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英美文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英美文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美文学在我国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并且为了适应这个国际经济知识时代以及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国民的知识素养,满足国民的精神需求,全国各高校都开设有关英美文学的课程。曾经,各高校开设的英美文学课程人满为患,学生们都读外国名著,大家都以自己读的外国名著多而感到自豪,但是这几年这种局面已经不复存在,通过这种现象就可以看出英美文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并且急需解决。

一、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首先,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文化有着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全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同的文化蕴含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审美观念,中西文化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价值观方面,西方文化特别强调个人主义,张扬个性,追求个人利益,维护个人权益,等等,个人是他们的文化核心,也是他们的行为准则。而中国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则与之相反,强调集体主义,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中国人往往讲求顾全大局。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承载着不同的民俗文化。例如,在中国听到别人生病,劝人去医院看医生是一种表示关心的行为,但是当你的西方朋友生病了,你跟他说“你应该去医院看医生”,他会不开心,因为西方人认为你质疑了他的能力,生病就医这是小孩子都懂的事情,不用其他人告诉。此外,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较具有理性,它是一种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递向叠加的、很有逻辑的思维方式,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受感性的影响,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存在的许多差异,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透彻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产生阻碍,中国学生没办法理解英美作品中体现的文化内涵,理解不上去,欣赏不了,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例如19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拜伦,他的作品中的某些主人公被誉为“拜伦式英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恰尔德•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康拉德以及《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他们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叛逆,叛逆权威,叛逆社会准则,叛逆习俗。中国学生对他们的这种叛逆不会像西方人那么赞赏,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这么做完全没有意义,而西方人则认为他们的叛逆表达着对人类命运的同情,他们是英雄。中西的文化差异也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大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没办法直接读英语原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选择翻译的作品作为教材,而文化因素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障碍。

我国有着一支规模很大的翻译队伍,近些年来,每年出版上万种新版译著,虽然翻译队伍庞大,翻译数量繁多,但是翻译的质量却是参差不齐,北京大学的副校长、著名的学者季羡林先生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翻译的危机》,可以看到我国是一个“翻译大国”,却不是一个“翻译强国”,翻译质量确实堪忧。伪劣的译品的出现,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播错误的信息,也会加大作品的学习难度,产生对西方文学的困惑,不知道究竟哪个译作是对原著的忠实反映。文学作为文化的艺术结晶,将文化内涵用语言表达出来,以书本的方式向人们传播,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那就没有办法真正地去欣赏英美文学。其次,功利主义思想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

民国时代出现许多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例如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清华大学的教授、著名的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以及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国际著名的学者季羡林先生等,他们在科技不发达、消息闭塞的时代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英美等高校去学习,而现如今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学生可以悠闲地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种知识,可以坐在寝室轻轻地触动鼠标,就可以在线观看哈佛、剑桥、牛津等一流大学的讲座;可以借助工具与外国的教授和一流大学的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购买国外一流大学的数据库授权实现资料共享。这些如此便利的条件非但没有使中国的英美文学教学培养出像胡适、钱钟书、季羡林这样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反倒让英美文学在中国越来越边缘化,甚至在一些高校沦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英美文学教学逐渐堕落到边缘的境地是因为功利主义在如今中国社会的盛行。

翻看近些年来的一些高校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实践,会发现有关英美文学教学的课程开设得越来越少,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也在被一减再减,一些学校领导认为非专业开设英美文学课程不但浪费教学资源,而且也对学生没有什么实际好处,对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没有明显快速的作用,所以将英美文学课程渐渐砍掉。大部分学生则认为英美文学的学习对就业没有什么益处,读再多的英美名著,懂再多的英美文学,也不会因此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既然没有什么益处,又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呢!英美文学的教学并不是速成班,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文学的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开阔自身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这些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并对日后的生活产生悄无声息的影响。

我国目前十分盛行的功利主义思想将如何获取最有力的用处作为衡量和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其实功利主义影响我国的教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显现,为了更好地进行工业化,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人民的侵蚀,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推崇前苏联文学,一定程度上排斥甚至抵制英美文学。现如今已经过去这么久,功利主义思想扔在影响着我国的教学,使得英美文学教学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最后,英美文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唐代学者韩愈的《师说》曾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所以“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可以说是教学中的关键,他不仅是讲授知识,他自身的文化素质会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浓厚的情趣。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的英美文学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许多老师都可以讲授英美文学,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将其讲好,许多老师将英美文学的学习看作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是提升学生英语口语、写作、翻译等能力的工具,忽视了它作为一种文学对人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英美文学教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一个学习文化的过程,所以一个合格的英美文学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英语水平、深厚的语言学功底,也要具备心理学、史学、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有文学素养,具备赏析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每一位英美文学教师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使得每一位教师的自身素质良莠不齐,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社会价值观的不正确、学生自身的心里抵制以及知识水平、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欠缺等都给英美文学的教学出了许多难题。

二、有关英美文学教学中难点的解决途径

高校在开设英美教学课程前,首先应先开设有关英美文化教育的课程,直接讲解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学习英美文化的方法,在文化课堂上,老师可以讲解介绍英美的历史、艺术以及民俗等,也可以开展一些文化讲座,既邀请老师讲解,也邀请同学讲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减轻在学习英文文学时因文化差异导致的难度。其次,清除功利主义对教育的荼毒。学校不应该是功利主义支配的解决工作问题的培训学校,它的宗旨应是探求知识,对于有益于培养“智慧之府,世界之光”的课程都应该开设,英美文学就是一种学习英美国家文化的重要渠道。

现在的教育可以借鉴民国时期一些高校的办学方针,例如,大学外文系的宗旨就是成为“博雅之堂”,让学生广泛读取西方名著,了解西方精神,学习西方智慧。所以现在的高校不仅要改变教学宗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必读一些英美名著。提升英美文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是当务之急。由于英美文学教师的素质必须过硬,所以可以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提高教师的英文水平,加强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并且开设一些有关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的课程,增加教师对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教师文学素养的提高,加强有关文学理论、语言学、美学等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的培训,教师的自身素质会有很大的提升,对于英美教学的开展十分有利。

最后,巧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为英美文学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文学资料,比如有声有色的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到作品中的描写场景。网络和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会调动学生的兴趣,其带来的感官冲击也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英美文学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虽然我国的英美文学教学面临诸多的难点,但是只要我们积极地面对难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努力地解决,我们就能够改变目前英美文学教学的处境。

[参考文献]

[1]程静.论英美文学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的接受[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01).

[2]程爱民,徐劲,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01)

作者: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