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院内安全转运在急诊科危中应用

医院内安全转运在急诊科危中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院内转运时急诊科危重的患者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分析两组不同院内转运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转运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61,P=0.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9,P=0.004);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转运科间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26,29.915;P=0.000)。结论将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应用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转运所需的时间,让患者和科室都更加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转运护理模式

危重患者是指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而且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有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功能不稳定,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3]。危重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呼吸、心跳、瞳孔、意识以及总体等判断,危重患者的呼吸大多不规则,变快、变浅,在患者陷入濒死或者垂危的状态时,患者的呼吸会变慢,危重患者的瞳孔会不等大,可能会放大或者缩小[4-6]。本文以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和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50例,女100例,年龄在20~67岁,平均年龄(51.06±6.58)岁;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男140例,女110例,年龄在22~68岁,平均年龄(51.05±6.54)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用平车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2.1风险评估。在进行转运前,要进行风险评估,收集患者的资料和基本信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转运,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同时还要评估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和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确定转运的时候,要告知患者家属,并告知患者家属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意外等,让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准备。1.2.2完善转运流程。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转运能否顺利完成,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先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让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遵守转运过程中的相关流程,可以进行模拟训练,让护理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第二,进行转运前预处理,在转运过程中携带安全转运箱,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在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中的误吸物和分泌物等,对于血氧饱和度较低或者呼吸困难的患者要提前做好气道管理如:协助医生气管插管,让气道保持畅通;对于患者的出血部位要进行包扎、止血和输血处理;对于骨折患者要固定好骨折部位;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要调整好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对于颅内高压患者,则要使用脱水剂等。第三,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检查急诊患者,在转运前要给相关科室提前打电话告知,将患者的病情和基本信息等告知相关科室,让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第四,在转运的过程中如果患者的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要先进行对症处理,同时指挥患者家属配合进行抢救,如果患者出现并发症,先推到就近科室进行抢救。第五,在转运到科室后,做好交接,交接工作主要包括患者的病情、基本信息、输入药物的情况、检查项目、伤口情况、各种管道情况等。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对比两组的转运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和科室满意度。满意度评分0~100分,非常满意:90分以上,满意:70~90分,不满意:7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方法采用的是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x珋±s)代表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代表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当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转运时间比较。观察组的转运时间为(12.290±3.460)min,对照组的转运时间为(17.690±4.350)min,观察组的转运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t=15.361,P=0.000。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3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发生15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χ2=8.299,P=0.004。

2.3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危重患者在急诊科非常常见,而且危重患者的病情都相对比较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威胁,在进行院内转运的时候要更加注意。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虽然不多,但是就在这个时间中如果稍有不慎,患者就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7-8]。对于危重患者来说,院内转运不仅是一个运输过程,更是急诊救助的延续,是对患者进行再次治疗和监护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做好院内转运工作,尽量减少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安全转运护理模式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和完善转运流程,在风险评估中,要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基本资料,对转运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知,做好预防措施,在转运过程中一旦发生风险,可以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害[9-10]。完善转运流程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培训、转运前预处理、转运途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到达转运科室后的交接工作等,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和转运是否顺利直接挂钩,因此,首先要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护理人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转运前预处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保护,提前做好各方面的保护措施,避免转运途中发生意外;在转运途中一旦有突发事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护理人员要保持冷静,争取救助时间;转运到科室后,一定要和科室的工作人员做好交接,然后才可以离开[11-1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转运时间为(12.290±3.46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转运时间(17.690±4.350)min,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同时,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9.600%比对照组的80.000%更高,观察组科室的满意度为98.000%比对照组的84.000%更高,表明了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将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应用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转运所需的时间,让患者和科室都更加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飞娥 刘宝仪 范小龙 单位: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