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考试总结

科学考试总结范文精选

科学考试总结

科学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一、领悟新理念

本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想富有成效的贯彻新课改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上,而新理念在专业发展上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能不能真真的领悟新理念是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能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改的关键。

加强理论学习。课程改革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并不断探索的历程,管理者、专家、教师都应该是新课改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教师。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课程改革要实现专家指导,基本上做不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想及时的获取、了解、领悟新理念就必须积极参加市县等教育主管部门为我们提供的“走出去”的学习与交流,如组织去徐州一学、丰县中学等先进的实验区进行课例观摩和听取专家的学术报告,专家学术报告可以对我们实现高层次的智慧引领。

另一方面,教师要与学校为我们“请进来”的专家积极“交流”。如学校为我们购买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我们要让读书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和专业成长的方式,让我们立足于专业成长和发展,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爱读书,勤读书,在理论学习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之水。再次,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演讲、读书报告、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读书积极分子评比等活动,这些可以说是我们获得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加大科研力量。进行科研的本身,就是学习、领悟、运用新理念的过程。三年来,我校历史组的老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历史组的老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定期开展教学活动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说我们把学校变为实验课题的实验基地,这对于我们共同领悟和贯彻新课改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我校的老师积极在教学中探索活动与探究课的上法以及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并撰写成论文且多次获得徐州市市教育学会的嘉奖。

二、实践新理念

任何的理念,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新程,大多数教师在刚刚接触时都会发现教材内容多、要求高与课时不够的矛盾;初高中课程衔接断层,教学内容偏难偏深;教材时序性差,专题体例要求过高;教材偏重理论性,材料凌乱,历史的系统性不足;现有的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不适应课改的实际等困难。为了应对并解决新课程带来的诸多问题,追求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打造精品课堂,以推动新课程实验的深化与发展,我们教师必须将新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实践新理念。在这方面本人在教学中以下有几点心得:

1.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本次课改一个重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再把教材放到“圣经”的高度,而认定一切有利于教学并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素材都是教学资源。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所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

立足于学校开发校本资源。这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可以在方法、知识、能力三个系列上做文章。如方法篇可以介绍历史学习的常规与方法;再比如知识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可以向学生提供中外知名人物的事迹、著作和观点的;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历史分析或提供相关的理论观点的;还可以向学生提供能反映出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价值取向口号等。

编制教学案。“教学案”即教与学的方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基于问题和任务立足于学生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案。因为目前与高中新教材匹配的优质课程资源较少,所以教学案的编制是必要的。如可以通过情景、任务和问题等的设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建构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

2.扮演好主导者而非主体者的角色。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应该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指导上。在历史教学中,我尝试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立足于学生,创设适合个别差异、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与教育环境;另外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如历史小论文、历史制作、历史调查等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学生可以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调节和控制,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些活动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3.提高课堂效益

合理的整合教材。本人在《浅谈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整合》中曾谈到:在“一标多本”的背景下,考虑到课时、体例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习惯等具体问题,本着新课改的精神,大胆的地对教才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删去非课标内容;增补、替换、更新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的属于新课标的知识,无论对于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都是有益的

如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知识点比较琐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再加上古代史是初中历史七年级的内容,由于时间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导致学生们对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不甚了解。如果我们“以本为本”进行教学的话,其课堂效益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如补充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再结合本地的行政区划变革讲地方行政制度转变,最后让学生自主利用表格方式归纳总结出中央、地方制度的演变过程。这样就可以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能够学以致用。

合适的教学方法。本人在《历史问题教学法初探》中谈到,教无定法,一切等够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学教师教的方法都可利用。

如在教授《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课时,通过联系现实,使用有关十七大的有关报道,使学生通过直观方式进入现实中的民主政治生活。另外布置学生课后访问我县人大代表李运军校长和政协常委陈蕾老师,请他们谈谈是如何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回家后问问家长本村的村干部是如何产生的?只要引入学生身边的政治与生活,历史课堂就会立刻变得鲜活、深刻,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关注家乡、关心时政,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及时的教学评价。“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以教师在课堂进行及时反馈的基础达标、能力提高、拓展延伸的多层次教学评价,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必须的。教师还应该努力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及时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师调整和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其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如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激励性评价等都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实现轻松教、愉快学、满意考的新课改。

4.重视集体智慧、利用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集体备课可以说是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有效方式,这样可以突破个人的“孤军奋战”,集思广益达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效果。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集体备课。

