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课程总结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精选

金融课程总结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的构造应该突出知识在解决金融问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涉及到金融、数学、统计、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不以原有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为准则,而是对照数理金融专业实际需求对原有学科的知识进行删减、重组和增设。由于数理金融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培养解决金融领域问题的人才,因此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造思路是立足原有金融学科,以培养学生量化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为导向,突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知识点关系的处理。基于这一构造思路,我们对数理金融专业设置三个核心课程群:金融基础课程群、量化金融课程群以及实证方法课程群。三者的关系在于金融基础课程群是基础,介绍金融领域的传统理论知识;量化金融课程群是核心,是区别传统金融学的关键,介绍现代金融理论的定价和风险管理知识;实证方法课程群是手段,即如何利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对量化金融课程群中所涉及知识点加以实现,并进而解决实际量化金融问题。金融学基础课程群和量化金融学课程群主要是基于传统金融学科和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进行构建。金融学基础课程群涉及的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等,量化金融学课程主要包括资产定价、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等。实证方法课程群是补充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由于数理金融专业对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没有过深的涉足,仅需要能加以灵活运用解决量化金融问题,因此精选了随机过程、金融计量学、金融数学软件等课程。

2核心课程群内课程知识点构建

虽然我们对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但是如果不对课程群内各课程知识点进行重新构建;那么我们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即对数理金融专业课程进行粗线条地归类、删减和增设,更细致的工作是如何对课程群的群内及群间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构建。

2.1以各课程群的整体建设目标组织各课程群内知识点

课程群不是几门课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课程群的总体教学目标,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因此课程内容不再是按照原课程知识点自然逻辑进行安排,而是打破原有课程的知识点的构架,选择与课程群的整体建设目标相关的知识点,与课程群内其他课程知识点一起进行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减少诸多课程内容的重复;其次根据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和系统统筹规划,对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构建,对具体课程知识点进行增、删、整、并;最后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程度进行教学时数和时间分配。

2.2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的有效结合

数理金融专业的教学根本目的不在于数理金融相关知识点的传授,而在于学生量化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在知识点的梳理和构建过程中,应该紧扣实际案例,做到知识点的呈现与实际案例中问题解决有效结合。即,知识点的安排不是按照知识点的自然逻辑进行安排,而是以实际案例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知识点的筛选和安排,突出学生通过案例学习知识点,并能对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知识点与案例紧密结合不仅增加了知识点的鲜活性、立体性和形象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单纯的知识点的传授,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自身的逻辑体系;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能对问题进行解剖,抓住问题的关键,并在众多的知识点中选择恰当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这却是单纯知识点的传授所无法实现的。但是如果知识点的构建和习得过程中本身就是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的;那么在知识点的习得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应有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应用性极强的数理金融专业,特别是课程群中的重要知识点,一定要与市场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的引入、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引申来呈现知识点。

3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模式探讨

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量化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模式也区别于单纯以知识传输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性的灌输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实际相脱节,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针对现实性、综合性、复杂性极强的金融市场,我们提出了应用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开展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活动。

3.1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探究学习”,二是“合作教学”。“探究学习”是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学举行纪念演讲会上提出的。认为教学内容应当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去探究叙事,去解决问题;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来展开学习。“合作教学”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教育家威廉•格拉塞提出的。合作教学模式是在充分相信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的前提下,以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全员互动关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小组团体成绩为评价对象,通过合作互动促进学生共同达到教学目标。探究合作式学习模式则是“探究学习”和“合作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概括成“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合作—总结、反思、评价—作业延伸”这样四个环节(顾锋娟,2009)。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总结、反思、评价环节提升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作业延伸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3.2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开展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

我们利用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对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过程及学生的主动参与,以量化金融课程群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一知识点为例子说明如何开展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改革,并且如何培养学生量化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模型)相关内容,该内容是量化金融课程群中“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课程中“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章节内的重点、难点,也是现资组合理论的精髓;但是由于理论性较强,不容易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囫囵吞枣,在学习后都不能加以实际应用。按照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我们对这部分内容按照案例引入、思考探究、实证验证、总结引申的过程进行设计,并利用Excel对实证计算部分进行实现,使学生对CAPM模型相关知识有一个立体化、形象化、系统化的认知,并能付诸实际应用。

