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深化学习内容,丰富、提炼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本文将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正确认识、自觉接受探究教学新方法、明确探究活动目的,选择探究活动内容、作好活动的预设,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依据课堂实际,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等方面探讨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

【关键词】政治教学;探究教学;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深化学习内容,丰富、提炼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那么,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呢?本文将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正确认识、自觉接受探究教学新方法

探究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要使学生真正有独立探究的机会和愿望,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这种指导和帮助的形式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有很大不同,主要是通过安排有一定内在结构、能揭示各现象间联系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在关键时候给学生必要的提示等。这就是说:教师不直接把构成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新知。

根据师生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探究教学可分为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两种形式,定向探究是指学生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它既包括教师提供具体教学事例和程序,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探究,也包括教师给定要学的概念和原理,由学生自己发现它与具体事例的联系起来探究。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在自由探究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起着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探究活动大多数属于定向探究,只有部分综合探究活动属于自由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将探究活动定位为正文,在四个必修模块中共设探究活动412个,其中必修一114个,必修二82个,必修三98个,必修四118个,新教材不惜笔墨设立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行学生活动为主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愿意学,会学,才能学得好。探究教学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精神。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对探究教学的精神实质有清醒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探究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明确探究活动目的,选择探究活动内容

探究教学属方法范畴,方法要为目的服务。实施探究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锻炼哪方面能力,是要对学生产生哪些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影响。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可以依据目标筛选材料,设计问题。

关于活动素材,我们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也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然,我们更可以把社会中热点问题变成探究教学的活动素材。新教材遴选了大量的可作探究活动的素材,这些素材绝大多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生活性和可操作性,是我们组织探究活动的首选材料。就是这些材料,在我们具体教学时仍然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不能全部照搬。有些探究活动必须使用,像规定类探究活动,如必修一P84中的“利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计算”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给生活提供实际支持,体现了贴近生活的理念;同时在计算活动中还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收入越多,纳税越多,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是国家进行再分配,调节社会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像践行类活动,如必修二P42“公民向政府求助和投诉的途径”探究活动,该探究活动列举了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四种途径,这是践行类活动。通过对该践行活动的探究,可以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求助投诉途径,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具体指导。另外,具有一箭多雕功能的探究活动和具有强烈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探究活动也应尽可能的使用。

而那些脱离我们生活的、过时陈旧的、不符合地方实际的我们就应大胆地置换或弃之不用,如“政府在非典中有作用”我就给它置换成了“今年冬天的冰雪灾害中政府的作用”。除了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探究活动材料外,我们还要增加一些社会热点材料,身边现实材料、本地的乡土材料,诸如奥运、藏独、肉价上涨的问题。

一个原则,就是活动素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教学目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为的是引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有效服务于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探究活动材料的用与不用,用多与用少,怎样用,要根据教学目标而定,要为教学目的服务。对于某一节教学内容来说,既不是活动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探究教学活动的多少要依据内容而定,能说明问题就好。因为探究活动要占用不少时间,我主张尽量集约化,少而精,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三、作好活动的预设,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顺利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不仅要对探究活动进行精心选择,还对要进行的探究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到,把教学预设做好。

首先,要对探究教学的情景材料进行选择。没有课堂情境,思想政治的课堂将失去活力。情境是学生在学生时代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模拟情境在这里成为学生体验社会的平台,真实情境使学生能够走进现实的生活。通过设置情境,学以致用,有利于评价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态度。课堂情境从内容角度可以划分为热点情境、人文情境、生活情境等类型。课堂情境设置的来源可多途径获得,可以利用教材资源,报刊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和即时资源。例如在必修二《政治生活》的第二课“政治参与”的学习时间,适逢两会召开,把两会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最新信息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关注新闻时事的热情,又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使用现成的材料作为问题情境外,有时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性设计情境,促进理论与现实的衔接。如必修四《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的一个探究活动。情境导入:展示一组情境,

1.育大国的变化历程)

2.《某开发区的经历》:森林公园——伐木中心——木材超市——根雕艺苑——沙漠公园。

3.采访札记:“为什么辍学?——放羊;为什么放羊?—-攒钱。攒钱干吗?——娶媳妇;娶媳妇干吗?——生娃;生娃干吗?——放羊。”

设问: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以上事例是否是发展?为什么?

