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第1篇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大的

历史和现实意义。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党永不变质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带领人民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了蒋家王朝和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党和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带领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两弹一星”“嫦娥探月工程”、空间站建设和科技、经济、工农业发展的诸多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的载人航天精神、石油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为世人所景仰,成为成就事业的巨大动力。实践证明,艰苦奋斗精神是克服困难、兴业发展的意志力、信仰力和内驱力,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什么时候坚持了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党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什么时候坚持了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国家就会兴旺富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党不忘初心永不变质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甚至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存。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正致力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前提需要艰苦创业作保障,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目标,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强国之先。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现实作用

党和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创造并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坚持用这一精神教育干部群众,使新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一些艰苦奋斗教育的良好做法和传统,在当下也具有实际效果,需要不断继承和发扬。

树立艰苦奋斗典型,寓教于形。长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从雷锋、焦裕禄、孟泰,到张海迪、徐虎、孔凡森等等,这些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典型,为全国人民塑造了学习的楷模,激励一代代中国人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创业,奋斗不息。大庆油田近70年的开发建设,也涌现出会战初期的“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和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三代铁人”。进入21世纪以来,杨善洲、李保国、罗阳等成为各行各业选树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这些优秀代表是各个历史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影响带动着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前赴后继,忘我奋斗。

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活动,寓教于情。中华民族特别重视艰苦奋斗的启萌教育,早期的艰苦奋斗教育立足于家庭,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已经启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语格言寓意深刻,在少年时期就能种下艰苦^斗的种子。当代父母要继承这些好传统,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及早对子女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党的各级组织历来十分注重对职工进行艰苦奋斗阵地教育。诸如组织职工参观革命圣地、到先进企业、英雄部队学习考察。大庆油田经常组织的参观铁人事迹展览馆、铁人一口井、历史陈列馆、“松基三井”等,触景生情、深入实地教育职工。一些单位请会战初期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工人作报告,以举办座谈会等形式,都使职工认识到今天的发展来之不易,进一步拉近了新老职工的感情,增强了对经历过艰苦奋斗年代的老前辈的崇敬感,不失为艰苦奋斗教育的良好做法。

把握艰苦奋斗教育重点,寓教于理。当代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受过艰苦年代的生活磨难和考验,他们追求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待遇和高品位的经济文化活动。而这些,只有付出艰辛努力,才能达到。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社会物质财富还不够极大丰富,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还需要给青年讲国情、讲理想、讲道理、讲责任,教育青年自觉艰苦奋斗,为民族振兴、企业发展做贡献。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时代特色

开拓创新,因时施教。历史发展,艰苦奋斗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与当前的形势、目标、任务、实际相结合。具体讲:要与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相结合;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相结合;与“两学一做”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教育相结合;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相结合;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教育相结合;与岗位成才、科技报国教育相结合;与推进发展、建功立业竞赛相结合;与降本增效、提升效益活动相结合。从而教育和带领职工立足岗位为民族振兴、企业发展艰苦奋斗,创业奉献。

解放思想,因变施教。当今社会,不论从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科学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这就要求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要适应发展变化而变化。在教育的方式上,要由灌输式教育向灌输和诱导式双管齐下转变;由过去的“忆苦思甜”教育向忆苦思甜和“望甜思责”教育并用转变;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由僵化思想、保守意识向改革开放、更新观念转变;由习惯于横向攀比向宏观经济生活的横纵双向比较转变。当代青年善于横向比较,比谁的工资高、谁的待遇好。这样一比,就比出了失落感和抱怨心。要“忆苦思甜”,引导他们纵向与上世纪60、70年代相比,使他们看到如今职工工资已发生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这样比,就比出了幸福感和爱党爱国的民族自豪感。更要引导青年“望甜思责”。当今,我国的经济总量已步入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但横向比,我们的人均GDP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还不多。我国还有很多人不能保证温饱,生活在贫困线下。这样比,就比出了忧患意识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进取心。要教育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质量意识。教育他们自觉摒弃计划经济积习,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引导他们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由单纯求速度向效率质量并重转变;由花钱大手大脚向控成本增效益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强国。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艰苦奋斗;高职学生