3.2.1案例引入

首先以案例引入问题情景,某个投资者要进行投资万科这只股票,那么他需要思考投资万科可能获得的收益以及可能承受的风险,即引入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两个关键因素——收益和风险。

3.2.2初步探讨

对万科股票过去一年的收益和风险进行计算,并将其与整个市场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对比,得到万科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万科在去年整个市场下跌的环境中下跌得更厉害。以数据的简单对比形象地展示了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引入到风险和收益的定量化的模型——CAPM模型,即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点。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Excel的ln函数、average函数、stdev函数、拖曳功能等实现对万科和上证综指的对数日收益率、日标准差、年化标准差等变量的计算。

3.2.3CAPM模型的实证计算

以万科实际数据验证CAPM模型,并通过对比CAPM模型计算出的期望收益与万科过去一年的实际收益之间的差异,得出CAPM模型的核心知识点:市场只对风险资产的系统风险(贝塔值)进行补偿,不对非系统风险进行补偿。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Excel的covar函数进行贝塔值的计算,并利用万科实际数据和CAPM模型计算出的差异,形象地阐述了虽然市场不对非系统风险进行补偿,但依然会给投资带来可能的损失。

3.2.4案例的总结和引申

总结案例,加深对CAPM模型、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的理解。最后引申到实际投资中,给出两个重要的政策建议。第一,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贝塔值;第二,如何在实际投资中进行非系统风险的分散。

3.3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符合数理金融课程群的建设目标

数理金融课程群的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定量化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知识点的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这一建设目标。(1)以投资者的投资思维过程出发组织该部分知识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引入、思考探究、实证验证、总结引申等进行展开,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体现学习的思辨过程;(3)通过实例计算,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立体、直观的感受;(4)用Excel对计算过程进行实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案例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的“知”与“行”的统一。

4结束语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20世纪30年代问世的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成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历程碑,它探讨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将金融理论分成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两个领域。宏观金融主要围绕货币界定、货币供求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等问题展开。由于当时金融市场发展有限,微观金融领域局限于商业银行领域。20世纪50年代之后,金融学发展呈现出微观化、技术化与实证化的发展趋势,以马科维兹的研究作为起点,金融学家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资产定价与公司财务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经典理论成果逐渐成为金融学学科体系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货与期权定价、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国内金融学课程体系也在随着理论研究趋势以及金融体系的变迁进行调整。在早期阶段,课程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货币和金融中介机构,在货币理论部分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延伸,金融中介机构部分重点在于金融机构体系及相关业务。伴随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推进,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作为新的研究对象被引入到课程体系中来。目前国内主流的教材的架构就是按照货币、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这三大块内容展开,涵盖了所有专业课的研究对象。

2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夯实理论基础,重视实际应用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存在过分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弱化理论性内容,比如说利率决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等。但是,实践需要理论作为指导,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够理解经济现象与金融行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在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较为靠前,学生具备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在具体课程建设中,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为导向。教育部于2003家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实验内容六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环节。

3金融学课程教学特点

3.1知识点繁多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与保险学三个专业合并为新的二级学科金融学,这使得金融学课程不仅包括货币、信用、银行三大基本内容,还进一步融入了汇率、国际货币体系、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知识点。伴随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逐步补充到课程内容中来。知识点繁多,相互之间又存在复杂联系,这使得教学难度大大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搭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3.2理论性强《金融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强,思维严密的课程。课程内容中兼具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由于不同的层面分析方法具有明显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复杂的金融理论时难度极大。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实践,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3前沿理论层出不穷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金融理论处于快速变革之中,前沿理论层出不清。例如金融危机导致系统性风险领域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对于原有的金融监管理论与理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颠覆。那么在实际授课中如何进行调整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讲授这些内容,往往只能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理念,不容易讲讲清讲明。如果不讲,又不能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知识领域。

