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张道一艺术教育

张道一艺术教育

一、美术教育的社会使命

美术教育的社会使命这一命题是张道一先生1989年发表在《中国美术教育》上的一篇论文题目,也是他从事美术教育多年的肺腑之言,字里行间都布满了他对美术教育现状的关心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造就了人的使命感,人类的使命感又促进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张道一先生已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已形成自己独到的美术教育理论,他从1952年起任教于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到1995年在东南大学创办艺术学院,已培养众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国内访问学者,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虽然在严酷的磨难中历经艰辛,但始终没能被命运征服,在我国美术教育领域依然忠诚地耕耘。从美术的启蒙教育、审美教育、师范美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到参与制定我国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宏观规划,张道一先生都以极强的社会使命感、务实的教育责任感,梳理着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关心着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的栋梁之材。

张道一先生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宏伟事业,它在社会的各部门中带有基础的性质。一般地说,教育本身不直接在社会上产生效益,而是把培养的人才输送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效益(社会的、经济的)才会显现出来。研究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调理相互的关系,以利全面发展,又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兴旺。就美术教育的问题他又明确指出:作为体现美育重要手段之一的美术,如何熟悉又怎样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思想并不统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成绩当然是明显的,只是冷静思考起来,缺少整体的把握,多注重微观而忽略宏观,重技巧而轻理论。假如孤立地评估一门具体课程,收效颇大,但对整体结构却失去平衡。这样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果实很多,不少带有苦涩,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关干工艺美术教育及其设计观念

80年代初,张道一先生对我国工艺美术教育刚刚复苏时所碰到的一些现实问题十分关切,曾多次到工艺美术院校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举办讲座,发表有关工艺美术在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的许多言论,同时也阐述了他对当时工艺美术教育的观点,明确指出工艺美术教育应首先解决专业思想问题,树立工艺美术的设计观念。张道一先生认为各种艺术门类的社会功能作用,本来就存在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但若以此度彼,或是把这些问题等同起来,不仅会导致在设计思想熟悉上的混乱,也必然造成工艺美术事业的损失。在工艺美术领域,长期存在的以“画画”为主导思想的观念应该打破,从而形成一个以现代设计观念为主导思想的工艺美术新领域。他还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辩证地论述了工艺美术的本质及其实用因素,正是因为实用性,才决定了工艺美术同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它所涉及的各种造物品类,同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画画”中心论的社会偏见和对工艺美术的误解,唯一解决的办法,张道一先生指出,应从教育入手,调整教学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创建适合工艺美术教学自身规律的教育体系。

我国的“学堂”式的教育形式开创于本世纪初,图案教学先设立在师范学校,为手工劳作课程之一,后来才逐步完善。“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才开始创办实业教育,为了使国民能在接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使教育同步发展,从而创立了新型的工艺美术教育体制。当时,一些有志于工艺美术事业的人士,先后到工业比较发达的欧洲和日本学习,同时也将他们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形式带回国内,将西方一些古典设计风格和德国新兴的设计观念直接接受过来。1949年以来,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基本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工艺美术系或专业,成立了一些多学科综合性的工艺美术院校,使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从幼稚走向成熟。张道一先生自80年代以来,以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主线,拓展到工艺美术教育的诸方面进行研讨,为我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提出了有益的见解,从理论上建立了自身的体系,从教育观念上提出新论点,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补充了新内容。在工艺美术教育及其设计观念的创建中,张道一先生为此做出了贡献,同时他和同代学者一样也深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针对我国一度出现的“百袖衣式”的教学结构,张道一先生曾撰文指出:教育目标不明确,更不可能制订出有力的教学措施和合理的教学结构。也就是说,工艺美术教育的对象、目标、市场、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是制定和完善教学结构的要害。他认为,一个学科的教学结构,就好比是一部结构严谨的机器,虽然齿轮有大有小,转动有快有慢,但是必须和谐地运作,才能组成一个有机而完整的机体。针对工艺美术教学存在的课程设置、授课方法、授课内容与专业分工等问题,他认为这是百袖衣式的碎片连缀而造成的后果,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需要增补或调换“齿轮”,调整教学结构,完善教学规划,使工艺美术教学这部机器向着更协调的方面发展。

