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教育范文精选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地区;计算机教育;策略

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目前,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一、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思想陈旧,管理薄弱

农村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导致少数学校和教师对实施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然,思想的滞后除了主要的经济原因,还缘于一种错误观念,那就是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农村地区的孩子读书主要考上大学,而计算机教育无关紧要,这种观念存在于家长和学生,甚至部分地方领导、老师也都持这一观点,这也导致计算机教育管理上的薄弱。管理的松散具体体现在少部分领导对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学校也缺乏健全的有关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从而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实施。

2、经费不足,设备奇缺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国家对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够。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拥有量的普遍不足,且配置较低。有些学校的计算机几乎是摆设。因为教育经费紧张,很多学校的计算机都是靠捐赠而来的,学校再买一台配置高的计算机做服务器,这些机子大多数都是淘汰了的,当然配置较低,运行速度较慢。多媒体教室更是严重不足,学校几乎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难以在很多中学实施,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3、教师缺乏,业务素质低

据调查,大部分计算机任课教师没有经过正规与系统的学习,他们或者是经过短期培训,或者通过自学而转行,所以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有限,师资力量急待改善加强。这是由于农村地区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工资待遇较低与生活上的不便,很难吸引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即使个别本地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愿意回来工作,但由于工作环境差,计算机配置低,他们不能长久地安于现状,很难长时间地留下来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从学历来看,拥有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0.5%,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占43%,专科学历占43.7%,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12.8%,从职称情况来看,初级职称占76%,中级职称占17.8%,高级职称占6.2%。[1]

4、教学内容简单枯燥

在农村地区,中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内容涉及的概念与原理比较多。对大多数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信息技术显然不包括检修计算机的技术在内。我们使用一种工具时并不一定需要清楚了解它的构造。就如对于电视机只要能在需要时使用它就行了,至于它完成工作的原理对使用者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有的教师上课都不规范,或者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或者在没有其他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造成学生受益少、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的局面,当然更没有高效益可谈。

二、发展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主要策略

1、转变观念,规范管理

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某一课程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它在升学考试当中所占的比重。正因为这样,我们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改变旧的学科观念: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计算机教育课程之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改变旧有的教材观:要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设置相关的课题内容,并且按照课题难度的大小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三是改变旧有的教学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改变。[2]

2、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设备投入问题不足非常严重,以湘西为例,农村中学计算机教育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和设备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资金投入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确定“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其它形式投入为辅”的基本思路,积极筹措资金,一要通过申请国家专项拨款,同时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吸引外部援助,集纳内部资金等多种形式汇聚资金。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和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资,不断的改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为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契机。超级秘书网: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人才是在某种程度上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学专门人才相当匮乏,所以建立一套师资的引进培训、使用、管理的机制和办法犹为关键,以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壮大。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大专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对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人员,应当给予相当的荣誉、地位和物质待遇。同时注意后备人员的选培,保持技术队伍的动态平衡。在稳定教师队伍方面主要有两大举措,一方面教师要本地化,招聘一部分热爱民族教育的志愿者等方式来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教学、乐于教学。[3]

4、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计算机教育近几年才兴起,农村地区的计算机教育更是刚刚起步,大多数教师深受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上课时只强调上课的重点与难点,为教学而教学。计算机教育是应用性非常强,所以应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提高,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甚至可以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或辩论赛,让学生在争论中提高学习兴趣,开阔思路。

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要掌握信息技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视野,促进各个学科的学习。在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固然面临着系列问题内,但是只要政策到位,转变思想观念,技能娴熟,资源丰富,硬件设备跟上,那么再多的困难也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杨兴江等.民族地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现状及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计算机教育范文第2篇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新兴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的矛盾,了解这些矛盾,并逐步解决这些矛盾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之前提。

一、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猛增与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的矛盾

面对迅猛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且有一定的流失。实践证明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计算机教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关键。“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曾明确要求:教师培训一定要在配机之前。这样可避免先购机再培训所造成的机器搁置,甚至购了一种机器还没用,就面临淘汰的危险,这是很大的浪费,自然就没有效益可谈。为了教师培训有所遵循,国家教委已制订下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对计算机学科教师、非计算机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并据此编写了培训教材。但如何将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目前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

