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解构主义影响下的现代陶艺的发展

解构主义影响下的现代陶艺的发展

[内容摘要]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思想,通过开放的思考和多样性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并体现出不确定性、去中心性和互文性等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解构主义;中国现代陶艺;特征;影响

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影响力迅速超出国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而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解构主义”则表现出了混合性和折中主义的倾向,体现出现有的绝对真理及以理性为中心的西欧哲学的局限性。作为受西方现代陶艺影响的中国现代陶艺,在科学与技术的飞跃性的发展中呈现出全新的风格与样式,且比起任何时候都具有革新性和突破性。在这种现象之下,中国的现代陶艺正在进入脱离传统界限和迈向解体倾向的方面,从西方的文化思潮中引入了大量的艺术理论,其中的解构主义思想虽然目前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解构主义及其在中国现代陶艺中的出现

解构主义主要针对哲学和文学理论。1967年以后,该用语主要是雅克•德里达的哲学理论。基于结构主义衍生的解构主义,必然具有语言学理论上的展开内容,其主要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解构主义并不是要取代和推翻结构主义,而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其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去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哲学思维传统的强烈批判和正面挑战,从而对传统的基本原则在逻辑上给予否定,最后发展出新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现代陶艺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迅速发展起来。从社会背景来看,传统陶艺的发展虽然仍旧占据了主流位置,但中国的当代陶艺家也在以激烈的热情从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中汲取养分,而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却不存在西方同样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基础,因此中国的现当代陶艺发展流向就处于一个被“国际统一标准”拖着跑的现象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处于一个迷惑的状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陶艺领域中意图实验性的作品是什么?和其他艺术领域一样,伴随着整体价值判断标准的丧失和无秩序现象,其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理论占主导地位。现代陶艺中题材的破坏和融合现象尤为突出,解构主义从“延异”的概念出发,否定了绝对真理和中心,这种思维方式是对语言指示机能的确信,是对彻底使用的符号体系的不信任。对于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解构和重新生成,并不是要产生一个坏的结果,而是要形成开放和多元的意义。解构主义思潮为中国的现代陶艺带来一个全新的方法论,对中国现代陶艺的个性化和丰富表现性产生强烈的影响。

二、解构主义在中国现代陶艺中的应用特征

解构主义并不是一场艺术运动,也不是一个艺术流派。和中国的其他艺术领域一样,解构主义以一种方法论的角色,在现代陶艺数十年的发展中展现出一席之地。批判西方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是解构主义思想的前提和信仰,给所有知识和文化领域提供了认识论的缝隙,打破了思考的界限。因此,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与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这一思潮的理论考察应用到现代陶艺领域,可以对其分为不确定性、去中心性、互文性等方面。第一,不确定性。陶艺最原始的目的就是“使用”,这意味着陶艺的功能是以使用为前提的结构秩序体系。但依据德里达的理论,解构主义中文本的所有要素都不具备固定的自我位置,所有的文本都有“撒播”这种意义的能力,文本本身就会瓦解。那么像这样打破符号的固定意义,使文本发生了变质,结果导致了传统意义上的实用性的脱离,在作品中赋予新的解释和多样的意义,这种意义也是不确定性的。中国现代陶艺中体现了与过去和未来时间的概念不同的地区空间概念的借用,形成了历史主义、折中主义的特征,并通过二元化的要素,追求了“陶艺的目的性”。因而导致的结果是怀疑所有法则,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规律。从这一点来看,它与“达达主义”等现代主义一样是一脉相承的;从改变和歪曲现有状况的方面来看,它与后现代主义的“游戏”理念也有着类似之处。德里达为了更准确地将自己这样的概念传达出来,提出了“解构”“延异”“痕迹”“撒播”“补替”等新词。首先,“延异”是解构主义最重要的关键术语之一。根据解构主义的这种思潮,德里达的延异概念意味着根据空间化不同程度的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迂回、延期、保留。德里达“延异”的概念是指时间上的“延”和空间上的“异”的交汇,被赋予了双重含义的延迟和间距,彻底排除了声音的中心地位,而反过来强调文本(书写)的重要性。作为解构主义中“延异”在现代陶艺上的表现,其主旨是使用已经熟悉的元素,不是通过再现,而是从熟悉和陌生的关系性出发,以连接未来的观点来表达的。也就是说,在现代陶艺的作品中,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概念由现在陶艺的新的技法和表现构成。在黄珂的作品《玉璧盘》中由2500个粗糙、廉价的乐烧陶瓷砂锅组成的中国传统玉璧的形态,通过玉这一古老传统时间上的“延”与现在日常生活空间的砂锅的“异”的交汇,去除了玉器传达出的包含道德观、文化和精神价值这一惯有的传统意义的体现,虽然使用了玉器造型这一传统的语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间的异域里被迂回、被保留。其次,表现为模糊性,体现出矛盾性、复杂性和不一致性。后现代艺术尊重历史和文脉,允许模糊和不确定的东西独立存在,由结构主义引发的二元对立的框架已经发展延伸到解构主义中来。由于相互的界限区分变得模糊,相互混淆,作品中决定性的意义被保留。德里达主张通过二分法,在保留决定性意义的造型艺术中,脱离被视为对立现象的内部和外部、高级和低级等的界限的区分,使之表现得很模糊。如果说传统陶艺的形态结构在过去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只有在外部的范围内才具有意义,并且内部的意义是属于外部或隐蔽的属性。从结构上来看,作为最根本的对立因素,内外的区分可以说是包含对立关系可能性的“可塑性空间”。但是解构主义认为内部和外部是不固定的,是模糊的,具有流动性的概念。中国当代陶艺家耿雪的一组作品《寻音》展现了不同差异与不同怪诞的造型之间的模糊的神秘关系。三件作品都是由分割开的身体部分组成,手的形象是三件作品中都出现的元素,体现出一种现实与幻想间的矛盾二元对立。如此二元对立要素的共存,体现了模糊性概念在造型表现素材的多样化和扩张中的实现。第二,去中心性。索绪尔从语言本质中引入的“差异体系”的思维方式被继承为后结构主义,即解构主义,这与经济、无意识等人类产生的各种表象秩序有关。德里达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差异性,所以任何一种理论都存在着自身的矛盾。德里达用差异性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但又不彻底否认哲学。我们可以说,延异、差异和踪迹共同构成了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前提条件。中国现代陶艺在去中心性这一特征表现出的参考性思维方式是去除中心定型的无秩序原理和非线型思维方式,提出新的造型依据,并表现出欲望和无意识的非逻辑因素与依据的不重要性,体现了现代陶艺领域的扩张与重新调整造型的开放性和多样性。通过无意识、隐喻、反复、中心解体、视线和凝视的分裂、主体分裂等方式拒绝重现,表现出“他者”的意识,引起了对去中心化的关心。吴淑麟《木目系列》作品,融合了日本古代的一种珠宝制作工艺,也类似于欧洲的碧玉细炻器,将陶土融入其多样化的作品中,然后从珠宝设计的角度来处理,去除了珠宝通常用来修饰和美化人体的中心化思维,从而改变了一种传统的文化体验,以探索东西方之间的多样化。第三,互文性。解构主义关心文本的意义,对于文本的解读方式在于对文本深层意义的追寻,分解结构,制造矛盾,以建立一个需要文本与读者交流的“空白”,来产生与其他类型的相互关系的“流通性”,并引导观众的参与以形成“互助性”,从而以多样的连接形态,提出了开放性和生成领域的意义,即“互文性”。中国现代陶艺家们对于文本理论的表达方法和形式是将陶艺视为一种全新的文本,通过生活、社会、文化等开放、全面的文本来判断,根据读者不同解读的可能性而产生变化。2010年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中的涡轮大厅里展出了艾未未的大型实物装置《葵花籽》,由近一亿颗景德镇烧制的陶瓷葵花籽组成的艺术作品深刻印证着解构主义思想中文本概念的表现。读者在阅读原文前已经有了这种互文性的类似阐释学所讲的前理解结构,并非带着一种指令的、专门的、单一的东西去阅读文本,使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引导读者去参与发现和挖掘文本更深层的意义所在。

