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西部大开发统计职能加强

西部大开发统计职能加强

【摘要】文章认为,西部大开发对资源数据的需求更高,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和分析手段统计出西部的各种资源及其分布状况,因此加强投资统计、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统计;职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一方面使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愈来愈受到土地、资源、劳动力、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西部的各项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势在必行。西部大开发,舆论要先行,而正确的舆论来自于准确的统计信息。一方面,西部要向外宣传自己,另一方面外部也需要了解西部。全面、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有利于国家对西部的宏观调控和西部各级政府制定西部开发的战略规划,也有利于投资者正确了解西部的实际情况,同西部开展交流与合作、贸易与投资。

一、西部大开发对资源数据的需求

(一)对自然资源统计数据的需求

西部大开发,就必须对西部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状况有充足的信息资源和更好的分析手段。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西部地区占了66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9.1%,其中西部草场资源占全国的94%,森林资源占全国的51%,各种有色金属矿储量占全国的90%。另外,西部各省区“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优势度”位居全国首列,“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自然资源总丰度”等各项资源指标也匀排在全国前15位。这些统计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西部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有着巨大的自然资源潜在优势。因此,要立足于自然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开发规模,走集约式经营、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同时设立反映资源使用及保护的描述指标,例如水资源的描述指标有供水量、可供水系数、人均用水定额、工业重复用水及重复利用率等。依据这些描述指标,开展经济和环境关系的货币化经济核算,观察西部经济中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活动规模以及这些活动与其常规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以此反映各经济单位为保护环境而花费的投入和环境投入以后的经济产出成果。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强国富民”的长期性工作,据估计至少需要四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时要摸清西部的后备资源,重点加紧西部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积极开展西南“三江”地区、陕甘川接壤地区、青海柴达木盐类资源及新疆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察,统计出后备资源的数量,对资源进行保护性的开发与核算,以满足西部大开发对资源的长期需求。

(二)对其他资源数据的需求

资源是具有稀缺性且能带来效用的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的范围不仅包括狭义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技术资源等都被纳入到资源的范畴中。西部的信息资源库中应包括这些资源。统计活动就是对统计资源进行配置从而生产出统计资料、分析报告等成果的一个投入产出活动。西部地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凭借自身在土地、劳动力、环境、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统计活动,使各类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其统计功能目标的实现就是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咨询服务和预警监督。同时产出的数据还包括技术进步、社会贡献,不仅体现在增长的数量上,更多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二、西部大开发对投资统计及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投资统计的必要性

投资对于西部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商机,同时也有分险。一般地说,投资者在投资前要认真调研,投资项目的选择要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劳动力、优惠政策和市场优势。目前西部的环保、旅游、基础建设等项目的开发,既为东部地区的商品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富裕的资金、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成本较低但利润较高的发展空间。由于西部地区存在的市场边际消费较大,因而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更加明显。国家已制定了投资西部地区、开发西部基础性资源的战略部署。因次,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统计出公路、铁路、民航、石油、天然气、水利、农业改造、旅游等一系列最需要投资的项目,提高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把国家投资到西部的资金和西部吸引的外部资金合理配置。

(二)设立专门的投资统计和分析机构

西部大开发应设立专门的投资统计机构,以保证投资的全方位统计,并针对投资者的要求,建立一套定量的需求分析模型,先用回归方法、投入产出、计量经济学等方法确定有关参数,在投资者需求时,将最新的变量代入模型,即可进行预测分析。同时,西部地区依靠外部的资金、技术、“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流量”时,可借助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AS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预测,挖掘出各种隐含信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免在争项目、技术时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期利益。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后,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应有能力直接参与社会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审批工作,加强对社会投资的监督。

三、立足三个职能,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

(一)构建西部信息工程

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个基本职能,其中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因此统计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统计信息工程应建立并完善网络和数据库的信息应用系统。重点建立统计数据库、金融数据库、企业和产品数据库、商品和市场信息数据库、农副产品与流通数据库、再就业数据库、人口数据库等数据库体系;构建internet/intranet服务体系统一平台,形成以信息的有效传播、利用、查询为主,面向国内外的信息服务体系。同时根据西部开发对数据的最新需求,对历史数据进行口径和范围的调整,形成可比的时间序列数据,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及时、方便的信息查询,也为各个接入统计信息网络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二)咨询功能进一步加强

西部地区要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要组织专业队伍加强统计分析力量,要把有关的专家组织起来,建立“智囊型”的咨询机构,组织开展各种咨询活动,组织编写反映西部大开发进程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系统化统计分析资料,一方面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产业布局、实施步骤等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使西部大开发健康、稳定地发展;另一方面防止新闻媒介对西部大开发的过度炒作而调高人们的短期收益预期的短期行为,为西部大开发带来不良的负面作用。

(三)监督职能不能放松

西部大开发,仍然存在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统计信息的人为干扰,使正确的决策不能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把国家投入到西部的资金不能合理配置,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通过统计信息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树立很好的职业道德,各级领导要树立统计数字为经济服务的观念,力戒“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提高决策和统计信息的透明度,自觉地接受广大民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四、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

西部大开发要以人为本,促进资源、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更趋微观化和市场化。高校统计教育应适应市场对统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培养为企业直接经营管理的应用型统计人才。具体在课程设置上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加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信息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传授,旨在培养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高质量复合型、现代化的人才,全面培养学生超前思维和开拓进取等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对社会错综复杂情况的适应能力。同时,要加强全民统计意识,广泛开展统计普及教育,增进人们对统计的理解,引导人们有意识地使用统计,提高国民素质,为西部大开发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