稳定教师队伍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不是必修课,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由其它学科改行而来的,这使计算机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如课时的计算、职称评定没有计算机系列等)。长此以往导致了一部分多年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对此国家教委在9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已有明文规定,并在历次会议的讲话中加以强调,但至今在有些地方没有得到解决。随着计算机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大,在中小学职称评定中增加计算机学科系列已势在必行,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计算机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二、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与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时的矛盾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原来的只讲BASIC语言的课程模式向基础知识、基本应用和程序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组合的课程模式过渡。几年来,《纲要》对规范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改变了BASIC语言一统天下的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计算机课仍有很大的随意性,课时保证不了,有的只讲BASIC语言;有的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有的在没有其它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使学生受益少、兴趣小,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当然没有高效益可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计算机学科发展历史短,各方面不规范、不成熟;二是受认识程度、设备、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三是不是必修课,在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的课时,在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中挂不上号,当然多学、少学没人干涉;四是受考试指挥棒的指挥,计算机课没有评估考核。尽管无论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已耳闻目睹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之迅猛,应用之广泛,但都不得不因升学不考而忍痛割爱。这种状况与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失去了现代人最应具备的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计算机课程是目前中小学实施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渠道,保证课时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前进。从我省课时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配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都将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作为必修课开设,但课程计划中却没有计算机课课时,这是一个矛盾。虽然目前无机少机学校很多,但这些学校也应程度不同的开设计算机课,因此应考虑将计算机课列入课程计划给予一定的课时,并逐步建立考核和评估制度。这对已经开课的学校可促其规范发展、提高效益;对没开课的学校也可促其创造条件开课。

三、辅助教学亟待发展与质量高的辅助教学软件少的矛盾

辅助教学作为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它的应用和推广将大大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效益。目前,软件市场上CAI软件琳琅满目,但销售的教学软件大部分是习题集、单元练习、同步训练等书籍的照搬,这种应试教育的软件面孔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激不起太大的兴趣,体现不了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优点。而配合大纲、教材适用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辅助教学特点的高水平的辅助教学软件较少。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应用最多的方面,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中小学计算机的利用率,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手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将有利于发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因此下大力气研究辅助教学的开展,将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的重要方面,也是最难的一方面。

四、计算机教研课题多与计算机教研网络没形成的矛盾

计算机教育包括计算机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软硬件技术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新东西层出穷,使得学校计算机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都处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中,这就使计算机教研工作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许多特点:计算机教研面广,知识密度大,新的课题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纲、教材不稳定,这些都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就必须加强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力度,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目前国家与各省市之间的教研网络已经形成,但各省与地、市、县级的教研网络还没有形成,个别地市配有专职计算机教研员,少数地市配有兼职计算机教研员,这种状况显然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顾及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另外关系没有理顺,各地市主管计算机教研工作有的是教研部门,有的是电教部门,这对教研工作的协调、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教研网络的现状,与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任务和众多的教研课题不相适应。

计算机教育范文第3篇

1.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巨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条件相对较好,入学时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有接触过电脑,这就使得教师处于两难境地,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教学进度和深度,照颐到所有学生。

2.教学要求偏低,教学目标不明确。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只是一种“扫盲”式的教育模式,认为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校的就业率指标的关系不大,特别是在对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教学要求大多是“初步了解”“基本掌握”等。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职业高中对计算机教育甚至没有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职业学校学生能力应当达到的定量标准。这种计算机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较为肓目的状态,不利于其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3.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合理。有些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不能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合理地更新,教给学生的知识不能及时赶上时代的发展,学生了校门以后,不能学以致用,需要用的东西还得重新学习。而有些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这些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考核方法单一。大多数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是教师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和演示操作,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拓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注意考核方法,多以纯粹的笔试或上机操作的形式完成,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

二、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效果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洛阳市旅游职业中专、洛阳师范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职业学校的205位学生和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了以下对策。

1.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级教学是解决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距较大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家拿大量专项资金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各个职业学校除了积极在城市招生,也积极地深入偏远农村招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学习条件相对较好,较早地接触了计算机,部分已较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对计算机相对陌生。如果不考虑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对所有学生一刀切,要求学生从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悉键盘开始,一步步地让学生学习排版、统计、安装软件和搜索信息等内容,必然使一部分学生“挨饿”,或者是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学生都已具备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直接进行排版、数据统计等学习内容,必然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吃力。如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能对所有学生做到较为全面照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差异巨大的状况,结合前人的实践经验和问卷调查,分级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种困境。分级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在学生入学之后,根据一定的考核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结合学生的志愿,将学生编入不同级别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班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也可准予申请免修(132页表为分级示例表)。班级级别不同,选用的教材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内容,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也可以完全不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计算机方面的操作技能。在问卷调查中有80%的被调查者同意入学后进行考试,然后分级,成绩合格的可以申请免修,只有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管大家计算机基础软件的熟练程度如何,大家一起重新学习,重新再学一遍。分级教学得到了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