另外,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理论素养的提高,只要我们每节课都能认真的对教学进行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利用这些反思的话,我们的历史课就能够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科学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高中生物的考试成绩是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反映,因此生物考试成绩的统计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有效的成绩统计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对教师后续教学进行改进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高中生物成绩的统计对教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探析有效发挥生物成绩统计作用的途径

1.增强成绩统计的频率

高中生物考试一般来说分为月考、季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而往往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大部分教师只会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进行统计,结合这两次的考试成绩来分析学生这半学期和一学期的成绩,而忽略了如学生临时抱佛脚、在考试中偷看别人成绩等情况。仅仅是统计期中、期末成绩往往不能科学地、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而教师应该对月考、季考甚至是周考进行统计,虽然统计工作比较繁杂,但是增强高中生物成绩统计频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

2.运用工具软件进行成绩统计

教师应该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将此充分地利用到生物考试成绩的统计工作中,相较于传统手动统计成绩来说,运用计算机工具软件更有利于发挥成绩统计的作用,在统计的整体上比传统手工统计更加系统化、便捷化,教师通过软件统计出来的数据能够更加一目了然地看出学生分数分布情况。在生物考试成绩统计中,鉴于软件成绩统计的优越性,教师还可以将成绩提高或者是成绩明显下降的同学清晰地标记出来,更有利于之后教学的开展。

3.细分成绩统计内容

发挥生物成绩统计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还应该将成绩的统计进行细致划分。传统高中生物成绩的统计内容往往是“姓名、成绩、名次”,而细分统计内容则是在统计时,会增加具体知识点的成绩统计,如“生物新陈代谢章节知识点分数”“生殖和发育章节知识点的分数”等,虽然这种细分工作很繁杂,但是一旦统计出来,教师就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比较清晰、深刻的了解,相比于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就进行教学活动更加有效率,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讲解。

4.对成绩统计进行描述性分析

每次进行成绩统计之后,大部分教师往往会就此结束生物成绩统计工作。其实,在统计之后,教师还应该对统计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也就是对统计做一个规律性的总结。如教师可以统计学生在“细胞”学习中,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还可以对学生整体在考试成绩中反应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的分析。统计的本质在于能够促进后续教学的有效进行,只“重形式不重结果”是违背成绩统计的初衷的。

5.增加成绩统计的对比分析

在高中生物成绩统计时,教师可以对这学期已经完成的考试成绩统计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几次生物考试的成绩往往能够反映该学生在总体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因而教师通过科学的对比来研究不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之后的教学该如何展开,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6.将统计结果及时和学生沟通

教师对学生成绩统计完成并且做出一定的总结之后,要将改进的建议以及成绩反映的状况及时和学生沟通,因为所有统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改善当前的学习状况,因而教师必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成绩上反映出的问题的合理交流,给予学生在后续生物学习上的科学的建议,充分发挥成绩统计的作用。

三、总结

科学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在高校教学中,考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考试能够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考试能够评估大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各级各类高校的考试设置、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很多的传统题型如名词解决、简答题等纯记忆性题型仍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在网络环境下,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迅速的从网络里获得答案。这样的考核无法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水平。另外,现行的考试制度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记忆,缺乏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故高校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行高校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考试制度是对大学生完成大学阶段知识学习、修完学分从而达到毕业要求而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既是高校对大学生在大学某个阶段“学”的一个评判,也是高校对老师在这个阶段“教”的评判;考试的结果还是管理部门奖惩学生的主要依据。然而,提倡素质教育多年的大背景下,高校考试仍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考试复习过于依赖划重点、答案过于依赖网络

因为大学生课程成绩绝大部分取决于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所以当这门课程结束前,学生总会要求任课教师指定考试范围或出复习考试题便于学生复习迎考从而增加学生的过关率,加上现在对老师的评估很大的一块来自于学生对老师的评估,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差了,那学生可能会对老师差评,影响老师的绩效,为此,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有意无意地给学生透露考试的相关题目与题型。这种行为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惰性和取巧心理,平时不用认真学习,只需要在期末复习阶段按老师划的范围认真记忆即可,严重的影响了平时教学和学习的质量。而且由于考试题型单一,期末试卷尤其是基础理论试卷考试中几乎千篇一律的五到六大项: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案例题等。题型固定、僵化呆板,死扣教材,重记忆、轻能力;检验学生能力的题目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在考前复习时甚至不需要翻找课本,网络上就有现成的五花八门的标准答案。学生只需要“百度一下”再将答案记住。有的同学甚至都懒得记忆,直接把答案微缩后作弊。这样的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既不能正确的评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也不能选拔出优秀人才。