艰苦奋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传家宝。艰苦奋斗不是社会发展的权宜之计。从古至今凡有成就者,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骄人的业绩,多是从艰苦奋斗中得来的。从腥风血雨中,我们党凭借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我们党又靠它攻坚克难,取得了斐然成绩;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更应高举艰苦奋斗的大旗,披荆斩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砥砺前行。高职学生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热议的工匠精神更是艰苦奋斗的另一种表述方法。为此,我们必须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法宝,滋养学生的心灵,使其入心化行。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图安逸享受。为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必须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一、艰苦奋斗的科学内涵

艰苦奋斗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指不单纯贪图物质的享受,不沉溺于吃喝玩乐的漩涡,即使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情况下,仍然心存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艰苦奋斗是一种工作作风,不拈轻怕重,不消极退缩,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高职学生对艰苦奋斗的错误理解

(一)艰苦奋斗已经过时。有的同学认为艰苦奋斗那是老一辈人的事,他们那个时代缺衣少穿,不得不艰苦奋斗;他们要挣脱压迫束缚,必须艰苦奋斗;而今天,和平时代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为什么还要守着这个艰苦奋斗呢?我们要说的艰苦奋斗,不是狭义的“省吃俭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单一地继承光荣传统,我们说的艰苦奋斗是指一种精神,一种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居安思危的民族责任感。我们了解历史,也懂得艰苦奋斗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仅仅限于知道,而没有真正把苦难的历史融入自己的血液,没有把因丢掉艰苦奋斗精神而带来的沉痛教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二)艰苦奋斗就是吃亏。毋庸置疑,艰苦奋斗在物质利益上的确要吃亏。比如,对舒适生活享受的放弃,对琳琅满目商品诱惑的抵御等等。诚然在物质利益面前会有一些损失,但在精神追求方面,艰苦奋斗者却得到优厚的回报。艰苦奋斗重在奋斗,表现为学习努力,生活节约,工作吃苦耐劳,历练出坚强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无疑是会让人终身受益的。

三、艰苦奋斗入脑化行的途径

(一)明确家庭对高职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责任。“艰苦奋斗是大人的事,我们吃苦就是为了孩子不吃苦,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点是十分有害的。家长省吃俭用,却为孩子出手阔绰,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养尊处优的心理。他们甚至出现攀比消费、负债消费,超出了学生的正常需要,只看重物质消费、贪图物质享受,丧失了学习工作的奋斗热情,影响了学生艰苦奋斗品质的塑造。家是一个小社会,作为高职学生的衣食来源的家庭,必须管好家庭的钱袋子,给子女必需合理的物质条件即可,适当给予一些物质欠缺的压力,助推学生艰苦奋斗品|的养成。

(二)完善学校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形式。首先,必须抓住课堂这一宣传的主阵地,对艰苦奋斗的内涵及价值给予深入浅出、与时俱进的生动讲析,让学生能深刻领会其内涵,充分认知它的价值。其次,利用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丰富的课余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无间断的文化影响。《荀子・劝学》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最后,综合利用评价机制,表彰学习上刻苦的、生活上节俭的、工作上奋发图强的先进分子,树立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三)净化艰苦奋斗教育的媒体环境。高职学生除了要和家庭、学校密切联系外,无一例外地要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学生了解认知社会的主渠道就是网络,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网络的及时性、快速性、广泛性的特点,在利益的驱动下,使得网络内容良莠不齐。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网络,但是由于他们对繁杂的信息缺乏甄别的能力,好奇、好玩的心理驱使他们只关注社会八卦新闻,夺人眼球的同时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精神食粮。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完全杜绝网络炫富等负面新闻并非易事,高职学生精力、时间有限,必须教给学生信息的选择和鉴别能力,发挥网络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

【参考文献】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5-0084-01

总书记在西柏坡提出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时刻牢记艰苦奋斗这一光荣传统。弘扬和培养艰苦奋斗精神,这是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在国庆4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这就告诉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把艰苦奋斗教育提上议事日程,要把这一传家宝发扬光大。我认为,要提倡和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宣传教育是必要的,但仅此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能约束和促进人们艰苦奋斗的机制。