2.合理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以致用的前提。教学目标应当尽量细化,明确指出每项技能应该达到什么要求,例如,对于汉字录入这项技能,应熟悉键盘,每分种达到80个汉字;办公软件Word~版操作,应能实现指定的图文混排格式。在学生的上机实践活动中,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布置目标明确的练习任务,任务完成后进行严格检查并打分。教学目标不但要细化,而且要与时俱进。计算机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其使用方法和操作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紧跟计算机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计算机教学当中。例如,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配置,能排除常见故障;通过学习Windows系统操作,能进行文件复制、软件安装等基本的软件维护T作;通过学习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Excel和WPS等软件,能完成汉字录入、文字排版和数据统计等日常办公操作;通过学习数据库管理软件,能对信息管理的后台数据库进行维护。但近几年,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知识的获取方式已扩展到网络上来,很多学习或工作中的令人困惑的问题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答案,因此,应当将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通信软件、各种搜索引擎以及论坛等确定为新的教学目标,而不再仅仅是了解这些内容。这样,根据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会抽专门的时间将这些最新的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也将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受益。

3.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提高学生技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保证。教学计划是一个教学指挥棒,它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开课的先后顺序,意义重大。但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甚至没有教学计划,因此,制订合理的计算基础教学计划是职业学校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制订教学计划前,要认真考虑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不同的专业,区别对待。例如,饭店管理专业,应加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容;美术类专业,应加大多媒体部分的比例等。总之,针对不同的专业,应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同时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毕业之后的就业需要,不可偏向一边或颐此失彼。如果采用了分级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要考虑分级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将与专业结合紧密的部分课程纳入专业基础课中来,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在问卷调查中,95%的学生希望除了学习Windowsxp、office软件之外,还想学习其他的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在设计的备选答案中允许多重选择,75%的学生选择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68%的人选择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57%的学生选择In—temet应用相关知识,另外一些学生希望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

4.适当地更换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是教学实践中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经验总结。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动手操作,而这也正是职业学校十分重视的内容,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师动手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例如,在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教师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展示给学生,然后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演示完毕后让学生重复演示或明确一个新的类似任务后让学生去演示,完成后再针对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快乐。现在每个职业学校都建有校园网,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和学生喜欢网络、好奇心强的特点,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网站,使学生在学习中的高层次需求在学习网站中得到极大的补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学习,教学网站的设计要合理,内容要丰富,可以有能指导学习的教学大纲、能自动打分的练习题、生动的视频教学和应用案例等,并且能够跟踪学习进度,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总之,这样的网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内容要及时更新,不能流于形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练习时,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复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练习任务分解,形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练习起来也目标明确。例如,在办公自动化软件Excel上机练习时,可以给出预先准备好的学生成绩数据,让学生去进行求和、求平均值以及生成饼图等操作,学生完成指定的内容后,给学生自由,让学生自主练习。如果是计算机编程课,也可以将游戏作为切人点,引导学生自己编写简单的游戏,这样,在编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计算机知识,又提高了编程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必然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知识和付出更多的精力,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但只要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掌握好基本技能,每个教师都会乐此不疲。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最喜欢在计算教室直接上课(教师一边讲,学生跟随练习),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同学占受调查人数的60%;喜欢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把要学习的内容讲一遍,然后再到计算机教室将学过的内容完整练习一遍的学生所占比例与前一种教学模式相比略低;在备选答案中选择喜欢在多媒体教学网站或多媒体软件上进行自动学习的学生比例占第四位,排在第三位的将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相结合。

计算机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计算机教育;改革

在远程教育技术不断成熟化发展的进程中,依托教学课件、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当今时代计算机教育的需求。对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同时易满足学生学习诉求,巩固计算机教育成果,有必要构建网络教学模式,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多样化教学手段,培育更多计算机专业人才。

