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茶业发展论文:省域茶业发展建议及策略

茶业发展论文:省域茶业发展建议及策略

本文作者:顾鲁同作者单位: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

江苏省茶产业发展主要瓶颈

近几年江苏省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瓶颈问题,面临来自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我们要认清发展形势,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当前江苏省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竞争压力日趋加大

江苏省茶叶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从国际市场看,江苏省茶叶由于质量、价格、农残等问题屡遭贸易壁垒而出口受阻。由于受营销手段、质量、品牌服务的影响,英国的立顿红茶、日本的三得利绿茶、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占据了江苏省茶叶市场相当大的份额,特别是时尚的袋茶、快捷的茶饮料吸引着年轻白领,市场份额呈现爆炸式增长,与我国特别是江苏省在国际和国内的市场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势态。从国内市场看,福建、浙江、安徽、贵州、广东等茶叶生产大省加快营销网络建设,加快在全国连锁布点,全国连锁的八马茶叶专卖在全国已有700多家门店,天福已有1000多家,品牌影响力和渠道扩张力的不断提高,分散了江苏省茶叶的传统消费群体,挤压了江苏省茶叶中低档市场。省内市场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区域位置环境、不同的艺术品位形成的江苏特色名优品牌绿茶,从高雅奢侈品式到平常百姓日常消费品,省内相互竞争激烈。

2品种结构仍不合理,茶叶利用率不高

目前全省茶树主栽培品种有几十个,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引进的,有性群体种仍占主导地位,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的7个百分点,在近年的无性系良种推广中,各地为了抢先上市,片面追捧特早芽品种,使早中晚品种搭配失调,遭遇早春晚霜冻害的危险增加。茶叶多样化产业化开发滞后,大多数茶场通常只做春茶,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精深加工开发不足总产量的10%。由于品种单一,采摘期短而集中,阶段性采工荒引起的用工成本等生产成本上升,名优茶再上台阶的瓶颈已明显显现,制约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3生产管理粗放,茶园机械化管理程度低

部分茶生产者特别是小企业和农户标准化意识不强,管理粗放,加工操作不规范,对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管理和生产过程难控制,质量安全受影响。目前江苏省60%的茶园为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不适于机械化作业,茶园管理、茶叶采摘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目前茶区劳动力普遍紧张。管理成本上升,发展提升无性系茶园、提升机械化水平一次性投入大,资金不足。

4经营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江苏省茶叶经营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在100~200亩的茶场占70%,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企业不到20家,省级龙头企业仅2家。在生产上,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技术难以规范,产量质量不稳定,无法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在经营上,资源分散,品牌不突出,市场营销能力弱,难以参与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缺乏整体联运机制,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的竞争优势。5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化服务有待提高劳动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新技术新知识的指导,江苏省技术研发、推广以及营销推介等人才紧缺,乡村农业技术服务网络残缺不全,农技人员知识老化,服务能力与水平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农村青壮劳动力少,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服务不到位,技术应用到位率不高。

加快江苏省茶产业发展建议

“十二五”是江苏省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期,也是江苏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针对江苏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要理清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标准化生产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以茶文化建设提升苏茶品牌内涵,以社会化服务推进产业化发展,以茶精深加工延长茶业产业链条,走茶产业精品名品发展之路,促进全省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加快理念创新,加大扶持力度,做强茶产业

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来规划指导茶产业发展,找准发展着力点。一是加强现代茶园规划。以现代茶产业发展理念加强茶园的规划与建设,以建设名优特茶园的生态环境标准要求,把沿高速公路、近城市、近化工企业等生活空气烟尘等可能污染区域分离出来,加强老茶园的更新升级步伐;二是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从产业发展看,倡导“稳产提优”的栽培理念,稳面积、提品质、平衡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向优质化、多样化发展,实现早中晚、高中低档茶叶搭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要;三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从政策、项目和资金等多方面扶持,形成合力,发挥集聚效应,提升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基地和重点龙头企业;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投入茶树种苗业、茶叶加工业和流通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转型升级,做精茶产品

加强科教推结合、产学研协作,发挥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在苏岗位专家、试验站和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加快新品种更新、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促进茶深加工,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新品种引进。大力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更新,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加快茶苗现代工厂化快速繁育体系建设,提高集约化和标准化育苗水平;完善茶树品种鉴定制度,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二是加快新技术推广。重点示范推广茶园设施栽培、茶园防霜冻、茶叶机械修剪采摘和茶园机械化耕作等技术,推广应用茶园可移动式喷灌设备,提高肥水管理水平。三是加快新模式应用。总结应用不同立地条件下茶叶-果树、茶叶-经济作物等立体栽培模式和茶叶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促进茶产业效益最优化。四是加快新产品开发。在提高名优绿茶占比的同时,注重发展质优价廉的大众消费茶品,提高生物质利用效能,鼓励发展青茶和高香型茶叶产品,开发超微茶粉、低咖啡因茶、氨基丁酸茶,袋泡茶、速溶茶等精深加工产品及其他功能茶,提高附加值,加快形成优质化、多样化产品格局。