一、必须建立有利于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约束机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和我们党的干部的行为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它不仅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形成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美德的扩展和发扬,而且是我们党的本色。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惟一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就限定我们党的干部,乃至全体党员都应首先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自觉地带头艰苦奋斗,都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而不能利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谋私,更不能腐化堕落。如果我们党的干部在会上大讲“艰苦奋斗”,会下大行“铺张浪费”,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或是与违法乱纪之人沆瀣一气,那么你讲的那一套“艰苦奋斗”的理论有多少人相信呢?其结果只能导致上行下效,助长不正之风。这几年,淡忘了艰苦奋斗,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有些党的干部首先淡忘了。领导干部艰苦奋斗的行为就是对群众最好的教育。因此,必须建立起为政清廉、勤俭节约的用人和办事的约束机制。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

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快地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

一、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据统计,在1996年到2000年的5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 3 % , 2000年更是跃上了1万亿美元的新台阶。此外,2000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 655. 74亿美元,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储备国。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到2003底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 000美元,并且,从现有情况预测,我国今后10年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10年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将进人世界前几位。但是,在胜利面前,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必须长时期艰苦奋斗的要求。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仅仅是迈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而且还偏重于物质消费水平,与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还有很大差距。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别之大,是世界其他国家所少有的,少数地区人口温饱问题甚至还没有完全解决。以经济收人为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标准,人均收人不到2000美元为低收人水平;人均收人不到300美元的为绝对贫困状态。1995年7月17日,世界银行公布人均财富统计的192个国家中,我国被列在第162位,处于贫困国家不丹与老挝之间。我国还属于低收人国家。2003年3月19日温家宝总理对记者们说:“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有3 000万人左右,这是按每年人均收人625元标准计算的”,“如果再增加200元,农村贫困人口就是9 000万”。这说明绝对贫困状态仍然未能消除,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目前人均收入状况来看,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否还需要继续艰苦奋斗呢?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就明确指出:“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发达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从各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 000美元至3 000美元左右的时期,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人们的利益需求已被完全唤醒,但能够满足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又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利益差距产生效率,但差距过大,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分配上的不平衡,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在这样的基础上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没有谦虚谨慎、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所以说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需要靠艰苦奋斗来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

再者,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中央再次强调“两个务必”,是因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还很艰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还很多。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国际反华势力对我们进行分化、西化的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国内经济形势虽然很好,但劳动再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上各种思潮交错,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仍然在侵蚀着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因此,在历史发展的今天,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只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艰苦奋斗要经常讲,要年年讲,月月讲。因为它是我们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法宝。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我们时刻都要坚持和发扬的。只有艰苦奋斗,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来讲,艰苦奋斗,既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增长才干,又可起到警示作用,让人自强不息,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当我们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想一想艰苦奋斗,心里会更加平衡,意志会更加坚强。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党中央强调“两个务必”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行动上要真正体现“两个务必”的精神,以保证我们党的政治本质。任何时候,只有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一出发点和归宿,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的疾苦,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甘愿做人民的公仆,时刻不忘党的宗旨,我们才能摆正自己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人民才能相信我们,依靠我们,才能愿意和我们心连心,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永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部分党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严重,强调奴性统治;不讲科学,好大喜功,生活奢侈糜烂;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所有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与时展背道而驰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克服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期望。

三、艰苦奋斗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动力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坚持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的情况下发展壮大的。可以说,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后,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靠的是艰苦奋斗。而且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依据我国当时的国情一再强调,要使我们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要使我国更快地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为此提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的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技、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党的作风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新形势新阶段,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得到了继续发扬。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人民总体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低水平的;相对于我国东西部人均收人状况来说是不平衡的,甚至是不全面.的。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开始出现了脱离群众,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的现象;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有滋生蔓延之势。

艰苦奋斗精神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个代表”;艰苦奋斗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时提出: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本文将就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及方法作出探讨。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

不同时代、不同使命所要求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必须有所不同。那么,在当今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究竟是什么呢?现在看来,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居安思危,永不止步

