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兴国之光艰苦奋斗思考

兴国之光艰苦奋斗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与荣辱观,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早在1939年5月同志就在《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一文中讲到:“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1945年4月23日,同志在《两个中国之命运》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燥,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1956年,同志又在《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一文中,把艰苦奋斗上升到我们党的政治本色的高度,成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一个本质性标志。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兴国之光”。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我们党和军队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光辉历史和新中国五十多年的辉煌业绩,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在领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过程中,我们党一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历经磨难、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当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看到住着简陋的窑洞,睡的是土炕,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十分惊奇。从这些点点滴滴细小的事情上,他发现了共产党军队的一种伟大力量。他把这种力量叫做“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斯诺讲的这种“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是什么?就是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铸就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靠这种“东方魔力”,我军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全军上下官兵平等、团结一致,成为一支有新风尚的队伍。正是靠这种“东方魔力”,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紧密地团结起来,全军官兵拧成一股绳,攥成一个拳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了国内外的敌人,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正是靠着这种“东方魔力”,全国人民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人民军队,从而真心实意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军队,使我们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法宝”。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外在体现,集中反映了党的精神风貌,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心心相连,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获得当群众“带头人”的资格。如果只是把艰苦奋斗放在口头上,不在实践中认真履行,就会脱离群众、疏远群众,失去群众的支持,失去号召力、凝聚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就以李自成的例子和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为教材,号召全党“进京赶考”,以艰苦奋斗精神确保合格。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印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忧民兴国,逸豫亡身。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也正如总书记所讲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历纪磨难而绵延不衰,屡处逆境而昂扬奋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历史。*5年,我们完成了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的第十个五年计划。*6年,我们又迎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跨入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伟大时代。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铭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历史教训,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远离奢华风气,以骄奢淫逸为耻,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正如总理在十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我们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清醒,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苦。形势稍好,尤需谨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坚定,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就在于它的刚健自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我们必须做长期努力奋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