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探究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探究

引言:

宏观意义上讲,风险管理是预见性管理的一种方式,先分析管理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事故,对不稳定因素进行定位排查,并根据不安全因素采取有预见性的管理措施。精神病患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发病时不能控制自身的行为和思想,因此在医疗监护中存在许都不确定性的因素,对精神患者本人、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构成安全威胁。为了防止精神科护理中发生意外事件,消除护理的安全隐患,本研究中采取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进行精神科护理安全模式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应用的问题探讨,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安全模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对比研究中病例患者资料取自来我院进行治疗康复的精神患者,患者的总数为16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93例,女性患者有67例,年龄在19-52岁,平均年龄3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在这180例精神患者的病情上没有特殊或者个别的病情,所有患者的病情症状相似,患者的年龄和年龄对研究没有本质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实验结果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1.2.1强化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特征的了解

精神病患者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外加上生活和精神的压力,往往伴随着其它疾病,尤其是老年的精神患者,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疾病。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对精神患者病情的了解,针对患者病情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防止出现意外事件(如:血压过高、血糖过低等)发生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全面加强冠心病、低血糖处理、胰岛素注射等基本护理技术。

1.2.2对特殊精神患者进行重点护理

特殊精神患者通常是由司法机关或者民政局送到精神监护室的没确定身份的精神患者,要根据相关医院诊疗制度,对特殊精神患者进行传染疾病的检查,像(HIV病毒、乙肝病毒、甲肝病毒等),同时进行体内的检测,加强审查力度,着重进行观察,避免出现精神科内疾病交叉感染。

1.2.3提高精神科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在精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医护人员护理记录和存档的意识,为出现意外事故时,避免与患者家属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为责任的落实提供有力的法律证据。精神科要加强医护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同时协商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加强对患者病房的检查力度,定时定点进行检查,采取每天的安全检查及每周病房大检查的工作制度,避免患者私自窝藏违禁物品,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精神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康复状态以及患者家属对医疗监护的满意程度。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康复状态通过实验统计得出,家属的满意度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将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百分制分为四个级别,非常满意(90-100),满意(80-90),基本满意(60-70),不满意(<60)。

1.4统计学处理

1.5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信息采样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精神患者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通过T函数进行检验,计数统计与比较上采用X2函数进行计算机数据分析比较。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家属的调查以调查问卷的平均分数进行统计比较,采用当前计算机分析系统SAS8.0进行统计和计算机的后期分析工作。

2.结果

通过对照实验结果的分析,观察组意外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精神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普遍比对照组精神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患者的护理工作作为特殊的护理科目,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因此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具有实用价值,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注重在护理过程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精神患者的身体状态,做到记录的实时性、准确性、规范性。对出现病情恶化和不良反应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的家属联系,加强与家属联系,规避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从风险管理层面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同时加强了患者的监护能力,显著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现实应用价值。

作者:崔红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