1计算机教育的目标与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计算机教育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计算机普及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以及计算机技术教育,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教育适应的人群具有显著差异性。例如计算机普及教育是针对初学者,初学者通常对于计算机知识缺乏认知和了解,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所以更加需要普及教育来加强知识储备,才能进行后续的专业与技术教育。而针对需要面临实际工作中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人群而言,则需要的是计算机技术教育,其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以及在实际领域的运用。计算机专业教育及面对广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是计算机教育中最为全面的,需要学生系统化学习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计算机实际应用技术。我国高等院校在实施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通常是进行计算机普及教育与技术教育。进入21世纪,经济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在走出国门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实际上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同时教育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依托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多媒体与网络被运用于我国教育领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这也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动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以及不断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方法模式、内容手段,打造网络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计算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2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2.1网络教学模式特点

网络教学模式是依托互联网和网络学习资源而衍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能够以更加多样化的手段进行学习内容的展示,且学习者有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权利,体现出十分鲜明的特征和优势。最为显著的特征包括首先,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立足于特定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其次,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通过反复的研究和实践完成。最后,网络教学模式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则主干学习内容、辅助内容以及拓展材料。相比传统计算机教育,网络计算机教育能够实现多媒体化,为计算机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了资源整合手段,同时为计算机知识呈现提供了视频音频、动画、图像图形等多种展示形式,学习资源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自主化。网络教学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功能,让学习者能够自主进行信息图片和文本的查询,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路径。

2.2网络教学模式类型

2.2.1讨论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师生之间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必过多干预,主要控制问题的讨论方向和范畴即可。探讨式教学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同步讨论和异步讨论,两种类型是基于学习平台形式而决定。同步探讨指的是应用在线交流平台,学生以小组等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共同展开着力探讨研究,最终通过网络平台汇报自身的交流成果,由教师合理点评以及总结归纳。异步探讨指的是教师为不同组成员划分差异化的问题,每个小组负责的板块和内容有所差别。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教师私聊获取解决方式。2.2.2互助式教学模式。互助式教学模式指的是计算机教育,在开展网络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合作,共同分享自身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相互合作中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互助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需要计算机教师将班级进行模块划分,主要包含辅导教师、协作小组成员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互助式学习进行管理与监督,以此来保障学生投入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互助式学习环境主要包括软硬件环境、组织环境以及课堂环境,这是保证互助式学习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互助式学习目标。互助式教学模式最为显著的优势则是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且在互助与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与集体意识。2.2.3探索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培育学生自主探索和探究能力,需要教师根据计算机教育的具体内容,选取适合学生展开自主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探索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运用,能够逐步促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训练不足的问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检验,且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

3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路径

3.1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相比传统计算机教育模式而言,网络教学模式最为显著的特征和优势则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各大院校在实施计算机网络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加强资源共享建设,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例如可以打造高校计算机教育资源库,将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和教学规划,以及后续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多种教学资料和考试指导,均纳入该教育资源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电脑或手机自主下载和获取。这样的资源共享不仅能够加强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依托计算机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增强其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除了打造三级教育资源库以外,还可以利用当前大学生运用较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例如QQ、微信和微博等软件进行日常教学资料的传输,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均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诉求自主选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提升计算机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3.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计算机教育模式下,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课堂大部分时间均是教师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学生仅仅是被动的记录笔记和学习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发展。因此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生对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教育的整体效果。至少计算机教育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在传输技术理论知识后,要做的则是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将所掌握的知识充分运用于实际。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模式,通过远程教育的形式,帮助学生课后巩固,促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以及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知识的重要价值,促进学生理论结合实践。

3.3创新网络教学方法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逐步改革了传统计算机教育单一的教学方法,拓宽了计算机教育的课堂教学途径。因此基于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以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授课模式,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可以将理论知识教学安排在线上课堂,这样学生在线上掌握充足理论知识后,线下课堂则可以直接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上机操作,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并且在实施网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实时在线交流互动,学生也可以利用电子技术等工具,及时表达自身对知识的困惑,网络教学模式更加宽松和愉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知识储备更加充足。

3.4完善网络教学评价

基于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改革,必须革新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不能过度注重学生的作业完成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单一的考核评价方法,难以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甚至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为计算机教育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且传统考核评价手段诸多问题需要教师面对面逐一阐述,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阻碍教学进度,同时也加剧了教师考核评价的难度。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可以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可以通过问题举手或投票的形式来表达自身的困惑,这样教师则可以选取合适时间统一为学生讲解。在考核评价成绩的过程中,要从日常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成绩结合入手,侧重于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考核,了解学生的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计算机教育考核,教师在出示统一试题以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题完毕,直接提交系统自动审阅,学生能够快速获取考试成绩,且节省了教师批阅的时间,考核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更高,能够为计算机教育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

4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推动其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进程,不仅让学生能够获取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同时突破传统计算机教育时间与地点上的局限性,在教师的在线指导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计算机教育只有顺延时展,通过实现资源共享、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网络教学方法,以及完善网络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能凸显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让学生更快更牢固的掌握计算机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石琰茹.网络教学模式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初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3):240-241.

