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略论锣鼓在乐队中的作用

略论锣鼓在乐队中的作用

1锣鼓点子

在一出戏里,这里要打什么样的锣鼓点子,要快节奏还是慢节奏,中途转换什么样的锣鼓点子,在什么地方转换和在什么地方收煞,所有这一切,都听从板鼓的指挥。板鼓不仅指挥打击乐,同时也指挥管弦乐,它是整个乐队的指挥,关于板鼓在乐队中、在整出戏里的重要作用,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结合自身的经验说:“它从开幕到终场,都掌握着管弦乐和打击乐的进行。它一方面要紧密配合演员的动作,指挥乐队伴奏,一方面还要在演员歌唱、念白时作节奏性的调节和衬托”。居于乐队指挥位置的板鼓,它还要衔接乐队中每件乐器并调动它们各自的特有功能,使之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从而胜任愉快地完成伴奏任务。淮剧演出从它开幕到终场,都需乐队为之伴奏。无论演文戏还是演武戏,只要大幕拉开,人物就务必在一定的锣鼓点子伴奏下登场,如文戏老生、旦角上场,一般都用(撤锣)(锣鼓经曲牌之一种,下同)接小锣打上(即人物踩着锣鼓点子上场)念“引子”小锣归坐。如果是一出武戏,那就应该用[大锣原场]由慢渐快,同时加强力度或转[急急风]都可,总之要让观众一听锣鼓点子便知这是一出武戏。说到武戏,那更是打击乐的强项。如武将征前的热身动作“起霸”,战前必不可少的备马动作,都有专用的锣鼓点子予以配合。待两军交锋,在有如暴风骤雨般的[急急风]锣鼓声中,场上对手打斗的程式、套数及群战的“档子”紧扣锣鼓的强烈音响和急促的节奏,就会造成一种紧张激越、地覆天翻的战斗场面。配合神怪戏的跳形、战斗中的打“四门斗”[走马锣鼓]也极富表现力。配合文戏、武戏表演身段的锣鼓点子、专用于上场、下场的锣鼓点子很多,无须一一列举。此外,自然现象如水、火、风、雨、闪电雷鸣声、水流声、波涛声、兽吼声等等,打击乐都能惟妙惟肖地把它们表现出来。

2对于锣鼓点子的运用

一般都考虑到剧情戏里、人物身份和性格,最大限度地配合演员的角色创造。综观淮剧锣鼓经,身段锣鼓应有尽有,而且只要一定的身段动作与一定的锣鼓点子配合默契,便会收到相得益彰的舞台效果,当然,也不是所有配合上,下场的身段锣鼓都紧扣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如《群英会》中的老实人鲁肃,当他受(周瑜)命前往馆驿打听孔明的情况时,配合他下场的也是[小锣五击头]。与身段对应,有一部分锣鼓点子叫做“开唱锣鼓”。淮剧的开唱,无论是由念过渡到唱或者作完舞蹈身段再唱,或者一出场就唱(唱上),每一种开唱形式,起唱前都务必有一套锣鼓点子作为入头、前导,然后方可起胡琴过门,演员起唱,如[帽子头]多作为[慢板]、[快三眼]或[回龙腔]的入头、前眼等等。实例很多,不胜枚举。但是,必须指出:身段锣鼓、开唱锣鼓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相互对立的。归类于身段锣鼓的[慢长锤],有时也被用作开唱锣鼓慢板、原板的入头、二胡过门前导,如《甘露寺》孙尚香慢板唱上便是以这套锣鼓点子为入头、作前导的。再有以配合急促身段动作见称的[快长锤],同时也是快板、摇板的入头、前导,如《定军山》第九场黄忠攻打天荡山,配合黄忠上场舞蹈身段动作的[快长锤],同时又是(黄忠唱)[西皮快板]的入头、前导。这种一套锣鼓点子具备多用途的现象,以及前边谈到的[小锣五击头]用于身段不同、性格各异的两个人物的表演都收到各得其妙之效果的现象,均表明淮剧锣剧经药藏着尚待开发的潜能,这既是淮剧这门古老艺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从音乐层面观照博大精深的淮剧之一深具内涵的窗口。打击乐演奏是一门很难驾御的艺术。难题之一便是同一套锣鼓点子、同样的速度用在不同人物身上,操作的力度和心劲就不一样。举例来说,如《武家坡》薛平贵幕内唱板接中连长锤,表现薛平贵做了西凉王回家见妻的心情,锣鼓的音量平衡庄重;同样用的中速长锤,但在《赤桑镇》中就不一样,这里既要表达包拯复杂而激动的内心活动,也要体现铜锤花脸腔高昂的特色,所以锣鼓的音量略高、力度略强。

3结语

在演奏操作上,心里既要有“谱”(锣鼓经)也要有“术”(变术)。如演员本应在“崩登仓”的锣鼓点子里亮相,但由于演员的动作而加快了些或者慢了些,这时,锣鼓点子就随机应变,就着表演者的动作而加快或放慢速度,否则,演员的亮相必然与锣鼓的节奏脱节。要想避免这种南辕北辙的场面,演员熟悉锣鼓经至关重要。就乐队演奏员而言,应该时刻关注全剧情节的进展情况,准确掌控手中乐器的功能,心、手相应,不仅一般地配合而且有效地提示,加强演员唱念做打的节奏和尺寸。第梅花奖得主王书龙曾说过:在中国戏曲里头,打击乐器的作用特别大,也就占着最重要的地位,可以这么说:中国戏曲是以锣鼓起家的……中国戏曲离开锣鼓便不能成立,想用别的乐器来代替锣鼓,至少现在是不实际的想法,也无法这样做。

作者:王教军单位:盐城市淮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