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快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发展

加快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发展

一、贯彻落实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加快推淮河中游进一步治理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华东腹地,承东启西,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国家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和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由于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典型多灾地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洪、涝、旱灾频繁。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60多年不懈努力,淮河中游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供水能力大幅提升,水资源保护不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治淮成绩显著。但是淮河中游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在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指导下,我省将加强淮河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治理进程。

一是要全面加快推动新一轮治淮步伐,实施5大项、17个子项投资约373亿元的治淮项目,全面提升淮河中游的防洪排涝减灾能力。

(1)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估算投资172亿元。实施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将淮干16处行洪区调整为6处有闸控制的行洪区,2处蓄洪区,6处改为防洪保护区,2处废弃还给河道;启动淮干行蓄洪区建设,重点实施城西湖分区运用工程,建设保庄圩和撤退道路、完善预警预报系统。

(2)淮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按照5年一遇的排涝标准(部分重点地区为10年一遇),对淮河流域低洼易涝区域进行治理,近期(2020年前)治理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近期投资101亿元。实施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工程、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淮河行蓄洪区等其他重点洼地治理工程,改善沿淮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条件,改变涝灾损失严重局面,提高排涝减灾能力。

(3)堤防达标建设和重要支流河道治理估算投资40亿元。入江水道高邮湖大堤加固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加快实施;对临王段、黄苏段、天河封闭堤、塌荆段、西淝河左堤等堤防进行加固,实施史河、新汴河、淠河、洪河等重要支流治理项目,进一步巩固提高干支流的防洪能力。

(4)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和滩区居民迁建。按照原则,对淮干行蓄洪区和滩区居民实行迁建,规划移民安置16.34万户约57万人,投资79.3亿元。2020年前完成投资59.9亿元,迁建12.96万户约47万人。

二是加快江巷水库建设前期工作。

三是结合粮食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推动怀洪新河等新建大中型灌区前期工作。

四是结合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化要求,加快城市和工业园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二、加强淮河中游治理的相关研究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目前,我省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呈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中原经济圈、沿淮城市圈、主体功能区等战略实施,水利必须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提供基础和保障。由于受规划编制期、水平年的限制,规划提出的部分治理标准和措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淮河中游中小洪水治理标准偏低以及流域重要防洪城市防洪标准仅为50年一遇,城市排涝标准10~20年一遇,重要平原圩区排涝标准仅5年一遇。因此,必须继续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淮河流域综合治理根本性措施和思路。

一要加强淮河干流断面形态研究,河道断面形态因地、因势制宜。根据河床演变的特点,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河道防洪、供水、排涝、航运、水景观、水生态等要求,加强相关河道的河床演变研究,提出合适的河道平面形态、断面形态,维护河道的生态健康。

二要防洪与排涝应统筹兼顾。在现有防洪体系基础上,针对防洪框架体系已构成,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内涝问题十分严重。我省淮河流域洼地有2400万亩,其中沿淮洼地有1400万亩,而沿淮排涝泵站少,排涝能力不足是排涝工程的“软肋”。一是研究淮河干流不同频率的洪水设计水面线,包括中小洪水的水面线,主要支流水面线;研究王家坝、正阳关的设计洪水位调整到29.60m、27.0m以上可能性,利于加快洪水下泄;研究降低洪泽湖洪水位的可能。二是结合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发展要求,加强淮河流域城市和工业园区等重要保护对象和区域的防洪排涝标准研究,提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排涝标准。三是加强主要干流、支流和面上排涝关系研究,提出进一步提高面上排涝标准,增加自排和机排能力的主要措施。

三要加强洪水资源利用的研究。适当抬高淮干临淮岗闸上、蚌埠闸上蓄水位,对城西湖、城东湖、高塘湖、香涧湖等沿淮湖泊部分退田还湖,适度提高蓄水位,可增加蓄水调节库容8~10亿m3,年增加6~8亿m3可用水量;对淮南、淮北、宿州计100多km2的煤矿塌陷区实施河湖连通工程,调蓄部分水量,增加有效供水。

四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淮河的最大问题是失去了独流入海的“尾闾”,洪泽湖高湖底是淮河中下游致命的“肠梗阻”。要从根本上治理淮河,就是要消除洪泽湖“高门槛”的阻挡,恢复入海“尾闾”,扩大入海通道,使入海流量达到10000m3/s以上,彻底改变淮河洪水以入江为主的现状。

五要根据淮河粮食主体功能区,结合灌溉发展规划,加强淮河流域灌溉相关工程研究。

六要加强与环保、城建、国土、交通、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协调,加强空间布局研究,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作者:蔡建平单位:安徽省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