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教学渗透文史知识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渗透文史知识的重要性

摘要:将语文教学限制于字词的认识、句子的书写以及文章的阅读和作文撰写能力显得过于狭隘。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将语文教学与所有知识的获得和掌握结合起来,要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学习相联系,形成大语文教育观念,扩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特别是文史知识,可有效促进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文学中领略情怀,在历史中提高智慧。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史知识;融合渗透

语文是所有科目学习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将语文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结合,形成大语文教学观念。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各科目的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其他科目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可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中提高语文水平和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史知识是让学生在文学中领略情怀、在历史中提高智慧,实现道德品质和思想智慧的同步提高,在教学中具有特别而非凡的意义。

一、词语理解与文史知识

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将语文教学与所有知识的获得和掌握结合起来,形成大语文教育观念,扩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语文知识在其他各科目教学中都能够得到应用,学生也能够从其他各科目的学习中提高自己语文应用能力。就历史知识来说,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历史规律的思考、对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思考,提高学习者的智慧。语文教学小到字词理解,大到文章篇幅阅读,都离不开文史知识。语文教学中很多词语来自历史事实和历史事件,每一个词语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文学作品对于人的情怀引领、人格品质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历史知识可引发人们对于人类自身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对提高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知和思考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当前新课改强调学科的融合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史知识、地理知识和科学知识是语文教学走向大语文教育和语文全文阅读等新型语文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通过在语文词语理解和认知中贯穿和介绍文史知识,让学生理解词语的产生和词语的发展,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也可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语文词语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的探究和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文学艺术与历史知识

语文教学中有各种文学艺术形式,比较典型和被大家广为所知的是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时代的小说。更早时期的有著名的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辞赋、乐府、魏晋南北朝诗歌等艺术形式,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发展状态紧密联系,学生了解了当时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述的社会生活场景、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更容易理解和记住艺术形式的具体表现手法和表现措施。文学艺术形式是理解当时社会的一扇窗口,而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可让学生对艺术形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艺术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也更容易记住当时历史发展背景和社会生产生活场景。唐朝有很多优秀诗作至今被我们熟知,也是中小学生经典诵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诵读时了解唐诗之所以兴盛,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有着重大的关系,也与当时唐朝的中外交流、思想碰撞有重要关系,对于学生认识唐诗,掌握唐诗有着积极作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都反映着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学生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场景和生活现状,对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文学艺术和历史知识有着重要联系,学生应将历史知识与文学阅读结合实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能促进学生对文学阅读产生更深的理解,了解作者描述内容的真实目的,感受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和生活场景的态度。教师将历史知识与文学作品结合讲解也是教师进行文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三、文化传承与历史知识

语文教学不仅承载着语文知识的讲解、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等目标任务,而且语文教学应是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地。教师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读懂文学经典。学会运用语文去学习其他科目,去认识世界,运用语文知识和语言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语文教学更要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并感受文化自信,并用自己从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中所获得的能量去影响外界,影响他人。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学生只有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才能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领会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了解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才能切实认识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自己的学习中对建立文化自信产生自觉的行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自觉地了解中华文化,认识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智慧,从中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成长,依靠中华文化营养和中华文化自信成长起来的一代,成长为中华民族更加强大的未来。因此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教学目标任务与历史知识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文化传承教育方面,要讲授文化发展的历史性,也要强调学习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激励和引领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坚持文化自信。

四、语言运用与历史知识

语言的运用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有开阔的眼界,才能够在语言运用中表达准确的观点,才能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具有说服力,引起别人的共鸣,产生语言交流应有的效果。语言运用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有了足够的知识,才能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字内容。准确来说,给语言表达带来益处并影响语言表达思想深度的是学生的所有知识和所有认识,并不仅仅限制于历史知识,本文所谈及历史知识与语言运用的关系及历史知识促进语言运用的部分只是众多知识中的一部分,但是不可否认,历史知识与语言文化和语言知识的关系最为贴近,历史知识的了解能够促进语言知识的掌握,历史知识的认知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理解,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在语言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知识的掌握使得语言表达显得更有内涵,是语言运用显得更加有吸引力的积极办法。为了实现更好的语言运用,中学时不仅要学好语文知识,还需要学好包括历史知识在内的其他科目的知识,只有知识全面,认知到位,学生才能够实现在语言运用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传递自己的认识。在大语文教育思想出现以后,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能够更好地结合。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运用与包括历史知识在内的其他科学文化知识补充作用。通过更加自觉地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五、语言审美与文史知识

要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准备和文化素养,文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和知识准备的有效途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教学中,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准备,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了足够的文史知识,学生才能够在阅读中更加完整而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场景和内容,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思想和道理,更全面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具体形象。当然,文史知识的掌握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文学形象的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学生感受文学知识的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文史知识的掌握和思考。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在培养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时,应尽可能对学生进行文史知识讲解,让学生在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同时,认识当时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背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和文学审美的过程中掌握历史文化知识,也能够在阅读和审美中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对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总之,文史知识不仅与学生的字词掌握、文学欣赏与学生的文化修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对于词句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还要对学生包括审美能力、文化传承意识以及学生文史知识的掌握进行全面的要求和教育。使学生在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感受语文学习带给学生知识增长的快乐。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教学与文史知识的介绍相结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其他科目的学习,历史作为与语文词汇、文学作品、文化传承有着莫大关系的科目,在语文教学和语言运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线语文教师应在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学科融合实施共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观念下实施语文教学,让包括历史知识在内的其他各科目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与语文学习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道勇.中学历史教材中文史知识的发掘与整合应用探究[J].甘肃教育,2019(13).

[2]丁文梅.语文知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沈彩琴.文史不分家———浅谈历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

[4]杨茂才.文史知识与语文教学[J].内蒙古教育,1999(6).

作者:董开礼 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