回顾中国共产党业已走过的80年艰难历程,我们经过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亿万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不断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完全有理由为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而骄傲与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甚至漠视目前及今后摆在面前的巨大考验。从国际环境看,中国经济的弱势还相当明显,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例如,1949年中美人均国民生产值之比为119,而1997年则扩大为143。从国内环境看, 我国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生态环境恶化仍在延续,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加之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和超大型社会,在实现社会形态的转换过程中必然带来的诸如社会失序、道德失衡、政治动荡等一系列尖锐问题,都时刻提醒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不能居安思危,不断前进,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励精图治,知难而进

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是一项前人未曾走过因而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的事业,加之整个国家尚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任务重,时间紧,阻力大,种种不稳定的因素和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将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兢兢业业,善于摆正个人与集体、小家与大家的位置,必要的时候,要勇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增强驾驭形势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勇气和能力,以一种迎难而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恒心去面对一切困难,在国家和社会需要时,适时而动,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和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这样,就一定能够完成我们应该且必须完成的伟大事业。

(三)勤俭节约,清正廉洁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勤俭办事,清正为人,不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干事业的重要经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持这一点。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容易产生错误认识甚至栽跟头。毋庸置疑,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经创造了远胜于过去的好的条件与环境,但与此同时,倘若实事求是地考察研究,我们便不难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中,我们鲜有优势可言。加之人口多、底子薄的绝对事实,离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尚有相当距离。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从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的挤压中突出重围,就必须坚持和发扬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首先要带头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和以权谋私,真正心系祖国和人民群众,自觉与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创业、同甘共苦。

(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没有现成的书本经验,一切要靠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20多年来,我们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其艰辛困苦不言而喻。而正是这种精神,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它,我们才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震惊、令中国人民振奋的巨大成就。探索,是我们不断取得正确认识从而实现创新进步的有力保证,而创新,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历史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慨,不断探索新情况、新规律,不断革除陈规陋习,从而不断实现新发展,这一条应当成为今后长时期的重要经验。

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迫切需要

(一)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

几千年来的发展史已经表明,中国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历来以不畏艰难困苦而著称于世。也正是凭借着这种宝贵的精神,造就了整个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辉煌地位,并赢得了民族尊严。但到了明清尤其是近代,因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而导致落后挨打、处处受辱的惨痛教训,也时刻警示着中国人必须改革,必须靠艰苦奋斗、顽强打拼去求得发展。党的80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领导的事业的成败与兴衰,无不与艰苦奋斗精神的扬弃休戚相关。通过80年浴血奋斗,到“九五”末期,我们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已实现小康;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百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在不断地努力前进。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现在看来,80年的奋斗史尤其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的正反经验均表明,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应当而且必须告诫人民尤其是广大共产党员保持和提倡艰苦奋斗的传统。

(二)当前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更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首先,从全局和整体看,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即意味着在今后一段长期内,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会很高,加上改革缺乏经验,遇到的阻力又大,困难又多,任务又重,对此,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其次,已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越困难的时期,也将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越容易发生嬗变的时期。我们正处在体制大变革的关键阶段,市场经济固有的负面效应必然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导向,直接表现就是利已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疯狂滋长。而现实的要求是,越是健全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就越需要利用道德和精神的矫正功能,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以矫正那些不良倾向。第三,就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共产党而言,其自身所面临的执政考验也离不开艰苦奋斗。我党经历了80年发展,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信任和拥护的领导核心,但目前正面临着前未有的考验,其中主要包括:(1)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重要时期的党,其接班人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党的先进和战斗力;(2)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履行执政职能,党将面临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为此是否有足够的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3)面对愈演愈烈的腐败挑战,党将如何以及能否迅速抓好党风政风建设,以保持对人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等。这些迫切和棘手的问题的解决,当然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的大力弘扬。