(二)考试目的错位,学风、考风异化

目前,由于所学书本知识与社会所需知识与技能的背离,多数学生的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数,为了通过,为了拿奖学金,考试结束之后就将书本扔之一边;而多数任课教师也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只要求学生掌握自己上课所讲授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如何应对社会的、应对未来工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数十年不变,与社会与现实脱节严重,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论的心理。加上考前老师大力渲染考试重要的作用,触发了学生对考试的抵触情绪。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考试,不择手段,抄袭等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三)考试后分析、总结与反馈不够

考试是一种评估,评估就应发现学生的不足并要求学生改正,评估也要求老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然后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调整、改进。但在大学中,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一个成绩,要一个通过,考试过后基本没有学生会向老师要求看试卷的反馈,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进。而对于老师来说,改完试卷,交过成绩和考试分析以后就意味着一个任务的完成。而且,大学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各学期的期末最后一周,考试结束后就是假期,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早日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务部门一般要求教师在正式放假前在网上登渌学生考试成绩,便于学生及时查询。如果不能及时上报成绩,算老师的教学事故,所以,为及时在网上登录学生考试成绩,教师只是匆忙改卷、累分、上交、登录,对于试卷分析,仅仅统计及格率、优秀率、均分以及各分数段成绩的分布,学院、系(室)也很难组织教师和学生对试卷科学地分析。所以,考试对教学的评估和对老师以及学生的反馈也无从谈起。因此,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考试改革策略

(一)明确考试目的

考试的目的促进教与学,也就是说,考试的目的是让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更有针对性的、更负责任的去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要求更努力的学。师生在教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教学相长,使学生能够达到自我挑战、自我调节、自我超越、自我创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最大程度的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所以,我们要把考试的目标定位于检查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是否实现,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不应把考试单纯视为一种总结性评价,把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区分学生的手段。

(二)构建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为了规避仅仅通过网络资源的获取就能考好的现象。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以利于引导学生向着创新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炼的方向努力。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选择恰当的考试方法的组合:闭卷考试、口试、课堂讨论、作业、学习体会论文、小组实践报告及小练习等。当然,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类:

1.口试

口试对于面对面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稳固程度和应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应变能力、思维敏捷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其他类型的考核无法比拟的。显然所有文科课程及所有双语课程最适宜增加口试。口试的形式也要丰富,除口头回答教师提的问题外,还可以有读书汇报、小答辩、学习小组的课堂辩论、专题演讲竞赛等等。

2.闭卷考试

闭卷考试是目前最常用、最普遍的考试方法之一。但目前限于闭卷笔试的规范性要求,其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尤其是片面地强调记忆的再现,如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以及部分的判断及选择题,这些考题的答案在网上获取轻而易兴趣,甚至用百般几秒钟就能获取答案,而这些题目又明显不能准确的考核学生素质和能力。其实近年来,部分高校开始推行的半开卷的笔试形式效果不错,多地高校已有这种考试形式,它是允许每个学生可以携带事先准备好的自己总结的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一张A4纸,这个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也可以减少学生机械记忆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实现从机械记忆向培养能力方向的转变。笔试还有小论文、读书报告、课程学习报告等多种笔试形式,这几种形式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思路的总结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本专业科技前沿知识的了解。另外这些各种各样灵活多变的考试形式使得学生再也不能在网络上找到标准答案。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深入的学习,从而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段考

针对只注重最后一考的弊端,应适当增加阶段考试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不太重要的被“冷落”的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学生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坚实、也不会出现学生为了期末考试而废寝忘食地“突击”。众所周知,就是因为平时学生学习压力较小,学生上课是清闲的,课堂上他们仅带着手机和课本就来了,有的时候甚至连书本都不太,仅带一部手机就来了;教师台上讲课,学生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玩手机或睡觉,有时觉得有些资料重要的拿出手机拍拍照就可以了,而到了期末时学生夜以继日地背书或在网上搜索答案。也就是说忙的时候忙时,闲的时候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增加段考,减少最后一考的比重,就给学生平时的学习增加了压力,夯实学生的基础。此外,段考的增加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均衡,这样“平时清闲、期末慌乱”的不规律的作息将会“烟消云散”。

(三)考试内容动态化、灵活化

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考试内容要着重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即不但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察学生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考试内容不仅仅在课本上和老师课堂上讲过的,关键是要考察和评估学生的实践、应用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做题时要运用理解、分析、创新的能力。试题的设计也要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生的可塑性极强,通过设计科学而合理的考试,能够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向着考试目标前进,并通过考试结果的比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四)注重考试评价过程化

