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一次伟大实践,需要全党全民的齐心努力,需要一种时代精神和向心力。每个时代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否则就不能形成向心力。时代精神是传统精神的延伸和发展。建立当今的时代精神,应当把爱国主义的传统发扬光大,把广大人民对祖国的依恋之情化为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就是艰苦奋斗。

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需要诸多条件,但艰苦奋斗这一条是不可缺少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我国,远古时就在民间流传着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传说古代思想家们把艰苦奋斗看成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种思想境界。《周易》认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旧唐书》认为,“夫俭,德之恭;侈,恶之大。”陆游在《放翁家训》中说,“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刘光弟集》强调,“俭,美德也,惟在上之人,力行而为之倡耳,”历史上朝代的兴衰往往与艰苦奋斗和奢靡腐化呈对应关系,秦末和隋末是反面的例子,汉初和唐初则是正面的典型。我们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把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政治本色,融入到党的宗旨、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之中。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先后创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蒋筑英精神等,渡过道道险关,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今天的胜利和成就。我们要实现下一步的奋斗目标,仍然需要这些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中国如果不普遍地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达到。”

然而,小平同志的告诫并没有被很好地付诸实施。近些年来,艰苦奋斗被许多人淡忘了,甚至被一些人当作“旧观念”给“更新”了。随之而来的是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泛滥,超前消费、大吃大喝、大操大办,比富摆阔,奢侈浪费之风盛行,党风和社会风气恶化,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成为民心向背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其应强化艰苦奋斗教育,这在当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爱国主义不仅表现为朴素的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感,更表现为高度的责任感和为国分忧的积极行为。

首先,强化艰苦奋斗教育,有利于抵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侵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效益原则和利益导向占据统治地位,但其自发消极因素也使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陈渣泛起,并且改头换面,往往以“现代化”的方式掩人耳目,广为流行,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所谓“过把瘾就死也值”,“潇洒走一回”,“跟着感觉走”,“爱钱没商量”就是当今最流行的写照。在享乐主义者和“追钱族”那里,吃讲挡次,穿讲名牌,住讲豪华,玩讲刺激,乐讲“三陪”。为了享乐,奉行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他们对“大款”、“大腕”顶礼膜拜,把朴素节俭和无私奉献视为“不开化”;把见义勇为和拾金不昧视为“傻瑁”。良心也要问多少钱一斤。至于责任感、国家利益和前途、荣誉和奉献都被抛到了九宵云外。

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同艰苦奋斗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观。由于改革开放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多年来艰苦奋斗教育的薄弱,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滋生蔓延,大大地冲淡了艰苦奋斗的传统观念。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所谓“艰苦”就是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克勤克俭;所谓“奋斗”就是不畏艰难,开创未来。要进一步向人们讲清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腐朽性和危害性;一个视享乐为潇洒的人生是苍白的,物欲横流的社会是畸形的。只有以国家利益为重,以艰苦奋斗精神勤奋工作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快乐和幸福。人们常说国富民强,这是一种辩证关系。目前我国距“富”的标准相差甚远,人口众多且素质低下,必须要进行“人工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使民强在志气上。富国强民的唯一选择就是艰苦奋斗。衡量一个人的爱国标准也是艰苦奋斗。我们现在还没有资格去追求享乐,如果只是由于十几年来我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便小富既昏,坐食改革成果,那么我们的下几步目标将无望可指。因为丧失了艰苦奋斗的意志,国将衰落,家将破败。不要忘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古训。

第二,有利于廉政建设,端正党风。反腐倡廉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大的任务。虽经严厉打击,但腐败现象仍有增无减,十分猖獗。我们反腐败也要实行两手抓: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思想建设。前者是“硬件”,治标;后者是“软件”,治本。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忘记了党的本色。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党员干部在享乐与金钱的诱惑下,耐不住寂寞和清贫,由“公朴”变成了“俘虏”。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捞取好处;利用公款购买高级轿车,进出星级宾馆,出国观光,甚至。钱不够就向下要,搞乱摊派和乱收费。劳动人民的血汗钱被无情吞噬,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党风不正,民心不平。上行下效,必然降低爱国热情和凝聚力,导致道德观念的错位和发泄性的行为。因此,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势在必行。要反复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不要忘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本色。中国的前途寄托在我们身上,全党要以为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率先实行艰苦奋斗,只有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说服力,才能带领人民群众,高举爱国旗帜,走向共同富裕。我们党在五、六十年代能克服各种困难,渡过险滩,走向胜利,是与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艰苦奋斗分不开的。

第三,有利于克服不良的社会心理,树立勤俭节约的好风气。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富裕阶层的崛起,社会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讲排场,比阔气,要面子,谈“穷”色变。人们在追寻富者足迹的同时,也在跟踪着富者的生活方式。作为先富阶层先得到了富民政策的实惠,一些人未能理解“先富”的深刻内涵,迅速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这种示范作用加上某些舆论不适当的渲染,带动了社会生活消费的超前化、奢侈化并且出现了愚昧消费和破坏性消费等非理性化倾向。富有阶层中出现了吃黄金宴、住总统房、焚币买吉利、为活人修墓等挥霍现象;尚不富裕的人们结婚也要装修住房、坐高级轿车;大吃大喝大抽已从社会进入大中专院校。社会人情消费也不断看涨,据估计每年的人情消费足以建两座三峡大坝。社会求职既要地位高又要待遇好。这种风气似乎让人感到生活水平的提高总赶不上某些人的欲望和虚荣心的增长。这种不健康的社会心理,严重背离了艰苦奋斗的原则,必须尽快改变。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在社会上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风气,纠正价值观念上的偏差,先富带后富,学习一些爱国人士虽腰缠万贯,仍节俭如初,为国家投资办学,捐款救灾的高尚品格,把钱用在发展生产和社会事业上来。

第四,有利于认清国情,增强危机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已把国情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国情是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现实状况。不了解国情就谈不上爱国主义,正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国情包括诸多要素,可以分为自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状况等)和人文国情(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长期偏重于人文国情,忽视自然国情教育,同时又受“左”的思想影响,报喜不报忧,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成为一种优越感和心理定势。国情是一个国家制定方针和政策的依据,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和评价,否则将误国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