4课程内容调整遵循的几点原则

4.1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衡量课程改革建设方案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培养目标相一致。根据“厚基础,重应用”的理念,综合考虑学生就业与长远发展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作为三本院校,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大概有10%的学生考研,金融学课程内容与经济类专业课密切相关,这要求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要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介绍利率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问题。

4.2知识结构完成、内容重点突出作为学科基础课,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将知识梳理成体系才能够具备分析问题的基础,才能达到学为所用的目标。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具体内容讲解要做到重点突出。

4.3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伴随金融微观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学课程内容中,微观金融的比重逐渐增加。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经济学框架未能有效整合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金融理论。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提出了“大金融”这个命题,其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强调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系统整合。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掌握好宏观金融理论,更有利于理解微观金融知识。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并重微观与宏观知识。

4.4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经典性表现为完整的内容体系与科学的分析方法。课程只有具备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才能够使得学生具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现代性是指内容能够跟踪学术前沿,反映实践变化动向。只有将经典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得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商业银行这一章内容,由于金融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即使教材不断更新,仍然难以全面反映银行全新的业务种类。

5教学方式改革

5.1授课组织模式创新———单人授课向团队授课转变就《金融学》课程内容而言,涵盖了货币经济学、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三大模块,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而且金融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新的交易品种不断出现,作为个体教师不可能有精力关注所有领域,因此很可能导致授课内容陈旧,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等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出现。因此,应改变一名授课教师从头到尾讲授一门课程的传统授课组织方式,而以团队分工的形式讲授一门课程。团队授课在研究生教学中较为常见,每位教师分专题讲授课程,这种授课方式能够保证教师讲授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不仅在内容上能关注理论前沿,也能保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

5.2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大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金融学》课程涉及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较多,比如说钱荒、利率市场化改革、余额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巨大的兴趣,可以布置作业的方式指引学生跟踪热点探讨,通过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有深入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报告,进一步启迪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

一、金融学的地位作用

金融学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它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有关金融范畴的基本概念,即对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汇率等知识点的介绍;二是金融的微观分析,即介绍金融体系的主要构成,涉及金融机构的职能及其经营管理、金融市场的职能及分类、金融工具的特点及类型、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及主要方式等等;三是对金融的宏观分析,即从宏观角度对一些与实际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规律进行理论上的阐述,诸如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中央银行职能及主要业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影响、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等等。金融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该课程涉及了大量的金融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了解金融运作的内在原理和基本规律,了解金融学在整个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今后经济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该课程与金融经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来认识经济金融现象,将所学知识真正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金融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金融学的教学中,PPT、微课、慕课等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逐渐融入进来,使传统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的信息量加大、课堂形式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板书外,有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看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金融学相比于其他实务课而言,涉及的理论较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几乎会占据整堂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被动。一方面,由于课堂的信息量大,学生很难对整堂课的所有信息进行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教师的整堂讲授占据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实践教学不足

虽然金融学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双重性质。但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实践教学。例如在金融学的总课时中,几乎全部为课堂学时,而实践教学的比重非常小。在期末考核中,学生的成绩自然也就只反映理论学习状况,而不能实践学习情况。

(三)教学和科研的脱节

金融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有责任感、创新型人才。但是在本科金融学教学中,常存在这样的问题:理论讲解不够深入、教学资料更新速度较慢,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这使得理论的学习浮于表面,枯燥乏味,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培养。

三、推进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一)增加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以达到真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真正的提升。金融学具有很多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抽象的经济金融原理,若单纯从字面理解较为困难,这时可以引用案例来进行分析,将深奥的理论或问题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分析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时,可以通过分析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引出股权合约中的委托问题。教师既可以在介绍理论时主动引入案例,也可以提出案例供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各组讨论的结果,并由教师点评。