减少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考试总是存在着许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要使课程成绩能够正确反映学生的能力,就要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并把考核的结果计入到成绩当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灵活运用课堂讨论、作业、学习体会论文、小组实践报告及小练习等方式方法,及时了解并引导学生的学习,要让同学们体会到不光考试结果重要,学习的过程同样重要,减少平时不努力,考时靠突击的现象,也必然会为了期末考试成绩而挺而走险进行作弊等不良行为。

(五)加强对考试结果的反馈

要想真正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在考试结束以后,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考卷,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考虑考卷中有些题目出了是否恰当,如何把试题出得更具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而且,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改正自己考试中的错误,正确的掌握知识,最好在考后上一堂反馈课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如何去修改,而且可与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提出对这些容易出错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去教学他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不但发挥了教与学的互相促进作用,也解决学生对自己成绩的困惑,从而减少师生的矛盾。

三、结束语

科学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务管理

1考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了解学生在校掌握所学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考试,因此,考试是教育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对教学成果进行检测的重要指标。考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决定学生的大学学习阶段是否能够顺利毕业。[1]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考务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1.1考试类型多

目前高职院校考试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校内考试,主要为期末考试、补考等;第二类是校外考试,主要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高职院校的单招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上述考务管理工作都是由教务处总体负责。

1.2周期性强

在高职院校考试工作的运转过程中,学校都是结合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考试规范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院校考试计划开展的,而这些考试每学年变动不是很大。因此,高职院校的考试周期相对来讲比较明确,重复性强。[2]1.3工作量大考务工作所涉及的是考试的全过程,包括考试前的准备工作、考试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以及考试结束后的评价总结,除了上述考试运行工作之外,考务管理还包括成绩管理工作以及考务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因此,考务管理的工作量相对比较大。

2考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考试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它所反映的是一个学生经历一个教学周期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反应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因此,加强考务工作管理非常重要。

2.1考务管理影响校风学风的建设

一个学校的校风即学校风气,是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学风即学生学习的风气,是校风的集中体现,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是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体现。而考务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体现因素就是考风,校园风气的体现形式之一就是考风考纪,其对学校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考风不正,会间接影班级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授课。因此,加强考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不仅对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有利,还对学校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大有益处。

2.2考务管理影响教务管理的开展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的基础服务工作,而考务管理工作是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考务管理的合理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教务管理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它对教务管理整体质量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考试的成绩反馈着教学质量,促进着教学内容的改革,从下达教学任务到排课再到最后的考核以及成绩归档都是环环紧扣,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整体教务管理的质量。由此可见,考务管理工作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2.3考务管理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考核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评价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考试。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方式来检验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样有利于推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寻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最终反馈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等教学改革实践当中,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考务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手段。

3考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3.1考务工作缺乏创新

考务工作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即便专业有所不同,考试方式稍有差别,但是对于同一个院部来讲,工作上还是有比较强的重复性的。此外,在实际的考务运行过程中,对考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是要按照学校的考务规章制度进行,导致工作人员压力比较大。加之考务管理部门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得不到重视,人员编制配备数与工作量匹配不够合理,考务人员工作量大,导致工作容易出现纰漏。为了顺利无误地完成考务工作,多数人会选择按照传统模式按部就班进行。这就造成了考务工作者不愿创新,不敢创新,思路不够灵活,更没有时间进行反思和总结。

3.2考务工作信息化水平低

现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考务管理工作中都是依赖人工管理模式。虽然各个学校都有教务管理系统,但是考试系统却不够专业和智能。导致大量的数据处理依旧需要手动完成。考场安排、监考安排等依赖人工操作,不能实现自动安排考试。另外,随着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班级数及学生人数也迅速增加,考试安排工作越来越复杂,考务工作人员工作难度加大,导致出错率比较高。所以,如何进一步健全考务管理信息化,提高考试安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真正实现自动排考,就成为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3.3考后分析不全面

总的来说,考务管理工作实则是手段而非目的,它的作用除了保障考试工作顺利开展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功能性环节不可忽视,那就是总结反馈。基本上,高职院校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要对课程的考试成绩和试卷进行分析,分析试题的难度以及题量是不是符合教学大纲,还要分析学生失分的根源等。最后要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考试结束后,教师和学生更看重考试成绩,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只是形成了考试资料备查,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和探究。甚至,有些高职院校仅仅只是上交了成绩,并没有进行总结和分析。还有很多教师,虽然进行了考后分析,但是考后分析做的不够全面,有应付的现象,对试卷的分析过于简单,所提的改进意见不够清晰明确。考试各部门之间也忽略了相互沟通和协调,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就不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意义。

