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议哮喘病的中医治疗

小议哮喘病的中医治疗

【摘要】:哮喘的病因涉及广泛,以中医治疗为主要切入点,综合了各种治疗方案和药物,对哮喘中医治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哮喘、病因、诊断、中医治疗

一、哮病的病因

综观近年来对哮病的报道,急性发作期多以风寒痰热邪为患而导致肺部的宣降失调从而发生痰鸣气喘;慢性反复发作者多属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其病因复杂,与遗传、体质、饮食、环境、年龄、劳逸等因素有关,强调内外因相合为患。

杨玉萍对小鼠及豚鼠的哮证模型肺组织切片进行了病理分析,结果发现小鼠及豚鼠哮证模型肺组织存在病理生理改变,即对哮证“痰淤伏肺”理论提供了病理实验依据。

内皮素(ET)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作用长久的、能引起血管强烈收缩的肽类物质。李君等对大鼠的血浆ET含量进行比较中发现肺气虚大鼠大大高于健康大鼠,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含量呈一定比例上升。

患者在哮病发作时往往伴随血清IgE的异常升高,IgE为Ι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抗体,其与抗原结合时,使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出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一系列哮病临床症状,而IgE的合成又受到Ts细胞的调节。倪伟总结吴银根教授的经验,认为痰的生成在于脾肾之虚,发病较慢,除病也慢,这就是哮喘屡治屡发,不能根除的原因,所以应用温阳补肾为主进行治疗。

二、哮病的诊断

1、症候诊断

王鹏等经过长期的临床工作总结出的一系列症候诊断的标准为:

(1)发作时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或额汗,心悸,烦躁不宁。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与季节,时辰有相关性。

(3)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胸闷、情绪紧张等先兆。

(4)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2、理化检查诊断

(1)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2)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在3%以上,个别可达5%。

(3)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4)肺功能检查发病时表现时间肺活量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残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比增加,通气和血流比率失调。二氧化碳分压在本病早期可降低,但重症则增高。

三、中药治疗

(一)、治疗机制

1、抗炎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因此控制炎症,控制哮喘发作是治疗哮喘的关键。徐东等观察到补肾防喘片与吸入必可酮合用在防治哮喘上要明显比单纯吸入必可酮效果明显,治疗组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下降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较对照组明显,推断两药对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功能均有影响,有加强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抗炎效应的作用,降低气道反应性。

2、改善气道痉挛β2激动剂可以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痉挛,但如果长时间大剂量地使用β2激动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诸多因素则可能导致β2受体兴奋性降低,从而发生耐药性。近来研究表明温阳补肾类中药可提高气道内β2受体水平,增强β2激动剂疗效。

3、调节HPA轴糖皮质激素作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常伴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功能的作用,从而有治疗哮喘的功效。王宏长等观察到中药止咳胶囊(仙灵脾、补骨脂、蛇床子)通过阻止哮喘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位点的下降,上调内源性皮质酮水平,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二)、临床治疗

在临床上,西医在这方面不够完善,例如哮喘易经常反复发作,难以控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大],患者的依从性差,有些患者存在激素抵抗。中医治疗哮喘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在此介绍一些在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中药制剂。

1、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中药制剂,多采用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止咳化痰之剂。痰喘1号冲剂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大量的使用,配方为麻黄宣肺泻热,止咳平喘,并应用炙麻黄取其宣肺平喘作用而减缓其发散之力;生石膏、黄芩、虎杖清热解毒,助麻黄宣肺而不留热,清肺而不恋邪;杏仁降气平喘,桔梗主升,并能载药上行,使之药到病所,从而使肺气升降有制,咳喘则可平息;方中丹参、川芎行气活血养血,五味子补肾纳气;生甘草清热生津,调和诸药于寒温宣降之间,共奏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良效。

2、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组成了“复方穿山龙汤”方药,方中穿山龙活血祛痰,麻黄宣肺平喘,共为本方君药。柴胡疏肝理气,防风祛风胜湿,五味子敛肺涩精、滋肾生津,当归补血活血、主咳逆上气,黄芪补气升阳,补骨脂生地补肾纳气,共为臣药。全方合用,清热祛痰、宣肺平喘、补肾疏肝、活血祛风,标本同治,攻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中药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以上诸药具有抑制气道炎细胞黏附和趋化,拮抗炎性介质,降低祛风IgG含量,提高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等针对哮喘主要病机的治疗功效。在运用汤药治疗的同时,加用川芎嗪穴位注射,该药经研究证实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能保护抗原对豚鼠诱发哮喘;天突穴、定啮穴具有降气化痰、清肺定喘的功效。

四、中医治疗进展

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疗效确切,从临床报道来看,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远期疗效较好,副作用少。但是,目前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研究相对滞后,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多为经验报道,缺乏大量病例的系统观察和对比研究;②对EOS及趋化因子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研究较少,缺乏理论的创新。因此既然“哮喘”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那么在中医治疗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试着借助“基因”理论而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杨玉萍.湖南中医药导报.1996;2(1):29

[2]李君.辽宁中医杂志.2000;2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