[2]关博,杨磊.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9,21(8):169.

[3]黄奎峰.网络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9):271.

[4]王晓生.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6):168-169.

计算机教育范文第5篇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微机的机型已从8位机为主要机型发展到以32位为主要机型,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几乎是2-3年更新一种机型,机器的价格却大幅度降低。软件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这种计算机软硬件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大大促进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使得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两年来,中小学的配机数量、机型、教师配备都有了令人可喜的改观,为开展计算机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面对如此高的资金投入,如何提高计算机教育效益的问题已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深入、健康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新兴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的矛盾,了解这些矛盾,并逐步解决这些矛盾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之前提。

一、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猛增与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的矛盾

面对迅猛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且有一定的流失。实践证明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计算机教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关键。“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曾明确要求:教师培训一定要在配机之前。这样可避免先购机再培训所造成的机器搁置,甚至购了一种机器还没用,就面临淘汰的危险,这是很大的浪费,自然就没有效益可谈。为了教师培训有所遵循,国家教委已制订下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对计算机学科教师、非计算机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并据此编写了培训教材。但如何将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目前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

稳定教师队伍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不是必修课,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由其它学科改行而来的,这使计算机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如课时的计算、职称评定没有计算机系列等)。长此以往导致了一部分多年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对此国家教委在9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已有明文规定,并在历次会议的讲话中加以强调,但至今在有些地方没有得到解决。随着计算机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大,在中小学职称评定中增加计算机学科系列已势在必行,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计算机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二、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与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时的矛盾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原来的只讲BASIC语言的课程模式向基础知识、基本应用和程序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组合的课程模式过渡。几年来,《纲要》对规范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改变了BASIC语言一统天下的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计算机课仍有很大的随意性,课时保证不了,有的只讲BASIC语言;有的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有的在没有其它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使学生受益少、兴趣小,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当然没有高效益可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计算机学科发展历史短,各方面不规范、不成熟;二是受认识程度、设备、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三是不是必修课,在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的课时,在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中挂不上号,当然多学、少学没人干涉;四是受考试指挥棒的指挥,计算机课没有评估考核。尽管无论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已耳闻目睹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之迅猛,应用之广泛,但都不得不因升学不考而忍痛割爱。这种状况与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失去了现代人最应具备的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计算机课程是目前中小学实施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渠道,保证课时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前进。从我省课时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配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都将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作为必修课开设,但课程计划中却没有计算机课课时,这是一个矛盾。虽然目前无机少机学校很多,但这些学校也应程度不同的开设计算机课,因此应考虑将计算机课列入课程计划给予一定的课时,并逐步建立考核和评估制度。这对已经开课的学校可促其规范发展、提高效益;对没开课的学校也可促其创造条件开课。

三、辅助教学亟待发展与质量高的辅助教学软件少的矛盾

辅助教学作为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它的应用和推广将大大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效益。目前,软件市场上CAI软件琳琅满目,但销售的教学软件大部分是习题集、单元练习、同步训练等书籍的照搬,这种应试教育的软件面孔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激不起太大的兴趣,体现不了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优点。而配合大纲、教材适用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辅助教学特点的高水平的辅助教学软件较少。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应用最多的方面,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中小学计算机的利用率,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手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将有利于发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因此下大力气研究辅助教学的开展,将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的重要方面,也是最难的一方面。

四、计算机教研课题多与计算机教研网络没形成的矛盾

计算机教育包括计算机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软硬件技术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新东西层出穷,使得学校计算机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都处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中,这就使计算机教研工作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许多特点:计算机教研面广,知识密度大,新的课题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纲、教材不稳定,这些都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就必须加强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力度,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目前国家与各省市之间的教研网络已经形成,但各省与地、市、县级的教研网络还没有形成,个别地市配有专职计算机教研员,少数地市配有兼职计算机教研员,这种状况显然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顾及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另外关系没有理顺,各地市主管计算机教研工作有的是教研部门,有的是电教部门,这对教研工作的协调、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教研网络的现状,与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任务和众多的教研课题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