(二)安排专题报告和专题讨论

在教学中,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金融学课堂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人的讲堂,而是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课堂。金融学课程包括了基本概念分析、微观金融分析和宏观金融分析三个部分。教师可以分别就这三个部分安排相应的专题报告和专题讨论。首先,教师安排好每次的讨论主题,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三至五人,各小组在课后针对教师的主题进行讨论;其次,各小组讨论后要形成一份讨论报告,其中包括小组内各位同学的发言记录以及小组讨论总结,最后,各小组将本组的讨论记录及总结制作成PPT。教师可在课堂上随机抽取部分小组,让他们在班级进行分享。在主题的选择上要尽量结合国际国内的金融经济现实问题及热点问题。比如中国当前为何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经验及教训是什么?结合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谈谈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等。

(三)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两部分。课内实验是指通过专业的教学模拟实训平台,比如证券交易模拟,银行实务模拟、期货交易模拟等,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金融业务中,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实践包括专业实习及其学生参加的各类金融类的学科及实践大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到银行等金融部门实习和参观。对于各类金融类学科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当中。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校级精品示范课程建设培育项目

参考文献:

[1]张青龙.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魏自花.金融学课程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8(5)

[3]齐睿.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思路

随着金融业领域的摩擦不断升级,高校传统的专业英语理论教学已经不足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由于金融专业英语本身具备了通用英语的使用特点,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未来需要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多的注重学生外语实际交流能力、用外语处理问题甚至解决冲突能力的指导及培养。在未来日益频繁的行业交流中,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基于过去几十年的课程教学成果,结合作者近十年在应用型高校的一线教学经历,针对金融专业英语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旨在为我国的专业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一、金融英语课程建设理念的发展现状

为提升人才的专业水平,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基本都认可金融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也基本已经将金融英语的学习纳入了金融学大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教学思路也从传统的由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逐步转向更注重互动的应用型培养模式。从知网中173篇相关文章的主流教学建设理念总结来看,高校在课程改进领域已经做了一定的探索。总的来看,就是在全面科学的规划指导下,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知识引领,配合新型技术手段,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系统性规划教学安排的理念已被充分认识

从涉及教学安排的思路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参照学科规律,统一从教学层次找出切入点来进行切实可行的金融英语课堂教学[1],二是应当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习群体的职业目标和社会需求,来综合考虑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是以难度不大的处理实际业务和交流能力的实用型为主,还是专业强的学术型为主,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和评价方式等[2]。

(二)倡导教师引导下的知识拓展以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不同于以往,现阶段的大学教学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多种辅助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课内外通过更科学的教学安排和对金融领域热点问题的关注来拓展学习,利用以培养和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性与探究性的终身学习理念[3],或以周影认同的电影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中实际教学效果的方法[4]。

(三)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

以易思为代表的观点则认为应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建设新型金融英语智慧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金融类专业英语水平[5],并从英语视角完善和丰富学生的金融基础知识和以数字化教学为导向,借助翻转课堂来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6]。

二、教学建设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但就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来看,大部分高校的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对金融英语课程的改进,主要是从借助科技手段来完善金融英语的教学安排,以及根据教学目标分类培养等方式,来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些理念及其延伸发展出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并不足以应对近几年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当下的教学实际效果来看,还有较大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一)场景性教学的欠缺使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有限

目前现有的金融英语专业教材多以阅读为主,听力和口语等沟通交流类的教材建设欠缺,即使有,在专业内容方面也以剑桥商务英语为主,内容滞后,且国内外本领域的相关新闻和学科的前沿知识缺乏[7]。在现有金融英语教材使用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到了场景化教学方式的缺失以及这种缺失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巨大影响[8]。

(二)在帮助学生提升主动学习性方面发展缓慢

刘娣和刘铁军认为,内容的滞后导致专业知识缺乏实用性和先进性[9],当然也导致兴趣的缺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提到教材建设的文章中,涉及由于当下部分教材建设的听说读写内容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所导致的教学效果有待商榷。虽然不能否认积极的老师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有益影响,但在实际中到底有无主动学习并达到良好效果的具体路径仍在探讨中。

