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边境地区绿色经济论文

边境地区绿色经济论文

一、边境地区居民生活现状

(一)边境地区居民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根据调查问卷,边民收入来源前四位的是种植业、养殖业、劳务和边境贸易。2011年家庭平均收入8639元,家庭平均纯收入4641元,家庭平均收入和家庭平均纯收入的中位数分别为6040元和3140元,中位数比平均数分别低了2599元和1501元多,表明大多数边民家庭收入水平低。根据2012年广西统计年鉴,2011年广西农户人均家庭收入为5276元,人均纯收入为5231元,问卷调查显示,边境地区居民人均家庭收入为1842元,人均纯收入为990元,仅为广西平均水平的35%和20%。在“家庭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项,59.79%的居民家庭把“收入低且增收难”列为第一选项。因此,提高边境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增加边民家庭收入。

(二)边境地区居民就业结构调查显示,边民大都在当地就业,在本地从事种植与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的占53.19%,在本地务工的居民占39.28%。对比课题组2009年相同的调查中,从事种植或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边民为77%,可以看出,近年来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等第一产业的边民人数有较大减少,从事劳务和边贸等第二、第三产业的边民人数有较大增加。

(三)边境地区教育状况问卷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边民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占62.92%,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2.25%,两者合计占85.17%。边境地区居民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最需要教育类别”选项,选择“农业技术培训”的居民占42.87%,选择“义务教育”的占30.01%,选择“务工技能培训”的占25.49%,选择“职业教育”的占14.14%,说明边民通过掌握农业技术增加家庭收入的愿望比较强烈。在“当地中小学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选项,43.11%的居民选择“学校离家太远、上学不方便”,31.87%的居民选择“学校教学条件差”,26.67%的居民选择“教师水平低”。在“对当地的教育状况是否满意选项,选择“不满意”的居民占24.88%。可见,广西边境地区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与边民的希望有一定差距,亟待加强与提高。

(四)边境地区居民社会保障状况1、医疗保险。问卷调查的863户边境居民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750户,占87.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边境地区有较高的覆盖面;在“对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满意”选项,30.24%的居民选择“非常满意”,21.32%的居民选择“比较满意”,34.41%的居民选择“基本满意”,边境居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满意度较高,达到了85.97%。2、社会保险。问卷调查显示,边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为86.09%,对当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政策满意度为80.36%。在“对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选项,28.39%的居民选择“靠子女养老”,23.87%的居民选择“靠自己养老”,17.27%的居民选择“靠政府养老”,另外,14.83%的居民选择“不清楚”。可见,边民对未来养老形式有较大分歧,对养老存在较大担忧。3、政府补贴。在“是否享有政府补贴”选项,选择享有“最低生活保障补贴”的居民家庭占35.69%,享有“农业直补”的居民家庭占32.68%,享有“小孩上学免学费及伙食补助”的居民家庭占32.56%,享有“住房改造补助”的居民家庭占37.78%,享有“春节等节日慰问和其他补贴”的居民家庭占9.27%。政府补贴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平均比重为21.61%。可见,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居民家庭收入较低的边境地区,政府补贴在保障与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特殊作用。多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但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边民收入水平依然比较低,影响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居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一是遭受战争严重创伤,发展基础弱。二是边境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条件差。三是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四是边民自身素质较低,影响家庭增收。

二、边境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历史和现实条件,广西边境地区要发展经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实施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即在广西边境自东向西长700多公里、南北宽20公里(边境线0—20公里)的中越边境带状地区,实施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完善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结构,打造旅游、边贸、林业、生态农业和边境特色工业五大产业。“五大产业”中,旅游业是主线、边贸与特色工业是前锋,生态农业与林业是后卫。

(一)旅游业是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产业广西边境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725公里长的沿边公路及周边地区,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分布有大新县德天跨国大瀑布、靖西县通灵大峡谷、凭祥市友谊关、东兴市金滩海岸等中外闻名的旅游景点。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不断开拓新的旅游景点与线路,发展形式多样的旅游业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产业是完全可能的。

(二)边境贸易和边境工业是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柱产业2001年,广西边境贸易额仅为4.4亿美元,2011年增加到75.74亿美元,年均增长32.92%,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边民第四大收入来源。同时,经过近年来的建设,边境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工业占边境8县(市、区)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已经从2000年的14.89%,上升到2011年的41.69%。

(三)林业和生态农业是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产业林业既能直接给边民带来收入,又是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需要,同时还是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生态农业集农、林、牧、副、渔于一体,其产品被称为“绿色产品”,对旅游业构成极大支撑。

三、实施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与措施

(一)完善边境地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广西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边民收入低,与基础设施落后有很大关系。通过在边境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两轮大会战(2000年—2010年),以及从2011年开始的第三轮大会战,广西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但是依然滞后于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尤其以非口岸地区最为明显。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总体规划和要求统筹考虑。以交通为例,道路建设要符合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布局,具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进行建设:重要城市和重要边境口岸修通高速公路;一般口岸、边贸互市点和县、市修通二级路;乡镇修通三级路;村、屯和众多的边民居住点修通四级路。边境地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能极大改善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既关系到广大边民能否实现增收,又关系到国防安全。在边境地区,由于边民居住非常分散,往往是一个山头只有一两户边民,但又不能轻易搬迁。因此,四级路建设将是目前和今后几年边境道路建设的重点。边境地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应从国防建设、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战略高度,重视边境地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资金上,国家应出大头,地方政府配套部分资金,边民筹集一些,建议中央和地方按照7:3的比例承担建设资金。

