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发展观下的生物质产业

科学发展观下的生物质产业

一、发展生物质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30余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开发化石资源,使用化石能源,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和我国全面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要发展生物质产业等低碳经济。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发展生物质产业等低碳经济,保证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生物质产业等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二、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识发展生物质产业

的重要战略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因此,我们推进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考虑发展过程中的能源、资源、环境及民生等突出问题。生物质产业紧扣“环境、能源、资源、三农”四大主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切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一)生物质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我国主要依赖煤炭作为能源资源,煤炭占整个能源结构的70%以上,比全球平均只占25%的水平高出许多。废气排放中约有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造成的。过分使用化石原料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减排温室气体和减缓全球大气变暖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居于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预计到2020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3500万吨,而环境容量仅分别为1620万吨和1880万吨;酸雨区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0%左右。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也在逐年加剧。200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100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已占总量的50%,一氧化碳占85%。中小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加,如不及时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燃油品质,到2015年,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00年上升一倍。如果不对汽车尾气排放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机动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将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汽车尾气不仅直接威胁着人体健康,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林剩余物、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既是污染源又是潜在的农林生物质和绿色化工产品的原料资源。建立高效的农林生物质转化产业体系,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清洁替代材料、能源和绿色化学品,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还将带动荒山荒地、沙滩地、盐碱地等发展生物质资源,有利于减轻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生物质中有害物质(硫和灰分等)的含量仅为中质烟煤的1/10左右。同时,生物质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形成自然界碳循环,如生长1立方米木材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热带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约11.5~36吨/a.ha,温带森林约为2.5~27吨,寒温带森林约为2.9~8.6吨。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森林年均净增长活立木蓄积量4.97亿立方米,年净吸收9.09亿吨二氧化碳,其能源利用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扩大生物质资源利用是减排二氧化碳的最重要的途径,如能实现替代5000万吨石油的消费,每年可减排1.6亿吨二氧化碳。如果利用非粮食用地大量种植能源林、实现丁醇、生物汽油等生物质液体燃料规模化生产的话,以年产1亿吨计,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达3.7亿吨,实现5.5%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二)发展生物质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已探明的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42.5%、17.1%和13.2%。可以说我国是矿物质能源十分贫乏的国家。2007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64.8亿吨标煤,约占全世界总能耗的16.8%。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油消费量及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的能源压力越来越大。2011年我国原油消费量达到4.54亿吨,其中2.53亿吨靠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56.5%。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6.1亿吨,而国内的供应量只有1.8~2亿吨,缺口达2.5~4.3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76.9%。过分依赖进口原油,对我国能源和资源供应战略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质资源是唯一可以转化成为气体、液体、固体能源和替代石油基化工产品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将成为未来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的最佳选择。专家研究指出,中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据初步估计,我国仅现有的农林废弃物约合7.4亿吨标煤(实物量为15亿吨),可开发量约为4.6亿吨标煤;预测2020年将分别达到11.65亿吨和8.3亿吨标煤。因此,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可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少对石化燃料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目前,世界高分子材料的产量大约2亿吨/年,我国高分子材料中仅塑料生产就高达1900万吨,消耗约2000万吨石油资源;聚酯、聚醚多元醇用于制备聚氨酯节能保温材料全球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年;表面活性剂全世界市场消费量已超过1000万吨,生物降解塑料(BDP)市场需求将每年增加30%,到2012年BDP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万吨。预计到2020年,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国内化石基合成材料(树脂、纤维和塑料等)总产量超过7000万吨,聚酯、聚醚多元醇年生产能力达150万吨,表面活性剂300万吨,增塑剂160万吨;可降解塑料在中国市场需求量将达400万吨。这些材料的制备主要依赖石油资源,生物基替代产品不足1%。[9-11]虽然我国具有煤炭资源优势,但从长远和战略上考虑,能源的多元化和发展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已是大势所趋,开发各种替代能源已成为我国及世界能源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如果能推广“能源农业-能源林业-能源工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来发展生物质产业,使2020年的生物质资源总量达到15亿t/a标准煤,并将其中50%的资源用于生产液体燃料,届时可为我国石油市场提供2亿吨液体燃料;如果将当前农林废弃物产量的40%作为电站燃料,可发电3,000亿度,占目前我国总耗电量的20%以上。从而可有效地改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危机,促进能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发展生物质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广大农村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发展生物质产业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农民生活。“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已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列为农业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强调要重点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农林生物质的培育、收集与转化关键技术,沼气、固化与液化燃料等生物质能以及生物基新材料和化工产品等生产关键技术。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有利于建设经济繁荣的新农村。生物质原料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通过加快农林生物质资源转化,发展生物质产业可加速农业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加速农业和农村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培育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三农”提供一个新的生产领域和增收渠道。同时边际性土地的利用,也将给农村经济和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二是有利于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畜禽粪便是我国水体的严重污染源,­我国有1.5亿亩农田覆盖地膜,5~7年后土壤肥力下降。通过对农林废弃物或污染物的资源转化,缓解了农村秸秆、畜禽粪便和石油基地膜等方面的污染,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三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的新农村。通过对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拓展了资源利用途径,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推进了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四是有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约50%分布在山区、林区、沙区,约65%的农民生活仍然采用传统的烟熏火燎和低能效的直燃式,350万户偏远地区农村至今还没有用上电。将生物质资源转化成能源产品不仅将催生新兴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同时将为农村提供电能、热能、生物可燃气等清洁能源,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如果通过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全国每年50%的作物秸秆、40%的畜禽粪便、30%的林业废弃物,开发5%(约550万公顷)的边际性土地培育农林生物质资源,可以催生1000个生物质企业,带动500万农户,促进1000万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400亿元,使4000万农户生活用能效提高2-3倍。

(四)发展生物质产业是促进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两大体系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生物质产业可充分挖掘不适宜农耕的宜林荒山荒地的生产潜力,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实施能源林基地建设,培育适地适树的能源树种,加大抗逆能源林种植,具有保持生态平衡、降低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能源林特别是木本燃料油植物具有规模化种植的巨大优势,建立木本燃料油植物基地可以一次投入,而受益期却长达40~50年,只采收果实或种子不砍伐树木,不会造成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建立具有林业特色的“能源林基地—林业生物质能源加工”一体化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工程产业链,可带动能源林业、特色资源原料林基地建设和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拓展林业产业的领域,也对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两大体系建设。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物质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生物质产业生物质产业在现阶段主要是从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从中长期来看,将要弥补资源有限性的不足,目前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在目前发展阶段,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财力支撑。国家应在财政、税收、金融及研发投资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生物质产业。

(二)强化科技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消除二次污染,实现绿色发展生物质产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要把生物质产业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作为优先发展领域,重点加强优质速生生物质资源选育、栽培和示范基地建设,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及材料的高效低成本转化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质产业是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及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基产品的产业,不同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如不能有效解决,必将降低市场竞争力,影响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实现绿色发展。

(三)发展新的生物质资源,建立资源基地,实行企业增效益和农民增收入的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却很小的国家。粮食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生物质产业的发展要遵循“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因此发展多元化原料生物质产业是大势所趋。今后,应合理评价和科学规划,利用山地、荒地和沙漠,发展新的生物质资源,研究、培育和开发速生、高产的植物品种,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发展能源农场、林场,建立生物质能源基地,提供规模化的木质或植物油等能源资源。在建设资源基地的过程中,要发挥农民的重要作用,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增效益和农民增收入,坚持以人为本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作者:周永红单位: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