在工艺美术院校的基础课教学中,有关绘画课的设置及课时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也表明工艺美术基础教学结构与专业教学结构如何统一的问题尚有待解释。张道一先生主张“画”与“工”的量度,是建立在最终教育目的之上的,建立工艺美术的设计观念,就必须从纯绘画专业思想上转过来,也就是说以工艺美术为主体而谈绘画,在这里绘画是基础之一,而不是主体,这是专业性质所导致的,并非是排斥绘画的因素,只不过绘画在这门学科中所担任的不是主角而已。如他所说,在工艺美术教学中绘画“要害是画什么,怎样画,和带着什么目的去画,即立足点站在哪里”。工艺美术和绘画同属美术学科,因此两者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绘画就是基础练习的共性之一,但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现在讨论问题的焦点,不在于要不要画,而是不能以“画画”来代替“设计”的问题。关于工艺美术教学中设计课与绘画课所占比重和它所应有的位置,一些专业至今还存在结构上的偏差,张道一先生早在80年代初就发表如此鲜明的辩证观点,至今仍有着现实的意义,也是我们在当前工艺美术教学中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三、关于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二一”理论构建

张道一先生在长期从事工艺美术教学工作中,对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一直颇为关心,80年代末他提出了“一二一”教学的构想,为我国高等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照。所谓“一二一”教学法,即在四年学制中,一年打基础,两年攻专业,一年加强修养。这个教学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现状仍不健全、不够科学的情况下提出的,它将克服一些长期受着美术教育一统的偏见。科学的理论建构,将有效地提高高等工艺美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科学的教育。具体措施即:入学后的第一年从两个方面打好基础,一是写实的描绘能力培养,二是设计的匠意练习。入学后的第二、三年进人各专业工作室,在专业设计教师和教学辅导人员的指导下,分专题完成设计教学的主题课。与常规教学计划不同的是,张道一先生还着重提出最后一年的修养课,它包括一般史论、专业史论和选修自己所攻读的专业知识,研究与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相关的各门学科,并深人基层对生产、市场、治理、设计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撰写本专业既有理论又有实效的应用型论文为使“一二一”教学方案在高等工艺美术专业得以实施,张道一先生明确指出,改变我们目前工艺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创造必备的条件,具体创见如下:

1·从招生做起,彻底改变现行的繁琐考试。必须保证高考课程的合格成绩,废除以掩盖文化课不及格为借口的浮动不定的“分数线”,各门课程均须达到60分以上。总的说是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面试,注重对艺术灵性与悟性的发掘。

2·改变包下来的办法,采取逐年择优升级,实行淘汰制,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3·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讲义和示范作品、参考作品。制定严格的评定教学质量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

4·提高教师素质,树立设计和生产的观念。彻底纠正以“画画”为指导的教学思想,逐渐使教师在设计与制作上成为全能,并研究教学法。

5·优化“双向选择”,在第四年即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并鼓励学生在未来工作单位的合作。

四、关于工艺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

张道一先生针对我国一个时期工艺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多次从教育的宏观构架中寻找原因,发表了一些带有创见性的言论,对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他还围绕工艺美术教学中基础课与基本练习的关系,专业课与创作设计的关系,史论课与知识结构的关系等三个方面,为解决和完善在教育中所存在的矛盾,对各个方面的独立性和统一性的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

l·“在艺术上,凡基础都带有共性,不仅要学得全面,也要学得踏实,否则就无法适应进一步创作设计的需要。对于某些共性较强的基础课,己经提出的‘专业基础’、‘结合专业’以及‘为专业设计服务’等,是不恰当的。”张道一善于从艺术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以实证为依据,阐述基础教学与专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基础教育是学科需要的必修课之一,不仅是小专业范围的直接基础课目、基础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仅是服务于专业的先导,而应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治学能力的手段之一。他从全面概念的基础教育出发,提出了四点要求:(1)基础的写实描绘技能。不仅靠素描、水粉、水彩课教学,还应从广度上拓展;(2)基础图案的设计。这种基础练习与素描、水粉课有所不同,它具有形象思维的因素,要打破“四大变化和三大构成”百袖衣式的结构,抓住形象思维的规律实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练习;(3)配色练习。在研究色标与色谱的同时,使学生把握色彩学的基本知识;(4)基本制图法。培养学生制图学的基本技能。这四个方面较为准确地论述了我国基础课与基础练习的改革方向,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意义。

