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高严重肢体不等长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

提高严重肢体不等长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提高严重肢体不等长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治疗50例患者,比较不同平面的骨干延长、不同截骨方式、不同延长速度和频率的疗效。结果平均延长9.5cm,其中单段最长16cm,分段最长18cm。随着长度增加,可出现肘、膝屈曲挛缩。原有足下垂者,18例畸形加重,其中16例作了跟腱延长或三关节融合术。胫骨骨端与骨骺延长发生胫骨平台倾斜各1例,经截骨矫正。5例愈合不良或不愈合,经补充植骨治愈。结论骺端延长、开放横断截骨、一次性快速延长是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原因。实施靠近骨端的骨干延长,保留内骨膜的皮质骨截骨,成人每天1.0mm、儿童每天1.5~2.0mm的连续延长,可获得理想的肢体长度、良好的骨痂生长速度和质量以及满意的关节功能。

【关键词】肢体不等长;骨延长术;腿长不等

肢体不等长越重,肢体畸形程度越重,功能障碍越明显,手术方案和手术方式亦应随之改变。我们将肢体需延长超过8cm者称为重度肢体不等长。自1983年以来共收治严重肢体不等长50例,约占同期收治肢体不等长患者的3.6%。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3~36岁。短缩部位:上肢3例,均为肱骨;余为下肢,病变在股骨者3例,在胫骨者15例,同侧股骨胫骨有相近的短缩者29例。本组骨骺损伤者23例,其中感染性骨骺损伤9例,创伤性骨骺损伤7例(含2例骺部手术损伤骺板者),放射性损伤2例,原因不明5例;余27例为脊髓灰质炎后遗下肢短缩,其特征为患侧有较广泛的肌麻痹,大小腿均有不同程度的短缩,常伴有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

1.2治疗方法应用本院研制的双臂式肢体弹性连续延长器〔1〕。根据造成短肢畸形的骨骺决定延长部位,作该骨靠近骨端的骨干截骨,采用尽量保留骨膜的皮质骨截骨术进行肢体延长〔2〕。改良操作如下:于截骨平面纵形切开并剥离骨膜。以2.5~3.3mm细钻头环绕皮质钻孔达骨孔渗血止,孔距约3~5mm,然后经延长器给予一定张力。用窄骨刀连通骨孔,当皮质断裂时,断面即出现一约1~2mm裂隙。去除张力,重新对合骨端,严密缝合骨膜。

2结果

本组随访2~15年,平均6.5年。平均延长9.5cm。单处短缩而行延长的21例中,胫骨延长15例,平均8.8cm;股骨延长3例,平均10.3cm;肱骨延长3例,平均12.8cm,其中1例16cm,为本组单处最长者,延长123%。双处延长的29例中,髂骨胫骨延长21例,平均8.7cm。股骨胫骨延长8例,平均11.3cm,其中1例18cm,为本组最长者(股骨10cm,胫骨8cm)。延长过程中,随着长度的增加,由于关节两侧软组织张力失衡,肢体可出现某些畸形。本组肘屈曲受限2例,膝挛缩、活动受限者13例,足下垂者18例,仰趾者3例。这些畸形经过6~8个月功能锻炼多能逐渐恢复至术前状态。其中2例发生胫骨平台关节面倾斜,属早期骨端和骨骺延长者各1例,经再次截骨矫正。16例作了跟腱延长或(和)三关节融合术,均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原已有足部畸形者。5例出现延长段愈合不良或不愈合,均发生在1989年以前快速牵引延长者,后经髂骨移植治愈。自实施靠近骨端的骨干部位、保留内骨膜皮质截骨、每天1mm的连续延长后,除1例截骨感染未达预定长度外,未再出现永久性固定性畸形和延长愈合不良者。1990年以后组,均在停止延长3~5个月获骨性愈合,去除延长器。

3讨论

3.1延长部位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延长部位原则上应采取何骨短缩延长何骨。上肢短缩数厘米对肘功能和外观影响不大。本组3例均为婴幼儿时期肱骨上骺感染所致。与对侧相比,他们的短缩/原长分别是16cm/13cm,15.5cm/13.5cm和14cm/14cm。平均12.8cm,最大延长16cm(延长率123%),无神经血管并发症。上肢不求等长,只要功能及外形改善,患者满意即可。下肢不等长,若股骨与胫骨同时存在,由于小腿手术简单,对膝关节功能影响轻,通常可在小腿一处完成。但严重短缩时,一处延长会出现双膝关节不水平,影响外观,这是否还会改变下肢的正常生物力学功能尚未见报道。我们体会,>8cm的同侧股胫双骨短缩不宜在小腿一处完成。股胫骨近对称性短缩多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结果。该类患者常伴有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若行髂骨截骨可一次纠正3~4cm下肢短缩,还可改善髋臼覆盖。其余短缩由小腿完成。超级秘书网

3.2截骨部位的选择骨端血运丰富,成骨迅速,文献已有多篇有关骨端和骨骺延长的报道。我们亦曾实施,临床证实它确有成骨速度快、骨痂质量好等优点。但骨端为松质骨,两针间距又短,钢针对骨的固定性差,随着长度增加,针两侧的软组织张力差逐渐增大,可出现关节面的倾斜甚至半脱位〔3〕。另外,截骨平面靠近关节,对关节刺激大,渗出多,粘连重,影响关节功能。骨干延长,钢针间距长,而且通过坚硬的皮质骨,稳定性好,截骨面远离关节,对关节干扰小。但骨干血循环不如骨端,骨痂生长较慢。我们选用靠近骨端的骨干延长,增加骨端侧两针之间的距离,对胫骨,针距不<4cm;对股骨,不<6cm,以确保骨端侧钢针控制该段骨的能力。同时截骨线尽量靠近骨端侧,以不破坏相邻钢针的稳定性为原则。这样既可保留骨端延长和骨干延长的优点,又可避免两者的不足,可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