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摘要]传统屹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有其成功的方面,但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践验证.笔者认为会计理论的研究应该从社会背景和基础出发,实现会计信息生产的社会化,以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关键词]会计需求;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一、会计需求的演变

(一)会计需求的演变

会计是伴随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的生产活动的需要。随着人类生产发展水平的提高,剩余物品的出现,为了合理分配这些物品,萌生了人类最早的计量、记录观念与行为。而后,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把会计作为国家行为,产生了官厅会计及其职能部门,在当时的国家财政经济组织体制中,设置了会计部门,配备了会计官员,在会计事项处理方面采用了一定的会计方法,并有了一定的规范,会计工作已能够正常展开。

今天的会计工作形式与理论主要起源于商品经济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年代,我们常把它称之为“传统会计”。传统会计理论局限于从“会计主体”内部建立起会计理论,是有其历史根源的。首先,会计人员历来受雇于企业,使其习惯于从“会计主体”内部进行思考,会计必须基于业主产权的立场,建立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其次,现代会计理论起源于企业会计的历史,以为会计理论似乎只能从“会计主体”内部出发,但实际上现代会计理论形成之初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活动的背景和基础之上的,当时,“会计主体”概念的产生是由于需要区别企业与个人的资产,也就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中划分出属于“会计主体”的局部空间。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在经营上相对独立。会计理论已经从“业主产权主体”会计理论发展为“企业产权主体”会计理论。这时“会计主体”的概念是独立的,但是会计并没有脱离从个体出发建立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观念。

(二)当前对会计的需求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活动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会计也随之迅速发展,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会计的需求各有不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会计的发展。

第一,企业的所有者或潜在的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决定是否向某一企业提供资源。第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依据会计信息,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据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第三,债权人要求企业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以了解企业举债经营及资金流转等状况,并作为他们判断公司偿债能力及本身信贷决策的依据。第四,供应商要根据会计信息,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以决定是否继续与该企业保持业务关系。第五,客户关心商品和劳务的质量及售后服务情况,通过分析有关会计信息,可以做出是否继续与该企业保持购买关系的决策。第六,企业雇员需要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为此,他们要获取和了解会计信息以坚定他们为企业服务的信心。第七,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通过企业的信息反馈,了解企业资产运营及社会资源配置情况,从而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法规。

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需要各有差异;甚至在同一类别的信息需求者中,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内容也有差别。这样,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会计工作和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推动、制约着会计活动。但是,各个方面普遍均能使用会计,则更明显地表明了会计的技术性属性。

二、从个体出发的传统会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已经使用了几千年,在以个体会计信息需求为主的年代,其基本还是有效的,但从个体出发的传统会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从个体出发的传统会计活动不能确切描述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联系。这是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经济联系,是两个以上个体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联系活动。无数相互交错的个体之间的个体活动联系,构成社会的经济活动。全面、正确地描述和记录经济活动必须考虑它们是一种经济联系,同时记录双方经济行为及相应的经济活动联系内容。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准确、真实地描述经济活动,这即是从社会化的角度描述经济活动。

其次,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双方互为参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个体性地描述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割裂了经济活动的社会联系,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是不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因素。

[摘要]传统屹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有其成功的方面,但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践验证.笔者认为会计理论的研究应该从社会背景和基础出发,实现会计信息生产的社会化,以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关键词]会计需求;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一、会计需求的演变

(一)会计需求的演变

会计是伴随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的生产活动的需要。随着人类生产发展水平的提高,剩余物品的出现,为了合理分配这些物品,萌生了人类最早的计量、记录观念与行为。而后,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把会计作为国家行为,产生了官厅会计及其职能部门,在当时的国家财政经济组织体制中,设置了会计部门,配备了会计官员,在会计事项处理方面采用了一定的会计方法,并有了一定的规范,会计工作已能够正常展开。

今天的会计工作形式与理论主要起源于商品经济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年代,我们常把它称之为“传统会计”。传统会计理论局限于从“会计主体”内部建立起会计理论,是有其历史根源的。首先,会计人员历来受雇于企业,使其习惯于从“会计主体”内部进行思考,会计必须基于业主产权的立场,建立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其次,现代会计理论起源于企业会计的历史,以为会计理论似乎只能从“会计主体”内部出发,但实际上现代会计理论形成之初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活动的背景和基础之上的,当时,“会计主体”概念的产生是由于需要区别企业与个人的资产,也就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中划分出属于“会计主体”的局部空间。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在经营上相对独立。会计理论已经从“业主产权主体”会计理论发展为“企业产权主体”会计理论。这时“会计主体”的概念是独立的,但是会计并没有脱离从个体出发建立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观念。

(二)当前对会计的需求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活动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会计也随之迅速发展,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会计的需求各有不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会计的发展。

第一,企业的所有者或潜在的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决定是否向某一企业提供资源。第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依据会计信息,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据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第三,债权人要求企业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以了解企业举债经营及资金流转等状况,并作为他们判断公司偿债能力及本身信贷决策的依据。第四,供应商要根据会计信息,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以决定是否继续与该企业保持业务关系。第五,客户关心商品和劳务的质量及售后服务情况,通过分析有关会计信息,可以做出是否继续与该企业保持购买关系的决策。第六,企业雇员需要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为此,他们要获取和了解会计信息以坚定他们为企业服务的信心。第七,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通过企业的信息反馈,了解企业资产运营及社会资源配置情况,从而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法规。

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需要各有差异;甚至在同一类别的信息需求者中,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内容也有差别。这样,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会计工作和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推动、制约着会计活动。但是,各个方面普遍均能使用会计,则更明显地表明了会计的技术性属性。

二、从个体出发的传统会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已经使用了几千年,在以个体会计信息需求为主的年代,其基本还是有效的,但从个体出发的传统会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从个体出发的传统会计活动不能确切描述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联系。这是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经济联系,是两个以上个体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联系活动。无数相互交错的个体之间的个体活动联系,构成社会的经济活动。全面、正确地描述和记录经济活动必须考虑它们是一种经济联系,同时记录双方经济行为及相应的经济活动联系内容。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准确、真实地描述经济活动,这即是从社会化的角度描述经济活动。

其次,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双方互为参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个体性地描述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割裂了经济活动的社会联系,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是不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