(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确保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其精神实质在于通过“三个代表”使党永远保持应有的先进性。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状况,认真研究和解决生产力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就要坚持改革开放,自觉调整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为生产力的发展指明方向、开辟道路、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要大胆扫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要勇于正视党在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种种问题,以改革的精神解决那些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体制、习惯和做法。总的来说,要想改革,要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然会削弱和触犯旧体制、旧势力,为此就必须做好奋斗抗争的充分准备。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它决定着我国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与此同时,中国先进文化的主流将会不可避免地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重重包围,种种非主流的甚至是包含险恶用心的文化与思潮还将在一定时期、一定场合下甚嚣一时。这都给我们的进步平添了许多的障碍,在这种形势下,缺少大无畏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很难想象后果的。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共产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道理似乎不言自明。我们党80年的成长壮大的历程就是一部为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思想基础。在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有的党员干部把入党、提干当成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一旦“得道”,便贪色敛财,腐化堕落,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断膨胀,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真正实现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同甘共苦,重塑鱼水关系,事关执政大事。

三、新时期如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几点思考

(一)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首先需要科学地观察和判断形势,正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在全国尤其是在全党范围内树立忧患意识

应当承认,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天的不足无疑会使我们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而且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地区间不平衡又非常严重,加之作为后发式国家想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发达国家曾用较长时间完成的任务,本身就是一项历史性难题。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对我社会主义的压迫和裹挟将随之加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愈演愈烈,将旷日持久。另外,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需要大刀阔斧地革除的旧事物、旧体制很多,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也很多,触及的利益将是多层面的。因此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要使新体制从根本上取代旧体制,必然会遇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阻力。要把各方面的改革顺利进行下去,必然面临比以往程度更大、范围更广的困难。再者,改革作为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它必须伴随着巨大的价值理念的冲撞。在新旧道德的交替之际,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无所适从,从而加剧道德观念和价值尺度的迷离,增加社会矛盾。上述情况表明,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领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只有正视这些困难、风险和挑战,才能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党内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才有利于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坚决破除享乐主义,在全社会倡导廉政为民、艰苦创业的风范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如何,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艰苦奋斗精神发挥的状况与效果。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说:“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告诫全党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众所周知,享乐主义和腐败现象从来都是艰苦奋斗的天敌。鉴于当前某些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大肆追求享乐,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今后我们必须采取坚定有力的措施,通过在全党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增进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改善现行的领导体制和干部制度,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和评价体制,使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艰苦奋斗这个原则问题上,真正发挥带头作用。

(三)坚定不移地贯彻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艰苦奋斗的主流精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艰苦奋斗的主力军,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热情,才能创造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几十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和衷心拥护,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党实践了党的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着血肉般的关系。当前在全社会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为本。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条:一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与群众同甘共苦,牢牢把握执政党的生命线;三是要向群众学习,改进工作方法,在市场条件下,在领导工作中,运用主观与客观统一,领导与群众结合,一般与个别结合,全局与局部结合等方法,当好人民公仆,使人民群众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跟党走,同心同德,艰苦创业。

(四)积极加快体制建设,使人们艰苦奋斗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然而现行的体制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这种精神的发挥。就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而言,目前明显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还缺少一套定型的健全配套的制度体系,由此造成某些制度真空和新旧制度间的磨擦,导致人们获取奋斗的机会、创业中及创业后的评价等出现某些无章可循的现象。二是已建立的制度有的没有得到普遍严格的遵从,未能有效发挥规范和整合作用,且由于受传统积习的消极影响,生活中出现不少有章不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致使制度规范的约束力削弱。由此必然导致真才实学者无用武之地,不学无术者却占据要位,耀武扬威,最终扼杀了许多人努力奋斗的实干精神。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今后在制度建设中一要真正全面确定公开公平竞争的机制,以绩取人,任人唯贤,为那些有务实精神、埋头苦干、绩效显著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晋升的机会,以保证那些有能力、有贡献的人确实得到应有的肯定、尊重和回报;二要尽力打破身份界限、特权门第、人情关系和金钱多少等对组织用人、分配制度及领导制度的干扰,确立一种将责权利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从而在根本上能保证和鼓励每个人充分正确发挥其艰苦奋斗精神的新体制,为艰苦奋斗精神的倡导提供良好的社会空间。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是艰苦奋斗的典范,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党都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必将有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助于忠实践行“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有助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Arduous

Struggle, Carrying out“Three Represents'” Faithfully

LI Li-chuan

(First Teachers College of Hunan, Changsha Hunan 410002)

相关期刊更多

健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宁德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