2·专业课是针对工艺美术学科设置每个专业范围的课程。张道一先生主张,专业没有必要分得过细过多,因为从事物的性质来分析,其科目必然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必须把一些相近或相同的专业相对归类。他认为“就世界范围来说,以现代工业为主体,以机器大生产为手段的艺术设计,分成三大块是可取的。这三大块是:围绕商品的装潢所做的设计,为各种机械制品的塑造所做的设计,和为配置室内外环境所做的设计”。除此之外,他还非凡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课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加以条理,纳入高等教育之中,使之成为专业教学的科目之一。就专业课的分工,他着重强调要加强五个方面的横向联系,使专业课的分类不流于一般,而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使之更为充实、更为完善。

1创作设计的艺术思考。美与用的辩证统一,审美的意匠与功能机构的发挥。

2人体的研究。即人与物与环境的关系。

3材料的研究。各种造物材料的性能、结构,及对物品的适应。

4工艺的研究。各种工艺手段、技术特点、加工方式,对设计的局限,及设计对工艺、材料的适应。

5消费心理和市场物资的研究。

3·史论课与工艺美术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我国现有院校所忽视的重点课程,如何将工艺美术史论纳入专业教学之中,从“共同课”中脱胎出来,是一些院校和相关专业院系所困惑的问题之一。张道一先生曾对目前学生入学前文化素养偏低、入学后又不重视补习的现实问题,提出要提高师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加强史论课规律的研究,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他还从历史、理论、知识三个方面阐述了专业史论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使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中国工艺文献知识,增长一些理论的思辩能力,从传统的工艺思想和科学思想中汲取营养,理顺工艺美术发展的脉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创作新工艺的需求。他还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阐释了工艺与科技、实用与审美、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工艺美术理论与知识结构在教育中占着重要位置的结论。

五、关于师范美术教育

张道一先生从事美术教育多个春秋,曾执教于师范学院,对我国现行的师范美术教育工作有着较强的责任感,1986年在《美术》杂志第5朔撰文《塑造人的大业》,评述了中国师范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美术教育是整个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张道一先生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学龄前儿童教育,其二是中小学教育,其三是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普通美术教育与师范美术教育虽同属一个层次,但其教育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简而言之,美术院校以培养美术家、画家和专门的设计师为主,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则不同,它以培养“幼师”、“中师”师资为主,其任务是培养那些直接服务于各个层次教育所需要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而我国的美术教育的现状又恰恰混同于普通美术教育,从招生考试到授课内容,除毕业实习课安排之外,其它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均与普通美术教育相同。所以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想从事美术创作,没有从事美术教育的意识,久而久之,造成了美术师资贫乏,大量毕业生改行的恶性循环。鉴于此,张道一先生曾指出:“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系,严格地说应当称作‘美术教育系’,唯其如此,才能纳入到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中,从而看出它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为此,张道一先生根据我国师范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实际,提出了只有将美术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既有原则又能变通的科学方法,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使之成为一门教育科学,并提出了具体举措: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规律。其中美术教育的位置、美术教师的具体职责自会分明。

教育原理: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儿童和青少年在道德品质和把握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教育工程学:面对受教育者的各个发展阶段,培养他们的性格、智力、技能和专长等的设计,以促使其更快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全部过程,也应进行合理的设计。

教学法:包括普通教学法和分科教学法。前者研究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原则、内容、过程、方法和组织形式等,后者则分别研究每一课的以上特点,美术教育便是一个分科。