(三)教学技术手段增加、缺乏事后的教学跟踪完善体系

苏联心理学家蔡戈尼克在一家他经常光顾的咖啡馆中发现,咖啡馆中的服务员可以不做记录就能准确记住好几位客人的餐点,然而这位服务员在完成服务后会很快忘记之前的客人所点餐点。后来,蔡戈尼克通过心理学实验验证了这个现象并得出了结论:“当目标没有实现时,人对未完成的课题记忆比较深刻。但目标实现后,人对已经完成的课题,记忆就没那么深刻了。”也就是说,正因为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或微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甚至“花式”点名等技术手段,目的就在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及使得课堂时间的安排张弛有序,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但老师们虽然加强了技术手段,但教学效果是否得到真实有效提升还难以确定。

三、对新环境下金融英语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提升场景化教学内容篇幅,保证新环境下人才培养成效

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得金融英语课程不能简单以金融行业英语学习为重点,而是需要将重点放在让学生结合所学金融知识,使用其他语种时也可以保证批判性思考,在多人沟通交流时,仍旧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并用外语准确全面的表达。在经济交流和摩擦日益加剧的今天,为了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学生不能停留在读写类输入型知识的掌握上,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了国内金融体系的基础上,依照我国银保监会的金融机构划分对我国金融体系实际情况,从整体到部分,联系实事和案例进行讲解,加强场景化的听说练习,以激发和保证学生未来的竞争力,纯粹的国外文献理论性翻译已不能满足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有限课堂时间内的科学安排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除了采用加强交流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学队伍素养,或增加有实际翻译行业或金融领域工作经验的人才补充教师队伍等方式,还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可以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把握。这起源于德国的一位名叫埃米尔的神经科医生做的一项实验,埃米尔让实验者在固定的1小时内做连续的1位数加法运算,结果是随着时间和作业量的变化,实验者的作业效率表现为实验初始和实验结束时呈现出较高的作业效率,但到了中段因为“疲惫”或“厌倦”导致作业效率明显下降,甚至达到最低谷。因此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三)采用常规性课程反馈以保证教学改革成效

微课、多媒体、新闻播放展示、小程序抢答、随机点名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效果却很难量化,更谈不上如何调整和完善下一次的课堂主题教学活动。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课上预留约5分钟时间,利用相关小程序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制定调查问卷,问题可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课堂教学计划是否清晰、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教学内容的难度是否合理、对教学的时间安排是否满意以及你认为可以增加的教学环节和建议等。通过此方法,将教学安排的信息反馈常规化,有助于教师及时完善和调整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整体把握也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进度和目标,保证并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四、总结

除了观念转变和借助科技手段,还应当在传统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基础上,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场景化和实时性,采用可操作性的课堂管理方法,以应用型专业课程课后反馈体系为保证,满足社会对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燕立乾.经济类本科“金融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8(07):50-52.

[2]喻凤.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4):369-370.

[3]刘丹羽.服务沿边金融发展的金融英语人才的培养探索[J].经济纵横,2020(02):221.

[4]周影.电影教学法在金融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197-198.

[5]易思.建设基于大数据的金融英语智慧课堂[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8):315-316.

[6]林姝妤.基于翻转课堂的独立学院金融语言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255-256.

[7]林丽.从几种金融英语教材的比较分析看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J].才智,2017(02):136-137.

[8]李漫.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金融英语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1):111-112.

金融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一、完善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教学体系的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基金业等金融行业内缺少大量专业人才。基于此种形势,对金融各类人才需求总量呈现上升之势。因此,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教学体系的实施,就要将目标明确,主要是满足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以证券业为例,自《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以来,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经纪人就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取得证券经纪人证书。但是,实际上,达到规定要求的(具有执业资格)经纪人不足百分之五十。因此,在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校方应制定与金融行业特点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虽然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量较多,但是,其对于人才的质量和结构也有非常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以培养服务第一线的高等专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培养出具备一技之长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

二、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教学体系的实施