3强化质量安全,实施产业标准,做优茶品质

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全面开展茶叶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提高茶叶生产清洁化、标准化水平。一是加强安全生产环境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加强对水土气植被等茶园基础立地条件的管理和路沟渠等配套设施建设,以食品加工的环境标准要求加强加工场地的环境治理,采用标准化、系列化环保节能茶叶加工机械,以现代贮藏包装机械,建设良好的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二是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江苏省茶叶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企业严格依照标准进行生产,加强对原料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全面推行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系统,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质量可追溯制度。三是开展茶叶标准园创建。按照农业部标准园创建的理念与标准,加快推进茶叶标准园建设,大力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严格投入品的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积极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推广使用有机肥,推进无公害茶园,绿色食品茶园和有机茶园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4提升文化内涵,加大宣传推介,做亮茶品牌

茶品既是物质产品,也是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利用茶品这一特质,一是培育名茶品牌。充分挖掘苏茶的文化内涵,注重将茶文化与餐饮、书画、茶具、茶艺等现代生活元素相融合,重视传统生产技术工艺,坚持个性传承,赋予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形象和全新的价值观,提升名优茶的品位、知名度和附加值,打造名优茶品牌;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同种类同质品牌的产业资源整合,以大整合成就大品牌,打造江苏名茶区域公共品牌,加强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推进区域茶产业提档升级,重点挖掘苏州、无锡等具有悠久茶生产与饮用历史地区的文化渊源,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上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品牌,规范品牌价值管理;二是开展名优茶评比。提高品牌意识,组织引导农民、经纪人、合作社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开展江苏省“陆羽杯”名特茶评比活动,参加中茶协的“中茶杯”名优茶评比,提高江苏省茶产品的品牌建设水平,提升苏茶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三是切实加大宣传。利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江苏茶业;组织省内茶叶品牌企业参加国际和国内知名茶叶博览会,展示苏茶名品,宣传苏茶文化,提高苏茶品牌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5创新营销手段,构建销售网络,做活茶市场

加强茶产业现代营销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懂茶、爱茶、具价值观的营销人才队伍,组织企业家精英团队,制定茶产业发展战略,努力开拓江苏省茶产品市场。一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异地直销、连锁经营、大型超市为延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和销售企业参与的茶叶市场流通体系,加快构建茶叶交易快速对接通道。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加强产区与农贸市场对接、园区与超市挂钩,鼓励经纪人、合作社、企业到大中城市直销,减少中间环节,拓展销售渠道;二是加强对市场动态研究。研究市场需求动态规律,公众因习惯、地域、季节、家庭结构、品味爱好等形成的消费需求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确定茶叶档次定位,分析预测产品市场前景,提出产业指导意见,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开发新品种、新类型、新用途的产品,开发保鲜技术和高效物流新模式,满足市场多元化需要;三是加强茶消费文化引领。积极搭建促销平台,组织举办各类茶文化旅游节、茶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等,组织参加省农洽会、农交会、南京嘉年华等省内知名展会,拓展市场空间;加强茶叶产销动态信息,大力推进茶叶网上促销,拓展外销市场,扩大江苏省茶叶市场份额。拓展茶产业外延,充分利用生态茶园的优美环境,发展一批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旅游茶园观光茶园,完善配套设施,拓展功能,创造特色,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吸引游客,把茶旅游做优做精做强。

6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做大茶企业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促进苏茶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大扶持茶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服务成员好、经营效益好、利益分配好、民主管理好、示范带动好的“五好”要求,指导茶叶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运作、制度化管理,建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上的作用,积极推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五统一”的管理模式,把一家一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开展病虫害监测与统防统治,避免乱用、滥用农药,减少使用次数,降低安全风险,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二是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鼓励土地合理流转,促进茶叶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鼓励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强对合作社组建、运作机制和分配方式等的指导和规范,让茶农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的方式增加土地收益。三是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鼓励和帮助茶叶行业内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采取联合、兼并、参股、租赁等形式做大做强,使品牌建设具备强大的依托,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跨区建立一批与茶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茶叶生产基地,扩大产业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