本情境设计新颖,典型,渗透德育功能;设问难度适中,没有要求学生依据教材作答,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分析,暗藏对生活经验与科学理论的差距分析。教学实践中,本组事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学生是这样回答的第一个是向前的发展,第二个是向后的发展,第三个是恶性循环。

其次,对探究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思想政治课时代性精髓,决定了课堂教学应立足现实,探究现实并解决现实问题。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矛盾是事物前进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矛盾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矛盾设计越符合学情,越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小问题,大学问”,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矛盾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和谐成长的过程。所以问题设计应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有参与的激情。问题创设要有开放性,让学生打消当众失败的尴尬和顾虑,设计什么问题?难度大小?难度较大的问题怎样给学生搭桥?问题由什么层面的学生回答?是集体回答还是个体检测?是激发自愿抢答还是点名抽问?以上问题,必须坚持以学情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在备课时,自己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周全,别人(包括教材)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体会他的用意。例如,必修二《政治生活》,几乎每框题的结构都是:情境导入——课程内容——情境回归。在情境导入设计的“探究与共享”活动中,有不少问题的正确答案需要学习完本节,甚至本课后才能回答。先前的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正确与否不作评价,目的就是要引发学生兴趣,学完后,再来个情境回归,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答案,效果特别好。

第三,对探究活动的时间、实施方式进行预设。有些内容设置的探究活动量少,有些内容需要设置的探究活动多,有的探究活动需要课下收集资料,有些还需要实地考察,因而要对探究活动实施时间、方式进行预设。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商业银行的业务”课前安排一组学生到银行的营业厅观察银行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结算业务,课堂上他们介绍观察到的现象,引入问题进行探讨。有些问题要大家一起探究,有些探究可分组进行,像并列关系的探究活动可采用分组探究的方式。例如,《经济生活》P3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本框共设立9个探究活动提问19个。如果这部分探究活动都在课堂上逐个使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该框中经济成分都是并列关系,不是纵向递进关系,因此,可对前面七个进行分组探究,既是对课本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合作共享理念的具体实施,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探究活动的预设,不仅要考虑到情境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置,更要预设探究活动的实施时间,实施细节,可能出现的生成。这些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探究活动才具有可控性,为预定目标服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教师活动减少,丝毫不意味教师工作的减轻,相反在教学准备要花费更多的心血,投入更多的智慧,相应对教师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四、依据课堂实际,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的一大特点是课堂具有生成性。一是探究活动中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提供课堂生成性的空间。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合作,营造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构建相统一的动态教学生成过程,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在某情境展示后,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情绪,在师生对话中,可能会有什么问题出现,在学生讨论时候可能会出现哪些分歧,可能在哪个问题上会产生新的观点等等。这是一种可以预设的生成。二是课堂教学是一全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突然产生的观点、问题,或者一个例外、一次意外,也会形成教学生成。根据生成是否被预设可分为预设内生成和预设外生成。对于生成,教师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可能不大一样,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必须对生成进行美化。

面对课堂生成,教师的一句赞美之辞,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简单的点头默许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和力量。而这恰恰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生力量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纯洁的爱使学生们精彩的生成更加精彩,点燃每个学生的创新之火,鼓励学生走向探索和研究,让所有的学生的生成更有价值,促其健康发展。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随机生成,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呢?此时,应用一定的教学机智,或扬长避短,或旁敲侧击,或给予暗示,或因势利导,或课后讨论等都是比较科学的处理方法。教学机智实质上就是一种转化,就是让有效的生成“小题大做”,就是让无效的生成“烟消云散”;它又是一种转移,就是把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抛给学生,把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完成任务,对于课堂上师生均无法解决的问题暂时搁置,转向于其他的问题的学习。教师切不可胡乱作答和随便处理,要防止给学生解答错误,还要防止伤害学生的求知欲和他们对教师的信心。

一般来说,生成美化后的课堂,可能会在预设的轨道上前进,也可能完全进入新的未预设的轨道。这都无所谓,只要是促进学生生长和成长的,是促进学生自我意识,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都是可行的,有效的。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必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课堂评价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课堂活动,把过程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注重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课堂行为的经历是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交往活动,学会理清思路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极大地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促使每个个体潜在的认识立场、观点、信念或认识模式,伴随着他的见解的发表而“显现”出来。

在与别人即时即境的交流交谈中,往往会启发自己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火花。这种教学活动非常有利于实现政治教学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包南鳞主编.《素质教育大参考》[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有限公司教育出版社,2007.

[3]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主编.《中学政治教学参考》[M].陕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