叉传播,引起院内感染。

1.2.3用药因素

用药主要应从护理人员着手,由于药品种类繁多,加上每位新生儿需要使用的药物在剂量、种类上存在差异性,若没有加强责任心展开管理可能出现药物丢失或配发错误现象,轻则影响新生儿健康,重则可能造成抢救时药物提供不及时,延误黄金抢救时间。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加强责任心,在配发药物或是为新生儿注射时严格核对新生儿姓名、疾病、用药类型、用药方式以及剂量;另一方面应加强管理,定期核对药品。

1.2.4夜间因素

夜间新生儿可能存在哭闹或由于温度下降产生咳嗽、发热现象,若没有及时发现易造成病情严重。护理人员需加强夜间巡房工作,不能够因为白天新生儿看上去很健康就放松夜间警惕。查房时应穿着轻便鞋子,避免脚步声吵醒熟睡的新生儿。除此之外,病房中应配备简单的抢救设备或应急设施,以便于发现问题可迅速展开急救。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珋±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比例并行组间对比。本次研究中的不良事件包含腕带脱落/遗失、院内感染、药物配发失误以及护患纠纷这几项

3.讨论

新生儿住院期间出现不安全因素属于可控范围,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日常管理,通过计划性、预见性的护理操作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一方面保障新生儿健康,另一方面和谐护患关系。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对照组中腕带脱落/遗失、院内感染、药物配发失误、护患纠纷这四项不良事件均出现,其中以护患纠纷最多,达到6例,占组内13.64%。深入调查发现护患纠纷的产生多在于护理人员护理细致程度方面,未达到让每位新生儿家属满意程度。而相对之下,分析了不安全因素的观察组中仅出现1例腕带脱落与1例护患纠纷情况,各项不良事件产生率均远远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提前对不安全因素展开预防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产生几率。综上所述,在对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应提升自身严谨的护理意识,弄清自身工作对新生儿健康程度的影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身投入到新生儿护理中。其次,需加强对护理人员技能教育培训,包含基本急救操作、各种仪器的使用、注射技巧、静脉穿刺技术、提升洗手依从性等,降低由于操作能力问题造成新生儿不适的几率。最后,应注重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新生儿动态,例如是否存在食欲偏低、异常出汗等现象,提升护理预见性。总之,对新生儿的护理应全方位展开,通过临床经验不断完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预防,提升护理有效性。

作者:代德珍单位:盐源县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