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币汇率收支管理

币汇率收支管理

内容摘要:1994年以后,人民币名义汇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而我国的国际收支却持续出现大幅度的顺差。其中的原因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名义汇率稳定国际收支顺差

问题的提出

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不仅经常项目有大量贸易盈余,而且资本与金融帐户也有大量盈余。更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与遗漏帐户也连续三年出现正值,这意味着每年都有大量来历不明的资金悄悄地进入中国。在“三顺差”的共同作用下,为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相对稳定,我国的国际储备迅速增加,已居于世界第二位,这既对人民币产生巨大的升值压力,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形成了较大冲击。从理论上看,名义汇率作为重要的价格信号应该在资源的国内外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实证上对此做出了正面的论证和解释。但是,为什么人民币名义汇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而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没有相应保持稳定,却是出现了持续和大幅度的顺差?学者们试图给予解释。刘光溪(2005)认为贸易的“奖出限入”和资金的“宽进严出”是造成持续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张晓朴(2005)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内部经济失衡的具体反映;胡鞍钢(2005)指出中国有必要改变现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对自己的贸易地位和收益作出一些调整;张睿(2005)也认为,持续的顺差不能仅仅从汇率的角度来解决,要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改革方面下手。他们的讨论多数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的,本文力求分析人民币名义汇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而我国国际收支却持续出现大幅度顺差的具体原因。

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995年—2004年,人民币的名义汇率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而除个别年份外,我国的国际收支总体上持续保持了大幅顺差。这说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并不是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有更多的其它因素可以解释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

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

在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大幅顺差,其主要原因是:

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相对于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应该更能够反应一国出口商品和劳务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人民币实际汇率(人民币/1美元)=名义汇率×(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公式,以1994年为基期,对1995年至2004年中美两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进行换算,计算出1994-2004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见表2)。

从表2和表1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以1994年为基期计算得到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人民币的名义汇率确实被低估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于名义汇率,有利于刺激出口,吸引外资,形成国际收支的顺差。

周边国家货币贬值。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基于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保持了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稳定,但周边国家货币都有20%-40%的贬值。这些国家和我国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比较接近,而人民币与美元的名义汇率维持稳定,实际上就是周边国家货币相对于人民币进行了大幅度的贬值,其出口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比中国的更有竞争力。在1994年至2004年的11年之中,只有1998年的国际收支顺差很小,而在其他年份则有大幅顺差,就是与周边国家货币贬值不无关系的。

实际上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从1994年1月1日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2000年后,在美国经济走软,并有巨大的财政和贸易赤字情况下,为改善其国际收支,刺激经济发展,美国采取了弱势美元的政策。美元对欧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美元对欧元平均下跌了35%,对日元平均下跌24%,而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在1:8.27左右,也就是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实际上也贬值了25%-35%。实际上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商品和劳务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扩大中国对欧盟和日本的贸易顺差。

投资环境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加上我国政府给予外资企业较多的优惠待遇,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例如,从2001年至2004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分别是468亿美元、527亿美元、535亿美元、606亿美元,如今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资输入国。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与金融帐户出现的巨大顺差,就是与大量外资进入密切相关的。

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由于有充裕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在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中拥有明显优势,而且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方面不是产业替代而是产业互补的关系。因此,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给中国提供了巨大的贸易机会。同时,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也有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扩大商品和劳务的出口。

套利套汇动机的驱使。在2004年美联储连续加息之前,除1999年到2000年外,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一直高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见表3)。为了获得套利套汇收益,大量国际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近几年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人民币有较大的升值空间,而且美国等发达国家又向中国施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使国际游资涌入中国以博取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收益。据估计,2000年后,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短期资本进入中国,这些短期资本是国际收支顺差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海外采购增加。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亚洲的跨国公司,大多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和出口平台。它们在中国大量采购零部件和商品,然后再把这些零部件和商品销往世界各地。据估计,跨国公司的海外采购给中国带来的产品附加值占到中国贸易顺差的60%。

解决国际收支顺差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造成国际收支持续和大幅顺差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化,而是其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巨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使人民币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为解决国际收支持续和大幅顺差带来的问题,就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有效地刺激内需。内需不足,会迫使国民经济增长不得不依靠国外市场,如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80%左右。大量顺差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国民经济面临巨大的风险。所以,调整人民币名义汇率固然重要,但扩大投资和消费,有效刺激内需,应当成为我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华民.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奚君羊.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2

3.刘光溪.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虚拟性”与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调整.中国外汇管理,2005

4.张晓朴.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平衡,中国金融,2005

5.胡鞍钢.中美贸易和汇率问题的分析与建议.国际经济评论,2005

6.张睿.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冷静看待“双顺差”.甘肃金融,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