(二)加大对边境贸易的支持力度广西边境贸易发展很快,边民从中获益愈加明显,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商品批量小、品种杂、附加值低、经营分散等。国家应当制定和调整有关边贸政策,鼓励边境地区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提高边境贸易出口商品的档次、质量和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边贸出口优势。1、国家应适当调整和放宽边贸政策。适当增加边境贸易进口商品配额;对企业边境贸易经营权实行等级制,取消经营范围限制;进一步简化进口手续,取消原“三检”重复交叉的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缩小商品检验范围;鼓励边境地区设立主要面向毗邻国家的边境出口加工区、保税区;放宽进出口经营权的限制,支持、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边境贸易。2、给予边境口岸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建议国家把边境口岸所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60-8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边境口岸的后续发展能力;建议国家给予广西边境口岸第三国人员72小时(或更多)免签证政策,以发展跨境旅游;建议国家执行战后恢复建设资金扶持政策,以利边境地区恢复重建工作;完善国家边民互市贸易政策,不设时间限制,放宽贸易量,简便查验通关手续。3、提高互市贸易免税额度。互市贸易是边民受益最大、最直接的一种贸易形式,对改善边境地区民生、提高边民收入水平、繁荣边境经济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物价涨幅较大,建议提高边民互市贸易免税额度至20000元甚至更高,并适当放宽边民免税商品品种范围。4、支持发展当地名优产品。广西边境地区有铝土、锰等矿产资源,有龙眼、核桃、油茶、八角等林业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政府应从金融、财税等方面加大对边境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支持、鼓励边境地区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深加工,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产品优势向出口优势的转化。

(三)大力发展边境特色旅游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以旅游业为核心,推动旅游与边贸、旅游与农业、旅游与林业、旅游与工业、旅游与民俗、旅游与商务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形式的边境特色旅游,大力发展边境跨国旅游、边寨农家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林业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生态农业旅游、边境观光旅游。把旅游业打造成为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主导产业,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建议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1)边境线0—20公里区域内,除保障边民基本口粮的农业用地外,全部退耕还林,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全部集中到工业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

(2)在边境地区实施大地绿化工程,消灭荒坡荒山,实现百分之百森林全覆盖,全方位保护自然环境,提升生态质量;

(3)提高对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居民的补贴,保证基本生活需要,高额补贴持续多年,到边境绿色经济模式形成并产生效益为止;

(4)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边境旅游建设,对开发边境旅游项目、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国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与优惠;

(5)对边境地区基层政府实施财政转移支;

(6)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政府要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标语等),在边境地区进行广泛宣传,大造舆论,让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深入人心。

(四)落实林权改革政策,促进边境地区林业发展林业是边境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目标是在边境地区实现森林全覆盖。广西边境地区具有发展林业良好的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且雨热同季,林木生产速度快,非常适合发展速丰林和经济林。龙眼、荔枝、芒果、核桃、油茶、板栗、八角等既是重要的经济林木,同时又是广西边境地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除此之外,还要发展各种竹林,竹笋可食用,竹木可以可加工成旅游工艺品,还能造纸和基建,用途广泛。发展林业的关键是落实林权改革政策,确保边民对山林的经营权和收益权长期不变。同时,国家要从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对边境地区林业的支持力度。

(五)发展边境地区特色工业项目近年来广西边境地区工业发展较快,但是基础依然十分薄弱,工业分布散乱,缺乏产业协作,且以资源开采和粗加工为主,对环境破坏较大。实施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厘清工业发展思路。首先,科学规划工业布局。在边境地区,所有工业项目要集中在工业集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政府要严格审批工业集中区,原则上每个县(市、区)批准一个,交通和地理条件较好的东兴市、凭祥市可批准2—3个。其次,明确工业发展项目。鉴于边境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且缺乏产业配套,因此选择工业项目时,应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型工业项目和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深加工的工业项目。同时,严格环境测评,禁止危害环境的项目进入工业集中区。

(六)打造边境生态农业边境地区多为山区,可耕土地不多且呈零星分布状,不适合推行农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适宜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在边境地区,边民可以实行粮豆轮作、混合放牧、稻田养鱼、林粮间作、林果间作、林药间作、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工)结合,打造独特的边境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对边境旅游业的发展构成极大支撑,在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的现代社会,边境地区用原始生态方法生产出来的“绿色产品”,对游客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七)提高边民素质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有赖于边民素质的提高。边民素质不仅表现为文化程度,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还表现为市场意思、商品意思、竞争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政府部门要采取各种办法与措施,提升边民综合素质,以确保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并发挥其作用。

四、结论

广西边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一经形成,在长达725公里的带状区域内,边境口岸和边贸互市点地区的边民主要从事边贸活动;居住在旅游景区(点)的边民,主要依靠旅游业获得收入;部分边民将在工业集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内转变为产业工人;居住在偏僻山区的分散边民,将从林业、生态农业、旅游业获得收入,全部边民均可从中获益。边境地区通过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边境地区安全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从而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任务。

作者:熊远光刘琼秀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