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子宫肌瘤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雌激素可使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孕激素对子宫肌瘤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故子宫肌瘤多见于育龄妇女,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肌瘤的血运来自肿瘤的假包膜,当肿瘤生长快时血运不足,发生中心性缺血,造成肌瘤的变性。常见的变性有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变性、肉瘤变及钙化。

2护理评估

2.1病史

询问患者生育史,是否有不孕、流产史,月经的经期、周期、月经量的改变,是否有长期使用雌激素的病史。若曾接受治疗,应询问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疗效及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同时注意询问因肌瘤压迫所伴随的症状,并注意排除因妊娠、内分泌紊乱及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当肌瘤增长较快或停经后仍有症状者,应警惕其恶变的可能。

2.2身心状况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肌瘤的大小、数目,尤其是生长部位关系密切,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在偶尔做盆腔检查或B型超声普查时发现。经量明显增多可致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等。评估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量及有无并发症状,如腹痛、下腹坠胀及肌瘤压迫引起的大小便异常等。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体积较大时,尤其是浆膜下肌瘤者,可以在腹部扪到包块;症状轻微或体积小时,往往容易被忽视。当肌瘤增长迅速,临床出现典型的月经改变,甚至伴发继发性贫血的全身性症状时,患者可出现焦虑、害怕心理,担心肌瘤癌变,尤其是担心手术后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注意评估患者对疾病心理反应的程度,对治疗方案是否存在应对无助,了解其家庭成员的顾虑,丈夫的支持效应等情况]。

2.3诊断检查

2.3.1妇科检查:视诊外阴一般无异常,如伴有肌瘤感染,尤其是黏膜下肌瘤脱出于宫颈口,表面有渗出或溃疡时,可有阴道排液,伴有恶臭味。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发现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子宫呈均匀性或不规则增大,表面光滑。多发肌瘤者的子宫表面往往凸凹不平,呈不规则增大。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可扪及质硬球状物与子宫相连。黏膜下肌瘤患者的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

2.3.2辅助检查:可借助B型超声、探针探测宫腔深度和方向、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检查,协助明确诊断。

3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尊重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告知患者和家属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或药物治疗都不会影响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让患者消除顾虑,纠正错误认识,配合治疗。

3.2常规护理

对出血多需住院的患者,护士应严密观察并记录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协助医师完成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备血、查验血型、交叉配血等。注意收集会阴垫,评估出血量。按医嘱给予止血药和子宫收缩剂,必要时输血、补液、抗感染或刮宫止血。巨大子宫肌瘤者常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排尿不畅者应予以导尿;便秘者可用缓泻剂缓解不适症状。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发生扭转或肌瘤红色变性时应评估腹痛的程度、部位、性质,有无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征象,需剖腹探查时,护士应迅速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保持患者的外阴清洁干燥,如黏膜下肌瘤脱出宫颈口者,应保持其局部清洁,预防感染,为经阴道摘取肌瘤者做好术前准备。经腹或腹腔镜下行肌瘤切除或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按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并要特别注意观察术后阴道流血情况。经阴道黏膜下肌瘤摘除术常在蒂部留置止血钳24~48h,取出止血钳后需继续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按阴道手术患者进行护理J。

3.3健康教育

保守治疗的患者需定期随访,护士要告知患者随访的目的、意义和随访时间。应3—6个月定期复查,期间监测肌瘤生长状况,了解患者症状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和医师联系,修正治疗方案。对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护士要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使用剂量、服用时间、方法、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避免擅自停药和服药过量引起撤退性出血和男性化。指导手术后的患者出院后1个月回门诊复查,以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并给予术后性生活、自我保健、日常工作恢复等健康指导。任何时候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需及时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