教育见习:对幼儿园和中小学的现行教学进行观察与分析,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实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工作,以验证理论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张道一先生关于师范美术教育的思想在目前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阐述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观点,即师范美术教育是培养美术教育家,而不是培养艺术家,师范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带动全社会美育的提高,培养各层次教育所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六、关于艺术学教育

我国的艺术院校,培养了大量的闻名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当我们回顾历史、肯定成绩的同时,又可以看出,艺术教育结构存在一个重要的缺陷,“即在实践和理论这一对关系上,艺术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的不足”。艺术教育主要侧重于艺术技巧、艺术语言的练习,也就是说,无论是表演、演奏、绘画、雕刻,还是工艺设计,往往在具体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最大,而对于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和完善提高则相对较为薄弱。虽然艺术院校一般都开设艺术史论课,但都是为创作服务,为了艺术实践增加知识和修养。也有零星的艺术院校设立了艺术史系、科,但经常是孤立进行,如美术史论、音乐史论等,彼此之间并无大的联系,也只是作为一间单科来设置,并为自己本专业服务。而对于艺术学的宏观思考及整体研究和艺术学的全面教育,不仅显得薄弱,而且备受忽视。

张道一先生在《艺术学研究》发刊辞中指出,要探讨艺术发展的原理和规律,研究艺术实践和艺术现象以及各门类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必须建立艺术学并重视艺术学的综合教育。没有艺术活动和艺术实践固然谈不到艺术的学问,然而只有艺术的创作和实践也不能等同于艺术学的建立。长期以来,艺术界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艺、轻研究的状况十分普遍,因而造成了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的失衡。鉴于这种状况,张道一先生倡导建立中国的“艺术学”,并同时在东南大学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艺术学系。艺术学系以艺术学为重点开展教学和研究,从而为我国高等学校中填补了一个学科空白。张道一先生将艺术学系设立在综合性大学,是与艺术学的发展建设和艺术学教育分不开的。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工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大学,在80年代曾创建艺术系,其重点是培养实践人才,80年代后新建的艺术学系其重点在艺术理论的研究,这是一种合理的历史上升。张道一先生认为:“从人文科学的角度进行艺术学研究,设在综合性大学中更有利于发展。他可以与其他多种人文科学相互影响,也可以与自然科学沟通。由于艺术学的研究带有综合的性质,又属于人文科学的理论范畴,在科研、教学和培养人才方面,艺术学系与艺术院校便形成了自然的分工,并产生互补的关系,无疑对于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将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看出,张道一先生是将艺术学教育作为一间综合的人文科学教育来对待的,这正是艺术学教育区别于专门的艺术门类单科教育之所在。我们以为,张道一先生的艺术学教育思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提倡美育或者说对于普遍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对于艺术学的研究和教育,张道一先生将其分作九个方面:艺术原理、中外艺术史、艺术美学、艺术评论、艺术分类学、比较艺术学、艺术文献学、艺术教育学、民间艺术学,对这九个方面,张道一先生又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其中,艺术教育学包括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整体结构,它可以分成儿个层次的艺术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通大学艺术教育,高等和中等专门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可以看出,普通大学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是张道一先生艺术教育思想更为宽泛的延伸,它进一步将艺术学教育从专门的艺术教育拓展到全社会的艺术教育,这也是艺术学教育作为一间综合性人文学科的体现。另外,张道一先生还指出,在上述基础上,艺术学将与多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的、边缘的新学科,如中国艺术思维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伦理学、宗教艺术学、艺术考古学、艺术经济学、艺术市场学、工业艺术学、环境艺术学等,这些相关的学科也是艺术学研究和艺术学教育应该涉及的。

张道一先生的艺术学教育思想是具有综合性和普遍意义的艺术教育,艺术学教育应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提高和社会主义的文化繁荣,要有更多的人参加。而且从艺术学理论研究来看,在各门类艺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熟悉艺术的共性、共同规律和共同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对各门类艺术自身特点熟悉的深化。张道一先生在东南大学设立的我国当代第一个艺术学系可以说是他艺术学教育思想的实现和最好的例证。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玻璃艺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玻璃艺术网

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公共艺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