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一、公共决策面临的挑战

1.群众民主意识增强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越来越开放,我国人民群众的自由意识越来越强烈,群众不满足于没有参与决策的地位,而且我国奉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人民的当家作主意识也随之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自己有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力,要求公共决策公开透明,以便能够对公共决策实行有效的监督,直接行使国家主人翁的民主权力,要求自己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公共决策的监督中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人民强烈要求民主决策,公共决策面临着提高决策民主化的挑战。

2.难以避免的决策失误

公共决策是要将独立的甚至是对立的个人利益综合为共同利益,在这过程之中是复杂且又困难的,由于公共决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公共决策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即使出现大家利益相一致的决策情况,由于目前的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存在的缺陷,做出完美的决策也是十分困难的。信息的不完整性也会使决策失误,虽然目前处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但是还没有办法达到信息迅速传递并且完整的阶段,许多决策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失误的概率也就增加了。因此,公共决策面临着减少决策失误率的挑战。

3.决策形式单一

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形式过于单一,许多决策都是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包揽一切,缺少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政府部门没有将决策的权力下放给人民群众,或者只是让人民代表参与,但是人民代表并不能完全的将群众的意见反映出来,只能反映少数人民的意愿,无法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因此,我国公共决策面临着转变决策形式、开放决策参与度建立多元化决策形式的挑战。

二、舆论对公共决策的积极作用

1.促进公共决策的高效化

舆论对公共决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舆论的影响力,舆论是由广大人民群众产生的,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心声以及愿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舆论可以由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例如:报纸、杂志、电视以及网络等的媒体形式,是现代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和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较之于传统舆论工具拥有更加快速、敏捷的特点。现代舆论工具的特点让舆论在公共决策中凸显了自身的优越性,以舆论来快速获取更多的决策信息,减少了信息迟缓所带来的决策失误,缩短了决策时间,提高群众的决策参与度,增强执行决策的公信力,促进了公共决策的高效性。

2.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

舆论提高了公共决策的科学化,舆论来自于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集思广益,代表着不同的声音与意见,集中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舆论探讨,选择舆论中呼声最高且最有效的方法做出快捷、科学的决策。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政府第一时间了地震信息,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地震危机,全国人民以及全球各国打响了众志成城、八方救援的口号,号召了各界人士的响应,通过舆论的方式,汇集了群众的智慧,政府决策参考了人民的意见,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及缩短了决策过程耗费的时间,争分夺秒的对汶川开展紧急救援。舆论使政府部门能够更加全面充分地了解民意,并且对不合理的决策做出校正,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3.加强公共决策的民主化

舆论可以加强公共决策的民主化。政府无法阻止舆论的产生,政府也必须正确看待舆论产生影响,舆论是无法依靠人力制止的,所以政府必须满足公众的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公共决策当中去,体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加强了公共决策的民主化。政府的各类信息通过传媒传播给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愿望与要求,通过舆论来影响政府的决策,使政府将人民群众的呼声也融入到对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中,将舆论转变为决策的参考变量,体现出决策的民主化,弥补政府决策垄断性的缺陷,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决策的认同感。所以,舆论加强了公共决策的民主化。

4.增进公共决策的法制化

舆论可以对公共决策进行实时的监督,政府决策完全暴露在人民群众当中,增强了决策的公众性与透明度,是对政府决策的有力监督。在舆论的监督下,政府更加重视公共决策的法制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以及相关的法规条文,在公共决策上政府依据法制规定对自身进行监督,加之有舆论的监督,政府部门稍有不慎违反法制规定便会深陷舆论的漩涡当中无法逃脱。目前,我国自从上任以来,反腐工作进行得十分彻底,众多违纪官员受到了处分,同时也增加了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在公共决策方面也完善了法制规定,并且提高了人民参与监督的力度,增进了公共决策的法制化,政府部门的主观意愿也得到了有效的减少,降低了决策失误率。

三、舆论对公共决策的消极作用

1.过分情绪化

舆论对公共决策有着许多的积极作用,但舆论的局限性、情绪化、无责任性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舆论是相对开放与自由的,人民群众可以一定程度地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看待的事物的价值观,但是人类是一种情绪化动物,想法会随着自己的情绪而做出改变,暴躁的情绪使人民群众发表不得体的言论以及做出不理性的行为,在一系列情绪化的舆论当中,政府部门无法做出正确的公共决策,如果不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地混乱和愤怒的民声,但如果顺应了大众的意愿,则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2.跟风现象舆论会使人失去辨别能力,由舆论导致的跟风也层出不穷,许多人民群众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跟风,别人说什么就认为是什么,随着大流波动,导致参与公共决策时盲目参与决策,盲目偏向某一方意见,最后导致决策缺乏正确性。目前,跟风现象愈演愈烈很大一部分原因与信息化时代有关联,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让群众的言行得到了一定的释放,一些容易盲目跟风的群众认为别人的想法与意见不错,就紧跟其上,所以最后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观点,不利于公共决策过程中采集群众多元化建议。

3.社会道德滑坡

在群众舆论四起的时候,群众争论过激便会导致群众反应过于激烈,言行不当甚至出现语言暴力,互相进行人身攻击,造成社会道德滑坡。不健康的舆论影响人民民主决策的健康发展,群众不负责任的言行很可能引发人们恐慌,造成社会混乱。由于完善的道德体系并未建立起来,舆论监督公共决策的形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言行不当的现象,但是有关部门必须要制定相关法规,严加控制影响社会安定的舆论,严格控制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四、发挥舆论监督积极作用的建议

1.提高群众自身素质

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需要提高群众的自身素质,避免出现情绪化、责任性缺失的言行,培养群众的独立思考能力、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挥自身的经验才智为公共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提高群众自身素质要从小培养,各个单位做好道德行为规范培训,让群众意识到良好的素质的重要性。提高群众自身素质并且能够起到维护舆论环境秩序的作用,减少有失道德行为的现象产生,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2.完善民主环境

民主环境在发挥舆论积极作用中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完善的民主环境可以让舆论更加开放与自由,但是并不是盲目的开放与自由,是相对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发表言行松弛有度,让人民群众敢于说话、敢于质问,对公共决策的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发挥舆论监督的民主性,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民主环境,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3.加强立法

舆论监督可以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能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加强立法,对舆论监督实行有效的控制与引导,只有通过强制的手段才能够对舆论的正常监督实行有效的规范。以法制法规控制散播引起社会混乱的谣言,并对其做出一定的惩戒,正确使用舆论监督手段起到对公共决策的监督作用。

4.舆论监督调控

发挥舆论监督对公共决策的积极作用必须要先对舆论监督进行调控,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坚持开放性原则,坚持综合调控原则,坚持兴利除弊原则,根据以上五个舆论监督调控的基本原则,对舆论监督公共决策做好监督调控工作。

五、结语

我国正处于新兴发展的时代,在目前的新形势下,舆论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度,为公共决策提供了参考价值以及监督能力,调控好舆论的监督原则,使舆论发挥积极作用,减少舆论的消极影响,促进公共决策的高效性,使人民群众有序地通过舆论参与公共决策,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

作者:杨丽媛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