三、解构主义在中国现代陶艺发展中的意义

如果对现代社会无秩序、价值丧失的状况进行多样的重新解释的话,中国现代陶艺作为艺术中非常重要的门类,可以充分地发挥作用和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以科学和技术为中心的、物质倾向加剧的未来社会中,黏土这一最根本的媒介素材将更加受人瞩目,它的作用也将更加重要,其发展可能性也是无穷的。在这样的时代情况和必要性上,现代陶艺的肯定性、先导性的作用将更加重要。所以,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和方法论,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首先,解构主义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依据。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电子媒体的商业化,人类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在网络时代的现代人,思维方式的变化是时代状况的反映。这种社会现象也已经表现在现代陶艺作品中,并能够适当地反映社会关系。中国现代陶艺领域中的各种形式和内容,通过解构主义形成新的意义和生成逻辑的转换意识来反映社会价值,通过这种概念的关联性,理解了逐渐变得多元化的现代陶艺的表现形式,使得语言表达领域变宽,从概念上可以为陶艺家在作品的造型领域进行的创作活动提供新的、有效的方法论依据。其次,解构主义思想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观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文明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各种表现方式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代陶艺成为艺术家们表达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与自然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解构主义的出现必然成为中国现代陶艺家们摆脱固化模式的创作而重新建构新模式的观念引导。随着后现代主义时代多元化的发展,解构主义在中国的现代陶艺领域中倡导一种自然存在与多元模式,引导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文化共享与人文关怀。

四、结语

中国现代陶艺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之后,与西方现代陶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中国现代陶艺目前的发展中来看,解构主义虽然不是最主流的思想理论,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方法论,对其他各种艺术理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来解释现代陶艺的界限及多元化的形态状况,是从中国现代陶艺中出现的一种表现形式的特点。从以解构概念为基础的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来看,从概念上理解了逐渐变得多元化的现代陶艺的表现形式,可以作为在陶艺家的作品活动中反映出显示时代潮流的有效的方法论。这种概念的分析方式,显然会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凸显现代陶艺的必要性方面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著,陈刚等译.后现代转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美]乔纳森•卡勒.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和批评(外国文学研究文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3.杭间.中国陶艺的发展.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4.河南博物院.黏土之约——首届中原国际陶瓷双年展.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蔡霖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