4加强考务管理的对策

4.1优化管理机制

重复性强和工作量大是考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这就容易导致工作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性。为了提高考务管理水平,应当将纷繁芜杂的考务工作的模式优化,将工作的流程简化,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机制化。只有这样考务工作者才能在时间节点之前完成本职工作,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创新,去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机制。也只有将时间投入到有计划的、机制优化的工作中去,才能对即将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出预警,做出合理的应对举措,进而提高考务管理工作效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对管理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必将事半功倍。

4.2提升信息化水平

高职院校的考务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面十分广泛,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工作琐碎复杂。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将办事工作流程简化,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考务信息化水平,学校应当结合高职院校考务工作的现实情况,开发建设灵活高效的考务管理系统,用线上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取代线下的人工操作模式。通过考务管理系统的深入研发,真正实现考试的自动安排,提高考务工作效率。这样不仅节约了工作时间,更节省了人力,还可以减少因手动排考造成的监考安排及考试地点错误、冲突。另外,通过增加考务管理系统的校错、报错以及推送消息等功能,就可以实现考务信息的实时更新及较对,进而避免因手动操作所出现的诸多问题。[5-8]

4.3加强考后分析

为了后期考务工作的改进,在考试之后,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对考前、考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反思,主要是加强考后的检查、分析,开展进一步的制度建设完善工作。通过考后分析这个环节,管理部门能够相对客观地、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水平。任课教师对考试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将问题总结汇总至教研室主任,然后教研室进行考后的集体总结交流。这样可以更深入地查找课程教学方面的不足,发现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找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相应的,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还欠缺哪些知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其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林会.高职院校考务管理工作浅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9):82-83.

[2]张蕾.浅谈关于考务管理的改进策略[J].广东蚕业,2018(5):112-113.

[3]冯竞慧.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院校考务管理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9):218-219.

[4]冯学凤.浅谈高职院校考务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8):77-78.

[5]陈梦纳,吴志革.高职院校考务管理改革创新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31):226-228.

[6]郑洁,徐子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考务管理改革探析[J].智库时代,2019(19):104-105.

[7]杨明.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考务管理工作[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95-96.

科学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是***规模最大的市级规范化学校。近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现有教学班**个,学生***人,教职工***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已经十分完善。****年**月**日---**月**日,我校成功的组织了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确保考试工作落实到位

为保证这次考试的顺利进行,我校专门成立了“山东省2004年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考点领导小组”和“山东省2004年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义和中学考务领导小组”,明确任务与责任,做到人员落实、时间落实、任务落实;精心制定了《义和中学信息技术考试实施方案》,保障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高效运行,使本次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为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立足实际、从细从严,树立义和中学良好的考风

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实施电化教学,提高我校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含量。我校现有一口多媒体教室,三口微机室,一口语音室,其他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等功能齐全,内部设施基本达到国家1类标准。微机室与各办公室联网,建有自己的校园网,为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提供了可靠的硬件设施;为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和效益,学校制定了教师素质培训计划,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和理论基础,有多位教师在省市级电脑操作和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为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提供了雄厚的软件环境。在候考室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向考生宣读考生注意事项和考生守则,使广大考生消除了紧张情绪,端正了思想,明确了本次考试的意义;考生在监考人员的安排下有秩序地就座,凝神自信、认真答卷,自觉遵守考场纪律,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全体监考人员克服一切主客观上的困难,认真履行监考职责,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考生,维护了良好的考场秩序,使我校“诚实、文明、团结、拼搏”的良好考风再一次得到谱写。

三、齐抓共管,团结协作,共创省级优秀考点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本次考试作为一项形象工程来抓。镇政府亲自组织交警大队、供电站和公安局的负责同志到我校参加“山东省2004年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考务会,为我校信息技术考试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考试期间,山东省自考办孙科长、市教育局王明华、石树生、赵兰云等领导亲自到校巡视,询问考试情况,对我校的考务和管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教育局纪检委书记樊学东、招生办副主任赵龙江亲自到校定点督导,有效的促进了考务工作的开展。区教育局与学校负责校长签订责任状,密切协作,层层落实,确保了考试工作的严密性。科学的管理,规范的组织,健全的制度,为我校争创省级有效考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当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操作错误时,显得束手无策,缺少应急处理能力。考生对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还有点于进一步提高。

2、在做Word试题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考生不会使用“撤消键”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考,培养勇于实践的兴趣和能力,培养积极应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部分学校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很差,打字速度无法达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打字指法的训练,增强对键盘的识别能力和熟练程度。

4、部分考生出现了心理过度紧张的现象,在试题面前一时不知从何下手。知识与能力非常重要,但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样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